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主旋律电视剧的创新与发展浅析

2022-08-10 13:06王秀芳
声屏世界 2022年9期

□ 王秀芳

作为一种诞生于传媒艺术时代的现代化艺术样式,电视剧被赋与了文化和娱乐的双重属性。主旋律电视剧作为电视艺术寓教于乐的突出代表,担负着弘扬主流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的任务,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社会价值。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其严肃的叙事基调和引导教育的重任,虽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信息庞大却曲高和寡,与受众距离较远,难以在受众中形成现象级影响力。其间虽然也有《亮剑》《士兵突击》《潜伏》《伪装者》等优质经典作品出现并受到观众喜爱,但由于题材和制作水平的局限,仍然难以突破圈层引发广泛关注。直到2017年,反腐剧《人民的名义》以单集破8的收视率刷新近十年电视剧收视纪录、网络播放量突破210亿次的不俗成绩,证明主旋律电视剧也可以成为现象级作品。之后随着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庆祝建党100周年等重大节点的到来,大批改革剧、扶贫剧、历史剧、谍战剧走上荧屏,其题材之丰富、形式之多样,令人耳目一新。更主要的是,这些剧作通过优质内容引发了热议,凭借着深刻的主题和精湛的艺术吸引了大批年轻观众的喜爱。到2021年初,一部开播之前几乎是零宣传的、“土得掉渣”的扶贫攻坚剧《山海情》以豆瓣评分9.6的高分冲上热搜,引发全民围观;紧接着播出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觉醒年代》收视一路领跑,受到广泛好评和热议火爆出圈。至此,主旋律电视剧已成为荧屏热点,稳居主流地位。综观这些作品,虽然它们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紧扣时代主题,反映时代风貌,贴近生活真实,贴近人民群众,心系民族国家,尊崇美好品质,其人物立体饱满,故事生动感人,能够触动人心引发观众强烈共鸣。

题材类型更加丰富多样

相较于以往以红色经典、革命战争为主要内容的主旋律电视剧,近几年的主旋律电视剧题材更加丰富,既有时代变迁、重大历史事件的反映记录,也有社会发展中平凡人物的奋斗励志故事;既有国防、航天、军事等特殊领域题材,也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业、农业、农村、商业等行业题材。如《跨过鸭绿江》以志愿军的无私奉献和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为主线,讴歌人民英雄;《绝密543》描写上世纪60年代地空导弹部队建设,展现“国之利器”的发展和一代军人的成长;《外交风云》讲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故事;《奔腾年代》通过普通人的逐梦之旅,展现我国电力机车行业的巨变;《大江大河》《鸡毛飞上天》以平凡小人物为切口映射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山海情》《花开山乡》讲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时代命题;《陆战之王》《空降利刃》展现当代军人风貌,反映我军高水平军事实力和高科技军备实力……可见近两年的主旋律作品题材更加广泛,多个领域更是首次涉入,如《在远方》将镜头对准快递行业,《猎狐》聚焦海外追逃,《扫黑风暴》首次反映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号手就位》首次将曾经神秘的“火箭军”呈现荧屏公之于众……新的题材给观众带来了新鲜感,也激发了观众兴趣。如《扫黑风暴》就因取材真实案件且还原度高多次收获全网热搜,到全剧播完该剧全网播放量已累计突破46亿次。

除了题材更加丰富外,形式多样也是近几年主旋律电视剧的重要变化。一是短篇电视剧再现。在我国,电视剧发展经历了从单本剧到连续剧,连续剧从最初的9集发展到后来的十几、二十几集的过程,如86版《西游记》25集,陈晓旭版《红楼梦》36集。近年来,电视剧的集数变得越来越长,一部剧动辄四五十集,一些长剧甚至达到了60集、80集,但实际上很多电视剧的内容根本支撑不起这么长的长度。内容不够明星凑,注水剧引起了观众强烈反感。在国家广电总局相关政策调控下,现在的电视剧长度基本控制在40集左右。在这种状况下,主旋律电视剧以短小精干的篇幅再现市场犹如一股清风受到观众欢迎。如《黄大年》只有6集篇幅,它以紧凑的情节向观众真实再现了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的感人事迹。作品展现黄大年心有大我、赤诚报国、献身科学的精神世界和伟大人格,有故事、有情节、有细节却不拖沓,非常符合现在观众的快节奏观赏习惯。专家认为,该剧为我国中短篇电视剧创作进行了有益探索,提供了成功经验。二是新式献礼剧——单元剧涌现。单元剧既不是连续剧也不是系列剧,而是由若干相对独立的单元构成的电视剧。这种“单元剧”的形式并不新鲜,但之前主要用于悬疑剧,以快节奏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献礼剧中出现这样的形式,让人感觉很新鲜。《理想照耀中国》《我们的新时代》《功勋》等剧都运用了这种形式,它们将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歌曲等分为若干单元,每个单元独立成篇拥有独立的风格,又在统一的主题下串联成长篇。这种形式既有短篇电视剧的艺术优点,又有长篇电视剧的收视优势,既避免了剧集过长考验观众的耐心,又避免了虎头蛇尾的问题,让观众看得过瘾却不至于产生审美疲劳。

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早些年,主旋律电视剧所呈现的价值维度过于单一化、片面性,宣教色彩浓厚,人物形象不鲜明。众所周知,人物形象是表现主题的关键,人物身上所传递出的精神能够带领观众更好地感知电视剧所要传递的主题。从近年热播的主旋律电视剧来看,其在人物塑造上更加人性化,他们摒弃以往扁平化的人物创作手法,以平民化、下沉式的视角展现大时代中的小人物、大背景下的微生活,刻画全面、立体和饱满的人物形象,而不是去刻意美化甚至预设英雄光环。

在《觉醒年代》中,陈独秀出场时蓬头垢面,因为偏激的言论被人打,后面为了筹钱创办杂志忽悠人家出钱买他的名字;李大钊看到妻子和女儿在院子里捉鸡像个孩子一样放声大笑;《山海情》里的马得福满怀理想,脚踏实地,敢作敢为,在村民不配合时也会骂“刁民”想要放弃;还固执有脾气,自己垫钱也要画大饼撑面子,做起事来任劳任怨不辞辛苦的凌教授;一心一意为了学生面对女儿的抱怨沉默无语,却为了学生合唱比赛卖掉捐助给学校电脑的白老师;逃婚后因为担心收了彩礼的父亲又回来嫁给不爱的人,婚后却坚强地承担起家庭重担的李水花;扶贫工作最大的刺头李大有自私自利有些狡黠,却坚守着做人的善良和底线,不给枸杞熏硫磺;《我们的新时代》之《腾飞》单元中女学徒刘梦鸢,为了造飞机的理想和抱负敢闯敢拼,在由于自己检查不够仔细造成问题时也产生彷徨想过退却。这些人物形象都非常鲜活,突出而不突兀,崇高而又接地气,打破了以往剧作里非黑即白的套路,“有去英雄化的世俗色彩,也有不同于一般人物的神圣特质”“纠正以往英雄形象中过分拔高的非人性成分,赋予其普通人物的喜怒哀乐”。还有《大江大河》中的宋运辉、《谍战深海之惊蛰》中的陈山,他们或执拗或莽撞,具备正常人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虽不尽完美却真实可爱,弱点的呈现让人物更加立体饱满真实可感。也正因如此,观众在电视剧观看过程中才能将剧中人物自然而然地代入生活、凝视自身、关照当下,主旋律电视剧中的角色形象才由此得以真正的走出历史走近大众,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

思想表达更加艺术生动

想要成为主流,具备观赏性与艺术性是一切的基础,也是必要条件,对于影视作品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说:“表达思想的方式将影响所要表达思想的内容。”就是说,真正的好作品除了要产生共情效果外,最重要的是所表达的内容可以获得观众的认可并实现内化,无论意识形态多么先进,价值理念多么优秀,无法融入群体,终究还是无根浮萍,无法长久存在下去。

故事化表达,共情叙事。传统的主旋律电视剧多采用正面的、全景式的宏大叙事,主题高于个体,理念高于情感。然而,文艺不是赤裸裸的展示现实,文艺作品无不是通过具体的事件展现人类普世的情感,颂扬人性的光辉,贬斥卑劣龌龊,从而达到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的目的。优秀的作品必然要做到“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从近几年热播的主旋律电视剧来看,它们在立足真实的基础上更多选择了新的叙事视角,以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以小见大进行剧情的立体化多面化呈现,将所要传递的价值观融入人物和作品中,并让剧情吸引观众继续观看和讨论。

《我们的新时代》讲了6个故事,每个主人公的故事都是根据真实人物的经历改编的,植根现实取材生活,再用戏剧化的方式表达出来,最大程度满足观众的收视心理。《觉醒年代》讲述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展现一百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和热血青年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人物众多,线索庞杂,讲不好就是历史剧情的流水线,但《觉醒年代》却在尊重历史、尊重常识、尊重生活的基础上,跟随历史的走向给主角设置了很多的障碍,从最初创办《新青年》杂志的困难,到新旧文化的对立,再到张丰载官僚主义的打压,进入到高潮戏份的巴黎和会。陈独秀一路走来,就与游戏中的升级打怪一样,矛盾与障碍一个个出现他一个个化解。还有陈独秀父子三人的感情故事、李大钊的家庭,电视剧用很多篇幅讲述他们生活中的小事情,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些历史人物也是有血有肉的正常人,他们也会为了钱财发愁,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这些情节在大时代背景下透露的是生活气息,给人的感觉是真实。如此,深刻的社会变革经由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来展现,借家长里短抒家国之志,宏大叙事与个人情感可谓相得益彰。

同样的表达方式也体现在《山海情》《外交风云》等剧作中。这些作品在忠实再现历史的同时都非常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艺术化呈现,通过一个个真实感人的细节和富有抒情意味的声画组合,塑造了情感丰富、性格鲜明、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高尚的品格、执着的信念、坚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献身精神。观众从这些可亲可敬可感的人物身上真切地感受到了人格的力量、信仰的力量和进取的力量,达到了情感的共鸣和思想的共振。

多元素融合,破圈吸粉。从叙事风格来看,越来越多的主旋律电视剧在深嵌主旋律价值的同时融入了更多的类型元素、流行元素,它们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演绎与夸张,使得原本严肃厚重的氛围呈现出或温馨暖人或轻松幽默或悬疑紧张的一面,从而拓宽受众群,引发观众的催更和追剧热潮。

如《我们的新时代》就融入了多种类型叙事:《拆弹精英》单元以排爆英雄杜富国和王铭为原型,传奇热血气质中融合了灾难片元素;《紧急营救》单元讲述民间救援队的历练成长,带有浓烈的动作、悬疑气质,突出刺激观感;《因为有家》单元聚焦乡村振兴主题,讲述大学生村官变身带货主播的故事,其中当下流行的直播带货等电商销售方式,对于如今已习惯于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购物的年轻人来说非常有代入感,也更容易被他们接受。

另外像《山海情》融入的爱情元素、方言元素和喜剧元素,马得福和李水花明明相爱却不能相守,他们的感情让人泪目;扶贫干部陈金山带着福建味的普通话“不是自杀,而是治沙”成为笑点;逃回涌泉村的移民给出的理由是“既然到哪都是吃苦,为什么不留在家里吃”令人无语。《理想照耀中国》之《生命有诗》单元中李白、李商隐穿越到雷海为的生活中;《秀才遇到兵》单元戏剧张力十足,幽默质朴,属于轻喜剧风格;《叛逆者》单元在谍战片、监狱片的叙事中嵌入独特的儿童视角形成极大反差,表现出渣滓洞烈士的风骨;《你的眼神》单元主题是动物保护,在故事构架上使用了犯罪片的元素,跌宕起伏,节奏紧张,令人印象深刻。《外交风云》以“揭秘”的表达方式讲述新中国成立后突破层层封锁开启外交的“破冰之旅”,为观众营造了“沉浸式”的追剧体验,其中大量的谍战元素也受到年轻受众的喜爱。在反特刑侦剧《光荣时代》中,三人破案小组时不时出来“皮”一下,幽默诙谐中制造了欢乐,拉近了剧中人物与观众的距离。热血军旅剧《空降利刃》男女主角在非洲维和的剧情加上贯穿全剧的爱情,年轻观众仿佛看到韩剧《太阳的后裔》的影子。另外像《觉醒年代》中对版画元素的运用,《埃博拉前线》中对电影拍摄手法的运用等,诸多流行元素、类型化元素的加入发挥着聚合效应,打破了主旋律电视剧的审美惯性,增强了叙事生命力和强大吸引力,丰富了观众的审美体验。

结语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受众审美需求的提高,主旋律电视剧在题材样式、人物塑造及艺术表达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与突破,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主流意识形态方面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主旋律电视剧将会有更加丰富的题材资源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期待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主旋律剧作,为观众带来更多精彩的、有筋骨、有温度的“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