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财经背景下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2022-08-03 09:11杨佳丽
华东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财经大学财经西安

文/杨佳丽

(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陕西西安 710038)

2018年10 月,《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发布,我国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首次提出“新文科”的概念,开启了一场教学范式和教学理念的革命。[1]新财经作为新文科和新工科的交互学科,处于教育、科技、产业、经济、社会的交汇点,是推动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教育领域提出的新思路和新要求。

近些年来,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作为地方财经类院校,积极对接呼应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出现的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岗位需求,在新财经教育改革理论和实践方面较早地开展了相关工作。本文以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抓手,借鉴当前学者对新财经教育的研究成果,结合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在新财经教育改革中已有的成果及现存问题进行讨论,探索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新模式。

1.新财经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带来的挑战

1.1 人才培养模式重构

随着区块链技术在跨境支付结算、供应链金融、数字票据和征信管理等日常场景中的大范围使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再适用于新财经教育改革背景下行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原有的财务管理人才已不适应新业态的发展。行业应用需求不断扩展,将反向驱动金融科技持续创新发展。因此,高校急需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培养目标进行全要素的深化改革,通过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为培养新一代具有复合型、创新性、综合性的财经人才赋值、赋能。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一直致力于培养面向财经领域商务数据分析的需求、数理金融、数学与经济兼通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1.2 学科专业重构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相互叠加的复杂境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总体来看,我国高等教育处于数量外延式向质量内涵式过渡发展转变阶段。“十四五”期间,如何加强传统优势专业、新建新兴专业和融合凝练现有专业群,是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面临的重点问题。从学科建设内容来看,新财经教育就是要构建新的学科体系,打破传统财经学科固有模式和壁垒,交叉融合相关专业,重构专业生态,由学科导向走向市场导向。学科和专业需要融入新科技,剖析新矛盾,理解新认知,解决新问题。

1.3 教学模式创新

“十四五”时期,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支撑下,信息技术正在变革教学手段、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模式需要创新。以教师为主导,师生之间授与学的角色需要重新转换——不再是教师传授、学生汲取的传统模式,而是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变浅层次学习为深度学习。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应该是自主、探究、协作的混合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融合信息技术与多元主体参与的全要素的新型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的革新中,高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红利,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例如网络空间教学,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将线上学习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并利用碎片时间,促进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互补。

1.4 基础设施升级

在新财经教育改革背景下,如何通过对现有基础设施进行升级,进而实现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资源共享,赋能科研创新,培养优质人才,是高校革新的重点问题。高校可以通过提升通用教室多媒体教学装备水平,支持互动反馈、高清直播录播等教学方式,部署学科专用教室、教学实验室,依托感知交互、仿真实验等装备,打造生动直观形象的新课堂;也可以借助对基础设施再造,实现智能化教学,探索“智慧课堂”教育新模式,横向拓宽教学空间,纵向加深教育意义,实现课程教学硬件智能化、形式多元化、空间扩大化,借助“新科技”助力“新教育”。

2.面向新财经教育改革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2.1 学科设置

目前,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学科设置主要有经济类、金融类和管理类等传统学科。随着区块链技术在去中心化的信任机制中的使用,人工智能广泛渗透于智能客服、智能投顾、智能投研、智能营销和智能风控行业。为了适应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需积极推进新财经学科改革,可以在巩固现有学科专业优势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建设学科,扶植有竞争力的新兴学科,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逐步构建具有经济与社会发展特征和学校特色的,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学科专业体系;还可以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在产教融合基础上衍生出新型交叉学科。例如,在原有经济学科基础上,新增了新兴的应用经济学科——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以产业为研究逻辑起点,主要研究科技进步、劳动力等要素资源流动、空间发展与经济绩效的学科。我国拥有应用经济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高校均开设了此类学科。

2.2 培养体系与培养方式

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制定中,以国家和社会发展趋势为背景,结合地方财经院校办学特色,将数字经济对财经类人才的需求作为切入点,同时结合学生个人发展及家长期望作为培养目标的输入源。一方面,通过毕业生能力反向修订培养目标,在培养目标和体系评估之间建立外循环、内循环反馈模式。另一方面,在升学就业、教学评价、课程教学等方面建立持续改进、以成果为导向的闭环机制。

在课程及教学中,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结合OBE理念,以毕业生能力指标为参照,对课程进行调整:明确各门课程对专业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以及课程之间的关联关系,选择性取消作用不明显、关联度较低的课程;在课程设计中,按照“通识通修+专业培养+素质拓展”三层次培养结构设置课程体系,将加入课程体系的课程绘制成课程地图;遵循复合性、先进性、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探讨开设特色鲜明的选修专业并作为辅助项目,同时引入课程配套资源;将创新创业类课程融入专业培养课程体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教学,并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增强创新实践、实验类课程在总学分中的占有比例,同时增设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计算思维等公共课程,为其他各专业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2.3 教学内容

在新财经背景下,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实现了以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加强通识教育,促进学科融合、产教融合,鼓励科研转化课堂,增加课程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提升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首先,应与时俱进地更新课程内容,例如在互金行业风控体系中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货币、支付清算领域引入区块链技术以及利用大数据提升风险定价能力等。其次,应重视学科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最后,应将“第一课堂”知识延伸式纵向教学和“第二课堂”素质拓展式横向实践紧密结合,鼓励学生拓展自身全面素质发展。教师在授课时,可采用MOOC、翻转课堂等多元化教学手段,借助智慧树等在线教育平台延展教学方式,同时将课程思政与各类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要务。

2.4 教学质量监控

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应结合现有的教学质量管理模式,建立反馈迭代机制,构成具有完整功能的“闭环”式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即通过课前准备、课中监测、课后评价、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等监督功能发现偏差,通过调控功能来纠正这些偏差,再通过改进功能来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进而对质量管理体系加以修正。建立这种“闭环”式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有助于全面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

3.结语

本文以新财经为背景,以“十四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为引领,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以提高学与教的效果为目的,以新财经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带来的挑战为契机,通过分析新财经视域下新时代对财经人才的需求和规律,探讨了面向新财经教育改革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方式,即通过学科重置、培养目标重构、培养体系优化、强化教学内容、教学质量监控“闭环”等,以期为新财经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猜你喜欢
财经大学财经西安
西安2021
Oh 西安
王梦媛作品
财经日历
Analysis on themes of Enemies
沈豪杰、孙占平作品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来?
寻找最美校园 吉林财经大学
财经记者的知与行
财经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