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与反思

2022-08-04 05:34刘宝林吕林阳徐林林严晓飞杨翔宇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污染物化学思政

刘宝林, 吕林阳, 丁 鹏, 徐林林, 严晓飞, 杨翔宇

(长春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要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1]。2020年12月18日,《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强调,在大学阶段重在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教育学生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2]。课程思政是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青年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的提升,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1 环境化学课程特点

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专业知识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重要的基础课程。该课程已在长春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开设14年, 2020年被列为长春师范大学课程思政示范(建设)项目课程。环境化学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转化过程以及相关的污染化学问题,较全面深入地阐明专业基本原理以及环境化学和相关交叉学科的知识,讨论我国乃至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本课程依次讲解了污染物在大气、水、土壤等各圈层的环境过程,并对有关污染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运动过程与毒性,形态变化规律及效应,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过程进行了专门阐述[3]。教师通过学生对学习效果的反馈不断对授课进行改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行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4]。

2 构建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设计

环境化学的课程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出较强的思政教育意义。根据本课程学习逻辑,构建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设计。

2.1 明确课程思政目标

本课程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立足新时代,践行生态保护优先思想。课程教学中将党中央“大力推行生态文明建设”融入课程教学中,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内容,树立环境化学课程思政目标。在各个章节内容讲授过程中不断融入我国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取得的伟大成就,使学生深刻领悟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重大意义,激励学生投身新时代环保事业中。

2.2 挖掘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

环境化学课程主要包括绪论、大气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等重要章节。围绕着上述课程目标,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将课程思政融入课程教学中,以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

在绪论部分详细介绍中国环境现状以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环境事件。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通过收集最新研究成果,与学生交流分享当前环境问题的研究热点。在大气环境化学教学中,通过介绍当前中国大气污染状况,讲解典型大气污染问题、光化学反应基础、污染物迁移转化机制等专业知识以及国家大气污染防治相关法规,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法律法规,树立环保意识。在水环境化学教学中,通过介绍国内外典型的水污染案例,讲解水体中的主要有机污染物及无机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基本原理等专业知识以及国家水污染防治相关法规,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水污染现状以及我国各地在治理水污染问题上做出的巨大贡献,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踏实肯干的学习作风,使学生努力投身于水环境保护和治理事业。在土壤环境化学教学中,通过介绍国内外的土壤污染现状,讲解土壤中重金属和农药等持久性有机物的迁移转化等专业知识,让学生认识到土壤污染对我国环境造成的危害。结合近年来国家对垃圾分类的政策,让学生从身边点滴做起,积极贯彻国家垃圾分类政策,同时树立起以国家环保事业为己任的远大理想。在介绍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的过程中,采用播放视频、翻转课堂、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分享当今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让学生充分认识污染物的本质,使学生养成资源再利用的思维习惯,将环保理念根植于心中,激励学生争做有责任、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2.3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在课程考核上,不断加大学生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将学生对典型污染问题的专题报告、学生课外实地污染调查、参加环保知识竞赛等践行环境化学课程思政理念的活动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并在课后作业中引入学生对环保理念的思考等问题,增强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思考。

3 环境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3.1 受污染的环境修复

教师讲授“环境化学”第七章“植物修复技术”的一节时,主要向学生介绍植物修复技术的原理、修复过程和机理。植物修复技术一般用于受污染的地下水,沉积物和土壤的原位处理。植物修复土壤污染的方式如图1所示。

图1 植物修复土壤方式示意图

通过讲授植物修复土壤污染物的过程和机理,向学生介绍植物修复是一项高效、低廉、非破坏性的土壤净化方法,对环境基本没有破坏,不需要废物处置场所,避免了挖掘和运输,具有很高的公众接受性。学生在学习土壤净化的原理等专业知识时,也意识到专业行业的技术发展会对社会进步起到推动作用。环保理念的融入,能让学生学习到最新的专业技术,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精神,增强学生的环保使命担当,使学生成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时代新人。

3.2 绿色化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教师讲授“环境化学”第八章“绿色化学的应用”的一节时,介绍环氧丙烷合成的新方法。环氧丙烷是一种有机合成化工原料。在旧工艺中,环氧丙烷的合成需要两步的氯醇法,消耗氯气和石灰,存在环境污染和设备腐蚀问题,且原子经济性低,带来大量的能源消耗。新的方法从环保及经济角度方面考虑,采用钛硅沸石分子筛(TS-1)催化剂,用过氧化氢直接氧化丙烯合成环氧丙烷,原子利用率达到76.32%,且无污染,低能耗,原理过程如图2。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学,让学生领悟到国家正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让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树立低碳、节能的环保意识,同时激励学生敢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图2 环氧丙烷合成新旧工艺原理

4 结语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广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5]。通过环境化学课程思政的实施,让授课教师明确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任务中所承担的角色和任务。授课教师只有发挥好自己的作用,落实每一节课的课堂任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会到思政教育的深远意义,才能继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步伐。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在每一次的教学准备过程中思考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根据环境化学的课程特点并结合学生整体的学习、心理需求进行课程思政教育[6]。以突出专业课程的育人导向,继续推进课程改革,培养出适应时代及生态文明发展、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污染物化学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污染物治理》专刊征稿启事
《新污染物治理》专刊征稿启事
你能找出污染物吗?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