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高速公路交通执法“两客一危”数字治理实施模式与路径
——以三明市为例

2022-08-03 07:26
海峡科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路网营运预警

陈 凌

(福建省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总队三明高速公路支队,福建 三明 365009 )

1 概述

物联网技术拥有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管等功能,在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物联网技术具有通过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利用先进的云计算技术和超级计算机,对海量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帮助人们做出正确的行动决策[1]。

如今,人们对交通出行的需求质量不断提升。高速公路交通行政执法部门为加强营运车辆管理,特别是“两客一危”车辆的有效管理,针对高速公路出行量增加、货运快速增长、高速公路长途出行增多等特点,确保运输市场安全、有序,亟须利用信息化手段增强执法能力。

本文试图以高速公路物联网建设为背景,探寻数字信息化技术在“两客一危”交通运输治理领域的应用,以期对道路运输市场管理、高速公路生产安全和高速公路应急处置等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2 数字治理在交通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的应用现状

当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面临十分严峻形势,每年道路交通事故、特大交通事故频频发生,“两客一危”车辆发生事故的危害更大、后果更严重。比如,2019年9月28日7时许,河南国立旅游客运有限公司某大型客车沿长深高速由南往北行驶至江苏省无锡市宜兴段2154km+400m处,失控越过中心隔离带,并冲入对向车道,与由北向南行驶的一辆重型半挂牵引车相撞,造成36人死亡、36人受伤的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又如,2020年6月13日16时41分许,浙江省境内沈海高速公路温岭段温州方向温岭西出口下匝道,发生一起液化石油气运输槽罐车重大爆炸事故,造成20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9477.815万元。

据统计,在群死群伤的特大交通事故中,客车交通事故占比接近70%,尤其是大型客车事故居多,80%的道路安全事故直接或间接由驾驶员的危险驾驶导致。可见,车辆驾驶员及行车管理是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目前,国内数字执法治理在交通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运用较为成功的案例有如下3个:一是杭州综合执法——全国首个交通数字执法实验室。通过建立数字执法实验室,针对10大场景进行探索和实践,形成智能识别、系统比对、自动采集、精准执法、一案双查的交通智慧执法新模式。

二是广州“交通慧眼”——全国首个交通视频智能化分析平台。“交通慧眼”平台自2020年5月投入试运行以来,电子执法率达56.9%,地区整治查处非法营运300余宗,同比增长461.1% 。

三是南通市“大数据+指挥中心+综合执法队伍”模式样板。其特点是将原有的26套执法平台业务数据进行汇聚,接入视频监控、动态汽车衡等各类数据传感器采集的动态数据,建立了“静态数据+动态数据”的综合执法大数据库,构建了闭环、快捷、偏平、实战的可视化指挥调度体系。

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目前国内高速公路交通执法部门对营运车辆的有效监管手段较为单一,并且车辆数据采集途径有限,采集信息数据少。车辆营运系统参与者中,运输企业、司乘人员、交通管理部门之间缺乏及时有效的信息交互,导致营运车辆管理滞后、被动,高速公路交通执法部门依托专业化的物联网感知形成大数据的管理模式仍在探索中。

3 高速公路交通执法“两客一危”数字治理思路

现代感知及控制设备的普遍应用,给营运车辆的综合管理提供了新手段。只有以“防患于未然”的交通安全概念为指导,应用有效的安全监管机制和先进交通技术,实现“事前、过程、事后”三位一体的动态监管,积极主动地对违法超限超载、站外揽客、不按规定线路行驶、不按包车标志牌载明的事项运营、旅游包车超员、疲劳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及时预防和处理,才能有效遏制或减少道路事故,维护运输市场秩序,保证道路运输安全。

高速公路交通执法“两客一危”数字治理的构成要素包括高速公路路网监控、车载系统、网络传输系统及后端综合管理平台。高速公路路网主要监控辖区路网全域路况,桥、隧、高边坡及长下坡等路面状况和天气情况、车流情况、监控设备情况。“两客一危”车载终端通过运营商网络实时上传车辆位置数据、车辆运行数据、车载视频数据等至高速公路路网监控平台,交通执法部门通过对车载设备的控制和高速公路路网的状态分析,实现高速公路路网运行状态与车辆安全运营的综合管理、车辆动态监测、路况预警、车辆信息查询、数据管理、异常行为监控等[2]。数字治理的具体目标包括构建全流程、多场景、业务闭环、科技赋能的综合执法系统;形成以数据中心为支撑、以智能分析为核心、以科技执法为手段的综合执法体系;推动交通运输执法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提升执法效能和执法服务水平。

4 “两客一危”运输执法管理特点及难点分析——以三明高速公路为例

三明高速公路属于典型的山区丘陵高速公路,具桥隧比高、长下坡路段多等特点。目前管养里程达926km,收费站47 座,其中桥梁1345座(328.4km),特大桥8座(11.21km),大桥1055座(300.51km),中小桥282座(16.68km);隧道308座(391.35km),其中特长隧道25座(116.37km),长隧道90座(169.22km),中短隧道193座(105.76km);且有11处长下坡路段。有福银高速、长深高速、泉南高速、沙厦高速、莆炎高速、建泰高速等6条高速公路过境,横跨三明市三元区、沙县区、尤溪县、永安市等11个地市县。辖区内有危化品运输企业35家、客运企业39家、危化品车辆1367辆(包含挂车)、物流园超过100个。还有著名的5A级国家旅游地泰宁大金湖、客家祖地、将乐玉华洞等旅游胜地。每月各类营运车辆通行数量超过 16万辆,是重点营运车辆往来福建沿海地区的重要必经路。这客观上给“两客一危”的治理带来了难度,对及时发现、及早干预、快速处理好“两客一危”的道路运输治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由于三明市高速公路道路运输具有客运和危化品营运车辆往来频繁的特点,近年来三明高速交通执法支队加大了对“两客一危”的治理力度。据统计,2018—2020年,全支队每年针对“两客一危”的运政执法查处案件保持在200起左右,仅2021年1月—9月相关案件就达161起,查处数量呈逐渐上升趋势。

目前,高速公路交通执法部门在数字执法治理“两客一危”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难点:①执法装备落后,原有执法装备配备数量和智能化水平不足,无法支撑科技执法需要。②违法行为取证能力不足,交通运输行业覆盖面广、违法现象隐蔽、智能终端设备不足,导致取证能力不足。 ③数据研判分析支撑弱。数据流、业务流、管理流大数据研判应用不够,未针对交通运输数据展开深层次挖掘分析。④数据共享机制待完善。全方位的信息资源交换和共享体制尚未形成,行业基础信息碎片化问题较为突出。这导致交通执法部门在治理高速公路“两客一危”中不及时、不彻底、不连续和不持久。

5 监控平台设计架构和管理

针对以上情况,本文建议依托交通运输部重点车辆联网联控系统车辆动态数据和福建高速公路路网监管系统,建设“两客一危”交通执法运行监控平台[3],并将前端采集的行车轨迹数据、监控视频等实时上传至监控平台。交通执法部门通过对车载设备的控制和高速公路网络的感知设备,实现对营运车辆安全监控,并实时上传各项数据至行业监管平台进行分析,为交通执法取证提供有利的证据支持,实现对车辆安全行驶的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分析等,降低高速公路“两客一危”车辆的通行风险[4]。

5.1 针对线路客运车辆的设计架构和管理路径

①对客运班车站外(服务区或收费站外广场)违规上客进行监控。在站外上客点安装智能抓拍摄像机,系统接入班车许可数据,结合自动识别抓拍客运车辆站外上客行为,实现全天候智能值守,自动抓拍取证,研判分析站外上客点。

②对客运班车不按规定线路行驶进行监控。系统接入高速收费站卡口数据和班车进站报备数据,同时根据行驶高速公路的黄牌客车名单和班车报备信息自动比对,当车辆再次驶入高速公路入口,则自动预警跟踪。

5.2 针对旅游客运车辆的设计架构和管理路径

①大客车非法营运。以高速收费站过车数据为基础,对频繁进出高速的非营运大客车进行自动筛选比对,生成嫌疑名单库,经人工研判确认后进行布控预警、轨迹预判,联动现场执法人员进行稽查。

②未持有效包车客运标志牌。系统实时接入客运包车卫星定位数据和线路报备数据,实现对包车未报备线路且有出市行程的车辆自动筛选,并归类分析预警。

③不按标志牌载明事项运行。根据系统分析,对包车行驶轨迹与线路报备起始、途经地点自动比对,超出则预警。

④异地营运。系统接入客运包车卫星定位数据和线路报备数据,对长期在外(主要是高速公路沿线)经营的客运包车进行识别预警。

5.3 针对山区高速公路路网路况和突发事件的设计架构和路径

依托高速公路路网中心管理系统、“两客一危”车辆监控系统和交通执法指挥平台,重点推进路网流量监测、气象监测、动态违法抓拍、高点远程监控等具体措施,以提升路面执法查缉能力水平和隐患排查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交通疏导管控能力及出行引导服务水平,强化恶劣天气交通应急处置能力。设计架构和管理路径主要包括一个软件应用平台、一个数据中心、一套高速公路智慧感知系统,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设计架构示意图

其中,软件应用平台由违法预警研判、路网中心指挥调度、非现场处置、执法监督、公众信息服务五大内容构成。①违法预警研判主要针对“两客一危”车辆违法行为进行预警管理。②指挥调度包括情报研判、实时报警、图上指挥、移动勤务。③非现场处置包括非现场审核和超限非现场执法两个部分[5]。④公共信息服务由法律法规、案件公示、综合查询和举报热线几项内容构成。

数据中心包括系统支持、资源管理和基础设备三个部分。系统支持涵盖视频应用、智能屏幕管理和GIS地图。资源管理主要由计算存储资源和物联资源管理、大数据服务管理构成。

高速公路智慧感知包括物联感知设备和交通行业内数据。①物联感知设备由高速公路出入卡口、服务区和路面摄像机、车载监控设备、动态称重、车载GPS、执法记录仪等构成。②交通行业内数据主要由交通运输部重点车辆联网联控系统车辆动态数据、“两客一危”监督平台、危货电子运单系统与福建高速公路路网中心数据库链接,杜绝信息孤岛现象。

此外,系统架构还需具备如下功能:①信息发布管理。可变信息标志一键截屏,确保能见度预警、交通管制、恢复交通等信息准确发布。②能见度报警弹窗。一旦发现能见度异常则弹窗提醒,并给出交通管制建议。③数据统计,包括报警数据、能见度数据、点位数据统计分析。统计团雾、积水、拥堵多发等地点排名、月份排名、时段排名。④违法预警研判,包括高速公路感知数据、运政许可数据、行业内管理数据、车辆动态数据,实现多种违法行为的研判识别与预警,为执法人员提供信息,辅助执法人员精准、高效执法。⑤路面预警研判,对前端智能感知设备或后台事件分析服务器获取的团雾、拥堵事件、交通事故、物体坠落、行人闯入、进入长下坡和隧道群区域和前方路面施工进行提前预警。同时,可灵活配置预警内容,对事件详情进行查看,主要通过诱导屏、语音喊话、短信通知等方式进行警戒。

6 结束语

在物联网环境下,本文对山区高速公路交通执法“两客一危”实施数字治理作出基本设想。同时,希望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在解决台风、团雾等恶劣交通天气和重点车辆管控、二次事故预防、隧道交通安全、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等突出问题的情况下,丰富高速公路交通运输执法监管手段,实现前端可实时提醒、及早干预、减少安全事故,后端平台同步记录视频、图片相关数据,从而为交通执法部门提供可靠的执法数据,由粗放管理转变为精细管理,实现监管有力、处罚有据。

猜你喜欢
路网营运预警
VRT在高速公路营运管理中的应用
大考已至:撤站后的三大营运管理痛点及应对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打着“飞的”去上班 城市空中交通路网还有多远
园林有害生物预警与可持续控制
省际路网联动机制的锦囊妙计
首都路网 不堪其重——2016年重大节假日高速公路免通期的北京路网运行状况
路网标志该如何指路?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
预警个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