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北风沙区杨树退化林分改造对林地土壤蓄水能力的影响

2022-08-10 10:28周玉泉姚建忠
中国水土保持 2022年8期
关键词:毛管蓄水油松

周玉泉,姚建忠,王 富,杨 斌

(1.山西省桑干河杨树丰产林实验局,山西 大同 037006;2.山西农业大学 林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

水源涵养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1]。许多研究表明,森林土壤层孔隙网络丰富,是森林系统截留降水后入渗、贮存和调配的主要场所[2]。土壤层的最大持水量能占整个森林系统综合持水量的90%以上[3],被认为是发挥水源涵养功能的核心部分。特别是在水资源短缺的晋北风沙区,森林土壤层的蓄水能力更值得关注。

土壤孔隙度和容重影响着土壤的通透性,是决定土壤层蓄水能力大小的主要因素[4]。土壤孔隙度反映了水分在土层中可以填充的空间情况,其包含的毛管孔隙和非毛管孔隙能够将70%~80%的降水储存于土壤中[5]。毛管孔隙具有明显的毛管作用,其中的水分不易流失,可以被植物根毛和微生物伸入到孔隙中吸收利用,是植物吸收的主要水源。非毛管孔隙比较粗大,可以快速地吸收降水补充地下水,是水分进入土壤再分配的主要通道[6]。因此,开展土壤孔隙度的研究对生态系统水资源的管理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土壤孔隙度大小受土壤容重的影响,即容重增加后,土壤的孔隙度就会随之减小,从而影响土壤的水分状况。相反,土壤容重小,其孔隙度就大,土壤的通透性就好,对水分的渗透和蓄存能力也就更强[4]。林分退化后,其根系的活动能力大大下降,再加上地表凋落物的输入减少,会导致土壤板结,土层蓄水能力下降[7]。目前已有研究证实了土壤容重和蓄水能力与林分退化的相关性,但是对其改造后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见。

晋北风沙区位于黄土高原的东北部,降水相对匮乏[8],其水资源管理一直是当地政府部门和科研人员关注的重点。在早期营造的大面积杨树人工林出现退化后,林业部门进行了多年的退化林分改造工作,目前正在进行改造效果的总结和科学评价工作。本研究通过整合多个指标,利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对不同退化改造林分的土壤层蓄水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揭示不同改造方式对林地土壤水源涵养能力的影响,以期为提高晋北地区森林水源涵养能力提供依据。

1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山西省桑干河杨树丰产林实验局所辖的金沙滩林场、落阵营林场、九梁洼林场,地理位置112°48′~113°34′E、39°17′~39°40′N,海拔1 000~2 300 m,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年均气温6.8 ℃,年降雨量350~400 mm,年蒸发量1 700 mm左右,无霜期125~130 d[8]。研究区主要土壤类型为栗钙土和风沙土,pH值为7.4~7.8[9]。95%以上的森林为人工林,主要树种有杨树、油松和樟子松;林下植物种类较少,主要灌木为沙棘,草本大部分为蒿类和狗尾草等。

1.2 样地设置与调查采样

样地设置采用典型取样方法,选取林相整齐、无明显病虫害的杨树丰产林(FP)、油松纯林(PP)和杨树-油松混交林(MP)3种林分类型。其中,杨树丰产林为原杨树退化林分通过伐桩嫁接方式改造形成,油松纯林是通过皆伐重新造林方式形成,杨树-油松混交林是通过间伐补植方式形成。每种类型设置3个大小为20.0 m×20.0 m的调查样地,所有重复样地间隔100 m以上。记录各样地的经纬度、海拔、坡度和坡向;对样地内所有胸径≥5 cm的乔木进行每木检尺,记录树种名称、胸径和树高。在每块调查样地内沿对角线设置3个5.0 m×5.0 m的灌木样方,并在每个灌木样方左下角设置1个1.0 m×1.0 m的草本样方,用于调查灌木和草本的种类和盖度。凋落物调查是在样地的中间和四角各取一个测量点,测量凋落物厚度。土壤调查采用剖面法(1 m深),分别在0~20、20~40、40~60、60~80和80~100 cm剖面土层上用环刀采集原状土样各3个,80 ℃烘干至恒定质量后测定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和孔隙度。不同林分标准地基本特征见表1。

表1 不同林分标准地基本特征

1.3 土壤层蓄水能力计算

土壤最大蓄水量计算公式为

(1)

式中:Wm为土壤最大蓄水量,t/hm2;Mi为第i土层土壤总孔隙度,%;Hi为第i土层深度,m;n为土层数。

土壤毛管蓄水量计算公式为

(2)

式中:Wc为土壤毛管蓄水量,t/hm2;Ci为第i土层土壤毛管孔隙度,%;其余字母意义同前。

土壤非毛管蓄水量计算公式为

(3)

式中:Wn为土壤非毛管蓄水量,t/hm2;Ni为第i土层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其余字母意义同前。

1.4 林地土壤水源涵养能力综合评价

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测定的各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并根据隶属值进行排序,确定其水源涵养能力大小。隶属值计算公式为

(4)

式中:U(Xij)为评价指标的隶属值;Xij为各评价指标测定值;Ximin为各评价指标测定的最小值,Ximax为各评价指标测定的最大值。

其中,土壤容重的隶属值采用反隶属函数计算,计算公式为

(5)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所有数据均通过正态分布检验和方差一致性检验。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法)检验不同改造林分间各参数的差异显著性(α=0.05)。数据整理和计算在Microsoft Excel 2010中进行,统计分析在SPSS17.0软件上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退化林分改造对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土壤容重是计算土壤持水能力的重要参数。土壤容重的大小除了受土层本身结构的影响,还经常受到外界因素如人为活动的影响。退化林分的改造也会影响林地土壤的容重变化。由表2可以看出,改造后的杨树-油松混交林的土壤容重(1.53g/cm3)显著低于杨树丰产林(1.66 g/cm3),比杨树丰产林降低了7.83%;而油松纯林土壤容重(1.70 g/cm3)比杨树丰产林有所增加,但是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在垂直分布上,3种林分类型的土壤容重表现出一致的规律,即表层土壤(0~20 cm)容重最小,深层土壤(80~100 cm)容重最大,土壤容重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逐渐变大。

表2 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容重

土壤孔隙是地下水运输和蓄存的主要场所,孔隙的大小和数量(孔隙度),直接影响着土壤的持水量,是评价土壤水源涵养能力的重要指标。由表3可知,退化林分改造后,杨树-油松混交林的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均显著高于杨树丰产林;而油松纯林的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与杨树丰产林相比则有所减小,但是变化均不显著。在土层垂直分布上,3种林分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均表现出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小的现象,0~20 cm层土壤孔隙度最大,80~100 cm层土壤孔隙度最小。

2.2 退化林分改造对林地土壤蓄水能力的影响

土壤的蓄水能力一般通过土壤毛管蓄水量、非毛管蓄水量和最大蓄水量等指标来衡量。由表4可知,研究区内3种改造林分0~100 cm深土壤毛管蓄水量为3 995.66~4 618.00 t/hm2,非毛管蓄水量为396.82~624.98 t/hm2,最大蓄水量为4 392.48~5 242.98 t/hm2之间,蓄水量都比较可观。同时我们也发现,退化林分改造成杨树-油松混交林后,其毛管蓄水量、非毛管蓄水量和最大蓄水量均显著高于杨树丰产林;而改造成油松纯林后,其毛管蓄水量、非毛管蓄水量和最大蓄水量与杨树丰产林相比则有所减小,但是变化不显著。

从土壤深度看,3种改造林分土壤蓄水量的变化规律一致,均随土层的加深呈持续下降的趋势(图1),即土壤蓄水能力均表现为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80~100 cm,且0~40 cm土层蓄水能力明显高于其他土层;同时可以推测,研究区内100 cm以下土层仍具有较为可观的蓄水量。这表明研究区内土层相对较厚,具备较强的水源涵养能力。

图1 3种林分类型不同深度土壤蓄水能力

2.3 不同改造类型林地土壤水源涵养能力综合评价

隶属函数法是运用模糊数学的原理,在考虑多项指标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评价结果具有客观性和全面性[10]。土壤水源涵养功能是森林冠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全面性和层次性原则,本次评价选取了各林分类型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灌草盖度、凋落物厚度、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等7个指标作为参评指标进行隶属值计算,结果见表5。由表5可知,3种林分类型的水源涵养能力综合评价结果为:杨树-油松混交林(0.725 1)>杨树丰产林(0.663 1)>油松纯林(0.321 1)。

表5 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水源涵养能力综合评价

3 讨 论

本研究分析了对晋北地区杨树退化林采取3种改造措施后的林地土壤层蓄水能力,并用隶属函数法对其水源涵养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在晋北风沙区,同时期退化林分改造后,杨树-油松混交林的土壤蓄水能力最强,杨树丰产林次之,油松纯林的土壤蓄水能力最弱。

一般认为,森林土壤的蓄水能力主要与土壤容重、孔隙度及土层厚度有关。土壤容重越小,土层越疏松多孔,越有利于水源涵养;反之,容重越大,土壤越紧实,其通透性和存储水分的能力就越弱[11]。在本研究中,退化林分改造后,与杨树丰产林相比,杨树-油松混交林的土壤容重显著减小,而油松纯林的土壤容重没有明显变化,甚至有所增大。这说明退化林分改造成混交林后,其林地土壤结构更疏松,通透性更好,有利于对水分的涵养;而改造成油松纯林后,其土壤质地相对紧密,土质较硬,土壤持水能力也相对较差。这与汤腾方等[12]的研究结果一致。原因可能是混交林分的层次结构分明,丰富了林下灌木及草本的种类及数量,这些灌草的根系在土壤中穿插生长,就会导致其土壤疏松、容重减小[13];还有混交林的树种组成更加多样,地表凋落物的种类丰富,更有利于土壤微生物对凋落物的分解[14]。

土壤孔隙度的大小与土壤容重成负相关,即土壤容重越小,其孔隙度越大,土壤运输和蓄存水分的能力也就越大[15]。在本研究中,退化林分改造后,3种林分的土壤孔隙度大小排序为杨树-油松混交林>杨树丰产林>油松纯林。这一结果进一步验证了退化林分改造成混交林,更有利于发挥林地土壤对水分的涵养功能。而且,从土壤剖面角度看,3种林分的土壤孔隙度均随土层深度增加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说明表层土壤的蓄水能力最强,深层土壤的蓄水能力逐渐降低,与杨钟学等[16]的研究结果一致。这主要与植物根系在土壤表层活动和表层土壤生化过程活跃有关[17]。

总之,在土层厚度一定的情况下,退化林分改造成杨树-油松混交林后,可以改善林地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蓄水能力,而改造成油松纯林或者继续种植杨树林则没有这种效果。因此,在晋北风沙区退化林分改造时可参考针阔混交林分结构进行改造,以提高退化林地的水源涵养功能。

4 结 论

在晋北风沙区,对杨树退化林采取3种改造措施后,杨树-油松混交林的土壤蓄水能力最强,杨树丰产林次之,油松纯林的土壤蓄水能力最弱。从水源涵养方面考虑,晋北风沙区杨树退化林分改造时,不宜皆伐改造成油松纯林,容易造成土壤蓄水能力在一定时期(0~25 a)内减退,影响生态系统的水分循环。

猜你喜欢
毛管蓄水油松
试析油松的繁育技术和栽培技术
油松松梢螟防治技术
现浇大直径基坑支护能量蓄水管桩技术研发
油松栽培和管理技术
圆柱式滴头内镶及外包对滴灌毛管水力特性影响的模拟研究
高阶煤煤岩毛管压力曲线新数学模型及关键参数
高煤阶煤层气储层毛管压力数学模型适应性评价
辽西地区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研究
Φ55mm系列毛管工艺优化研究
我国第二大水电站首次冲击600 m最高蓄水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