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枝条牵引技术试验与分析*

2022-08-04 09:45白福玺陈庆红
中国果树 2022年7期
关键词:牵引绳高枝母枝

高 磊,罗 轩,张 蕾,白福玺,陈庆红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武汉 430064)

猕猴桃属于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猕猴桃属(ActinidiaLindl.)木质藤本果树,驯化栽培历史较短但十分成功[1-3]。猕猴桃属植物遗传资源极为丰富,最新的分类显示其有54 个种和21 个变种,而商业栽培的主要是美味猕猴桃(A.deliciosa)和中华猕猴桃(A.chinensis)[4-6]。猕猴桃原产于中国,20 世纪初引入新西兰后才开始商业化栽培,产业逐渐兴起[7],而其栽培技术也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发生着改变。早期树形以单主干或多主干的伞形结构为主,成园后的树形复杂,夏季与冬季的整形修剪工作量大,也容易造成结果部位外移[8]。伞形结构的树体往往每株树形不同,需“单株单管”,很难实现标准化、批量化操作。猕猴桃“一主干、两主蔓、羽状排列结果母枝”的树形结构在新西兰猕猴桃生产中广泛使用,在国内也作为标准树形推广[9-10]。“一干两蔓”树形的重点是结果母枝的培养与更新,而“枝条牵引”就是在该树形基础上对结果母枝管理技术的升级。利用猕猴桃枝条的攀援特性,春季时用绳线牵引新枝条向上生长,在冬季修剪时去掉当年已挂果枝蔓,牵引的枝条下放作为翌年结果母枝,实现周年固定化、流程化操作。新枝条向上牵引后,与当年结果层分开,果园的空间利用率和通透性提高,有利于培养优质的结果母枝,省去夏秋季枝梢管理,让冬季修剪也向简单化、固定化操作转变,适用于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猕猴桃枝条牵引技术首先在新西兰应用,传到国内后被称为“高枝牵引”“高拉牵引”等,猕猴桃种植者开始尝试,但效果反馈不一。其具体怎样操作、效果如何,目前还缺少数据化的研究与报道。2019—2020 年笔者进行了猕猴桃高枝牵引操作试验,分析技术优点,发现问题,总结技术实施的要点与细节,以供更多猕猴桃种植者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在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金水闸国家猕猴桃种质资源圃中进行,资源圃海拔49 m,起垄栽培,平顶大棚架。试验所用猕猴桃有中华猕猴桃品种金桃与美味猕猴桃品种金魁,2018 年春季定植,行距4.0 m,株距3.0 m,按照“一干两蔓”培养树形,秋冬季株施商品有机肥20 kg+氮磷钾复合肥100 g,2019 年5 月每株加施1 次氮磷钾复合肥100 g。每个品种选择1 行(22 株),2019 年与2020 年均进行了高枝牵引操作试验,对2020 年的试验效果进行了统计分析。金桃与金魁各随机选择3 株树,测量每株树上牵引结果母枝与未牵引结果母枝的长度、直径,统计结果母枝上二次枝的数量,以示意图形式分析高枝牵引操作。在成熟期分别采集2019 年牵引和未牵引的结果母枝上所结果实,每处理60 个果实,测定果实品质(单果重、干物质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酸含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猕猴桃枝条牵引操作实例

2.1.1 牵引结构与组件方式

牵引柱使用国家标准DN15 或DN20 规格镀锌钢管,固定在棚架立柱上,一般架面上高度与行距相同或略大于行距。顶部为一活动的吊环螺杆,供牵引绳固定用(图1-A)。牵引柱下部打孔,用钢丝穿过后固定在水泥立柱上,或者使用U 型螺栓固定,但需要立柱规格统一,以便于标准固定件的制作。牵引绳为18~24 股的聚乙烯材质线,粗度1.0~1.5 mm。顶端固定在吊环螺杆上,吊环螺杆可使用竹竿等辅助插拔。牵引绳分左右引出,单边一般15~21 根,间隔30 cm 左右固定,保持牵引绳与架面的夹角≥45°(图1-B)。在本试验中,牵引柱6 m,底端与地面接触,打孔后使用3 道钢丝固定在水泥杆上。笔者在其他果园见到用2 个U 型螺栓将牵引柱下端约1 m 长固定在水泥立柱上的组装方式。本试验中聚乙烯材质牵引绳连续使用2 年后仍保持坚固,有条件的果园可以考虑回收再利用。

图1 猕猴桃高枝牵引主要结构件(A)与搭建示意图(B)

2.1.2 牵引操作时间、方法

在春季,当主蔓上或靠近主蔓处萌发的新梢长到30 cm 左右时,把新梢顺时针绕在牵引绳上,新梢即可沿牵引绳向上攀爬。主蔓基部萌发的新梢可能直立,生长势强、节间长,有徒长趋势,可在新梢长至20 cm 左右时摘心促发二次梢后再进行牵引,则可削弱营养生长,形成良好的结果母枝。

2.1.3 猕猴桃枝条牵引后的树形结构

依田间树形实际结构画出典型示意图,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当年牵引的枝条可从主蔓抽生,也可以在去年回缩修剪的枝条基部再次抽生(图2-B)。有些树体主蔓一侧某区域当年并未萌发出足够数量的可供牵引的枝条,可能是受到挂果负载、水肥管理等导致树体营养供给不平衡的影响。

图2 猕猴桃枝条牵引的树形结构示意图

2.2 猕猴桃枝条牵引效果分析

2.2.1 结果母枝的长度、直径

有2 株金桃牵引的结果母枝长度极显著大于未牵引的,有1 株牵引的结果母枝较长,只是未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金魁则是牵引的结果母枝长度均显著大于未牵引的(图3)。

图3 猕猴桃牵引和未牵引的结果母枝长度

除了长度,粗度也影响着结果母枝的整体质量。枝条直径数据结果显示,同一株树上牵引的结果母枝基部直径显著或极显著大于未牵引的;而结果母枝中段的直径,金桃有1 株树达到极显著差异,另2 株树也是牵引的结果母枝直径更大;金魁牵引的结果母枝中段的直径均显著大于未牵引的(表1)。有的未牵引的结果母枝上端明显细弱或弯曲缠绕,没有保留价值,因此未统计数据。冬季修剪时一般要求结果母枝直径≥5 mm 为佳,直径5 mm 以下的部分通常修剪掉以保障最优质的结果母枝来挂果。从直径数据来看,未牵引的结果母枝中段直径大多<6 mm,而牵引的结果母枝中段的直径在6~9 mm,加上牵引的结果母枝更长,结果母枝整体上更优,修剪后更能充分覆盖架面空间。

表1 猕猴桃牵引和未牵引的结果母枝直径 mm

2.2.2 二次枝发生情况

夏末秋初,当年春季新梢上有些芽会萌发抽生二次枝,有的二次枝可以发育成新的结果母枝,但多数二次枝细弱、芽不饱满,造成营养浪费,影响整条结果母枝质量。由图4 可知,本试验中,金桃牵引和未牵引的结果母枝平均每根发生约2 个二次枝,差异不显著;而金魁牵引的结果母枝上抽生的二次枝显著减少。从2 个品种本身比较来看,金桃更容易抽生二次枝,这也与田间实际的栽培表现相符。

图4 猕猴桃牵引和未牵引结果母枝上萌发的二次枝数量

2.2.3 果实品质比较

牵引的金桃单果重、干物质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酸含量均高于未牵引的,其中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达到显著性差异(表2)。牵引的金魁单果重、干物质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也均略高,但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牵引的金魁总酸含量显著低于未牵引的,固酸比会更高。从本试验的果实品质数据来看,同等水肥条件下,采用高枝牵引技术的果实基本品质指标虽不一定全部都达到显著性提高,但整体还是占优。

表2 猕猴桃牵引和未牵引树体的果实品质

3 猕猴桃枝条牵引技术实施要点探讨

3.1 牵引技术实施的基础和保障

猕猴桃高枝牵引技术从新西兰引进国内,平地或缓坡地、非密植的猕猴桃园较适宜进行高枝牵引操作。标准树形结构的培养对高枝牵引的实施至关重要。定植后前2 年,以培养健壮的主干和主蔓为主,形成最基础的树形框架,保证主蔓上羽状枝的良好更替。试验中发现,如果树体过早、过量挂果,很容易造成培养的主蔓上不能及时萌发更新枝,或者枝梢很弱,造成主蔓空虚甚至废掉。传统棚架管理的枝条长度约1.5 m[11],牵引是为了促进更长且健壮的结果母枝,需要足够的营养生长,因此良好的土壤条件与水肥管理也是高枝牵引实施效果的基础保障。本试验中,牵引后枝条可以长到5 m 以上,但是在土壤肥力差的情况下,枝条的长度不足,或者中前段的粗度不足。研究表明,更长且直径相对更大的枝条所结的G3 猕猴桃更大,干物质含量更高[12];东红猕猴桃结果母枝粗度为8~10 mm 时所结果实综合品质最佳[13],高产的徐香猕猴桃园建议保留芽很充实的长果枝[14]。说明结果母枝的粗度虽不是越大越好,但前段细弱的枝条(一般直径<5 mm)也不宜挂果,在冬季修剪时大部分被去掉。土壤条件差,牵引的枝条长度不够,或者虽很长但细弱,就只有高枝牵引的“形”而没有“魂”,这可能是很多模仿该技术但未能取得明显提升效果的主要原因。

和新西兰不同,国内猕猴桃品种多样化,还有少量软枣猕猴桃与毛花猕猴桃的商业栽培,是否每个品种(物种)都适合使用牵引技术尚没有完善的比较研究,就笔者试验的主栽品种金桃和金魁来看,枝条牵引都能促进优良结果母枝的培养,果实品质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从猕猴桃枝蔓生长特性来看也适合于牵引操作,其他产区的科研工作者可对各地主栽品种进行试验,或针对具体品种做可能的技术改革。

3.2 牵引果园的雄株布置

新西兰高产猕猴桃园中,采用雄株成行,雌雄株行间隔排列模式。其雄株株距6~9 m,雌雄株比约5∶1。牵引柱固定在雄株行的立柱上,雄株行维持紧凑树冠,并在花后回缩修剪,可使雌株树冠占总面积的90%[11]。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数据显示,新西兰2020 年猕猴桃平均单产40 259.0 kg/hm2(每667 m22 683.9 kg),远高于我国的12 083.5 kg/hm2(每667 m2805.6 kg)(http://www.fao.org/faostat/en/)。虽不知新西兰有多少比例果园使用该种植模式,但可以肯定的是提高雄株配置比例,充分授粉可提高果实品质与优质果率;雄株成行分布,牵引柱设在雄株行也避免了本行无法牵引的情况,雄株树冠紧凑且花后修剪也给更长的结果母枝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本牵引试验也采用了雄株单独成行的设置,猕猴桃自然授粉充分,国内预计采用牵引模式的商业猕猴桃园,雄株的分布与管理可以参考下该模式。

3.3 牵引模式下结果母枝的更新方式

通过牵引和下放实现优质结果母枝的更新交替是猕猴桃枝条牵引管理技术的核心内容,笔者将之归纳为2 种类型、1 个变化。一是从主蔓上直接萌发更新枝(图5-A,Ⅰ),在前3 年可能性大,但是随着树龄增加,主蔓作为永久性枝干,隐芽萌发的几率变小。二是在冬季修剪时,去年的结果母枝在基部留2~3 个芽(隐芽,留枝长度3 cm 左右)回缩,翌年萌芽抽枝,牵引培养为新的结果母枝(图5-A,Ⅱ)。本试验中,如此操作可满足枝条更替需求(图5-B,灰色框)。而在新西兰,Hort16A 在春季萌发的枝会留1~2 个芽先回缩,将再次萌发的枝牵引至绳子上,可能原因是削弱生长势,避免徒长[15]。1 个变化是基于类型Ⅱ,原有结果母枝逐年回缩后可能会形成2 个及以上的短枝组(图5-A,Ⅲ),这时候如果能控制总的外延不超过50 cm(通常是架面第1 道铁丝与主线之间的宽度),笔者认为可以保留以满足架面结果需求,但若是有更靠近主蔓的更新枝抽生,或者其他更优位置的更新枝可以满足间隔均匀排布的需求,就可放弃此类外延小区域的短枝组,以维持更加简洁的树形结构。总之,让结果母枝尽可能靠近主蔓,使枝的层级数尽可能少,是使用高枝牵引技术达到维持简单树形、简化修剪目的的核心内容。

图5 高枝牵引模式下猕猴桃结果母枝更替方式图解

猜你喜欢
牵引绳高枝母枝
正确选用宠物牵引绳
猕猴桃羽状整形常见问题解决对策
赏秋(通韵)
蝉儿的话
我还没想好要写什么
咏蝉
遛狗手环
蜘蛛也会飞
犬用牵引绳终于也开始智能化了
结果栗树修剪四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