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政文化”融入一体化教学的护生职业素养提升研究——以《外科护理学》实验-见习-实习一体化教学为例

2022-08-02 07:46杨永谭思连张瑛孙心悦赵甜甜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17期
关键词:外科护理学护理学学时

杨永,谭思连,张瑛,孙心悦,赵甜甜

(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 530200;2.广西中医药大学 赛恩斯新医药学院,广西南宁 530222)

《外科护理学》 实验-见习-实习一体化教学课程思政文化目标是让护生掌握基本专业知识的同时,把思政文化融入教学,提升护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达到知识传授和育人的双重目的。职业素养是具备专业技能的职业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守的具有职业特征的职业道德操守和职业行为准则,是职业精神及道德操守的集中体现。将课程思政育人文化理念和方法融入到外科护理学实验-见习-实习一体化教学中,对临床护理工作岗位输出优质护理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广西某中医药大学2017 级护理本科5 名大四护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均知情该研究培训授课内容、授课方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承诺能参与该研究。

1.2 纳入排除脱落标准

(1)纳入标准:广西某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2017 级本科护生。(2)排除标准:符合纳入标准而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项目依托课程及授课方式和授课教师

《外科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基于专业基础课程、护理学基础课程与健康评估课程等之上的临床专业课程,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护生日后进入临床的必修课程。学时/学分:外科护理学(I)4 学分,总学时100,其中理论学时66、实验学时22,见习学时12;外科护理学(II)2.5 学分,总学时66,其中理论学时40,实验学时12,见习学时12,网络2 学分。《外科护理学》考核主要是考查护生从实践到理论的归纳能力,重在职业素养的培养和锻炼。护生在校的理论授课,实验操作,在临床见习和实习均按照广西某中医药大学《护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进行。授课主讲教师是我校本科护生《外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和《康复护理学》和研究生《循证护理学方法与实践》主讲的教师,具有博士研究生学位,也是我校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基础扎实,有丰富的临床、教学经验,以及一定的管理和科研能力。该教师共参与省级科研课题4 项,主持参与厅局级教改、科研课题9 项,指导大学生科研训练课题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8 项,获2019年中华护理学会科技奖三等奖1 项、广西护理学会科技奖一等奖1 项;获2020年广西护理学会优秀论文二、三等奖各1 项,以第一作者和(或)通讯作者的身份发表论文60 余篇。具备较高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1.4 调查研究方法

1.4.1 调查方法

该研究采用半结构访谈法,采取自愿参与研究的方式,研究结果具有保密性。研究对象知晓该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课题组成员按照访谈提纲,进行访谈并录音。访谈的时间控制在30 min 以内。由两名访谈员将录音资料翻录成文字,提炼信息,确保准确。访谈资料分析采用Claizzi 现象学资料分析法。

1.4.2 调查表格

采用自行编制的护生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护生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如性别、年龄、生源地、民族等,也包括护生的目前签约单位。

2 结果

2.1 访谈护生人口学基本资料,见表1所示。

表1 访谈护生的基本情况

访谈对象中,男性2 人,女性3 人,城市户口3人,农村户口2 人,汉族3 人,壮族2 人,平均年龄23.5 岁,其中男性2 人,均签约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女性3 人,分别签约与柳州市工人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妇幼保健院。

2.2 访谈结果

2.2.1 思政文化融入一体化教学能提升护生综合素质

L1:“实习归来后,明显发觉现在的自己和当初实习前的自己,在心理素质、思想层次、言行举止等方面明显不一样,更像个成年人,更加沉稳,老师们在理论课堂和实验课、综合模拟实训课中的谆谆教导,不绝于耳,此时此刻,回想过往,‘爱伤观念’在临床见习和实习中得到了深刻的诠释和更多的文化内涵解读,感谢老师的教导。”L2:“经过学校理论和实验课,见习及实习的洗礼,我更加坚信我该做什么,为什么去做,怎样去做,会有何种结果。也会去分析结果的利弊。比如,就业和读研就是我现在面临的困惑,但是,我心中已经有答案,我考研报考的导师就是我的外护老师,也正是老师的言传身教,才让我下定决心去实现心中的理想。评判性思维能力,不仅可以用在临床工作中,还可以用在生活中。这都是和老师们在日常接触中耳濡目染的结果,优秀的老师总是伴随着我,母校的培养永生不忘。”

2.2.2 思政文化融入一体化教学能培养护生综合能力

L3、L4 、L5:“以前在学校上解剖、生理课,看到动物血液就莫名的恐惧,现在经过临床课程的理论课、实训课,见习和实习后,才觉得人生是一个过程,人生最重要的是经历。任何困难,都会过去,实习后发现,自己在为人处世方面,沟通交流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善。我也相信生活中阳光面更多一些,在临床见习和实习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心智和各方面综合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更强了,也发现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通过在临床实践的锻炼中,提升了自信心,重新认识了自己。”

3 讨论

3.1 “思政文化”融入教学,提升职业素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赖于思政教师的课堂教育和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2]。因此,本校在实验课授课中,通常结合近代我国护理学的发展,宣扬近代医学人士的爱国精神,结合教材,弘扬国内外护理专家、前辈求真务实的奉献精神,结合本校2017年教育部本科审核评估前后教研室的创建与发展及2020年国家级一流专业的建设,传承教研室优秀文化底蕴,结合历年临床真实案例、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讲好医学人文素养[3]。

课程思政文化目标是把知识传授和育人结合,提升护生成绩,达到全方位育人的目的。专业课程内容的差异性,决定了各门专业课育人目标的侧重点亦有所差异[4]。在“大思政”成为全国教育教学发展格局的情况下,“课程思政”理念应运而生。将“课程思政文化”融入《外科护理学》实验-见习-实习一体化教学中,提升本科护生职业素养目标,更适合欠发达地区中医院校本科护生培养的教学途径。对了解提升本科护生职业素养的应用效果,探讨研究对象的临床评判性思维及对本专业的职业认同感,探寻授课教师和护生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意义重大。因此,我们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实习过程中,护生和患者面对面接触,更能切身感触到“爱伤观念”的内涵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意义。因此,该研究认为,在日常的理论授课教学进度中,专任教师和临床带教教师应共同合作,通过两所附属医院完成本课程见习任务,并在此过程中,培养护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渗透思政文化教育内容增强其社会责任感、职业认同感,强化其团队协作能力,关心关爱患者的服务意识。

3.2 “思政文化” 融入思政课程,任重道远

《外科护理学》作为本科护生的重要必修课程之一,在“课程思政文化”教学改革中占据了很重要的比例。这些特性为本课程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本科院校护理专业是为临床一线培养护理人才的重要基地,护理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更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护理职业素养的培育,不断强化护生的职业意识,将生命关怀的职业意识、慎独等职业精神内化于护生的意识文化层面,让护理专业学生对护理专业产生归属感和自豪感,有利于从根本上端正护生的职业态度,形成良性的护理职业认同,自觉地向规范的护理职业行为靠拢[5-6],在职业生涯中自觉遵守护理职业标准、操作程序及职业操守。

虽然我国教育事业不同学科领域都在进行基于“课程思政”理念下的教学改革,但是,护理教育中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研究仍不够充足,且目前的教学研究对未来课堂教学的应用性还不够。因此,我们应该从不同生源地、文化、地域及原生家庭护生的角度进行思考,为将“思政文化”融入护生职业素养的一体化教学中提供更好的建设依据。

该研究旨在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出发,注重传统“思政课程文化”教学改革、将课程思政融合到外护实验-见习-实习教学中,对了解提升本科护生职业素养的应用效果,探讨研究对象的临床评判性思维及对本专业的职业认同感,探寻授课教师和护生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有积极作用。

探究将“课程思政文化”融入《外科护理学》实验-见习-实习一体化教学,在提升本科护生职业素养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对相关课程负责人总结教学经验,日后更好地开展相关教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在后期研究中,笔者将进一步分析中医院校本科护生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导向的教学方法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国家培养思想文化素质、科研素质及护理技能并重的高级护理人才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外科护理学护理学学时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中山大学《康复护理学》幕课上线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时数调查研究
学习不是“刷学时”
案例教学法对提高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翻转课堂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五个对接”导向下的中职《外科护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