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黑塌菜全产业链构建的实践与思考

2022-07-29 13:30李建王禹昕袁小华陈龙正徐海
长江蔬菜 2022年10期
关键词:如皋市如皋产业链

李建 王禹昕 袁小华 陈龙正 徐海

如皋以地方特色蔬菜黑塌菜产业化开发为抓手,围绕品种提纯复壮、标准化基地建设、加工产品开发、品牌化营销等关键环节,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完善产业链条,高效推进如皋黑塌菜全产业链建设工作,在带动农民致富与乡村振兴中发挥出显著作用。

如皋黑塌菜又名趴趴菜,因塌地生长而得名,是如皋冬春季小白菜主栽品种,也是如皋的地方特色蔬菜,2013年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5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020年被江苏省农业农村厅等评为“江苏省农业区域公共品牌”“江苏省百道乡土地标菜”。如皋黑塌菜株型平展,塌地生长,叶色墨绿、叶片肥嫩、营养丰富,尤其经霜冻后味甜鲜美、质地柔嫩、清香爽口。近年来,如皋在黑塌菜品种提纯复壮、标准化基地建设、产品加工升级、品牌打造及市场运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将如皋黑塌菜全产业链建设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以期为地方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提供借鉴。

1 如皋黑塌菜全产业链构建现状

如皋从2009年开始持续进行黑塌菜的产业化开发工作,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建立如皋长寿特色农产品研究院、江苏如皋黑塌菜科技小院,推动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开展黑塌菜基因图谱测定、品种权和相关技术专利申请、系列化标准制定,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建立黑塌菜种源繁育基地,建设一批100亩(6.67 hm2)以上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开展种子包衣、工厂化育苗、机械化生产和速冻加工等全产业链技术的集成应用;打造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江苏省农业区域公共品牌、江苏省百道乡土名菜、绿色蔬菜产业(黑塌菜)特色县等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30多个,实现如皋黑塌菜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2021年如皋黑塌菜种植面积达1.25万亩(833.33 hm2),总产量1.3万t,行业年总产值5 500万元;年带动农民8 200人,人均年增收4 500多元,在带动农民致富与乡村振兴中发挥出显著作用。

2 推进举措

2.1 加强政策和项目引领

如皋市委、市政府从做优地方特色蔬菜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高度,围绕长寿品牌与长寿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采取扎实措施,着力推进地方传统特色农产品的保护与产业化开发利用。

2010年以来,如皋市每年都在出台的现代农业发展激励政策文件中制定了专项奖励办法。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黑塌菜产业化发展的加快推进,政策扶持与专项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19年如皋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如皋黑塌菜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意见》和《2019年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激励办法》等政策性文件,围绕黑塌菜产业2万亩(1 333.3 hm2)的发展目标,安排1 500万元资金用于原种繁育、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加工仓储技术运用、品牌推介4个方面的奖励扶持,并将黑塌菜政策性农业保险列入其中[1]。

同时,如皋市农技推广部门通过与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和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协作,开展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蔬菜科技示范基地、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江苏省农业(蔬菜)科技入户工程、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南通市农业产业发展重点项目等各级科技推广项目的实施,加速了黑塌菜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

2.2 注重基础建设和技术支撑

从2009年开始,如皋市蔬菜办即进行了黑塌菜种质资源调查、搜集、筛选等工作,其后借助市财政专项资金的持续支持,由如皋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承担建立了“如皋黑塌菜提纯复壮中心”,并在城北街道万顷良田区建立了黑塌菜种子繁育基地,为大面积生产提供优质种源保障。2016年以来,对全市范围内50亩(3.33 hm2)以上规模种植基地实行了免费统一供种与技术支撑服务,为黑塌菜品种纯正、品质提升打下了良好基础[2]。

由如皋市种植业协会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技术协作,先后制定了江苏省地方标准《黑塌菜栽培技术规程》,南通市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 如皋黑塌菜》,如皋市团体标准《如皋黑塌菜》《如皋黑塌菜栽培种制种技术规程》《如皋黑塌菜生产基地建设规范》《如皋黑塌菜生产技术规程》《如皋黑塌菜加工收购要求》《如皋菜 黑塌菜烧粉丝烹饪技艺》相关标准8个。同时,通过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和培训指导,有力地推进了黑塌菜的标准化生产[3]。

2.3 推动产业链延伸和品牌化发展

针对黑塌菜产品集中上市与鲜菜供应周期短等特点,重点推动黑塌菜加工产品的研发,延伸了黑塌菜产业链,并进一步增强黑塌菜消费市场培育和品牌化营销力度,有效缓解了销售压力,稳定了生产效益。如皋市委、市政府积极探索和实践,组织引导富皋万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市供销总社(资产运营公司)、南通嘉禾润宝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民营企业)等共同出资5 000万元组建了中皋农产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专门负责黑塌菜产品的品牌化运营;同时对如皋市君和民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江苏品瑞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和江苏光远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黑塌菜规模化生产、加工企业的品牌化发展给予了有力引导和扶持。目前,相关企业注册有“苏·皋长寿”“品瑞田园”“如粹”“碧如蓝”“寿滋味”和“皋膳源”等黑塌菜产品商标。

2019年以来,如皋先后组织了如皋黑塌菜品质品鉴会、如皋黑塌菜烹饪大赛、海军系统专场推介会,参加了上海和北京等各大城市的产品推介会等一系列产品推介和宣传活动。目前,如皋黑塌菜已成为“网红菜”,在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等连锁生鲜平台热销,成为“拥军菜”登上“辽宁舰”等海军舰艇,并出口远销日本和东南亚等地。

3 存在问题

3.1 生产基地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如皋黑塌菜以露地生产为主,相对于标准化生产的要求,生产基地的基础设施仍显薄弱,突出表现在生产田水利设施建设不到位,田间灌排能力不足,沟渠道路不配套,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导致近年来遇旱不能灌、遇水不能排的现象时有发生,成为制约生产能力有效提升的“弱项”。

此外,生产基地的土壤条件无法很好满足持续发展的需要,突出表现在土壤培肥改良不足。据测查,如皋黑塌菜规模生产基地土壤有机质在13.7~29.4 g/kg,部分基地土壤有机质不足,导致黑塌菜产品的口感和风味品质下降,逐渐丢失“从前的味道”,成为制约商品品质提升的“弱项”。

3.2 高效生产技术应用不到位

近年来,如皋黑塌菜的标准化、轻简化、机械化生产技术的集成示范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生产基地的实际推广应用中,高效生产技术的普及率仍不理想,尤其是农户分散式经营的生产基地,由于劳动力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无法跟上现代化农技推广的要求,生产技术仍较为传统和落后,直接导致黑塌菜产量、品质参差不齐,生产效益也无法保障。

3.3 产业链式发展不完善

相对于栽培技术的不断提升,产前和产后环节的技术创新与应用推广进展较缓。一方面在产前和产中环节,种苗繁育、农机作业、统防统治等专业化服务跟不上,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在采后流通缓解,适应现代物流的田头预冷和冷链设施匮乏,贮运保鲜技术落后,造成商品菜质量差、运耗大、食用不便等诸多问题,成为制约产品销售拓展的一个“短板”。

4 发展对策

如皋将继续围绕黑塌菜产业化发展这一突破口,通过种植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全产业链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近期将以2万亩(1 333.33 hm2)黑塌菜基地为核心,带动发展前茬青玉米2万亩(1 333.33 hm2)、青毛豆和特色粗杂粮2万亩(1 333.33 hm2),通过订单式生产供应上海沪皋商会、加工企业及奶牛场等,以期实现“种上一棵黑塌菜、覆盖全市二万亩、拉动发展三产业、产值实现四个亿”的发展愿景。结合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将进一步探索和实践发展对策。

4.1 加大财政支持,完善基地建设

将财政扶持的重点从数量型向质量型、从常规生产型向创新发展型转变,针对现有的“短板”和“弱项”,支持引导规模经营主体加强生产基地发展规划,建设完善育苗大棚、水利沟渠、机耕道路、农机装备以及产后预处理与加工配送中心等生产设施,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

4.2 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发展水平

一是继续加强与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进一步发掘和利用黑塌菜品种的优异基因。二是将生产基地的土壤培肥改良工作作为长期基础性课题研究,开展跟踪监测与指导,探索绿肥间作、秸秆还田等土壤培肥改良的新途径。三是加强技术标准宣贯力度,以绿色生产理念提升生产技术水平,以标准化示范基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实现黑塌菜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可视化、可追溯[4]。四是发挥黑塌菜产品特点与优势,扬长避短,加强产后加工技术攻关研究,在加工产品开发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4.3 推进品牌创建,拓展效益空间

龙头企业是产业链构建中的核心环节,要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并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同时,支持引导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强化品牌意识,创新经营模式,鼓励以龙头企业和标准化基地为依托,提高生产标准化程度,提升产品档次,扩大如皋黑塌菜的品牌知名度,从而实现优质优价。同时,鼓励引导规模化基地实行全产业链运行、专业化服务外包的现代蔬菜产业管理模式;鼓励生产主体不断完善农超对接、社区直营、网络营销、集团配送等多种销售渠道,拓展效益空间[5]。

猜你喜欢
如皋市如皋产业链
如皋市抡好安全监管三板斧
一次难忘的投票
打造藜麦全产业链稼祺从“芯”开始
如皋:围绕“四个来”做实侨务工作
如皋盆景走向世界绽放异彩
不忘初心 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大格局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李昌钰刑侦科学博物馆——“把世界带进如皋,把如皋带向世界”
铲除论文造假背后的黑色产业链
小小展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