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课程思政探索的理念与实践

2022-08-15 00:46吴少君车菲北京市求实职业学校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育人意识

吴少君 车菲 _ 北京市求实职业学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探索课程思政,有助于推进中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衔接,落实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建设。

1.在理念层面上,形成“12345”数学课程思政观

1个统领,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统领整个课程,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2个结合,即显性内容与隐性价值相结合,品格塑造与考核评价相结合。

3条依据,即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思政教育理论。

4种意识,指着力提升教师的政治意识、学习意识、改革意识和育人意识。

5种能力,指夯实教师课程思政的设计、实施、评价、反思和创新能力。

2.在实践层面上,分专业类别探索思政要素、方法、模式及评价

第一,挖掘中职数学课程中的三级思政要素。

在思政要素的挖掘上,我们以“政治认同为根、家国情怀为魂、职业意识为基、理想信念为本、文化底蕴为脉、数学素养为主”,融合党史国情、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兼顾相邻学段课程思政一体化衔接,围绕意识和情感、态度和精神、价值观和方法论,分3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三个认同、四个自信、家国情怀、审美意识、职业理想、宪法法治、科学精神、探索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批判精神、奋斗精神、创新精神、革命精神、人生观、世界观、方法论)和90余个三级指标,梳理中职数学课程中的思政要素。不同专业类别的一级、二级指标相同,而三级指标中职业理想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对于工科类学生,其职业素养侧重吃苦耐劳,技术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财经类学生则重在法制观念和诚信品德的塑造;艺术类专业强调审美意识,特别注意增强学生的民族艺术鉴赏力和文化自信;服务类专业看重学生的服务意识、态度以及在为人处世中表现出来的道德修养、礼仪礼貌等综合素质;教育类专业学生的职业理想离不开“四有”好老师的标准。

第二,探索数学课程思政的三条途径及多样方法。

实施课程思政的主要途径有三个:一是课堂教学,这是有效落实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二是课外活动,以体验式、项目式、研究式学习为主,通过到广阔的社会大课堂中锻炼自我,形成价值体验和实践能力;三是自主学习,即通过阅读课外读物,了解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感人事迹,拓展视野,丰富情感认知。依据不同途径,可采用项目法、强化法、跟进法等常见的课程思政方法。

第三,提炼以项目为载体的“三线并行”思政模式。

思政水平的提升需要经历过程,我们以章节划分阶段,循序渐进地落实思政要素。依据五大类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分别对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中的八章内容进行项目设计。以项目为载体,创设适当的思政情境,提出“项目任务贯穿,知识体系演进,课程思政引领”三线并行的思政模式。

以学前教育专业“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教学为例,设计幼儿园“健康小卫士”主题教育活动,运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解决“细菌繁殖与药物衰减”主项目。同时,为拓展学生眼界,开展更多实践,将三星堆文物鉴定、GDP增长、人口问题等思政题材有机融入。学生历经“做项目—学知识—增素养”的全过程,提升科学精神、探索精神、健康观念,感悟数学的美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逐步树立政治认同、文化自信,提升思想意识和道德水平。

第四,创新中职数学课程思政“四位一体”评价方案。

依据中职数学课程标准,构建多元、多维、综合、增量“四位一体”评价方案,聚焦课程中的思政点,探索多种评价方式,使学生的思想成长“可视化”。

以行为观测为主的评价。通过行为观测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评价。例如,小组评价中,不仅评价学生的合作情况、语言表述以及学习结果,还要对他们表现出的精神、态度、礼貌、礼仪等情况进行全面考察。

以命题考察为主的评价。将对“思政点”的命题纳入数学考试中,通过适当增加数学建模问题,引导学生增强创新实践能力,关注国家发展的最新动态,以此倒逼师生提升思政意识。

以成长体验为主的评价。立足实践后的成长感悟,佐证核心素养中“价值观念”的培养效果,通过项目报告、实习评价等反馈思想动态,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

以调研访谈为主的评价。章节或阶段学习后,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了解学生在学习兴趣、意识、态度、价值认知等方面的变化,通过前后对比,反馈思政教育的效果。

3.对进一步加强中职数学课程思政实施的建议

发挥协同育人效应,提升课程思政意识和效果。为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整体效能,数学教师可与思政教师、其他学科教师组建思政研究共同体,通过多学科协同育人,提升思政意识和效果。

思政教育应采用“基因植入式”而非“形式化”。思政教育不能流于形式,要有明确的载体,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校内校外一体化育人,在润物无声中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对思政教育的评价不能简单化地唯分数论。思政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可以为每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与家庭、企业、社会、高校协同育人,通过多种可视化渠道,逐步引导学生在情感意识、精神塑造上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

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始于教师四种意识、五种能力的建立,在先进育人理念引领下,依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学情,挖掘独特的思政要素和方法,形成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育人模式,最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归宿,以此回应新时代党和国家育人新要求,深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育人意识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组合数学课程教学浅探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