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迷向丝防治桃园梨小食心虫的试验效果

2022-08-04 09:45武海斌魏书军杨勤民
中国果树 2022年7期
关键词:中油食心虫桃园

公 义,武海斌,魏书军,杨勤民

(1 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济南 250100)

(2 山东省果树研究所)

(3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usck)是世界性的重要蛀果害虫[1],别名东方果蠹蛾、梨小蛀果蛾、桃折梢虫等,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主要以幼虫为害梨、苹果、桃等果树,严重影响水果产量和品质[2]。该害虫在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桃园1 年发生5 代,1~2 代主要为害桃梢,3~5 代主要为害果实。近年来,梨小食心虫在牟平区桃树上的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重发桃园折捎率在30%以上,蛀果率最高可达50%,严重影响果树生产。防治梨小食心虫较为困难,盲目用药防治效果不好。迷向丝是利用性信息素干扰成虫交配,降低害虫种群数量的绿色防控技术[3-5]。2018 年,笔者在牟平区大窑镇开展了梨小食心虫性迷向丝在桃园的试验,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地点

2018 年4 月8 日开始悬挂迷向丝,9 月30 日调查结束。试验在烟台市牟平区大窑镇南杏林堡村桃园,试验用地面积13.34 hm2,主栽品种有中油13号、中油蟠7 号、蓬仙16 号等,其中中油13 号、中油蟠7 号为早熟品种,蓬仙16 号为晚熟品种,露地栽培,树龄15 年,行株距为4 m×3 m,果实未套袋。梨小食心虫是该园区主要害虫之一,往年主要依靠化学防治,效果不理想,折捎率一般为10%~25%,蛀果率为30%~40%。

1.2 试验材料

迷向丝:长度25 cm,聚乙烯材料挤出成型,每根含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200 mg。诱捕器:屋式,粘胶型,诱芯为灰色合成橡皮塞,反钟口型,长1.5 cm。以上材料均由浙江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迷向区和对照区,面积均为6.67 hm2。迷向区:每667 m2均匀悬挂迷向丝50 根,其中1/3系挂在树冠底部高度树杈上,1/3 系挂在树冠1/3 高度树杈上,1/3 系挂在树冠2/3 高度树杈上。对照区:距离迷向区500 m 以上,不悬挂迷向丝。分别在迷向区和对照区的东、西、南、北、中5 个方位各设置1 个性监测诱捕器,诱捕器放置在诱芯距地面1.5 m 的高度。诱捕器粘虫板根据诱虫量不定期更换,每40 d 更换1 次性诱芯,共更换5 次。对照区的梨小食心虫按照园区常规方法进行化学防治。

1.4 调查方法

1.4.1 迷向率

从悬挂迷向丝开始,每10 d 记录1 次,分别记录迷向区和对照区各个诱捕器的诱蛾数量,每次调查后及时清理虫体。参考田如海等[6]的方法,由迷向区、对照区平均每个诱捕器的诱蛾量计算各个日期的迷向率。

迷向率(%)=[(对照区平均诱蛾量-迷向区平均诱蛾量)/对照区平均诱蛾量]×100

1.4.2 折梢防效

在迷向区和对照区按照双对角线5 点取样,每点3 株树,即每区共15 株树,每株树按照东、南、西、北、中各随机选取10 个嫩梢,即每区调查750个嫩梢,从悬挂迷向丝开始,每10 d 调查1 次,记录折梢数,计算折梢率,并随即摘除为害梢。

折梢防效(%)=(1-迷向区折梢率/对照区折梢率)×100

1.4.3 蛀果防效

分别在中油13 号、中油蟠7 号、蓬仙16 号3个品种成熟期间,每个品种按照双对角线设置5 个调查点,每点选择有代表性桃树4 株,每株按东、西、南、北、中5 个方位调查果实受害率,每个方位随机选取5 个果实,每个品种共计调查500 个果实。记录梨小食心虫为害的果实数目,统计蛀果率,计算蛀果防效。

蛀果防效(%)=(1-迷向区蛀果率/对照区蛀果率)×100

1.4.4 化学农药使用情况

记录处理区和对照区防治梨小食心虫的化学农药使用情况。

1.5 数据分析

使用Excel 2007 进行数据汇总整理,使用SPSS 17.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迷向丝对梨小食心虫的迷向效果

由图1 可以看出,迷向区在各个调查日期平均诱蛾量很少,低于1 头以下有13 次,其中,有8次平均诱蛾量为0 头,最高诱蛾量2.6 头。对照区在5 月8 日、9 月15 日平均诱蛾量较少,仅为7.6、7.4 头,7 月27 日平均诱蛾量达最高峰值,为27.6头。对照区性诱捕器平均诱蛾量曲线变化明显,与田间梨小食心虫发生趋势一致。经统计,迷向区累计平均诱蛾9.6 头,对照区累计平均诱蛾254.2 头,诱蛾量明显高于迷向区。

图1 迷向区和对照区诱捕器平均诱蛾量

由图2 可以看出,试验期间迷向丝对梨小食心虫的平均迷向率为96.22%,说明迷向丝对梨小食心虫具有极好的迷向效果。尤其是在悬挂迷向丝前4个月(4—7 月),迷向效果较好,5 个诱捕器总共才诱集到5 头梨小食心虫,迷向率最低值98.34%;试验后2 个月(8—9 月),迷向率开始呈逐步降低趋势,到9 月底迷向率降至81.84%,但依然具有良好的迷向效果。

图2 迷向丝对梨小食心虫的迷向效果

2.2 迷向丝对梨小食心虫折梢的防治效果

由表1 可以看出,迷向区和对照区折梢率均在8 月上旬达到最高。迷向区在4 月至6 月上旬未出现折梢情况,此间折梢防效达到100.00%,从6 月中下旬至7 月下旬,折梢率为0.66%~1.87%,而同期对照区折梢率为10.00%~16.67%,折梢防效为86.30%~92.87%,说明迷向丝在试验前4 个月(4—7 月)对梨小食心虫折梢具有良好的防效。8 月,梨小食心虫进入4 代,这时候世代重叠,为害加重,对照区折梢率最高达到30.53%,而迷向区折梢率依然在1.47%~4.27%,折梢防效维持在80%以上,为84.06%~86.06%,防效依然良好;9 月,随着迷向率的降低,折梢防效开始下降,最低值为74.59%。试验期间迷向丝对桃园梨小食心虫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具有良好的保梢效果。

表1 迷向丝对桃园梨小食心虫折梢的防治效果

2.3 迷向丝对梨小食心虫蛀果的防治效果

7 月上旬,中油13 号进入成熟采摘期,7 月5日对中油13 号梨小食心虫蛀果调查,迷向区每株有0.40 个蛀果,蛀果率为1.60%,蛀果防效为94.93%。7 月26 日调查中油蟠7 号蛀果率结果显示,对照区梨小食心虫幼虫蛀果率为35.20%,迷向区蛀果率仅为2.40%,蛀果防效为93.10%。9 月30 日蓬仙16号蛀果率调查结果显示,对照区蛀果率为40.80%,迷向区蛀果率为4.20%,蛀果防效为89.56%,蛀果防治效果依然良好。根据3 次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梨小食心虫性迷向丝直接干扰了成虫交配行为,从源头降低了虫口基数,可以较好地控制梨小食心虫蛀果为害,迷向区蛀果率均可控制在5%以下,远低于常规对照区的40%左右(表2),防效优异。

表2 迷向丝对梨小食心虫蛀果的防治效果

2.4 试验区用药情况

试验期间,对照区共喷施防治梨小食心虫药剂3 次,用药种类主要是高效氯氰菊酯、虫酰胺和甲维盐。迷向区因性诱捕器诱集的梨小食心虫数量较低,未喷施药剂防治,减少了农药使用。

3 讨论与结论

梨小食心虫幼虫折梢危害仅发生在桃园,危害幼嫩桃梢。本试验桃园每667 m2悬挂50 根200 mg/根梨小食心虫性迷向丝,可持续对雄虫产生迷向作用,持效期5 个月以上,迷向区迷向率为81.84%~100.00%,对幼虫的折梢防效为74.59%~100.00%,蛀果防效为89.56%~94.93%。应用性信息素迷向丝防治梨小食心虫,干扰了梨小食心虫成虫的正常交尾,可减少种群后代的虫口密度,折梢和蛀果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化学防治。试验研究结果与近年来崔笑雄等[7]、翟浩等[8]、褚姝频等[9]、陆爽等[10]、蒋红国等[11]、金唯新等[12]、董思佳[13]、郭晓军等[14]、雷琼等[15]、许夕峰等[16]在新疆、山东、江苏、上海、辽宁、北京、陕西等地开展的迷向效果一致,迷向防治效果明显,值得在桃园推广应用。

在桃树花芽萌动期,梨小食心虫越冬代羽化开始之前,虫口密度非常低时,悬挂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丝,对越冬代和1、2 代梨小食心虫产生较好的迷向作用从而控制其危害[17-18]。本试验迷向区减少农药使用3 次,有效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在果园连续几年使用性迷向丝并配合其他防控措施,梨小食心虫的虫源基数大大降低后,在果树的生长期使用性诱捕器监测到梨小食心虫的虫量很低时,可适当停用化学农药[5]。因此,科学应用性迷向丝等绿色防控措施,对减轻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猜你喜欢
中油食心虫桃园
雨后桃园补救管理措施
甘肃河西一带果园食心虫种类调查初报
北方大豆食心虫病防治措施分析
业绩承诺屡次泡汤润邦股份凭啥更高溢价收购
“室”外桃园
浅谈大豆食心虫病预防措施
“中油平台”正式上线旨在打造联动生活平台
食心虫真能吃人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