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习惯逆转训练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效果

2022-08-02 06:28汤倩文广东省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5108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12期
关键词:皮质激素支气管哮喘

汤倩文 广东省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 510800

支气管哮喘系呼吸科常见慢性气道炎症,其反复发作可导致患者发生不可逆性气道狭窄,影响患者呼吸功能及生命质量[1]。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系临床常规干预措施,但因支气管哮喘患者病程长,病情反复,且糖皮质激素吸入操作步骤较多,患者普遍存在操作盲区,糖皮质激素吸入技术掌握程度较差,哮喘控制情况受限,生命质量受到很大程度影响[2]。行为习惯逆转训练是一种减轻或改善患者不良行为及症状的行为疗法,其易操作、安全性高、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在抽动障碍患者中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抽动症状[3],但目前行为习惯逆转训练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相关研究仍较少。基于此,本文选取我院支气管哮喘患者96例进行了分组比较,探讨开展行为习惯逆转训练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96例,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知情同意,遵循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的相关医学试验原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及研究组(48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43~72岁,平均年龄(56.34±4.61)岁;病程8~21年,平均病程(16.43±2.25)年。研究组中男22例,女26例;年龄42~74岁,平均年龄(56.45±4.36)岁;病程9~20年,平均病程(16.32±2.07)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支气管哮喘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8)》中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4];使用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时间超过1个月;可正常沟通。排除标准:支气管急性发作患者;参加过支气管哮喘技术培训指导;伴有糖皮质激素过敏症。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及宣教措施。(1)常规干预:予以雾化吸入、吸氧、止咳、平喘、化痰、抗感染等常规干预。(2)健康宣教:编制支气管哮喘健康宣教手册,包含糖皮质激素吸入技术要点、支气管哮喘自我监测、哮喘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原理、支气管哮喘控制的自我评估等内容,于患者首次入院就诊后发放。(3)定期随访:每个月于患者复诊时开展随访,询问患者支气管哮喘症状改善情况,告知患者出现不良症状应及时就诊。每次随访时间为30min。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行为习惯逆转训练干预。(1)编制行为习惯逆转训练干预方案,组建行为习惯逆转训练干预专项小组,小组包括工作时间长于4年的护师6名、呼吸科室主治医师2名、心理科医生1名,加强团队合以为患者提供更加系统化的干预服务。行为习惯逆转训练干预方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患者首次入组时至入组后1.5个月,主要针对患者意识练习、行为评估、行为对抗训练、焦虑心理管理等方面开展干预;第二阶段为干预入组后1.5~3个月,主要集中在随访及社会支持。(2)行为习惯逆转训练干预第一阶段:①编制健康管理档案:于患者首次入组时,调查患者支气管哮喘病情、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等基本信息,为每位患者编制健康管理档案;建立微信群,在微信群里发布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拟采取的干预措施,充分尊重患者自身意愿,虚心听取患者意见,以获取患者的信任,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②意识练习干预:于患者入组后第1周向患者进行支气管哮喘健康宣教,查询文献后由呼吸科医生向患者演示糖皮质激素的“打开装置—上药—呼气—吸入药物—屏气—关闭装置—漱口”7个步骤的操作要点,并耐心向患者讲解每个步骤的操作目的,详细解答患者疑惑,鼓励患者模仿重现,通过对比积极引导患者主动发现自身操作存在的问题,将患者表现录制为视频并记录在健康管理档案中。③患者行为评估:于患者入组第2~3周,根据患者糖皮质激素吸入操作时的典型错误制作视频,如通过摇动吸入装置来判断有无药物,上药时在听到“咔哒”声后仍随意推动吸入装置的滑杆,吸入药物时力度过小、时间过短,使用完毕后未立即漱口,未及时关闭药物等,组织患者集体观看,提示患者明确自身操作误区及盲点。引导患者分析糖皮质激素吸入操作的错误诱因,确保患者明白错误的糖皮质激素吸入操作与支气管哮喘症状加重的相关性,引导患者正确吸入糖皮质激素。监控患者的糖皮质激素吸入操作,若出现错误先兆及时予以纠正。④对抗动作训练干预:于患者入组第4~5周,由护师演示正确的糖皮质激素吸入操作,使患者明白应在安静环境下打开药物,上药时不能随意推动吸入装置的滑杆,呼气时应将糖皮质激素远离患者嘴部,同时尽可能呼出气体;吸药时可在吸嘴处放置一块深色纱布以避免空吸;屏气时嘱患者将糖皮质激素远离患者嘴部,用手机计时以保证充足的屏气时间;上药时嘱患者用药完毕后及时漱口。护师将上述对抗训练动作录制为高清视频,制作解说字幕,在微信群里发布给患者,嘱患者掌握糖皮质激素吸入对抗动作,确保糖皮质激素吸入的错误操作得以消除。⑤焦虑心理管理:在开展对抗动作训练时,嘱患者深呼吸、放松肌肉以缓解哮喘控制不佳、糖皮质激素吸入错误诱发的焦虑情绪。(3)行为习惯逆转训练干预第二阶段:积极开展随访和社会支持,通过微信群及时掌握患者的行为习惯逆转训练干预掌握情况,对表现良好的患者予以激励与赞扬,对表现欠佳的患者予以纠正及指导。两组患者均干预3个月。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1)糖皮质激素吸入技术掌握程度评价标准[5]: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根据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7个步骤的操作情况进行评价,总分为7分,评分与患者吸入技术掌握程度呈正相关。(2)哮喘控制情况评价标准[6]: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采取哮喘控制测试问卷(ACT)从夜间症状、出现呼吸困难、哮喘对平时活动的影响、急救药物的使用、患者对哮喘控制的自我评估5个维度评价患者的哮喘控制情况,总分为25分,评分与患者哮喘控制情况呈正相关。(3)生命质量评价标准[7]: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采取支气管哮喘生命质量问卷(AQLQ)从哮喘症状、活动受限、自身健康关心程度、心理健康状况、环境刺激反应5个维度评价,总分为245分,评分与患者生命质量呈正相关。

2 结果

2.1 两组糖皮质激素吸入技术掌握程度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糖皮质激素吸入技术掌握程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糖皮质激素吸入技术掌握程度均较干预前提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糖皮质激素吸入技术掌握程度对比分)

2.2 两组哮喘控制情况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哮喘控制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哮喘控制情况均较干预前改善(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哮喘控制情况对比分)

2.3 两组生命质量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生命质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生命质量均较干预前改善(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命质量对比分)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为临床常见慢性炎症疾病,其治疗目标为缓解支气管痉挛、控制哮喘症状、改善生命质量,防止支气管哮喘恶化及再次发作[8]。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常用药物,通过干扰嗜酸性粒细胞的趋化与活化、阻断花生四烯酸的代谢、降低微血管渗漏发生率、促进细胞膜上β2受体合成等途径发挥抗变态反应炎症的作用[9]。目前临床常规措施为常规干预及宣教措施,可一定程度上规范患者糖皮质吸入技术操作,但因糖皮质激素吸入操作包括“打开装置—上药—呼气—吸入药物—屏气—关闭装置—漱口”7个步骤,对于缺乏支气管哮喘自我管理知识的患者来说,其步骤烦琐,极易出现错误操作,影响糖皮质激素的药效。

行为习惯逆转训练干预系成熟完善的认知行为疗法,包含多种干预成分,可让患者洞悉疾病,开展自我管理,达到改善生活质量的目标[9]。行为习惯逆转训练干预包含编制健康管理档案、意识练习干预、患者行为评估、对抗动作训练干预、焦虑心理管理、随访和社会支持等多个环节,其中编制健康管理档案可动态跟踪患者病情,意识练习干预可提高患者对规范化糖皮质激素吸入技术的注意程度,患者行为评估可引导患者明确自身错误操作及其诱因,对抗动作训练干预可引导可靠识别错误操作并及时予以纠正,焦虑心理管理可改善患者焦虑心境,随访和社会支持可强化规范化糖皮质激素吸入操作。行为习惯逆转训练干预通过这一系列的干预步骤,可有效规范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糖皮质激素技术,控制支气管哮喘症状,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本文中,干预后两组患者糖皮质激素吸入技术掌握程度均较干预前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行为习惯逆转训练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可提高患者的糖皮质激素吸入技术掌握程度。究其原因:行为习惯逆转训练干预通过意识练习干预、患者行为评估、对抗动作训练干预、焦虑心理管理等措施,可加深患者对糖皮质激素吸入技术的理论认知水平,促使其明确自身操作误区,规范其糖皮质激素吸入技术[10-11]。本文中,干预后两组患者哮喘控制情况均较干预前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行为习惯逆转训练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可改善患者的哮喘控制情况。究其原因:行为习惯逆转训练干预通过多种措施可规范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糖皮质激素吸入技术,引导患者正确吸入糖皮质激素,确保糖皮质激素抗变态反应炎症作用的发挥,以缓解支气管痉挛和狭窄,改善患者哮喘控制情况[12]。本文中,干预后两组患者生命质量均较干预前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行为习惯逆转训练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可改善患者生命质量。究其原因:行为习惯逆转训练通过规范患者糖皮质激素吸入技术,缓解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支气管哮喘症状,改善全身血氧状况,缓解日常活动受限,疏解不良心理健康状况,增强对环境刺激的应对能力。

综上所述,行为习惯逆转训练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可提高患者的糖皮质激素吸入技术掌握程度,改善患者的哮喘控制情况及生命质量。

猜你喜欢
皮质激素支气管哮喘
糖皮质激素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变化及发展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与HRCT支气管壁厚度的相关性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真的是“灵丹妙药”吗?
生发Ⅰ号联合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斑秃患者秃眉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