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智慧养老专业与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2022-08-03 01:28许艳
华东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益阳市益阳养老

文/许艳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益阳 413049)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服务行业越来越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大健康产业蓝皮书》指出:我国老年人的购买力持续增强,预计到2030年,老年人口总消费或将达到18万亿元。了解老年人群的健康需求和特点,做好老年人健康服务,正是发展大健康产业的重要工作。“老有所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人文关怀的重要方式,也是益阳市构建“智慧城市”、建设“益美益阳”的目标所在。为此,加快专业养老护理技能人才的培养、加强养老护理专业建设,对于推动益阳市大健康产业发展十分必要。

1.益阳市养老行业发展现状

1.1 人口老龄化程度严重

益阳地处洞庭湖平原,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截至2018年底,益阳市常住人口441.38万人,其中60岁以上的人口105.73万人,占23.95%,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益阳是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预计到2030年,60岁以上人口将超过25%,平均每4人中就有1位老年人,养老问题日渐凸显。

1.2 养老专业建设稳步推进

老年人生命健康行业应以智慧养老专业人才为支撑,着力提升服务队伍质量。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益阳职业技术学院、乐康护理学校等大中专院校与养老机构合作开设了智慧健康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或康复养生等涉老专业,自2019年起,累计招收学员500余人。此外,康雅健康集团设立益阳康雅职业培训学校,承接了民政、人社、卫健等部门的健康养老服务人才培训业务。以上均是养老、医疗机构促进服务质量提升的“软实力”,也是促进益阳市大健康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1.3 老年服务市场需求巨大

近年来,益阳市随着经济水平和社会不断发展,老年人养老模式的选择已越来越多样,标准越来越高,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家庭养老,特别是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人数逐年攀升。面对当前养老模式已由基本的护理辐射到心理与生理的双重护理模式,部分护理人员未接受专业系统的培训,未掌握护理技术、养老机构管理、沟通交流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适应不了现代养老服务与管理模式转变。此外,养老护理机构的从业人员性别、年龄结构不合理,年龄较大,专业性不强,学历普遍比较低,多为小学、初中左右的文化程度,绝大部分未接受过专业培训,本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仅占少数,且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1.4 养老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近年来,益阳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五大融合加快发展健康产业的实施意见》《益阳市健康养老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等政策性文件,将养老产业纳入市重点产业。在政策扶持上,文件明确要求加大财政对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发起设立益阳“大健康产业发展基金”,帮助破解产业发展中资金瓶颈;注重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积极落实养老护理员培训补贴,探索相关人才贴息贷款政策;引导企业捐赠,鼓励养老领域公益慈善事业发展。

2.益阳市智慧养老专业与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智慧养老专业人才匮乏

随着时代的发展,养老行业由于人才需求快速增长,被视为新时代的“香饽饽”。高等职业院校能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衡量现今高职教育办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益阳市的高等院校不多,高等职业院校更少,而开设了养老等相关专业的学校目前仅有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公办)、乐康护理学校(私立),相关的师资也较为紧张,导致没有充足的专业人员进入健康养老产业领域。在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地方高校服务益阳市健康养老产业的能力不强。除此之外,不少人直接把养老护理员理解为保姆或用人,社会上的种种偏见也让不少人望而却步。因此,养老护理员往往不在年轻人首选的就业意向内,还有大部分年轻人在上岗后产生转行的念头。

2.2 养老大健康产业投入不足

一方面,政府资金投入有限。相较于经济发达地区对大健康产业的投资力度,由于健康养老产业的费用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地方财政的难度。另一方面,由于健康养老产业处于大健康产业的末端,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难以吸引社会资本。就益阳市目前健康养老产业的情况而言,虽有一些涉老企业,但总体来讲数量不多,水平偏低,更多的是一些中小微企业,很难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此外,民间投资的兴趣也因为政府部门对健康养老产业的支持力度有限和宣传不到位而不高。

2.3 产业主体供给能力有限

如今,老年群体对于养老的需求不仅仅是物质方面,在医疗养生、精神抚慰等方面的需求也日渐增多,尤其是对中高端养老需求增多。但目前,益阳市养老产业市场的商业布局还处于摸索阶段,尚未形成优质、精准的产品供给;养老产业的发展重点也主要聚焦在老年人饮食、护理、保健等基本养老需求方面,难以满足较高层次的养老需求。仅有康雅养生园是益阳市医养结合的样板工程,因此需提高经营者对自身内涵建设、基础建设的投入。

3.益阳市智慧养老专业与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

3.1 实施“人才兴业”工程,加强智慧养老专业人才建设

益阳市应通过出台本专业人才引进培养、职业行为规范、岗位职责要求、岗位津贴制度、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职级晋升政策,拓宽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途径,并将其纳入城镇就业培训机制中;支持大中专院校开设智慧健康老年服务与管理等涉老专业,加快培养复合型养老专业人才;倡导大中专院校及职业高中毕业生、城镇下岗职工、农村劳动力、退伍军人等群体从事养老服务业;建立健全科学的制度和政策体系,引导相关从业人员养成规范的职业行为,提升从业者的岗位认知度和职业认可度,更好地发挥制度的引导力与约束力,进而不断降低行业人才流失率,让人才“愿意干”“干得好”“留得住”。

3.2 推行“全方位、全周期服务”理念,构建大健康养老服务供给体系

按照党中央要求,益阳市构建了“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的大健康养老服务供给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一是政府在制定养老政策与实施过程中,坚持“大健康+养老”发展理念,积极引导社区、养老机构、医疗机构、民间组织、市民等多维度多主体参与到健康养老服务中。二是强调社区在大健康养老服务中的基础作用,强化老年人社区健康管理,普及老年人基础体检项目,加强慢性病患者管理,建立健全老年人健康档案,积极探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三是推行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进一步建立康养医院,开设中医养老保健服务门诊,并将其纳入医保。四是关爱老年人精神健康,及时筛查老年人心理问题,解决老年人怕生病、怕孤单等心理负担。

3.3 构建“智慧+养老”服务新模式,满足养老大健康产业新需求

益阳市应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智慧健康养老技术服务试点工作,重点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标杆企业,建设智慧健康养老示范性基地、社区、乡镇,力争在“智慧+养老”新模式中有所突破;利用高校、科研机构等产学研创一体化平台,为养老机构、医疗单位、老年人家庭等提供智能化健康养老服务和产品;通过智能化养老产品对老年人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异常预警、紧急救助、日常生活等综合服务;通过“智慧+养老”功能升级,不断完善为老年人服务的“点——线——面”功能布局,实现对辖区内公共设施、公共服务以及公共管理三个方面的精细化治理,以此降低养老成本,提升服务效率,从而保障老年人群的服务需求与供给高效对接,提高老年人群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4.结语

智慧养老专业与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将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产业。面对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益阳市需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统筹规划,落实优惠政策,推进产业融合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益阳市益阳养老
养老生活
花境植物在益阳道路绿化中的应用
彩色笔动起来
益阳: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
乐为编纂党史正本献余热——记益阳市中共党史联络组顾问钟明星
对党忠诚 纪律严明 赴汤蹈火 竭诚为民——益阳市消防支队侧记
养老更无忧了
颜新元·中国画《益阳地花鼓·拖板凳》
益阳工艺美术创意设计园发展策略研究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