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密度、施氮量及留叶数对云烟116群体产质量的影响

2022-08-10 09:33程智敏
湖南农业科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烟株氮量云烟

杨 苹,杨 霄,鄢 敏,程智敏,蔡 毅,黄 胜,唐 明,杨 洋

(1. 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院,四川 宜宾 644600;2. 四川省烟草公司宜宾市公司,四川 宜宾 644000)

烟株群体结构直接影响烟叶光合作用,从而影响烟叶的干物质累积及品质[1-2]。烟草对氮比较敏感,氮素过多或过少均不利于烟草品质的形成和产量的提高。适宜的氮肥用量可以促进烟株健壮生长[3],针对不同烟区的土壤养分状况,应选用合适的氮肥用量[4-5]。种植密度也是影响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因素之一,它主要通过调节田间烟株的有效截光面积、群体光合效能和田间微气候等来影响烟株的养分吸收与利用,进而影响烟株的个体发育和群体结构,适宜的种植密度有利于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形成[6-9]。留叶数不仅与烟叶产量有直接关系,而且对烟叶品质也有重要影响。一般说来,适宜的氮肥用量和种植密度,加上恰当的留叶数,可以构建合理的烟株群体结构,营造良好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为获得高产优质烟叶打下坚实的基础,帮助农户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10-12]。

因此,合适的施氮量、种植密度和留叶数是确保烟草产量与品质兼优的关键。试验以宜宾烟区生态适应性较好的烤烟品种云烟116为材料[13],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探究施氮量、种植密度和留叶数3个因素及其互作效应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明确适宜云烟116的施氮量、种植密度和留叶数,构建合理的群体种植结构,为宜宾烟区生产高产量和高品质的烟叶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在宜宾市屏山县太平乡小坝村四组进行,试验地海拔高度920 m。供试地块土壤类型为黄壤,肥力均匀、地势平坦、开阔向阳,前作为玉米。

1.2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为云烟116,所用肥料有烟草专用复合肥(N-P2O5-K2O=10-15-25)、硝酸钾(N-P2O5-K2O=13-50-44)、过磷酸钙(P2O512%)、硫酸钾(K2O 50%)。

1.3 试验设计

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因素为种植密度(A)、留叶数(B)和施氮量(C)。每个因素设3个水平,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设27个小区,每个小区种烟50株。栽培管理按照标准化要求执行。正交试验设计因素、水平见表1。

表1 试验因素及水平

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1.4.1土壤理化性质移栽前,采取5点取样法采集试验地0~20 cm耕作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包括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以及pH值。数据由云南佳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测定。

1.4.2大田生育期参考YC/T142—1998 中的方法调查记录该品种的移栽期、团棵期、旺长期、现蕾期、下部叶成熟期、中部叶成熟期、上部叶成熟期等生育时期的时间。

1.4.3病害抗性统计各处理烤烟大田生育期的病害发生情况,病害分级和调查方法按照GB/T 23222—2008执行。在病害盛发期随机选择50株进行调查,通过目测法记录黑胫病、青枯病、病毒病、赤星病等烤烟主要病害的发病株数和病级,根据公式(1)(2)计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

1.4.4农艺性状参照YC/T142—1998中的方法测定各处理大田生育期的农艺性状,各处理选择10株测量株高、茎围、节距、上部叶片长宽、中部叶片长宽、下部叶片长宽、叶片数等。

1.4.5外观质量及烟叶百叶重参照GB2635—1992标准统计各处理烤后烟叶的颜色、光泽、成熟度、叶片结构、身份、油分,测定烘烤后烟叶的百叶干重等。

1.4.6化学成分含量参照GB2635—1992标准分级,各处理分别取C3F等级烟叶1 kg,送往河南农业大学测定烟叶的钾、氯、烟碱、总糖、氮等化学成分含量。

1.4.7经济性状烤后原烟单独存放,参照GB2635—1992标准分级和当地烟叶各等级收购价格,根据各处理烤后全部原烟等级、重量,分别计算产量、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上中等烟比例等。

1.5 数据处理方法

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07和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地土壤理化性质

试验地0~20 cm耕作层土壤理化性质为:有机质16.7 g/kg、水解性氮89.6 mg/kg、有效磷59 mg/kg、速效钾449 mg/kg、pH值6.41。对比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可知,该试验地的土壤呈弱酸性,耕作层的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极丰,水解性氮含量中等。

2.2 各处理烤烟大田生育期的比较

由表2可知,最早进入团棵期的是处理3、处理5和处理7,最晚的是处理1、处理6、处理8和处理9;最早进入旺长期的是处理8,最晚的是处理1、处理5和处理9;最早进入现蕾期的也是处理8,最晚的是处理9;下部叶最早进入成熟期的是处理6,最晚的是处理3、处理5和处理7;中部叶最早进入成熟期的是处理8,最晚的是处理3~5、处理7和处理9;上部叶最早进入成熟期的是处理1和处理8,最晚的是处理3、处理5和处理7。这表明烟株生长施氮量略多、种植密度略小的到达团棵期、旺长期、现蕾期时间早,烟叶成熟略迟;而烟株生长施氮量略少、种植密度略大的到达团棵期、旺长期、现蕾期时间略迟,但烟叶成熟略早。

表2 不同处理的大田生育期 (月-日)

2.3 各处理烟株农艺性状的比较

由表3可知,种植密度为14 250株/hm2时,处理1、2、3随着施氮量和留叶数的增加,株高增加,节距、茎围减小,下部叶和中部叶叶面积呈缩小的趋势,上部叶呈增大的趋势。种植密度为15 750株/hm2时,处理4、5、6随着施氮量的减少和留叶数的增加,株高、节距增加,下部叶叶面积呈缩小的趋势;留叶数最少的处理4上部叶和中部叶叶面积最大;施氮量最少、留叶数最多的处理6中部叶面积最小;施氮量最大、留叶数居中的处理5上部叶面积最小。种植密度为17 250株/hm2时,处理7、8、9,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株高变矮,节距和茎围随着叶片数的增加而减小,下部叶叶面积随着叶片数的增加而减小,中、上部叶面积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总的来看,施氮量对烟株农艺性状的影响最大。

表3 不同处理烟株的农艺性状

2.4 各处理烟株病害发生情况的比较

由表4可知,处理3的黑胫病、青枯病、病毒病、根黑腐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为0,未发病;处理4、处理9仅发生青枯病,发病率均为2%,病情指数分别为0.67、0.22;处理2仅发生病毒病,发病率为4%,病情指数为0.89;处理5、处理7和处理8均发生了青枯病和病毒病,其中青枯病发病率均为2%,病情指数分别为0.67、0.22和0.22,病毒病的发病率分别为2%、6%和2%,病情指数分别为0.22、1.33和0.67。各处理综合来看,青枯病、病毒病的病害发生情况较黑胫病、根黑腐病略重。

表4 不同处理烟株的病害发生情况

2.5 各处理烟叶外观质量及单叶重的比较

从表5可以看出,各处理中部烟叶的外观质量均表现出原烟颜色为橘黄,成熟度为成熟,油份为足,色度为强;处理6和处理9的叶片结构均为尚疏松,其余处理为疏松;处理6和处理9的身份均为稍薄,其余处理为中等;而从烟叶干重来看,处理6和处理9较轻,仅为8.9 g,其余处理的单叶重均在10 g以上,略有差异,以处理4的最重,达11.2 g。

表5 不同处理烟叶的外观质量及单叶重

2.6 各处理烟叶化学成分含量的比较

由表6可知,各处理总氮、钾、氯含量均在优质烟叶含量范围内,处理4、5、6的蛋白质含量略低于正常范围,其他处理均在正常范围内;处理5、6、7的烟碱含量均在正常范围内,其他处理均略高于正常范围;各处理的总糖含量均超出正常范围的最大值;还原糖的含量仅处理3在正常范围值内,其余处理均高出正常值范围;各处理糖蛋比均低于正常值范围;糖碱比仅处理4、5、7在正常值范围内,其余处理均略超出正常范围值;氮碱比各处理均处于正常值范围。综合来看,以处理7的烟叶化学成分含量较为协调。

表6 不同处理烟叶的化学成分含量

2.7 各处理烤烟经济性状的比较

由表7可知,各处理烤烟的经济性状均表现出显著差异。上等烟比例以处理5最高,为41.11%,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以处理8和处理6较低,分别为34.61%和34.84%,极显著低于其他处理。上中等烟比例以处理4和处理5较高,分别为95.41%和95.47%,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以处理8最低,为89.02%,极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均价以处理4的最高,为24.03元/kg,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以处理8的最低,仅21.72元/kg,极显著低于其他处理。 产量以处理5最高,为2 250.15 kg/hm2;其次为处理9,为2 232.15 kg/hm2;二者差异不显著,但处理5的产量显著高于处理9以外的其他处理;以处理1的产量最低,为2 168.85 kg/hm2,显著低于其他处理。产值以处理5最高,其次为处理4,再次为处理2,三者的产值均在52 300元/hm2以上,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以处理6的产值最低,处理1居倒数第二位,这2个处理的产值均低于50 000元/hm2。

表7 不同处理烤烟的经济性状

从表8的F值可以看出,对产量、均价的影响排序为施氮量>留叶数>种植密度,对上等烟比例、上中等烟比例、产值的影响排序为施氮量>种植密度>留叶数,说明施氮量是影响云烟116经济性状的主因子。因此,在屏山县种植云烟116,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施氮量,其次才是留叶数和种植密度。

表8 经济性状的主体间效应检验表

从表9可以看出,各经济性状在单一因子各水平间存在显著差异,说明种植密度、留叶数、施氮量的不同水平对云烟116的经济性状有显著影响。综合各经济性状的表现,认为云烟116在种植密度为15 750株/hm2、留叶数为18片、施氮量为105 kg/hm2时,群体结构最好,可获得最佳的经济性状。

表9 各因素水平经济性状和极差

3 结果与讨论

在烤烟生产中,施氮量、种植密度、留叶数直接影响着烟株的群体结构,适宜的施氮量、种植密度和留叶数是获得高产优质烟叶的有效保障。该试验结果表明,在宜宾烟区,云烟116的生育期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延长,株高、叶面积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种植密度、留叶数、施氮量水平对云烟116的经济性状有一定影响,其中,对产量、均价的影响排序为施氮量>留叶数>种植密度;对上等烟比例、上中等烟比例、产值的影响排序为施氮量>种植密度>留叶数;因此,施氮量是影响云烟116经济性状的主因子。综合各指标的表现认为,云烟116在种植密度15 750株/hm2、留叶数18片、施氮量105 kg/hm2时,群体结构最好,可获得最佳的经济性状。

猜你喜欢
烟株氮量云烟
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山地烟区烤烟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规律研究
云烟121健康与感黑胫病烟株根系及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差异研究
不同施氮量下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特点
不同降雨年型下施氮量对夏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
施氮量和株高采收时期对油蔬两用型油菜菜薹糖分积累的影响
不同烤烟品种在师宗典型烟区的适应性研究
小麦氮肥用量试验
移栽期和施氮量对烟株个体发育的影响
烤烟生产对烟叶分级的影响探析
水云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