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艺术生态下短视频歌曲创作特征分析

2022-07-29 03:31杨婷周然深圳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艺术评鉴 2022年13期
关键词:副歌编曲旋律

杨婷 周然 深圳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短视频平台在中国的应用起步较晚,但如今却得到迅速发展。歌曲作为短视频必备要素之一,在视频中能够起到烘托气氛、增强影片感情色彩等作用。音乐作为视频的“第二台词”,能够将视频中的重要事件或者重大场面表现得更加透彻。曾遂今教授认为,由于音乐网络传播的“自来水效应”,音乐似乎失去了它固有的神秘感、偶像感、亲切感和情感属性,音乐随手可得、信手拈来。网络艺术生态下的短视频歌曲创作以获得用户的大量关注为主要创作动力,因此在创作上无形中会迎合大众,获取流量,从而造成短视频歌曲在创作上与传统歌曲表现方式的不同。创作是艺术生产的起点。短视频平台将社交、音乐、拍摄融于一体,人们根据其音乐进行二次创作,将其“自来水效应”展现得淋漓尽致。下文将从短视频音乐发展契机出发,分析短视频音乐的创作特征,从而找出短视频歌曲创作中存在的普遍现象。

一、短视频歌曲的创作特征

(一)歌词创作特点

1.整合网友评论编创歌词

通过观察用户行为,抓取用户在网络社交平台内心宣泄的语言,是目前创作歌词的方式之一。传统“灵感式”创作效率在当代已不能完全适应。短视频歌曲创作者为了节约创作时间,创作与听者更有共鸣的歌曲,从而通过多元化渠道来获取创作元素。常用的手法之一是搜索并整理目标用户群体在社交平台上的评论,对其言语进行研究剖析,总结出更加适应听者需求的歌词。通过将上述取之于听众的歌词进行整理并进行旋律创作,由此发展成一首完整的歌曲。歌曲《微微》中的歌词:“微微晨光点亮这喧嚣世界,微微温暖融化昨夜的冰雪,就像是每一秒都称为岁月,微微从不停歇。”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将“微微”具体化,预示所有的伟大都是由渺小构成,虽然渺小,但不弱小,歌词能够直击人心,给予迷茫无助的人一丝勇气的光亮。

情感是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统一,它反映着人对外部世界的对象和现象的主观态度。音乐平台随处可见的言语充分展现出众多听众在现实生活中不敢表达的情感,其中的欢喜忧伤都表现出听者最真实的一面。短视频歌曲创作者通过这些“碎片化”的语句将一个个故事完整串联,直击人的内心世界,让听众能够在聆听歌曲时获得更强烈的代入感。

2.借用网络热词增加关注

网络艺术生态中的点对点传播模式,完全改变了曾由覆盖、渠道所决定的传播模式。文艺作品的传播越来越依赖于互联网上由用户所构成的“点”的选择、反应和扩散。抖音、微博作为目前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每日都会有许多新词涌现。这些在社交媒体上发酵的热词如流水线一般被各大互联网音乐公司谱词成曲,搬向幕前。被媒体称作歌曲“流水线”生产公司——云猫文化,其按照消费者需求提供个性化的音乐,这种个性化的音乐创作方式正在被相关音乐企业不断模仿。

以云猫文化制作的《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歌曲为例,这首歌曲灵感来源于林孝谦导演的电影《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影片上映后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电影主题曲《有一种悲伤》因未与电影同名,人们无法直接搜索。云猫文化公司数据监测系统捕捉到该热点后,一天之内完成歌曲的词曲创作、编曲、录音及后期制作,并于次日凌晨完成歌曲发布。这一系列媒体上发酵的热词,正被创作成为网络歌曲搬运到群众视野面前。

紧抓实时热点能够赋予歌曲在面世之际获得更高的关注度,这种贴合用户进行创作的方式如私人订制,让音乐进一步成为直观意义上的商品。当然,在获得更高关注度且迎合市场需求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弊端。热点意味着会随时消散,当热度退却后,歌曲的后续发展潜力也将持续下降,成为昙花一现的“流水线”歌曲。

(二)旋律与节奏特征

1.旋律简单,传唱度高

在任何时代,传唱度始终都是歌曲创作的关键。短视频歌曲传唱度高的原因在于歌曲的创作格外注重旋律的简易与通俗化。《2020 年抖音生态数据报告》中的热门歌曲《微微》是一首B 大调转C 大调的歌曲,音域为小字组f 至小字一组g,其音域适中,普及率高。

歌曲A 段可以分为a、a’两大句,通过采用重复、同头异尾的写作手法将乐句进行发展。五至八小节同样在前四小节的基础上通过对部分音符进行修改,衍生出新的乐节。a’在第14 小节半终止处采用时值缩减,第16 小节采用时值扩充、重音转移的手法将A 段完满收束。旋律部分在编写的过程中以平稳级进为主,全曲音程最大的跳进控制在五度,极少直接落在四级和七级上,通过辅助音、经过音的手法将不稳定的音级平稳解决。

与传统艺术歌曲音域宽广、反复跳进相比,网络歌曲的旋律起伏和演唱难度较小。正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学猫叫》,简单的跳进让演唱时的音准得到保证,低频率使用不稳定音级以及灵活解决不协和音程,使旋律线条更加流畅。这些简洁的创作手法使歌曲传唱度更高,加上直击心灵的歌词,让歌曲更为大众化。

2.节奏重复易于记忆

在观看短视频时,我们经常会对视频中经典的舞蹈动作和冲击力较强的音乐表现印象深刻。这种歌曲片段在脑海里不由自主反复出现的情况常被称作“耳朵虫”。有研究表明,不同的人对于“耳朵虫”的感受程度是不一样的,但是几乎每个人都曾经历过耳朵虫的“干扰”。这种令人记忆深刻的歌曲最大的共同特征在于——经典节奏重复率高。从音乐本体进行分析,歌曲的记忆点在于对音高、节奏、歌词的重复,或者在保留核心动机的情况下对重复的旋律、节奏进行改变,不断地在重复中强化记忆,从而对听众进行反复灌输。

正常情况下,普通听众在听歌时,其注意力一般会集中于旋律,对于节奏的记忆处于潜意识状态,因此重复节奏是最容易造成作品记忆深刻的方法之一,倘若只是重复旋律则会使歌曲变得不那么耐听。抖音的推荐算法以及用户的跟风行为推动了音乐与视频的二次传播,使听众范围由直接收听扩展为间接收听群体。在不知不觉中“耳朵虫”现象一旦出现便无法停止。

(三)调式与曲式特征

1.调性单一降低难度

调式作为一首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曲发展奠定了基础。短视频歌曲在调式的选取以大小调式为主,明确的调式使旋律线条清晰。为了降低歌曲演唱难度,转调方式一般以近关系转调或升高小二度为主。下面将以梦然的《少年》和张杰的《给女儿的一封信》为例(一个为网络歌手,另一个为专业歌手),从创作技法上分析这两首作品对于转调的取舍。

《少年》于2019 年11 月14 日在网络上发布,2020年疫情期间因其极具共鸣感的歌词和充满活力的旋律成为了不少正能量视频的配乐。歌曲结尾处E 大调至F 大调转调。歌曲主副歌在重复演唱两遍之后加入说唱部分,为避免副歌再次反复时缺乏新意,并在最后一次副歌部分升高半音进行转调结束。这种转调方法称作“调性对置”,经常出现在流行歌曲中。通过采用此类方法推动歌曲发展,满足歌曲的情绪表达,进一步强调音乐主题。

《给女儿的一封信》发布于2018 年05 月11 日,歌曲通过温情对话的方式,将父亲对人生的感悟和真诚的建议向孩子们娓娓道来。歌曲为D 大调转C大调,在整体构思上将主歌和副歌设计成两个调式的对话。其中主歌为D 大调,副歌为C 大调。这样的设计能将歌手中低音区的最佳音色充分展现出来,同时也进一步烘托了旋律情感,表达父亲对女儿的期盼以及复杂的内心情感。

因此,在针对歌曲调式设计上,短视频歌曲一般以调性统一为主,很少会涉及到频繁转调,即使有转调的思考,大部分创作者还是会将转调放置在最后一遍副歌的重复中。这种调性处理方式能够让传唱者通过最便捷的方式推动情绪发展。反之,专业歌手演唱歌曲的转调方式则可根据音乐情绪的需要更为自由复杂的处理。

2.副歌前置提高关注

流行歌曲的曲式结构分为主体结构与从属部分。其中主体部分多为主歌与副歌;从属部分包括前奏、间奏、导歌、桥段、尾声等。经过大量音乐整理和分析,常见短视频歌曲的曲式特点之一则为副歌前置,即以音乐的副歌乐段作为全曲开头,随后再进入主歌,从而达到最短时间内吸引听众的效果。

受短视频时长播放限制,一首歌曲在视频中能够播放的时长一般在20 至30 秒,冗长的前奏加上主歌的陈述容易导致音乐高潮部分(副歌)得不到相应时间的展现。因此在曲式的安排中,副歌通常会被放置在音乐的开始,作为整首歌曲的氛围渲染。例如歌曲《我和你》,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音乐片段,压缩音乐时长,在开头副歌进入之后直接将音乐前奏删除,运用沙锤音色直接连接。全曲共反复三遍副歌,将主歌弱化。

在以CD 为主流播放媒体的80 至90 年代,一张CD 的音乐空间是有限的,大众给予一首音乐的接受周期较长。但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用户对于音乐的选择空间不断扩大。因此直接引入副歌,让歌曲从一开始便能吸引听众,或许会改变一首歌曲的命运。

(四)和声与编曲特点

在短视频平台盛行的今天,听众搜寻歌曲的途径已经开始改变。通过关注十几秒的视频和“上头”的旋律,随即在音乐平台搜索完整歌曲成为了一种新的方式。短视频歌曲因其体量较小,编曲有套路可循,创作起来并不需要很高的门槛。由此,两句吸引人的旋律,加之套路式和声与公式化配器,成为短视频歌曲的特点之一。

1.和声套路化便于创作

和声、旋律、节奏分别是音乐的三个基本要素,通过对抖音2019、2020 年官方发布的平台最受欢迎歌曲以及近期抖音热搜歌曲的副歌和声进行整理,目前常规短视频歌曲的和声进行多表现为三种:4536 组、6415 组和卡农组和声。为便于表达,本文采用数字和弦标记。如6,代表首调唱名为la、do、mi 的和弦。下面,通过对卡农和声与4536 和声进行分析,探讨其与旋律之间的关系。

(1)卡农和声进行

卡农本意是一种复调音乐形式,指一个声部模仿另一个声部,直至最后一个小节融合在一起,产生一种延绵不绝、此起彼伏的效果。如今常被大众所说的卡农是指帕海贝尔的《D 大调卡农》,其和声进行被称作卡农和声进行。以C 大调为例,卡农和声为:

图表1 C 大调

为使和弦低音进行更加流畅,将V 级、Ⅲ级、Ⅰ级和弦进行转位,低音形成了音阶式下行,可以将此称作“顺阶BASS”。卡农和声进行因其进行平稳常用于歌曲旋律线条的铺陈,起到了平稳引入的效果。《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歌曲的副歌旋律平稳,以二度级进为主,大跳使用较少。卡农和声进行与旋律线条相融合,整体平缓,给予人们一种“诉说感”“倾诉感”。

(2)4536 和声进行

4536 和弦进行是由五度模进演变而来,因其起伏感较强,通常被广泛运用于歌曲的副歌部分,由于大调中Ⅶ级和弦的特殊性质,使得和声进行显得不是很连贯,但又因Ⅴ级和Ⅶ级均为“属”关系,于是便将Ⅶ级替换为Ⅴ,形成了以下和声进行:

图表2 4536 和声进行

和弦间的连接和转换与旋律的变化一一对应。由和弦框架编写的旋律线条往往比较自然,同时符合大多数人的听觉习惯,就如同讲话时语句间的抑扬顿挫、起承转合一般。

2.编曲公式化缩短周期

编曲是在已有音乐素材(曲调和文字)的基础上进行编配与伴奏音乐创作的过程(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编曲的概念中也囊括了MIDI 制作技术)。通过运用配器法、和声学以及作曲技术等,将单线条式的旋律转变为多层次的结构。针对抖音2019、2020 年官方发布的平台最受欢迎音乐进行分析,目前最受用户喜欢的短视频歌曲以抒情类为主。通过对编曲进行剖析,发现伴奏在创作中有许多相同的编曲思路。

短视频歌曲编曲思路基本上如上表(图表3),通过不断叠置乐器声部,将音乐情绪逐步推进。主歌在编写时以分解或柱式的钢琴/吉他为主,营造诉说感。重复时会加入另一件乐器,如开始使用的是钢琴,则会加入吉他音色。主歌与副歌衔接时为使乐段更为自然,会加入鼓点、滚镲等打击乐器。副歌部分常以流行乐“四大件”为主,经间奏引入主歌的重复。主歌在第二段反复时,会加入鼓点推动音乐发展,随后加入弦乐使音乐更加深情。一般情况下,第二段反复的副歌是全曲的高潮,此时使用全部乐器叠加的方式增强音乐的厚度感。在最后尾声时,常以钢琴或吉他重复主题旋律,以渐弱的形式使音乐缓缓收束。

图表3 短视频歌曲编配框架

使用以上思路进行编曲的不仅有短视频热门歌曲,还有大量华语歌手的歌曲。这些歌曲常在上述框架中进行一些细节部分的修改,如加入合成器音色等。通过沿用这种公式化的配器,有效地缩短了音乐制作周期,以顺应市场的需求。

二、结语

通过本文分析,短视频歌曲从创作上遵循着一定的方式。歌词上会根据听众的情感需求量身定制,也会根据网络实时热词进行创作加工;旋律上以通俗简单为主,易于传唱;节奏上注重重复有利于人们记忆;调式上常以单一调性或简单的调性转换降低演唱难度;曲式上注重副歌前置以提高用户的关注度;和声上以套路式和声居多简化创作过程;配器上多采用公式化编曲形式缩短制作周期。以上特征在顺应快速生产需求的同时,也满足了大多数消费听众“快餐式”的情感抒发及审美需求。然而,这些套路式的歌曲创作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大同小异的改编方式所造成的侵权问题、歌曲碎片化严重、音乐缺乏深层次内涵、作品类型趋同等。这些问题为今后的短视频歌曲发展埋下了隐患。

歌曲能够表达人们的喜怒哀乐,是人们反馈社会现状的缩影。通过对短视频歌曲创作的研究,歌曲趋于固定形式的创作模式使其本身的个性化成分和艺术价值越来越减退。当音乐仅成为供人娱乐的商品,其内含的社会属性又将何去何从?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大众音乐只有不仅仅以娱乐商品和消耗品作为唯一目的,才能更好地展现其独特的价值。

猜你喜欢
副歌编曲旋律
音乐“编曲”著作权之考辨
Jay—A Revolutionary Musician
双排键编曲教学在中专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副歌:致爱米莉·狄金森
音乐编曲 大家都是音乐人
给你的信
Let Her Go
7月,盛夏的旋律
风花雪月 对话白戏
大地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