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传奇

2022-08-15 00:54姜鸣
创意设计源 2022年6期
关键词:石窟中华文明硬核

遥迢丝路,摩崖石窟,展现了一条本土与异域不断切换交融的历史长廊。

从飞天的原型,到数珠的嬗变;从佛传壁画的取材,到石刻造像的排序,跟随着研究者的足迹,我们的目光,延伸到那个遥远的年代。

今天的我们之所以解密石窟门道,观照佛教衍化,显然与遁世隐修无涉,也不止是为传统雕塑绘画的精美绝伦发声赞叹,更深层的动因在于从中能感受到古老中国的深厚积淀,体察中外交流的互动脉息,进而更添一份文化自信、文化自觉。

考古研究,自有某种魅力和张力。经年累月地踏勘考据,条分缕析地比类剖解,许许多多看似细枝末节的穷究,却恰恰真切地、硬核地触达了文明的主干、精神的母体,进而给予今天别样的启迪。

于是,我们和丝路石窟的历史性源起与生成,有了会心一笑的照面,并顺理成章地把它接引到当下正在推进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

文明的存在和发展,从来都是一个有机的结构。撩开岁月的面纱,游历于不同历史阶段,徜徉于丝路遗址、文献器物,我们不断通过新的发现、新的成果,有了史观和学理的切近把握。

也正由于确认过眼神,我们一路看见传奇,更将中国智慧刻入生命体的基因中。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新的时代,为我们擘画了民族复兴的美好蓝图,也唤起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向世人讲述中国故事的行列。中华文明的赓续,不仅需要继续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互鉴,还需要深刻影响和推动世界文明的进程,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的瑰宝,让其绽放时代的辉耀。

猜你喜欢
石窟中华文明硬核
4000年前的中华文明什么样儿?
石窟与云Sushi Hanzo
追寻“华胥氏”——中华文明的早期开垦者
硬核爷爷炼成记
“硬核”举措下的暖心举动
用“三个最严”彰显“硬核”担当
把中华文明的底色铺陈好
陕西制造需要“硬核”
夜宿石窟
夜宿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