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T、VIP、β-EP水平与反复偏头痛的相关性分析*

2022-08-02 06:28张洪淞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神经内一科5400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12期
关键词:偏头痛头痛发作

张洪淞 刘 擎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神经内一科 5400;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偏头痛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原发性头痛类型,该症以单侧或双侧头痛反复发作为典型特征,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1]。当前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晰,多数研究认为血管活性因子水平异常,导致颅内血管舒缩功能失调是诱发该症的重要原因[2]。临床实践证实目前该症缺乏特效药物,对该病的治疗仅能够延缓发作或缓解患者疼痛,尚缺乏根治性的治疗措施[3]。5-HT、VIP以及β-EP都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实验室因子,已被证实同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存在密切联系[4],但目前针对上述因子同偏头痛发生发展关联的研究仍然较少。本研究拟探究5-HT、VIP及β-EP同反复偏头痛的相关性,以期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3月—2021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反复性偏头痛患者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于我院接受体格检查的50例体检者为对照组。纳入标准:(1)研究组患者均符合《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5]中偏头痛诊断标准且反复发作;(2)影像检查显示两组个体均无颅内感染、器质性病变或代谢性疾病;(3)意识清晰能够配合展开调研;(4)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并发精神疾患或存在病史者;(2)存在酒精或药物滥用史者;(3)妊娠或哺乳期女性;(4)明确病因的继发性头痛者;(5)并发高血压病史或心肝肾功能不全者;(6)并发恶性肿瘤者。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较好。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1.2 干预方法 采集对照组个体清晨空腹肘静脉血样5ml,采集研究组患者偏头痛发作期和间歇期两个时段的静脉血样各5ml,使用抗凝管保存,于3 000r/min速率下离心10min后,留血清置于EP管中,置于-80℃条件下保存,带样本采集完毕后统一送检。检测试剂盒均购自SwampBio公司,使用Stat-fax-2100型酶标仪进行试剂盒检测,每个指标均连续检测3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操作过程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3 观察指标 (1)研究组与对照组血清5-HT、VIP及β-EP水平差异;(2)研究组患者头痛发作期和间歇期血清5-HT、VIP及β-EP水平差异;(3)研究组患者血清5-HT、VIP、β-EP水平同其头痛量表得分相关性,其中头痛量表选择NRS量表,该量表由0~10十个刻度组成,0代表无痛,10代表剧痛,由受试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某一刻度代表自身头痛程度,评估于发作期进行。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5-HT、VIP及β-EP水平对比 研究组血清5-HT、VIP及β-E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5-HT、VIP及β-EP水平对比

2.2 不同病程患者血清5-HT、VIP及β-EP水平对比 将入组的60例患者按照病程区分为发作期组(28例)和间歇期组(32例),对比显示发作期患者的血清5-HT、VIP及β-EP水平明显低于间歇期组患者(P<0.05)。见表3。

表3 不同病程患者血清5-HT、VIP及β-EP水平对比

2.3 反复偏头痛患者疼痛度同血清指标相关性分析 使用NRS量表就入组患者头痛程度进行评估后,就血清5-HT、VIP及β-EP水平同其NRS评分相关性开展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反复偏头痛患者的血清5-HT、VIP及β-EP水平同其NRS评分均呈现负相关(r=-0.574 9、-0.804 0、-0.613 4,P<0.05)。见图1。

图1 反复偏头痛患者疼痛度同血清指标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偏头痛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搏动性原发性头痛[5],患者疼痛发作时常以单侧为主,其病变特点为易反复发作,同时患者可伴发呕吐、畏光、恶心等症状。临床实践证实,偏头痛会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甚至有部分长期病变患者会出现亚临床脑结构病变,同时有较多研究证实偏头痛为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精神障碍症状等的危险因素[6],因而临床上建议对出现偏头痛患者开展及早干预和治疗。当前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尚未得到完全阐明,但临床上针对该症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神经系统激活异常、中枢疼痛调节系统异常、导水管周围灰质区进展性受损、神经元在头痛缓解期兴奋性增加等方面[7]。已有研究证实5-HT在偏头痛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8]。VIP主要由肠道神经元释放,在机体中发挥胃肠道激素和神经肽的双重作用,是临床上神经系统和胃肠道疾病的重要指标[9]。β-EP是机体中内源性吗啡样物质,近些年的研究证实该物质在神经系统、内分泌器官、消化道、胎盘等器官中均有广泛存在,发挥镇痛、促进生长素释放、促进脑缺血性脑水肿形成、调节免疫反应等作用[10]。

本文结果显示,同健康的对照组相比较,存在反复偏头痛症状的研究组患者血清5-HT、VIP及β-EP水平均明显更低,同时研究中进一步通过将研究组患者按照病程进行区分后再次比较发现,发作期偏头痛患者血清5-HT、VIP及β-EP水平明显低于间歇期偏头痛患者,这说明血清5-HT、VIP及β-EP水平可能与反复性偏头痛相关,且与其病程相关,王海丽等[11]通过对106例顽固性头痛患者与110例健康个体的比较发现,相较于健康个体顽固性头痛患者的血清5-HT、VIP及β-EP水平显著更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更高,该学者也就不同病情患者血清指标差异开展了比较,最终该学者认为血清5-HT、VIP及β-EP水平可能与顽固性偏头痛的发生发展相关。

本研究分析认为,5-HT是一种重要的血管活性物质,与不同受体结合后会引起血管收缩、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诱发炎症反应进而导致头痛,而偏头痛患者发作时5-HT会在血小板中释放入血,导致血浆5-HT一过性升高,而后5-HT会附着于血管壁上,血浆5-HT水平大幅降低,而附着于血管壁的5-HT就会诱发血管反跳性扩张,导致头痛。而VIP同5-HT机制类似,能够调节脑膜和脑血管扩张,患者出现偏头痛发作时,该因子水平会处于低表达态,导致脑血管出现收缩舒张异常。β-EP是一种具有强效镇痛作用的内源性阿片肽,当机体内啡肽系统出现障碍时,释放β-EP的能力就会下降,导致血管活性物质增多,机体对疼痛的敏感性明显升高,文中研究组β-EP水平低于对照组,发作期低于间歇期,这说明β-EP在偏头痛发作中主要发挥调节疼痛作用。已有的研究证实,偏头痛患者接受针刺治疗后其血清β-EP水平会明显升高,从而起到调整疼痛通路、升高疼痛阈值的效果,最终发挥吗啡样镇痛作用,本研究认为这也印证了文中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血清5-HT、VIP及β-EP水平同反复偏头痛病程存在明显关联,可能与头痛反复发作有关,可考虑将上述指标用于反复偏头痛病情评估中。

猜你喜欢
偏头痛头痛发作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半胱氨或能逆转心脏病发作和中风过程
单眼发作的原发性急性房角关闭双眼生物学参数差异
太胖太瘦都易患偏头痛
注意!头痛可能预示着甲状腺问题
偏头痛吃紫菜干
会变身的烦恼
动漫美文
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