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能力培养探赜

2022-08-03 13:27钱丹华
成才之路 2022年13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能力培养核心素养

钱丹华

摘要:史料实证能力是学生利用历史时空观念体会历史知识的能力,也是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为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教师应挖掘教材中的教学素材,结合教学目标,在导学、知识讲授、总结反思阶段带动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还需按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顺应学生的能力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关键词:历史教学;史料实证能力;核心素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33.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13-0061-03

史料实证能力是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的重要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教师应结合教学素材和教学目标,在历史教学的各个阶段提高学生对史料的搜集、分析、整合能力,使学生把握历史学科的特征,提高思维品质。本文基于史料实证能力培养的作用、要求,对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能力培养策略进行论述。

一、史料实证能力培养的作用

1.提高历史素养

史料实证能力是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主要指的是通过对史料进行辨析的方式开展研究与分析,并以此为基础以真实可信的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件进行重现,是学习历史的关键能力与重要方法,有助于学生形成对历史的正确与客观认识,进而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念。以史料实证能力的培养作为切入点,探讨提升历史教学质量的方法,可以丰富历史课堂的内容,达到启发思维和调动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学生在史料解释、历史验证的过程中,能够形成时间和空间观念,这是学好历史、提高历史素养的必要途径。另外,以史料实证为依托开展历史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史料解读与推理中认识到真实的历史,还能够让学生形成辩证思维,便于学生对历史的正确认识,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2.激发学习兴趣

对学生史料实证能力的培养,能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历史知识学习兴趣,对学生高效学习历史知识有积极意义。在史料搜集整理及辩证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历史事件的学习总结历史发展过程和原因,形成历史发展脉络,产生历史探究兴趣,夯实历史基础,为更深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师也可提供趣味性的史料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从而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

3.培养探究能力

在史料实证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会提供丰富的史料让学生进行分析,使学生从史料中探寻历史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另外,学生结合史料梳理历史知识内容,可以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掌握探究历史事件的方法,逐步形成自主探究能力,而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也有很大帮助。

二、史料实证能力培养的要求

1.素材选择层面的要求

史料教学的设计以及实证能力的培养,两者之间存在层层递进的关系。在选择实证能力培养的方法时,教师要依据教材内容,进行基本学习方法的选择,并为学生提供获取历史信息更多的学习渠道,以此转换学生看待历史问题的思考逻辑,使教学内容与能力培养之间紧密结合。教师需依照教材中的史料图片以及图表资料,对教學结构进行调整,提高历史教学的知识覆盖度,带给学生更多的启发,并通过提供相应的历史事件,降低历史学习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以教材中的史料为案例,通过史料中对官僚形象、农民形象的描述,引发学生的思考,并通过相应的教学指导加深学生的印象,降低学生记忆历史事件的难度,从而使学生在史料研究中更有目的性,使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教师还应根据不同史料的特征,探究更多历史知识教学的方法,加深学生对不同历史事件的理解,从而构建高效历史课堂,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2.素材运用层面的要求

一些学生缺乏对史料的学习兴趣,主要原因是无法深入理解史料内容,这就对历史教师的素材运用方法提出了要求。一旦历史教师的史料运用出现了偏差,将会降低课堂的连贯性,使不擅长记忆历史事件的学生更加混乱。因此,合理选择史料内容,并根据史料内容帮助学生认识不同时代的社会特点,是提高史料实证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根据史料的时代背景,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更好地记忆历史事件,为史料实证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为了强化史料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感受不同时代的历史事件,提高史料实证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进行史料实证教学,将学生带入历史事件的情境之中,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三、史料实证能力培养策略

史料实证能力的培养,主要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导学与准备阶段的课程安排;第二阶段是教学实践阶段的教育目标预设,并通过录像等资料在教学过程进行史料实证能力的培养;第三阶段是在完成阶段性的教学计划后,进行教育教学方法的总结,查缺补漏的同时优化课程体系。同时,有效的师生问答,能解决学生不爱思考、主动性不足的问题,让学生的大脑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继而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逻辑思考和案例分析中解决自身的学习问题,并逐渐形成史料实证能力。

1.导学阶段,进行直观化的教学处理

做好导学阶段的教学内容研究,是提高史料实证能力培养效果的关键,不仅可解决学生对历史事件理解不充分的问题,而且能起到承上启下、层层递进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导学阶段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剖析,并制作导学案,使学生能够依照导学案,自主探究历史知识。历史教师还应根据教学重难点,结合史料的使用,组织教学案例,帮助学生明确主要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带着目的学习。这样,不仅能够解决学生对历史事件前后关系不明确的问题,而且能通过案例转换学生的学习思路,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例如,“抗美援朝”一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对中国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原因、必要性等进行理解与掌握,教师便可围绕教学目标制作导学案,让学生在课前进行“抗美援朝”历史背景的史料搜集,并自主探究“抗美援朝”的原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一些权威历史著作中进行史料搜集,如《中国现代史》《国史大纲》《中国近代史大纲》等,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史料搜集,如通过中国知网、百度文库、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历史在线等进行史料搜集。这样,学生在课堂教学前就对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有了一定理解,并在史料搜集的过程中扩展了视野,提高了史料实证能力。

2.知識讲授,完成实证能力的渐进式培养

在新知讲授阶段,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明确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在多媒体教学前,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教学视频。在史料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史料进行解读。以小组合作开展史料解读,可以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实现思维的碰撞,逐步形成历史批判思维。教师还可围绕教学主题,通过图表类史料帮助学生总结历史事件的变化规律,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对历史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史料实证能力。例如,在教学“辛亥革命”的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电影《辛亥革命》的片段,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然后展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及沈从文先生所写的《辛亥革命的一课》,让学生对这两则史料进行分析。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不同的人对辛亥革命有不同的理解,从成功的角度说,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但从失败的角度说,辛亥革命并没有使中国的历史命运得到改变,请大家谈谈自己对辛亥革命的理解。”然后,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有的小组认为辛亥革命结束后,绿营制、屯田制依旧存在,所以辛亥革命是失败的。而有的小组认为辛亥革命结束就意味着封建制度的消亡,因此辛亥革命是成功的。最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无论辛亥革命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对当时的中国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次革命。”这样,学生在史料分析的过程中能逐步形成对历史事件的正确认知,形成历史辩证思维,提高史料实证能力。

3.总结反思,深入探讨教学内容

教师在课堂总结阶段,对不同历史事件进行客观的总结,以此将学生代入史料实证的情境之中,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例如,在教学“造纸术”之后,教师可出示《后汉书·蔡伦传》中的一段介绍蔡伦的文字,还有《博物志》以及《后汉书集解》中对造纸材料的相关记载。学生在阅读史料的过程中,会发现蔡伦只是对纸进行了改造,而不是发明,学会了辨别史料真假。这种方式能使学生通过逻辑思考,对习得的历史知识进行拆分,这不仅易于从历史的发展层面进行发展顺序的排列,还能由历史事件出发,学会灵活地看待历史问题。而课后的单元反思,不仅决定了史料实证能力培养的成效,而且是学生能否形成历史知识网络的关键要素。教师应在单元教学结束后,用多个史料的分析使学生将多个知识点串联起来,从而顺利突破教学重难点,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史料的认识。单元反思还有利于教师明确阶段性的教学任务,并通过历史年代表的制作让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让学生在频繁的史料研究中提高史料实证能力。因此,历史教师需要借助教学反思,思考帮助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方法,使学生掌握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以及具体的发展特征。此外,课外史料的教学应用,可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补充,也是在单元反思中教师需要考量的内容之一。为了实现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衔接,历史教师还应对教材进行分析,并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整理,帮助学生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并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路线。虽然总结反思的方式能够通过历史问题的提出以及历史留存问题的说明,帮助学生深入到所学内容之中,但这种教学方式并非史料实证能力培养的唯一途径,教师应与导学阶段、教学阶段的任务安排进行融合,使学生按照教师既定的教学方案进行各类历史知识的学习和研讨。

四、结语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史料实证能力的培养,能使学生在史料解读、推理、分析的过程中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进而对历史的发展过程产生正确的认识。在导学、新知讲授、课堂总结、单元反思阶段进行史料实证能力的培养,可起到层层递进的教学效果。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中的史料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学会多角度看待历史问题,分析历史事件,加深学生对史料的理解,使学生在逻辑思考和案例分析中逐渐形成史料实证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参考文献:

[1]郑云钦.基于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单元主题教学实践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12).

[2]李枝花.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策略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2020(12).

[3]张汉林.以理解为中心的历史教育[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6(17).

[4]袁文策.谈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意识的培养———以《鸦片战争》一课为例[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1(03).

[5]赵世明.“史料实证”研究中引文存在的问题例析[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21(02).

[6]姜桐.对话理论视域下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20(02).

[7]史俊尧.“史料实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尝试与思考[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0(18).

Exploration of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bility to Demonstrate Historical Materials in History Teaching

Qian Danhua

(Jiangsu Qidong Binhai Experimental School, Qidong 226200, China)

Abstract: The empirical ability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is not only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experience historical knowledge by using the concept of historical time and space, but also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historical core competence. In order t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of historical data demonstration, teachers should excavate the teaching materials in the teaching materials, combine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drive students thinking in the stages of guidance, knowledge teaching, summary and reflection and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of historical data demonstration. In addition, according to students cognitive ability and logical thinking ability, comply with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students ability, cultiv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realize the effectiv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historical core competence.

Key words: historyteaching;ability ofhistoricaldatademonstration;corecompetence;ability training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能力培养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