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放化疗与序贯化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和安全性对比

2022-08-02 06:27郎志斌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3医院肿瘤科天津市300142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12期
关键词:放化疗生存率食管癌

张 芳 石 涛 周 明 郎志斌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3医院肿瘤科,天津市 300142

食管癌是当前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道肿瘤疾病。统计结果提示:当前食管癌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排名第六的癌症死亡原因,患者5年内生存率仅为15%~34%[1-2]。由于食管癌患者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因此多数患者确诊时已经发展至中晚期。放疗、化疗是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但当前临床对放疗、化疗的具体开展形式仍然存在争议。有研究认为同步放化疗能有效提高食管癌患者的近期疗效[3]。但亦有研究认为同步放化疗与序贯化放疗的疗效相近,应根据患者个人意愿自行选择[4]。本文将以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为研究样本,在比较同步放化疗和序贯化放疗治疗效果与毒副反应的基础上,进一步比较两者血清指标差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2019年我院收治的100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中男38例、女12例,年龄50~75(60.27±8.13)岁,病灶直径3~9(5.21±0.66)cm,食管癌分期(国际抗癌联盟分期标准[5]):Ⅱ期8例、Ⅲ期30例、Ⅳ期12例,原发病灶位置:上段6例、中段32例、下段12例;对照组中男39例、女11例,年龄50~75(60.51±8.22)岁,病灶直径3~9(5.03±0.61)cm,食管癌分期:Ⅱ期6例、Ⅲ期33例、Ⅳ期11例,原发病灶位置:上段5例、中段35例、下段10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患者及其家属知晓研究方案,签订同意证明。纳入标准:患者影像学、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食管癌;患者治疗前卡氏评分[6]≥70分,预计生存时间≥3个月;患者无手术意愿或无法耐受手术治疗。排除标准:本次研究前伴有过往放疗、化疗史患者;对化疗药物存在耐药反应或过敏反应患者;伴有肝脏、肾脏功能障碍或血液系统疾病患者。

1.2 治疗方法 化疗方案:使用紫杉醇(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83378,0.1g/瓶)联合顺铂(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7021358,10mg)化疗方案。化疗第1天,静脉滴注紫杉醇135~175mg/m2;第2天,静脉滴注顺铂75~100mg/m2。持续21d为1个周期。放疗方案:使用调强放疗方案。放疗前使用CT扫描定位,扫描范围C2~T4。设置仪器指标为层厚5mm、层距5mm。由2名经验丰富的医师共同确定患者放疗靶区。肿瘤靶区:患者食管壁增厚程度≥0.5cm的肿瘤组织,以及食管旁、气管食管旁沟、心包角淋巴结短径≥0.5cm、纵隔转移淋巴结短径≥1cm组织。肿瘤靶区照射总剂量为60~66Gy,2.0Gy/次;临床靶区:患者原发病灶、原发病灶前后0.5~0.8cm、原发病灶上下3cm组织。临床靶区照射总剂量为54.0~59.4Gy,1.8Gy/次。化疗1次/d,5d/周,持续6周。

观察组采用同步放化疗方案。于患者放疗第1天即同步开始化疗,持续2个周期。同步放化疗结束后再次予以全身化疗,持续2个周期。注意化疗过程中对患者呕吐、肠胃反应等对症治疗。患者放化疗期间予以血常规检查1~2次/周,化疗间隔中检查患者肝肾功能与心电图。对照组采用序贯化放疗方案。于患者全身化疗2个周期后开始局部放疗,局部放疗结束后再次予以患者全身化疗,持续2个周期。

两组患者放化疗均持续4个周期,放化疗期间每隔2周记录1次毒副反应发生率,放化疗结束后予以3年随访。随访第1年每隔2个月随访1次,随访第2年每隔3个月随访1次,随访第3年每隔6个月随访1次,采用电话随访方式。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于4次治疗结束后评定,使用实体肿瘤疗效评估标准:完全缓解(CR):所有靶病灶消失,无新病灶出现,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正常,持续时间≥4周;部分缓解(PR):靶病灶最大直径总和减少幅度≥30%,持续时间≥4周;疾病稳定(SD):靶病灶最大直径总和减少幅度<30%,增长幅度<20%;疾病进展(PD):靶病灶最大直径总和增长幅度≥20%,或出现新病灶[7]。客观反应率:(CR+PR)例数/总例数×100%。(2)毒副反应发生率: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统计毒副反应反应发生率[8]。包括骨髓抑制、放射性气管炎等。(3)血清相关指标:选择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to-keratin19 fragment antigen,CYFRA21-1)作为检测指标,均使用酶联免疫法进行检测,检测时间为患者治疗前后。(4)随访期间生存率:统计两组患者随访1年内、2年内、3年内生存率。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客观反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6,P=0.032<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的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气管炎、骨髓抑制、转氨酶升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2.3 两组血清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SCC、CYFRA21-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SCC、CYFRA21-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相关指标比较

2.4 两组随访期间生存率比较 两组的随访1年内、2年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3年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生存率比较[n(%)]

3 讨论

食管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侵袭能力较强的恶性肿瘤疾病,患者疾病发展中肿瘤细胞容易侵犯相邻器官与组织,对患者治疗效果与预后效果造成不利影响。手术是当前临床针对早期食管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但临床统计显示:70%~80%的食管癌患者在就诊时病情已经发展至中晚期,无法耐受手术治疗方案[9],故以放疗、化疗为主的综合性治疗方案成为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案。临床研究证实:单纯化疗由于进入患者局部肿瘤病灶的药物剂量始终受限,因此在体积较大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治疗中效果不够理想[10];而单纯放疗虽然对食管癌患者局部肿瘤组织虽有良好的控制效果,但对存在远处转移症状的食管癌患者疗效有待提升[11]。因此放化疗联合治疗成为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主要姑息治疗方案。当前我国范围内针对中晚期食管癌亦开展了同步放化疗、序贯化放疗等综合性治疗方案,但尚无统一标准。

与单纯放疗、化疗相比,放化疗联合治疗的优势在于能够让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同时享受到放疗与化疗的治疗效果。且在放化疗联合治疗过程中,化疗药物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在放疗过程中对放射损伤的自我修复功能,提升放疗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弥补此前单独放疗中治疗效果的局限性缺陷。同时化疗药物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氧合反应,提升肿瘤细胞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提升放疗效果。研究证实:化疗药物能有效阻断肿瘤细胞的分裂周期、改变肿瘤细胞的乏氧状态,在提升放疗杀伤效果的同时对延长患者生存率、降低患者复发率均有良好效果[12]。而在同步放化疗与序贯化放疗治疗效果的对比中,本文观察组客观反应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同步放化疗相较于序贯化放疗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具优势,能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中部分缓解的患者比例,与相关研究结果相近[13]。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同步放化疗相较于序贯化放疗能有效降低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对缓解患者放化疗期间毒副反应具有一定效果。观察组随访3年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则提示同步放化疗相较于序贯化放疗能有效提升患者3年内生存率。此前亦有研究显示:同步放化疗能有效提升食管癌患者近期疗效,有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的趋势[14]。但本次研究限于时间,未能对患者长期生存率进行研究,后续可继续延长时间以获取更加直观的长期生存率样本。食管癌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一种受到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SCC、CYFRA21-1水平升高是食管癌患者肿瘤恶性程度增加、预后效果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15]。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的SCC、CYFRA21-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同步放化疗疗效更好的原因可能在于其能更有效地降低肿瘤负荷,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以此达到提升肿瘤细胞杀伤效果的目的。

综上所述,同步放化疗与序贯化放疗对中晚期食管癌均有一定效果,但同步放化疗近期疗效更好,患者3年内生存率更高,恶心呕吐发生率更低,具有积极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放化疗生存率食管癌
全程营养护理管理在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浅述食管癌术后及放化疗后并发症的中医药治疗
中医饮食干预在改善肿瘤联合放化疗患者营养不良的应用效果观察
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放化疗前后甲状腺功能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改变趁热吃 预防食管癌
得了食管癌能维持多长时间
肿瘤复发,为何5 年是一个坎
食管癌患者两种固定装置摆位误差及计划靶区外扩值探讨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