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TDP对肝胃不和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症状改善和SF-36评分的影响*

2022-08-02 06:27陈爱娥吴建刚徐枫华上海市青浦区华新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708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12期
关键词:中脘萎缩性证候

陈爱娥 吴建刚 徐枫华 上海市青浦区华新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708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是指在致病因素作用下胃黏膜发生的慢性非萎缩性炎症性病变,属于中医学“嘈杂”“胃痞”“胃痛”等范畴[1-2]。中医学认为其与肝脾关联,病位在胃。本研究选取我院门诊肝胃不和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120例,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配合TDP治疗,探讨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7月—2021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肝胃不和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期间观察组1例患者因时间原因退出,故观察组有效病例为59例。观察组男22例,女37例,平均年龄(51.10±12.69)岁,平均病程(10.37±8.36)个月;对照组男22例,女38例,平均年龄(50.60±11.79)岁,平均病程(10.85±7.58)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镁肠溶片(许昌高新制药有限公司)治疗,10mg/d,1次/d,共治疗1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刺配合TDP治疗:主穴选取足三里、中脘(TDP照射)、内关,配穴选取太冲、阳陵泉,针刺方法如下:(1)75%酒精常规消毒,选用0.35mm×40mm的无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许可证号:20162270970);(2)中脘穴采用舒张进针法,余穴均采用双手指切进针法。足三里、阳陵泉直刺进针1.0~1.5寸,内关、中脘、太冲均直刺进针0.5~1.0寸,针刺得气后留针,同时予以TDP(重庆航天火箭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许可证号:20160048)照射中脘穴。留针治疗30min,隔日1次,3次/周,共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1.3.1 中医证候积分[3]:包括主要症状(主症)和次要症状(次症)积分之和,主症包括胃脘胀满疼痛、反酸嘈杂、嗳气3项,次症包括口苦口干、纳呆、泄泻或便秘3项。所有症状分为无、轻、中、重4级,主症分别记作0、2、4、6分,次症记作0、1、2、3分。

1.3.2 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1)痊愈: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2)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疗效指数<95%;(3)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好转,30%≤疗效指数<70%;(4)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疗效指数<30%。

1.3.3 生活质量评分:参考中文版SF-36健康调查量表,其包括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精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和精神健康(MH)8个维度,共计36 个项目,对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评分。

2 结果

2.1 中医证候积分 治疗前,两组的主症、次症和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主症、次症和中医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5、2.59、4.71,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2.2 中医证候疗效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略高于对照组的91.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3,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2.3 生活质量 治疗后对照组中SF-36量表SF、RE 2个维度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6个维度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8个维度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SF-36量表8个维度积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SF-36量表8个维度积分比较分)

3 讨论

本课题选取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证型,其主要症状包括胃脘胀满疼痛、反酸嘈杂、嗳气,次要症状包括口苦口干、纳呆、泄泻或便秘。肝木性喜调达,肝木郁滞则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运化失司则脘腹胀满疼痛、泛酸嗳气,气机升降失司是肝胃不和证的病机,故以疏肝和胃、调畅气机为治则[4-5]。

本研究取主穴足三里、中脘、内关,辅穴为太冲、阳陵泉。足三里是胃经合穴,中脘是脾经合穴,由于“合治内府”,所以针刺足三里、中脘穴有补益脾胃、活血通络、理气止痛之效;针刺中脘穴,并予以TDP照射,加强温补中气、消积化滞之功;内关为“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八脉八穴症治歌》载内关主“中满心胸痞胀,肠鸣泄泻脱肛”,故针刺内关穴理气消胀除痞满。太冲为肝经原穴,《标幽赋》载“心胀咽痛,针太冲而必除”,故针太冲疏肝理气消胀满。阳陵泉为胆经合穴,二者“肝胆相照”脏腑兼治以疏肝利胆、止痛除烦。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针灸可增强胃黏膜的屏障功能而对本病产生治疗作用[6]。李素荷教授等[7]采用针刺慢性胃炎大鼠的足三里、中脘穴,结果表明慢性胃炎大鼠的胃黏膜超微结构损伤组织得到改善,说明针刺疗法能够通过保护胃黏膜达到治疗目的。本文中采用以常规西药为基础,结合针刺配合TDP治疗方案,结果显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症状均能减轻,但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优于对照组。笔者以为,针刺法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标本兼顾,其整体观念是中医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的重要原因。针刺疗法具有通行经脉、调节气血的作用,TDP照射中脘穴,其温热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针灸温通经脉的作用[8-12]。

除此之外,笔者以为本病疗效与患者饮食、心理调适等健康宣教也密切相关,故本研究采用SF-36量表对CNAG治疗结局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治疗后对照组8个维度积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观察组对CNAG患者生活质量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针刺、TDP治疗可以改善肝胃不和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并能提高生活质量,今后还需要延长对患者的随访时间,观察针刺疗法的远期疗效,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另临床治疗CNAG应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型选择治疗方案,本文中各组仅选取肝胃不和证型,且研究例数偏少,故可增加证候分型,增大样本量,进行更长时间随访的临床研究。另本研究统计分析局限于中医证候、主要症状、次要症状的积分分析,未对各个症状进行分析,有待下一步研究完善。最后,本研究缺乏治疗前后胃镜和病理学检查依据,故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完善论证。

猜你喜欢
中脘萎缩性证候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要想肠胃功能好 按摩中脘不可少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症状、诊断和防治
穴位贴敷良附丸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针刺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验案一则
中医古籍对癃闭证候学规律的认识与探讨
加味异功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