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母羔一体化技术探讨

2022-08-15 00:42郭万正魏金涛
湖北畜牧兽医 2022年2期
关键词:膘情哺乳泌乳

郭万正,赵 娜,张 巍,陈 芳,魏金涛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胚胎工程及分子育种湖北省重点实验,武汉 430064)

母仔一体化的理论核心是对子代的生长发育调控从母体开始,围绕母和子间的相互关联而进行的系统化营养工程,最终实现母畜与子代饲养目标的整体优化。猪母仔一体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已取得了巨大成功,基本上能全面实现母猪养殖的饲养决策目标[1],但山羊母羔一体化技术相对滞后,本研究在山羊全混合颗粒饲料研发及推广应用过程中,对山羊母羔一体化内容进行了一些探索与思考。

1 山羊母羔一体化的决策

母羊饲养的决策目标是提供尽可能多健壮的断奶羔羊,母羊按照2 年3 胎,每胎平均2 头,羔羊60 d左右断奶,育肥羔羊8 月龄左右出栏,断奶后配种期1 个月的饲养目标[2,3]。母羊日粮及饲养管理针对母羊不同生理阶段分为配种期、妊娠中前期、妊娠后期、哺乳前期、哺乳后期来进行营养调控和饲养管理技术关键点控制;羔羊针对瘤胃发育及消化器官特点分为哺乳期、断奶期、生长期及育肥期进行营养和饲养管理调控。

2 母羊营养调控与饲养管理技术

2.1 后备母羊的营养调控与饲养管理

后备母羊在达到初情、配种时的日龄和体重是决定其后续繁殖效率的关键,要考虑其适应更长久地繁殖利用的营养储备。既要满足后备母羔羊生长发育的营养供给,又要适当地控制生长速度,从而达到配种时适宜的体重和日龄要求,保证其良好的繁殖体况。不同品种山羊其性成熟时间及成年体重有一定的差别,要根据品种特点适当调控。后备母羔羊培育与羔羊育肥有差别,羔羊最大生长速度所需要的钙、磷等营养并不能满足骨骼强度和灰分含量最高的需要,后备母羔日粮的钙、磷等供应量较育肥羊需适当提高。如大别山黑山羊的初次发情日龄在140 d 左右[3],但其适宜的配种日龄在 6 月龄。由于山羊发情日龄较小,断奶后母羔应分群单独饲养,4月龄前(即性成熟前)可让其充分生长,4 月龄后(即性成熟后)适当控制生长速度,6 月龄(即性成熟后2个月左右时间)体重达到其成年体重的60%~70%再配种。

2.2 短期优饲与人工催情

短期优饲又称催情补饲(配种前15~20 d),是指在黄体期短期提高能量水平。原理是通过刺激母羊产生胰岛素,提高雌激素和促卵泡激素在血液中的水平,有利于增加排卵数和提高受孕率,从而提高产羔率[4]。对猪短期优饲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成功的应用[5],但山羊胎产羔数少,其效果有待深入研究。由于传统的山羊养殖方式,繁殖母羊普遍偏瘦,短期优饲有较好的催情效果。

短期优饲最好采用专门设计的饲料,可在配种前2 周左右提高日粮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水平,特别是铜、碘、锌、硒的含量;配种母羊的饲养水平较空怀母羊提高20%~25%;初配的后备母羊在维持基础上提高15%~20%。配种后即可降低饲养水平,按怀孕前期水平饲养管理,配种后仍用较高营养水平不利黄体消退及胚胎的着床[6]。

随着现代畜牧技术的发展,羊同情发情与人工授精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山羊采取人工催情及同期发情技术其成本投入与配种效果可能更优于短期优饲技术,整体优势更加明显。

2.3 配种及空怀期营养调控与饲养管理

配种受胎率和配种后卵子受精数是断奶羔羊数的源头,这主要由配种期决定。需要通过合理的营养调控与饲养管理保证母羊的适宜繁殖体况[7],母羊的膘情应控制在六至八成,过瘦会推迟发情或高几率不发情,过肥会影响排卵和胚胎着床[8]。

空怀期母羊按略高于维持基础饲养,膘性保持在六至七成即可。膘情在六成以下的,需适当提高饲养水平以帮助恢复膘情;对膘情在八成以上的要适当限食调整膘情。

营养水平影响绵羊卵泡发育,尤其是黄体期营养水平更为重要。能量供给不足会抑制下丘脑G 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脉冲释放,致使垂体LH(黄体生成素)分泌减少,同时降低卵巢对LH的刺激反应性,导致生长卵泡不能达到成熟,抑制排卵,且产后第一次发情时间延长,繁殖率降低。在卵泡发育过程中,提高能量水平,可通过胰岛素或胰岛素介导葡萄糖转运体来促进细胞葡萄糖利用,推动卵泡优势化进程。胰岛素还可促进瘦素的分泌,瘦素浓度增加,促进雌激素分泌和卵泡直径增大。但受精后,较高的能量水平不利于黄体的消退和受精卵着床[7]。

2.4 妊娠期母羊营养调控与饲养管理

2.4.1 妊娠中前期 子宫、胎盘、羊膜等组织的发育主要在中前期(1~90 d)完成,而胎儿的发育在此阶段相对缓慢。妊娠前期母羊与空怀母羊的生理较为相近,营养需求量也较为相近。妊娠前期母羊按略高于维持基础饲养,膘情控制在六至七成,对体增重没有要求。可根据膘情适当调整饲养水平,膘情在六成以下的,适当提高饲养水平,复膘到六至七成;对膘情在七成以上,体重保持不增加;膘情在八成以上要适当限饲,让膘情降到七成左右,但不能大幅度限饲,短时严重掉膘会影响胚胎发育。必须保证矿物质、微生素及微量元素的营养供应。虽然此时对体增重没有什么要求,但低于维持营养的水平,会出现母羊营养不良,易造成流产等。

怀孕期间的母体受到刺激能影响胎儿发育,以及出生后的生长发育和健康,当怀孕早期或者中期营养限饲,会降低胎盘及其附属物的重量。妊娠中期适宜的营养是保证其肌纤维数量最多的基础,也是山羊日后产肉能力的基础。母体营养对牛胎儿骨骼肌发育研究表明,妊娠中期的营养限制会减少肌纤维数量,妊娠后期的营养限制会减少肌纤维的大小和肌内脂肪细胞的生成[9]。

2.4.2 妊娠后期 胎儿增重主要在妊娠后期,营养不良将导致胎儿发育不良,营养过高则会造成难产等。母羊营养供应不足将使胎儿宫内生长受限,持续21 d 以上,将对胎儿生长造成不可恢复损害[10]。在围产期补充烟酰胺,可提高母羊抗氧化能力,缓解氧化应激,并能促进羔羊肠道发育及肠道功能的完善。对牛的研究表明,蛋氨酸在犊牛生长阶段和母体妊娠期间极为重要,在胎儿阶段蛋氨酸能够上调胎盘中氨基酸及其他营养物质转运体的表达,而在母牛产犊9 周后补饲氨基酸能够促进犊牛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牛羊同属反刍动物,其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山羊。

羔羊胎儿增重的90%在妊娠的最后2 个月形成,其中60%在最后1 个月,胎儿发育很快,随着胎儿的增大,母羊的采食量随之受到限制,越近临产期越明显,为保证胎儿发育及母羊泌乳与繁殖营养储备需要,需提高日粮营养浓度,尤其要预防母羊缺钙。妊娠后期体重要有适当的增加,膘情达到七八成,但也不可太肥,以免形成难产等其他问题。能量比空怀期提高17%~22%,蛋白质提高40%~60%,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 水平提高2 倍,并适当添加丙酸钙等,日粮钙磷比2∶1。

临产前1 周母羊最好进入产房待产,此时母羊采食量下降,饲喂次数可由2 次改为3 次,日粮尽量选择易消化的饲料原料,以优质粗饲料为主,临分娩时,可只喂用麸皮、糖等配制的营养汤或麸皮盐水。

2.5 哺乳期母羊营养调控与饲养管理

母羊产后的健康直接影响羔羊生长发育,必须做好产期和产后管理工作。

母羊产后1.5~2.0 h 饮营养汤或麸皮盐水,产后第一天保证新鲜清洁饮水,只饲喂少量优质干草或全混合颗粒饲料,不适合喂纯精料。产后第三天开始给母羊饲喂少量精饲料,如果母羊早期泌乳量大幅超过羔羊需要量,则需适当控制母羊饲料采食量,以防羔羊因摄入母乳过量而出现腹泻。10 d 后,母羊精饲料喂量逐步增加到0.5~1.0 kg/d(精饲料粗蛋白质含量16%),每日精饲料增加量以不超过100 g为宜。哺育单羔的母羊精饲料饲喂量为0.3~0.5 kg/d,对母羊膘情差的适当多喂,带双羔或多羔的母羊可增加到1.0~1.5 kg/d。精饲料的增加要与泌乳高峰期做好街接,母羊泌乳量在产羔后4~6 周达到高峰,而后逐渐下降。在相同营养水平下,单羔母羊在第3~5 周达到泌乳高峰,双羔母羊第2~3 周即可达到高峰。泌乳高峰期精饲料的比例相对高,采食量也大,应添加小苏打及酵母培养物等瘤胃缓冲剂,防止瘤胃酸中毒,尤其是亚临床酸中毒的发生。同时应注意采用优质粗饲料,尽可能提高母羊产奶量。

哺乳期高水平的饲养实际只有约30 d 的时间(60 日龄左右断奶,则在10~40 日龄段),此时间段是母羊泌乳的高峰期,也是控制母羊产后掉膘的关键时期,山羊要求哺乳期掉膘不超过6 kg,哺乳期膘情的控制对产后发情配种及下胎产羔数非常关键,哺乳后期开始应保证哺乳母羊90%的膘情在六成以上。40 日龄后,泌乳量会急剧下降,应适当降低母羊日粮营养水平,提高羔羊采食量。断奶前1 周左右逐步减少精饲料喂量,通过营养调控母羊泌乳量,预防断奶时因泌乳量大而积乳产生乳房炎等,同时减少哺乳次数,迫使羔羊因饥饿而主动增加采食羔羊料,为断奶做准备。

母羊分娩后,待羔羊身上羊水被母羊舔干后,及时将母子转到产羔单栏,初生羔羊随母转栏合群必须在母子关系确定后再进行。一般情况下,在产羔单栏内,单羔母羊经1~3 d 可确立母子关系,双羔母羊需饲养3~5 d 才能确立母子关系。对3 羔以上的多羔母羊建议分娩后只保留哺乳2 只羔羊,多的羔羊在哺喂完初乳3 次(12~18 h)以后,放到人工哺乳羔羊区人工护理哺喂饲养。

母羊产期做好护理,母羊产完后转栏时,对外阴用温热高锰酸钾水进行消毒。对难产或助产母羊产后立即止血、抗菌消炎,肌肉注射缩宫素加快子宫复原,预防子宫脱及阴道脱。产后7~9 d 内做好产后保健工作,对产后恶露不尽等及时对症治疗。

3 羔羊营养调控与饲养管理

3.1 哺乳期羔羊的营养调控与饲养管理

3.1.1 初生羔羊哺育 羔羊接产以自然产为主,羔羊出生时,要让母羊尽快舔干羔羊身上的黏液,如果母羊不愿舔,则需及时用干净抹布擦干或用吹风机吹干。羔羊产出后,及时用5%的碘酊进行脐带消毒,尽快哺喂初乳。新生羔羊吮乳前先将母羊乳头内的栓塞挤通,并观察初乳的颜色和黏稠度。如果正常,保证羔羊24 h 内吃到足量的初乳。对人工哺乳的羔羊要在12~18 h 内人工哺喂羊或牛初乳210~300 mL,喂完初乳后4~5 h 再喂代乳粉。

人工哺乳要注意奶温(40~42 ℃),防止呛奶,通过训练让羔羊学会吃奶。按时喂奶,0~7 d 每3 h左右1 次,每日4~5 次;随日龄增加,逐渐减少次数,15 日龄后每日3 次。按量饲喂,初始每次0.20~0.30 kg,随日龄逐渐增加,但1 昼夜喂量不超过体重的20%;40 日龄达到高峰,而后逐渐减少。日常管理注意保暖防寒,清洁卫生,适时消毒。合理转栏分群。

3.1.2 开食与补料 羔羊开食补料早期主要功能是促进瘤胃发育和功能的形成,在母羊泌乳高峰期后才是营养供给。羔羊7 日龄左右应训练开食补料,10 日龄仍没有采食开口料意识的,要进行人工干预。开口料以谷物成分为主的固体饲料,豆饼、破碎或压片的玉米、颗粒饲料等均可用为开食补料,最好使用全混合颗粒饲料。成功的训练开食后,羔羊开口料采食量的多少与母乳数量的多少呈反比,在40日龄后,随母羊泌乳量的下降,羔羊采食开口料的量显著增加。补食料的适口性主要在开口阶段,即6周龄前,对羔羊成功提高补饲十分重要,但在羔羊6~8 周龄以后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这对全混合颗粒饲料的设计很有价值,将羔羊早期饲料设计为开口料(主要用于诱食开口及早期补料,补饲时间为40 日龄前)和断奶料(主要用于40 日龄后,为断奶前后及断奶后一段时间日粮),在35 日龄左右由开口料向断奶料过渡,40 日龄完全过渡到断奶料,采食达标后断奶。羔羊补料的原则是尽早开食,少喂勤舔,栏干槽净。

3.2 断奶期及生长育肥期羔羊的营养调控及饲养管理

断奶期是从哺乳后期到断奶后生长期前期的一断时间,对断奶料的接受程度和采食量是断奶的标准。断奶料提供的营养基本能满足其羔羊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时,即可断奶。在断奶前1 周左右应减少母羊哺乳次数,让羔羊营养供应从母乳为主逐渐过渡到以断奶料为主,采食达标后即可断奶,断奶后仍用断奶料饲喂到4 月龄,此时瘤胃基本发育完全,再过渡到生长及育肥料,可有效避免断奶应激的系列问题,保证羔羊健康生长。4 月龄后,公羔与母羔及去势羔羊应分开饲养,初选出后备母羊和公羊按种羊生长发育要求及饲养管理方式培育。其他公羔应去势,与非后备母羔一起进行育肥管理。

4 小结

山羊母羔一体化技术是对羔羊生长发育的调控从母羊开始,强调母羊饲养的全周期原则和母羊与羔羊一体化原则。在母羊生产全周期内前一个阶段不能损害后一个阶段,保证母羊饲养全周期内的整体优化;同时,还要在母羊怀孕和哺乳阶段兼顾羔羊哺育,达到母羊和羔羊饲养整体优化的目标[10]。

猜你喜欢
膘情哺乳泌乳
会哺乳的树
母猪泌乳量不足的危害及提高措施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不同膘情对母牛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
养猪人的四点“秘籍”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断奶母猪的饲养和管理技术
不同泌乳阶段驼乳理化指标和体细胞数的测定分析
奶牛优质高产与膘情控制
哺乳仔猪大肠杆菌病的SM2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