大学生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关系:上行社会比较的中介作用

2022-07-27 09:20梅雅琪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20期
关键词:回归系数主义量表

梅雅琪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 合肥 230601)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交网站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交际的重要工具。据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普及率已达到73.0%,人均每周上网时长达到28.5个小时[1]。QQ、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网站的用户规模也越来越庞大,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社交网站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大学生通过社交网站可以实时了解周围的环境动态,掌握实时资讯,同时也易于建立和维持网络人际关系,提高网络社会支持,更好帮助大学生适应和融入社会[2]。研究学者们将社交网站使用主要分为两种:主动性使用和被动性使用[3,4]。主动性使用是指在社交网站上分享自己的动态或是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的行为,被动性使用是指不发表评论,只浏览他人的动态信息而缺乏沟通交流的行为[3]。社交网站使用在给学生带来便捷的同时还会从不同程度影响其心理和行为上的变化:如催生社交焦虑和错失焦虑、引发抑郁、睡眠质量下降、降低幸福感等[5-9]。这些负性情绪不仅会对大学生身心健康产生影响,还可能对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负面作用,因此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物质主义价值观之间的机制关系逐渐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物质主义体现在伦理学和价值观方面,它强调人类生活中物质生活起到了核心地位,将经济在社会结构中的基础地位绝对化[10,11]。在一定层面意义上,物质主义是把唯物主义极端化后的体现。它过于看重物质利益与享受,轻视文化和精神价值,贬低甚至否认文化和精神对人类生命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性[12]。大学生群体的特点为涉世未深、思想单纯,没有社会阅历与生活经验,还未形成稳定的价值观,易受到社会上的物质主义思想的影响和侵蚀,尤其是在当今一些社交网站传媒的轮番刺激和诱惑下,部分学生通过相互攀比、超前消费、贷款信用卡等方式追求片面享乐、过度消费和激进功利。因此,物质主义作为一种强调拥有物质财富重要性的个人价值观,不仅会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树立,也影响其未来的发展。目前还未有物质主义价值观与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两者关系研究,本研究提出假设两者具有相关性,并会进一步探讨两者之间影响机制。

社会比较是将自身的能力、观点、情绪、受欢迎程度等与他人作比较,社会比较可分为上行社会比较和下行社会比较,上行社会比较是指与比自己优秀的人进行比较,下行社会比较是指与比自己差的人进行比较[13]。随着各类社交网站的频繁使用,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社会比较,其中被动性社交网站的使用更容易诱发上行社会比较[14,15]。当个体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在社交网站上进行身份地位、职业、成就、形象、能力等积极正向的个人信息自我呈现时,他人在浏览这些信息时会与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提高上行社会比较的频率[16]。另外有研究表明,高物质主义者进行上行社会比较的频率要比低物质主义者更高[17],且物质主义价值观与上行社会比较是呈显著正相关[18,19]。

综上,本研究提出假设H1:大学生的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上行社会比较、物质主义价值观有相关性;H2:上行社会比较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物质主义价值观之前起中介作用。

1 方法

1.1 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调查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536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发放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由研究人员当场发放,学生填写完毕后,当场统一收回。共发放536份问卷,整理后有效问卷499份,有效率为93.10%。其中男生64人(12.8%),女生435人(87.2%);大一281人(56.3%),大二218人(43.7%)。被试的年龄在17-23岁之间,平均年龄(19.40±1.00)岁。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年龄、性别、生源地、年级等。

1.2.2 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量表

采用2017年刘庆奇在Tandoc等人编制的“监视使用”量表上翻译修订的中文版本[14],用于测量个体对被动性社交网站的使用强度。该量表包含4个条目,采用Likert 5点计分(1“从不”~ 5“频繁”),得分越高表示个体对被动性社交网站的使用强度越高。在本研究中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62。

1.2.3 社会比较倾向量表

Gibbons和Buunk于1999年编制了爱荷华−荷兰比较倾向量表,我国学者王明姬等人(2006)对该量表进行了翻译修订并信度分析,该量表内部一致性良好[20,21]。该量表包含11个项目,两个维度:能力和观点。采用Likert 5点计分(1“非常不同意”~ 5“非常同意”),得分越高,表明个体进行社会比较的频率越高。在本研究中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78。

1.2.4 大学生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

采用李静、郭永玉教授(2009)在Richins和Dawson的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的基础上进行翻译修订的中文版本[22]。该量表包含13个项目,三个维度:成功维度、中心维度和幸福维度。该量表采用Likert 5点计分(1“非常不同意”~ 5“非常同意”),量表中第2、4、5、6、10题为反向计分题,总分越高,表明大学生倾向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程度越高。本研究中总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66,成功、中心、幸福三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601、0.623、0.632。

1.3 数据处理

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由研究人员录入信息,逻辑纠错后,运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一般描述性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见表1。

表1 一般资料(n=499)

2.2 各量表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得分情况

2.2.1 性别

在性别上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表明,社会比较倾向中的观点(t=2.074,P<0.05)和物质主义价值观的成功(t=-2.055,P<0.05)在性别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的观点社会比较倾向高于男生,男生的成功物质主义价值观高于女生,详见表2。

表2 各量表在性别上的得分情况(±s,分)

表2 各量表在性别上的得分情况(±s,分)

注:*P<0.05

性别 N M±SD t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 男 6412.25±2.861.025女 43512.64±2.85能力 男 6420.72±3.560.485女 43520.94±2.54观点 男 6412.92±2.802.074*女 43513.59±2.35社会比较倾向 男 6433.64±5.541.241女 43534.53±4.09成功 男 6415.09±3.14 -2.055*女 43514.33±2.72中心 男 6413.56±2.680.886女 43513.88±2.70幸福 男 649.81±2.180.220女 4359.87±1.87物质主义价值观 男 6438.47±5.94 -0.501女 43538.08±5.77

2.2.2 生源地

在生源地上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表明,社会比较倾向的能力在生源地(F=3.537,P<0.05)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县城学生的能力社会比较倾向高于其他地方学生,详见表3。

表3 各变量在生源地上的得分情况(±s,分)

表3 各变量在生源地上的得分情况(±s,分)

注:*P<0.05

生源地 N M±SD F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村、乡、镇 29212.52±2.840.281县城 10012.74±2.91县级市、地级市 8712.72±2.80省会城市、直辖市 2012.30±3.18能力村、乡、镇 29220.78±2.613.537*县城 10021.67±2.86县级市、地级市 8720.54±2.68省会城市、直辖市 2020.65±2.48观点村、乡、镇 29213.40±2.400.669县城 10013.72±2.34县级市、地级市 8713.50±2.69省会城市、直辖市 2013.95±1.70社会比较倾向村、乡、镇 29234.18±4.282.229县城 10035.39±4.45县级市、地级市 8734.05±4.25省会城市、直辖市 2034.60±3.68成功村、乡、镇 29214.41±2.900.360县城 10014.65±2.36县级市、地级市 8714.23±3.00省会城市、直辖市 2014.40±2.16中心村、乡、镇 29213.62±2.662.050县城 10014.25±2.78县级市、地级市 8714.20±2.76省会城市、直辖市 2013.45±2.35幸福村、乡、镇 2929.84±1.931.864县城 10010.03±1.78县级市、地级市 879.95±2.08省会城市、直辖市 208.95±1.32物质主义价值观村、乡、镇 29237.87±5.891.237县城 10038.93±5.19县级市、地级市 8738.38±6.25省会城市、直辖市 2036.80±4.75

2.2.3 年级

在年级上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表明,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在年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766,P<0.01),大一学生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水平高于大二学生,详见表4。

表4 各变量在年级上的得分情况(±s,分)

表4 各变量在年级上的得分情况(±s,分)

注:*P<0.05

年级 N M±SD t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 大一 28112.90±2.752.766*大二 21812.19±2.94能力 大一 28120.91±2.40 -0.026大二 21820.92±3.03观点 大一 28113.61±2.441.049大二 21813.38±2.38社会比较倾向 大一 28134.52±4.110.572大二 21834.29±4.55成功 大一 28114.36±2.74 -0.645大二 21814.52±2.86中心 大一 28113.91±2.730.618大二 21813.76±2.66幸福 大一 2819.82±2.02 -0.526大二 2189.91±1.77物质主义价值观 大一 28138.09±5.78 -0.196大二 21838.19±5.80

2.3 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物质主义价值观、社会比较倾向的相关分析

将性别、生源地和年级视为控制变量,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社会比较倾向(能力、观点)和物质主义价值观(成功、中心、幸福)三者之间呈正相关,详见表5。

表5 各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2.4 上行社会比较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物质主义价值观之间的中介作用

为分析上行社会比较(能力和观点)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和物质主义价值观之间的中介作用,按照温忠麟等人[23]的依次检验法,应用线性回归分析对上行社会比较的中介效应进行了检验,所建各变量的方程为:①Y=cX;②M=aX;③Y=c’X+bM(其中X代表自变量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Y代表因变量物质主义价值观,M代表中介变量上行社会比较)。检验的过程中,首先将各变量得分中心化,然后:①以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为自变量,物质主义价值观为因变量,检验回归系数是否有显著性;②以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为自变量,上行社会比较(能力和观点)为因变量,检验回归系数是否有显著性;③以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上行社会比较(能力和观点)为自变量,物质主义价值观为因变量,检验回归系数是否有显著性。若前两步回归系数均显著,第三步中上行社会比较和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回归系数也均显著,则说明上行社会比较为部分中介效应。若第三步中仅上行社会比较回归系数显著而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回归系数不显著,则说明上行社会比较是完全中介效应。

结果显示,在能力中介效应检验中,回归系数a、b、c和c’均显著,说明能力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和物质主义价值观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在能力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和物质主义价值观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0.264×0.189/0.162×100%= 30.8%。在观点中介效应检验中,回归系数a、b、c和c’均显著,说明观点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和物质主义价值观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在观点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和物质主义价值观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0.222×0.0210/0.162×100%= 28.78%。详见表6、表7。

表6 能力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中介效应检验

表7 观点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中介效应检验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物质主义价值观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根据孟繁彬[24]的研究,社交网站使用频率高的个体物质主义价值观更高,社交网站使用强度对物质主义价值观是呈正向影响的。大学生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过程中,会看到多样化的诱惑,产生攀比心理,进而影响他们的物质主义价值观。

上行社会比较中能力比较是指与他人在能力方面进行比较,以了解自身的能力;观点比较是指与他人在观点方面进行比较[25]。本研究表明,能力比较与物质主义价值观呈正相关,观点比较与物质主义价值观中的幸福维度呈正相关。这与前人的研究是一致的,Saunders认为在当前的经济社会生活中,人们主要是通过对比物质财富的拥有数量来进行社会比较[26]。谢晓东等人认为,现实生活中,高社会比较倾向的个体容易产生物质财富拥有量象征对应社会地位的观点,这刺激了他们对物质财富的追求,提高了他们的物质主义价值观[19]。对于高物质主义者,他们社会比较的频率更高[18]。

本研究还发现,上行社会比较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物质主义价值观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即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不仅可以直接影响物质主义价值观,还可以通过上行社会比较间接影响物质主义价值观。刘庆奇等人研究发现,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上行社会比较有正向预测作用[14]。孟繁彬研究表明,当个体频繁使用社交网站,从中获取他人信息,会增加其社会比较倾向,促进个体进行自我评价并完善自己,进而会提高个体的物质主义价值观[24],这与本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并且在社交网站使用中,发布者多数会展示自身优秀的一面,即社交网站中的信息存在“积极偏差”[16],浏览者在看到这些信息时,会觉得对方比自己优秀,增加了上行社会比较的频率,进而想去弥补自身不足,可能会去追求更多的物质财富,影响了个体的物质主义价值观。因此,上行社会比较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影响物质主义价值观中起重要作用。

本研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社交网站使用和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对于大学生,社交网站是其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被动性社交网站的使用会提高大学生的物质主义价值观,进而增加了大学生消极情绪的产生,如抑郁、孤独、自卑等,并且导致大学生过于追求物质财富。我们认为有必要减少个体的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频率,引导学生多进行现实生活中的交流。并且上行社会比较是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影响物质主义价值观的重要因素,有必要引导学生减少上行社会比较的行为,鼓励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一些良性比较。通过学校或教育者的正确引导,可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对社交网站和价值观的正确认知有帮助。

4 小结

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样本选取的均是安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的在校生,对其他高校的学生是否会产生同样的结果还需进一步探讨,由于客观原因,男女样本量存在一定差异,并且只调查了大一大二的学生,在后续的研究将扩大研究范围。此外,本研究采取了横断面调查法,未来研究将采取更多方式进行调查,深入探究其机制。

猜你喜欢
回归系数主义量表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近光灯主义
基于生产函数模型的地区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电导法协同Logistic方程进行6种苹果砧木抗寒性的比较
电导法协同Logistic方程进行6种苹果砧木抗寒性的比较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