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兰市沙河水库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2022-08-04 05:34王永太马宏军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舒兰市沙河水源地

王永太,张 丹,马宏军

(1.舒兰市生态环境监测站,吉林 舒兰 132600;2.吉林东北煤炭工业环保研究有限公司,吉林 长春 130012)

随着城市化发展速度的加快,城市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提出:遵循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重要饮用水水源地达到“水量保证、水质合格、监控完备、制度健全”。水源地是一个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和战略饮用水源地,近十余年,中央与各级地方政府对饮水安全保障加大了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力度,我国饮水安全取得了重大进展[1]。沙河水库水源保护区是舒兰城区居民的唯一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是舒兰市国民经济与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群众生活的生命线,起到保证社会稳定和广大人民群众奔小康及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在全面调查沙河水库水源地现状、 特点和现有保护工程的基础上,研究分析沙河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现状,查找污染源头,制定污染防治措施,针对水源地安全保障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管理措施和工程措施,为地方政府出台相应的管理政策解决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问题、保障城区居民饮水安全提供参考依据。

1 沙河水库水源保护区概况

沙河水库主管部门为吉林省沙河水库管理局,隶属于吉林省水利厅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能为负责水库防洪调度、城市供水、水库运行管理、水源地水资源保护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

1.1 水源保护区划分情况

舒兰市沙河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总面积约为102.84 km2,其中一级保护区约2.7 km2,以取水口为起点,向上游沙河子河与双龙河方向各上溯2 000 m,左岸至305 m等高线(水平距离约30 m),右岸至土地淹没线,下游至大坝的范围;二级保护区约36.14 km2,为水库周边山脊线以内(一级保护区以外)及入库河流上溯3 000 m汇水区域,面积36 km2;输水管道从取水口至净水厂,长3.5 km,宽以输水管道中心线两侧各垂直向外延伸20 m的范围,面积为0.14 km2;准保护区为二级保护区外的整个汇水区域。具体界线为沙河子河、双龙河及其他河流、支流分水岭以内(在大猪圈上游,准保护区以拦水坝为准)。准保护区面积约为64 km2。

1.2 水源地水质现状

舒兰市沙河水库作为省控水源地管控点,共设置4个水质监测断面,分别为南入口、东入口、库中心和库出口。以2020年水质监测数据为依据,对沙河水库水质进行分析评价。

由图1可见,沙河水库COD库出口断面高于入库断面,高锰酸盐指数库中心浓度最高,BOD5和总磷四个监测断面标准指数几乎相同,原因之一是沙河水库有其他排污口汇入,原因之二是水库中污染物多年蓄积较多。

图1 沙河水库各监测断面标准指数

由图2可见,沙河水库1月份至4月份水质比较稳定,到了7月份,出现了总磷超标的现象。主要原因是由于在沙河水库上游有大量的水田,在二级保护区内有农田退水口,7月份开始农田退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沙河水库,导致沙河水库总磷超标。

图2 沙河水库2020年不同月份库出口监测断面标准指数折线图

根据上述监测数据分析,舒兰市沙河水库南入口断面属于轻污染水平,水质基本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Ⅲ类标准。个别月份库出口总磷超标,主要是由于上游农田退水造成的。

1.3 污染源现状分析

舒兰市沙河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为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库区四周皆为石砌护岸,岸边植被丰茂,水源地保护区护栏状态良好。周边村屯无企业及服务业等污染源排放。沙河水库东入口双龙河两岸存在大量水田及旱田。沙河水库南侧沙河子河两岸汇水区域也存在旱田。沙河水库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已经完成了全封闭,做到了有效的管理,但在一级保护区外,还存在村屯生活垃圾随意丢弃、禽畜散养等问题。

对沙河水库水质的影响主要来自环城街道的四方村、双龙村、景仁村和季长村,共4个行政村的26个自然屯,上述区域总人口数为4 223人,其中绝大部分为农业人口,呈农业区域的人口特征。区内人口的生产活动主要是农业生产,耕地总面积2 207.7 hm2,化肥施用量1 917.2 t/a,农药施用量101.5 t/a,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和水稻。

1.4 风险源现状分析

沙河水库周边有村屯分布且有农田及养殖等农牧业,村屯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附近水体,致使生活污水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水库,对水源造成一定的污染。村屯生活垃圾进入河道,一方面影响河道感官,另一方面垃圾中易腐化组分会向水体中释放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现场调查结果表明,沙河水库保护区内已修建了截污沟、储污池等设施,但管理仍存在一定的缺陷。水源保护区上游居民生活垃圾尚未得到有效的收集和处置,河道内堆放垃圾的现象仍存在,影响河水水质。

水库周边种植作物主要是水稻、玉米,每年施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这些耕地所施用的肥料、农药中的氮、磷、钾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一部分流入水库,对水源造成污染。养殖业户将较多的病死畜禽及粪便随意丢弃在路边及河道内,雨水期冲入水库,造成水体中氮磷含量积累过多,致使水库富营养化。主要风险点为农田汇水口。

2 沙河水库水源地保护现状

舒兰市政府十分重视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采取了一些防治措施,经过近几年的努力,舒兰市沙河水库水源地的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1 管理措施方面

为加强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管理,沙河水库管理局专门成立了沙河水库水源保护区管理办公室(警务室),安排专职人员,采用步巡、车巡、电动橡胶船巡查相结合的方式,采取定期巡查和不定期巡查、重点巡查和一般巡查相结合的办法,对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准保护区开展巡查,负责保护区的日常巡查,防护设施、警示标志、周边植被看护和维护,沙河水库水体及一级保护区内陆域的卫生管理等工作。沙河水库水源地建有舒兰市及沙河水库自身的监控体系,对饮用水水源地进行监测。一是建立了巡查制度,重点部位采取24小时有人值守,一级保护区设专人每日巡查,并做好巡查记录。二是开展了营养状况监测,主要指标有叶绿素、总磷、总氮,并在水库建有水位、水量、水质监测。舒兰市生态环境监测站具备预警和突发事件加急监测和增加监测项目的能力。三是编制完成了《沙河水库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储备了水污染事件应急物资,建立了技术保障体系,为水污染突发事件做好了技术和物资的储备。四是建立了水源地内村屯卫生保洁保护制度,在村屯内设置35个铁质垃圾箱,聘用32名保洁员组建专职保洁队伍,确保村屯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五是对水库大坝至景仁桥舒四路东侧耕地进行流转,租用土地进行水土保持林植树,其中二道滴子至水库段道东面积5.9 hm2,二道滴子至景仁道东面积13.6 hm2,库区北侧老道口面积2.4 hm2,合计21.9 hm2。六是实施了沙河水库水源地达标建设水质和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工程,建设安装水质自动监测站1套、入库断面水位监测2套、出库断面水位监测1套、水源地视频监测16处、会商室1处(面积107 m2)、新建机房1处(面积76 m2)、开发综合管理系统1套。

2.2 工程措施方面

一是自2010年起,沙河水库实施了舒兰市沙河水库水源地防护网、界碑、警示牌工程。对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进行全封闭管理,新建防护网18 214 m;并对一、二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边界设置界碑和警示牌,共设置界碑28个、警示牌34个。二是实施了保护区墓地搬迁工程、村屯环境整治工程,在水源地保护区内村屯设置垃圾箱,配置清洁人员,实现垃圾日产日清。三是关停取缔了一级保护区内的养殖场、饭店、敬老院等排污口,现一级保护区内没有入河排污口,也没有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没有从事旅游、网箱养殖、家禽养殖、游泳、垂钓等污染水源的行为。四是实施了一、二级保护区内村屯截污工程建设,建设截污池、截污沟,配备了吸污车,对截污池进行定期清理。五是完成了沙河水库景仁桥等6座桥梁交通穿越应急防护工程建设,设置了危化品禁行、限速标志,建设了防护桩、防护围栏、应急沟、应急储污池。

3 沙河水库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3.1 加强水源地环境的监督管理

在水源地环境管理过程中,加强水源地的环境监督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内容。首先,生态环境和水利部门要持续深化部门间协作,以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水源保护区环境问题整治、水源周边环境风险隐患排查为重点,基于国家相关部门的角度,应从水库水源地实际情况出发,加强水资源保护工作报告制度的构建,引导相关工作人员实时记录好水库情况,展开定期巡视工作,总结水库和相关区域内的执法情况,发挥出各个部门的合力作用,从而致力于水库水源地水资源保护工作的落实[2]。

其次,要坚持现场检查和卫星遥感相结合,充分运用“国家饮用水水源地全域安全遥感监管平台”,对卫星遥感图斑及时跟踪核实,确保整改到位。再次,要完善常规监测制度,沙河水库水源水质应至少每季度监测1次。保障水质在线监测网络能正常运转,制定运营维护规程,第三方运维公司要严格按合同和标准规范要求,认真做好水质自动监测站日常运维工作。监测数据生成后,要向生态环境部门和当地政府及时反馈,这样能有效实现对当地水源地环境的监督和管理[3]。

3.2 加强水源地面源污染的防治工作

面源污染是沙河水库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污染源头。首先,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改善灌溉方式和施肥方式,减少肥料流失,加强测土配方施肥和有机废物资源化利用,加大绿色防控及病虫害统防统治力度,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加强土壤和化肥的化验与监测,科学定量施肥,改进肥料结构、减少农田中营养元素流失;加强农业生产基地的生态化建设,控制好化肥、农药、除草剂的使用量[4],尽量选择有机肥料和低毒无毒的农药[5]。加强畜禽养殖的管控力度,水库保护区内严禁养殖畜禽;逐步将沙河水库生活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的农田进行置换,将二级保护内的水田改造为旱田或种植经济作物。其次,强力推动水源地周边乡镇政府(主要是环城街道、小城镇)建立农药包装、农膜等农业废弃物回收机制,切实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管控。再次,实施沙河水库二级保护区综合整治工程,在沙河水库东口、南口滩地建设人工湿地,以种植环保植物芦苇、香蒲、柳条等,对入口河流护岸进行生态护坡,对水库入库口多年沉积的内源污染物进行清淤,实现生态修复目标,降解入库污染物。最后,水体沿岸垃圾清理是污染控制的重要措施,水生植物、岸带植物和落叶等属于季节性的水体内源污染物,需在秋末冬初清理,做好水生植物的收割。水面漂浮物如落叶、塑料袋、其他生活垃圾等,需要长期清捞维护。

3.3 加大宣传力度,完善信息公开

首先,要持续加大水源保护区环境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主动通过属地政府官方网站发布工作成效,及时做好舆情收集与回应,鼓励群众监督水源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感、安全感。此外,要做好农村水源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解读和宣传教育,引导农村居民主动参与水源保护工作。其次,要严格落实信息公开有关规定,积极推进水源水质信息公开工作,进一步明确信息公开频次、内容、标准等要素,确保信息公开及时、全面、准确,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再次,完善档案管理制度。要安排专人负责水源保护档案管理工作,及时收集整理水源相关信息,做到“一源一档”。档案应包括水源地基础信息、保护区监管信息、风险防控和应急能力建设情况,重要规划和实施方案以及日常巡查、监测、评估记录等,并按照管理需要及时更新。

4 结语

饮用水安全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当地政府应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保障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强化水源地“划、立、治”各项措施,建立水源地长效监管机制,通过严格的管理措施和水源地污染防治工程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才能提升水源地水质,解决水源地污染问题,保障饮用水安全。

猜你喜欢
舒兰市沙河水源地
振兴乡村 弘扬文化 引领新风
——舒兰市开展“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系列活动
舒兰市第二实验小学校
某备用水源地水库流域内水污染源分析及建议
沙河板鸭营销策划方案
浅议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白沙河
白沙河
生态环境部公布6个县级水源地环境问题典型案例
舒兰市湿地现状及保护建议
河南省集中供水水源地水质状况调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