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地铁中山公园站樱花季客流组织研究

2022-08-02 15:19李建民
铁道运营技术 2022年3期
关键词:站厅铁马中山公园

李建民

(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运营分公司,工程师,山东 青岛 266000)

1 研究背景

青岛地铁运营线路6 条,运营里程284 公里,位列全国第10 位,运营车站共128 座,其中换乘站7座。全年共开行列车66.67万列次,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2176.7万公里,线网总客运量达2.47亿人次,日均客运量67.6万人次,2021年占青岛市公共交通总客运量的24.5%,呈现逐年攀升的态势[1],客流组织压力日益严重。以中山公园站为例,进行樱花季客流组织管控措施探讨。

2 研究分析

2.1 中山公园站基本情况

中山公园站整体布局呈东西方向,为地下岛式标准车站,共设置A、B、C三个出口。车站位于市南区沿海一线香港西路与荣成路交叉口,西北方向B出口为青岛赏花榜排名第一的网红地中山公园,南侧C 出口为八大关风景区,西南方向A 出口为天泰体育场及旅游度假地第一海水浴场,全年日均客流量进站3960人次,出站5392人次。

2.2 客流数据分析

如图1所示,中山公园站全年进、出站客流最高值出现在清明节赏樱花的4月份。如图2所示,中山公园站樱花季日均进、出站客流分别是平常的6.89倍和5.62倍,樱花季进、出站客流均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图1 全年进、出站客流

图2 平常和樱花季日均客流量

3 研究思路

3.1 总体思路

现场客流组织以“先安全,再运输”为主体思路,进站客流以控制为主,出站客流以疏导为主[2]。纵观车站整体面积,出入口-站厅层-站台层的面积依次递减,所以进出站客流交叉大时,按照“能控在站外不控在站内,能控在站厅不控在站台,能控在站台不控在列车”的原则。

3.2 具体要求

(1)出站客流达到警戒线(5000 人/小时)[3],启动二级客控,通过采取增加站停时间、错开上下行行车间隔、加开空备车、间隔越站等措施缓解客流压力,如遇紧急情况可申请列车双方向越站并关闭出入口[4],指引乘客乘坐其他交通工具。

(2)出站客流减小、进站客流增多时,客流交错得到缓解,安全风险降低,以“消除堵点,力保效率”为主体思路[5],出口将铁马阵打开,保证客流流线顺畅,站厅铁马阵根据站台运输能力减少绕行,加强购票引导,视情况设置预制票岗。

(3)进站客流持续增大且列车运能满足时,采取应急措施,对进站闸机进行释放,指引乘客出站时补票[6]。

4 现场组织

4.1 指挥体系和控制原则

现场组织过程中实行“三级指挥”“四级控制”的原则。

4.1.1 三级指挥 实行区域负责人指挥现场,车站负责人总体把关车站,总负责人统筹线路。

4.1.2 四级控制 汇泉广场站、中山公园站实行两站联控,人民会堂站、汇泉广场站、中山公园站、太平角公园站实行四站联控,青岛站、五四广场站、李村站、青岛北站实行网控。

(1)单个车站内区域联控:车站启动一级、二级客流控制分别在安检处、出入口绕行,站内进出流向分割,确保到站客流能正常疏散。

(2)汇泉广场站和中山公园站两站联控(线控主控站):中山公园站仅供下行列车乘客下车,上行列车乘客分流至汇泉广场站提前一站下车,减轻站台客流压力。返程客流均通过岞山路与文登路交界处,引导至文登路马路南侧,根据中山公园站及汇泉广场站实际情况进行进站分流。

(3)人民会堂、汇泉广场、中山公园、太平角公园四站联控(线控辅控站):当汇泉广场站上行引导下车效果不明显,中山公园站出站乘客较多,单趟行车间隔无法全部疏散时,中山公园站上行列车间隔越站,太平角公园站引导部分乘客从地面出站乘坐公交车或步行,少量乘客乘坐下行。汇泉广场站一个行车间隔仍无法完全疏散乘客时,汇泉广场上下行越站,人民会堂站引导部分乘客从地面出站乘坐公交车或步行,少量乘客乘坐上行。中山公园西门及南门启动公交接驳,文登路南侧截断返程地铁客流。

(4)青岛站、五四广场(网控主控站)及李村站、青岛北站(网控辅控站):上下行两趟车连续越过中山公园站及汇泉广场站后实行网控。青岛站1号线上下行、五四广场站2号线上下行、李村站2号线上下行、青岛北站1号线上下行配合越站。

4.2 客流堵点

结合车站客流走向,分别就中山公园站樱花季站台、站厅、出入口等区域存在的堵点进行梳理[7],如表1所示:

表1 中山公园站樱花季客流组织堵点

4.3 区域管控

4.3.1 站台 现场遵循“疏导优先”原则[8],维护站台候车及上下车秩序、避免出现拥堵及夹人夹物,快速指引乘客出清站台,具体客流组织如图3。

图3 中山公园站樱花季站台客流组织图

(1)站台两端引导岗加快疏散,防止客流聚集,引导有需要的乘客至站台中部乘坐电梯。

(2)扶梯入口处设置硬质隔离,将堵点后移,规范乘梯,避免乘客聚集在扶梯口对应站台门处。

(3)女卫生间门前候车区域狭窄,设置U形伸缩围栏,将乘客引流至站台中部,防止与乘降客流产生交叉。

(4)电梯前乘客较多时,纵向设置伸缩围栏,避免占用上下行候车区域。

(5)两端扶梯入口处乘梯乘客较多时,在下行3-4 站台门附近设置铁马,引导乘客至上行侧楼梯处疏散。

4.3.2 站厅 现场遵循“能控制在站厅就不控制在站台”原则[9],视客流情况利用铁马、伸缩围栏等设置物理隔离来减少客流的对冲、交叉,同时关注出入口通道等客流容易混行的区域,具体客流组织如图4。

图4 中山公园站樱花季站厅客流组织图

(1)站厅A 端出站客流增大时,出入口扶梯改向,做好客流引导;进站客流大时,启用五道铁马阵,扩大乘客等候区域,需减缓进站速度时,实施分批放行,与站厅B端做好互控。当站厅A端客流大,站厅B端停止往站厅A端引导。

(2)站厅B端在进站安检处启用移动安检机,加快通行速率,减少拥堵及滞留风险,客服中心侧边至自助服务区前设置铁马围挡,优化出站路径,避免与B 端进站客流产生交叉,同时在出站边门处铁马设置灵活开口,引导有需要的乘客乘C 口电梯出站。当进站客流较大时,优先引导乘客由站厅A 端安检进站,做好信息互通,需减缓进站速度时,与C 口负责人持续互控,实施分批放行。

(3)两端客服中心内各放置1台移动闸机,出站客流增大时在出站边门处启用,扶梯出口处平台易聚集乘客,摆放硬质隔离,将出站客流堵点前移,预留充足的缓冲距离。在站厅中部摆放分流铁马,两侧上行扶梯客流从对应端出站,与站台联控,当前行车间隔内无法完全消化出站客流时,断电闸机,以疏导优先为原则,提高出站效率。

4.3.3 A 出入口 现场遵循“控、放结合,分批放行进站”原则[10],减缓乘客进站速度,有效控制站台、付费区、非付费区乘客数量及滞留风险。

(1)需要扶梯改向时,做好出站客流分流及乘客引导,改向后引导进站乘客走楼梯。

(2)A口前方小路至出入口的路径由宽变窄,易产生客流堵点,引导人员提前在路口处将进出乘客分流。

(3)返程客流出现后,及时与C 口、站内人员互通,将进站客流加快引导至C口进站。

4.3.4 B出入口

(1)需要扶梯改向时,做好出站客流分流及乘客引导,同时加强扶梯关注,特殊情况及时按压紧停,上报车控室。

(2)指引乘客快速去往中山公园,避免路面堆积。二级客控时,谨防斑马线对面的行人过马路来B口一侧,直接引导至C口进站。

(3)B 口雨棚后方引导岗负责指引从香港西路来B口的乘客过马路,绕C口外小花园进站。

4.3.5 C出入口

(1)在C 口铁马阵处引导乘客有序、快速进站,做好一码通查验及纸质登记,根据站厅情况卡控铁马阵内进站人数。

(2)韶关路与香港西路交界处设引导岗,指引乘客绕行C口外小花园。

(3)C口外电梯处设引导岗,跟进韶关路与香港西路交界处引导过来的乘客,指引前往小花园进站,同时注意特殊乘客使用电梯进站,与站厅层电梯引导岗做好信息互通。

(4)武胜关支路与香港西路交界处设引导岗,指引小花园内绕行乘客进入C 口铁马阵,并观察C 口外硬质隔离圈内通道客流情况,聚集较多且C 口铁马阵无法消化时,将硬质隔离圈封闭。

5 结论

青岛地铁中山公园站邻近中山公园景点,1 号线的开通,将青岛市区、黄岛区、城阳区紧密连接,樱花季期间中山公园站客流量激增。通过客流分析及对比,梳理现场客流组织堵点,提出区域管控措施,有效疏导瞬时大客流,防止拥挤踩踏,实现了乘客的有序、高效、安全运输[11]。

猜你喜欢
站厅铁马中山公园
铁马冰河入梦来
尴尬场面
高温天不同室外气温下地铁车站推荐运行空气温度的理论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厅环境设计
美丽的中山公园
机收包谷
青岛中山公园植物景观现状评价与分析
武汉市中山公园植物群落结构调查研究
中山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