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2022-08-08 08:37林美凤
名师在线 2022年22期
关键词:整体课程标准素养

文 /林美凤

引 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数学教学的起点和落脚点,要求教师以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选用适宜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教学,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做到“三会”。同时,《课程标准》强调了数学知识间、数学与其他学科间、数学与生活间的联系,建议教师打破教材限制,引导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应用知识。单元整体教学是实现《课程标准》种种要求的“法宝”。所谓单元整体教学,是指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以数学教材为蓝本,以系统、整体的课程理念为指引,以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整体性为出发点,打破课程资源间的界限,重组课程资源,以单元为基础,整体规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目标,实施教学活动,实现整体大于局部之和效果的教学方式。实践证明,单元整体教学具有整体性、活动性、深度性等特点。有效实施单元整体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体验多样活动,由浅入深地建构整体的数学认知,还可以使学生顺其自然地发展数学抽象能力、直观想象能力等[1]。以“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为例,教师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紧扣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应用如下策略实施单元整体教学。

一、研读教材,规划单元教学内容

单元教学内容是教师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的基础,而教材是单元教学内容的承载。《课程标准》早已阐明研读教材的重要性,要求教师利用教材进行教学。而单元整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更注重对教材的使用[2]。所以,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前,教师应以系统、整体的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研读数学教材,探寻契合点,继而规划单元教学内容,为设计单元教学目标,组织单元教学活动奠定坚实基础。

具体地,针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课程标准》提出诸多教学要求,如引导学生了解简单常见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引导学生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运动过程,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等。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的教学重点。在小学阶段,空间观念体现在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的运动和图形的位置这四方面。由此,教师可以先初步确定四部分教学内容,再研读教材,确定教材内容,如“长方形、正方形等简单的平面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及其探索方法”等。结合《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教师可以发现契合点,最终确定本单元的三部分内容: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和图形的运动。如此规划单元教学内容,一方面可以实现教材内容的“去粗取精”,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师有依据、有重点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依据素养,设计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是单元整体教学的指导,而核心素养是教师设计单元教学目标的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做到教学评一致,同时建议教师制订适宜的评价指标和要点。教学评价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时,教师应依据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设计相关的评价指标和评价要点,顺其自然地明确单元核心目标,并借此设计四维的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为开展单元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在实施“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整体教学时,教师通过分析《课程标准》,确定本单元核心素养——空间观念。因此,教师可以将培养空间观念作为本单元的核心目标(见表1)。接着,教师联系单元内容,设计相应的评价指标和要点,推动核心目标落地。

表1 “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整体教学的核心目标

在确定单元核心目标后,教师可以依据不同表征,设计四维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见表2)。

表2 “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整体教学的四维目标

续表

如此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明确地指出了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方向。对此,教师可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数学课堂为依托,有针对性地选用适宜方式,创设适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并融入教学评价,逐步达成预期目标,增强单元整体教学效果。

三、依托课堂,组织单元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明确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是单元整体教学的重要过程,是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驱动。《课程标准》提倡数学教学情境化。教学情境是教师创设出的契合教学所需的教学场景,是学习任务的承载。实践证明,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顺其自然地展现出学习任务,推动学生探究。所以,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时,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明确学习任务,推动教学顺利开展。

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数学与生活关系为立足点,创设总的生活情境——钻石画创意设计大赛。围绕总情境,教师分析具体的教学内容,依据具体内容,设计相关的小情境,并由此确定相关任务,驱动学生在体验情境中探究任务(见表3)。

表3 “钻石画创意设计大赛”情境及任务

之后,教师可以依据小情境和相关任务,应用不同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促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核心素养,实现预期目标。

(二)围绕任务,引导学生探究

1.呈现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内动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习者建构积极的学习倾向[3]。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之际,教师可以小情境为抓手,利用不同方式呈现相关场景,借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夯实学生深入探究数学的基础。

例如,针对“情境二:钻石画彩灯的创意设计”,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初,先在电子白板呈现钻石画。接着,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老师用‘钻石’拼出了一幅画。这样看,这幅画不是很吸引人。为了让画能吸引更多的人,老师准备在画的四周围一圈小彩灯线。但是老师不知道使用多长的小彩灯线。大家能帮帮老师吗?”在问题驱动下,大部分学生能积极思考。一些学生自觉地迁移情境一经验,将钻石画与长方形建立联系,发表看法:“在钻石画的四周围一圈彩灯,就是要计算出长方形一周的长度。”教师及时肯定学生的看法,并进行引导:“那么,长方形一周的长度是多少呢?要如何计算长方形一周的长度呢?”在此问题的驱动下,学生不仅激发了课堂探究兴趣,还明确了课堂探究内容,积极地探究长方形的周长,切实推动了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2.感悟思想,认知本质

数学知识本质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载体。传统教学表明,当学生粗浅地了解数学知识时,难以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对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探究数学知识本质。数学知识本质深藏于数学知识背后,需要一步步地进行探索。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探究数学的“工具”,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数学内容。由此,在实施单元整体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围绕学习任务,以知识本质为要点,以数学思想方法为关键,引导学生体验探究活动,感悟数学思想方法,逐步掌握知识本质,由此提高数学认知能力,同时顺其自然地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在“情境二:钻石画彩灯的创意设计”中,教师设置如此任务:探究周长的含义。其实,周长含义就是:周长是一条封闭线段的长度。“化曲为直”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认知周长本质的必由之路。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依据情境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装饰这幅钻石画,需要使用多长的小彩灯线?”在提出问题后,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接着引导学生与小组成员合作,分享各自想到的方法,并动手操作,共享操作发现。在合作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兴致高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出不同的方法。于是,教师鼓励他们毛遂自荐,派出代表。小组代表操作电子白板,指明小彩灯线的长度是钻石画一周的长度。立足小组代表的介绍内容,教师总结“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度是周长”,借此帮助学生提高认知能力。之后,小组代表继续介绍本组使用的测量钻石画一周长度的方法:沿着钻石画的边线绕一圈绳子(保证绳子处于紧绷状态),将绳子拉直,用尺子测量,即可获得相应长度。教师对该小组的做法给予肯定,并进行引导:“这种方法很好,蕴含了‘化曲为直’这一数学思想方法。”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整个探究过程,及时地进行总结,使学生既能了解到周长的本质,又能获取数学思想方法,由此切实地掌握数学知识。

(三)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数学教学力求教学评一致。其中,教学评价贯穿教学始终,能推动教学开展,促进学生发展。《课程标准》提倡教学评价多元化。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化是实现教学评价多元化的重要途径。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之际,教师除了评价学生,还要引导学生自主评价或合作评价,由此实现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整体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地进行教学评价,如肯定学生的良好表现,使学生增强学习欲望,深入探究学习内容,促进学生发展。同时,教师要把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时机,引导学生进行自评或互评。比如,在引导学生探究周长本质时,教师可以组织合作学习活动。基于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发放生生互评表(见表4),引导其关注组员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帮助组员了解自我,获得继续发展机会。

表4 生生互评表

结 语

综上所述,有效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可以使学生体验多样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切实提高数学学习质量。所以,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规划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组织单元整体教学活动,借此完成单元整体教学任务,助力学生掌握知识。

猜你喜欢
整体课程标准素养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高校课程标准编制质量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