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就技能成才的“金”路径

2022-08-10 12:21张玉芳
四川劳动保障 2022年4期
关键词:金堂县技工工匠

文/本刊记者 张玉芳

“赛训教学法”班级赛现场。

技能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4 月20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并将于5 月1 日起施行。

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明确了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明确了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层次和形式的职业教育,着力提升职业教育认可度,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职业教育保障制度和措施等内容。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举措和实践成果转化为法律规范,为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打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夯实法治基础。

技能成就梦想。从一名普通的技术院校学生如何成长为技能专家?校政企三方如何搭台连接融合,为技能人才成长保驾护航?“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本刊记者走进成都市金堂县,与当地人社部门、技工院校、企业、全国劳动模范和工匠进行了对话,一起探寻铺就技能成才的路径。

路径一:从课堂教学到生产教学,提高技工院校的育才质量

“焊的时候要手稳、心细,要把平时学的理论知识灵活用到实际操作中,你们注意观察我的手法……”4 月12 日至15 日,四川锅炉高级技工学校开展了第七届“赛训教学法”成果展示周活动,以技能比赛促学生提升技能。作为焊接加工专业比赛项目的指导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胡明在赛后结合学生的操作情况和比赛作品,为他们进行了技术分析和焊接示范。

这种把课堂变“赛场”的教学模式,正是四川锅炉高级技工学校在金堂县人社局指导帮助下,创新探索形成的“赛训教学法”。“‘赛训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开展的一体化教学方法。”金堂县人社局副局长、四川锅炉高级技工学校校长周健介绍,为了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学校创新将教学项目转化为比赛任务,形成了小组对抗赛、班级比拼赛、年级联赛、专业技能成果展示项目赛、学年赛的六级赛制,让学生在“赛中学、学中赛”,促进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到实际操作中,提升技能水平。目前,“赛训教学法”已在全省推广。

相关链接

四川锅炉高级技工学校始建于1978 年,是成都市金堂县唯一一所星级中等职业学校,先后培养出了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胡明,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白映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陈巍,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唐成凤等一大批焊接优秀技能人才,形成了以劳模和工匠为引领的特色焊工品牌。近年来,金堂县以四川锅炉高级技工学校为研学基地,大力开展焊工产学研教,成功打造“金堂焊工”劳务品牌,并入选四川省首批“川字号”特色劳务品牌。

职业技能竞赛现场。

“技工教育本质上是就业教育,技工院校培养的人才要有扎实的职业技能,符合企业产业需求,在技能成才路上才走得稳、走得远。”在金堂县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易平看来,作为培养技能人才“正规军”成长的“摇篮”,技工院校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还要让学生所学的技能对产业需求有适应性、吻合度和前瞻性。

除了帮助技工院校创新教学方法,从书本教学向实践教学转变,从单一的知识灌输向能力培养转变,金堂县人社局还化身为技工院校对接市场、企业需求的“桥梁”,打破院校与市场间的交流壁垒。通过搭平台、促交流,帮助技工院校从课堂教学向生产教学转变。

一方面,紧扣产业功能区重点产业、重大项目,推进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和产教深度融合,持续提升技工院校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大力实施校企联合新型学徒制,为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另一方面,引导技工院校积极参与组建成渝地区技工教育联盟,与重庆市的技工院校加强交流;鼓励技工院校承办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促进技工院校提升软硬件……在一系列举措下,技工院校的育才工作与产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用人单位满意度的同时,促进了技工院校的骨干教师队伍不断扩大,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技能视野不断开阔,进一步提高了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的技术成才路会更畅通。”4 月初,易平在深入学习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的《推进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后,对金堂技能人才培育有了更多底气和信心。“接下来,金堂县将按相关部署引导技工院校开展工学一体化工作,推进技工教育改革创新,建立有金堂特色的现代技工教育教学体系,从政策供给、师资培养、教学指导等方面着力,助力技工院校培育一大批德技并修的工匠‘苗子’。”

延伸阅读

《推进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明确,在全国技工院校大力推进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力争到“十四五”末实现“百千万”目标。即建设100 个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专业,1000 所技工院校参与实施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培训10000 名工学一体化教师,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在“十四五”时期,分三个阶段逐步推进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第一阶段是重点推进阶段;第二阶段是持续推进阶段;第三阶段是全面推广阶段。2025 年,遴选公布第三阶段新增40 个专业的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新增400 所建设院校;组织遴选第三批工学一体化师资研修基地,培训教师5000 人次;开展优质课堂、精品课程、示范专业、骨干院校评选活动,组织广泛的交流活动。

路径二:推进新型学徒制培训模式,助力人才、产业共成长

伴随着金堂县产能功能区快速建成,企业用工需求从传统普通工人逐步转变为高技能人才,这不仅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提出了新要求,也对企业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实现“人岗相宜”,金堂县人社局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形式,通过鼓励扶持企业组织职工参与岗前培训、新型学徒制培训,重点开展高技能人才提升培训、人才评价、技能竞赛等一系列措施提高企业职工的技能水平。

“手工电弧焊是熔化焊的一种,它是利用电弧热作为热源……”近日,在四川锅炉高级技工学校与某企业共同开设的新型学徒制培训班上,四川锅炉高级技工学校的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向学员讲授了电焊技能理论。学员们纷纷表示,有了技能培训,在岗位上工作就更有信心了。

像这类校企合作开展的新型学徒制培训模式已成为金堂县推进企业职工培训工作、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措施。据易平介绍,新型学徒制培训模式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还加强了金堂县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是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有益尝试。目前,金堂县已有12 家企业推行新型学徒制培训模式。

除了推进新型学徒制培训模式,金堂县人社局还鼓励企业根据不同职工的技能需求开展不同形式的技能培训。例如,针对企业在职职工,以“边培训、边工作”的模式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对新职工开展技能对口的岗前培训;对技术水平特别优秀的职工,采取“师徒结对”的模式,由技能大师“点对点、一对一”进行“传、帮、带”培育……

据统计,2021 年,金堂县人社局引导130 余家(次)企业参加以工代训、新型学徒制等培训,拨付各类企业培训资金778.11 万元,惠及企业职工6415 人。同时鼓励企业引育高技能人才,发放企业职工技术、技能提升补贴151.45 万元,惠及1148 人。

职业技能竞赛现场。

路径三: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传承中助学子成才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入了焊工这个门,就要有把事业做‘精’的心气,不能混日子。”这是当时还在四川川锅锅炉有限责任公司焊接一线生产工作的胡明常给徒弟唐成凤说的话。这句话鼓励了唐成凤在工作中加强学习,磨炼技能。同时在潜移默化中胡明也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传承给了徒弟唐成凤。在他的影响下,唐成凤立下了“择一行,终一生”的誓言,拿着焊枪在焊接行业中绽放出了属于自己的“焊花”。

焊工技能培训现场。

“全国劳模师父带出了全国劳模徒弟,这不仅是技术的传承,更是劳模精神、劳动精神与工匠精神的传承。”在易平看来,劳模精神、劳动精神与工匠精神是胡明、唐成凤在技能成才路上最大的保障与支撑。为助力更多技能人才走好成才路,金堂县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积极开展“金堂工匠”和“金堂十佳工匠”评选活动并给予奖励。目前,已评选“金堂工匠”260 名。

此外,金堂县人社局还引导鼓励技工院校通过引入全国劳模、大国工匠等走进校园、企业,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到职业教育及企业生产中,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学生及技术人才心中落地生根,帮助他们走出属于自己的成才路。

“赛训教学法”学年赛。

如今,胡明回到母校四川锅炉高级技工学校任教已有2 年多,而唐成凤也成为四川川锅锅炉有限责任公司工艺质量部焊培中心常务副主任,为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如今的师徒二人虽走向了不同岗位,但他们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坚守初心,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记者手记

职业教育是指为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者实现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而实施的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新修订后的《职业教育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地位,通过推进普职融通等制度设计,实现职业教育从“层次教育”到“类型教育”转变。同时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创造公平就业环境。此外,还明确规定国家要采取措施,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得知新修订后的职业教育法即将实施,唐成凤感慨颇深。“17 年前,刚进入四川锅炉高级技工学校学习焊工技术时,对以后的职业之路还感觉‘两眼一抹黑’,特别迷茫。”认识到不能迷茫下去,唐成凤便踏踏实实学技术、干工作。经多年努力,唐成凤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并凭借着敬业奉献、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精湛技术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成立了劳模工作室,她发表的《耐热钢对接45 度固定位置焊条电弧焊操作技术》一文也成为焊接技术的参考标准。“现在,技术成才路越来越宽了,我也希望能帮助更多一线工人走上这条路。”

唐成凤走过的这条技能成才路正是金堂县人社部门为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大国工匠搭建的“金堂路径”。在与金堂县人社部门、职业学校、企业、全国劳动模范和工匠的对话中,记者越发感觉到要做好职业教育、助力技能人才圆梦,需要的是多方合作互动。特别是做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既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乘暮春之风启航,未来,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猜你喜欢
金堂县技工工匠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金堂县人力资源形势分析与研判
四川省金堂县职业高级中学:多元融合发展 增强技能支撑 加速培养人才
金堂县:“春风行动”激活创业就业“一池春水”
从技工到英雄
金堂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及带来的经济影响
工匠神形
对新时期技工院校班级管理工作的思考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