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2022-08-15 00:46姜珊陈冰晓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永丰学校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简式酵母菌馒头

姜珊 陈冰晓 _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永丰学校

学生的认识主要是在实践和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因此,教师可通过项目式教学,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探究、深入思考,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以“微生物发酵”一课为例,谈谈我们的做法。

1.趣味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前一周,我们给学生布置了家庭实践活动任务:给定几种常见的发酵食品(如馒头、面包、米酒、酸奶、泡菜、腐乳等),收集资料,或在家长的指导下自主完成一种发酵食品的制作,并以照片或视频的方式记录制作过程及结果。教师课前将收集到的学生制作过程的图片或视频制作成vlog,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中播放,并让学生将成品带到课堂进行展示。

通过亲手制作发酵食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虽然制作可能出现失败,但制作过程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其体会微生物在发酵食品制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制作不同发酵食品时需严格控制的相关条件,从而达到“在做中学”的目的。

2.成果展示,促进学生内化知识

将制作不同发酵食品的学生分成小组,分别请每组成员展示自己的成果。挑选组内2~3位学生的作品,现场分发给其他小组代表品尝,并在“发酵食品制作比拼学生组间(内)互评表”上打分。挑选出最(较)高分与最(较)低分的作品,请制作者描述制作过程,其他学生认真聆听并进行对比与讨论分析。

以“馒头/面包组”为例。通过不同学生对制作过程的描述,其他学生可直观对比出制作条件、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并得到“有无酵母菌是决定馒头能否发酵成功的关键因素”这一答案。随后,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计,如馒头的孔洞说明了什么,如何验证产生气体的性质等,结合教师演示实验(制作过程中收集到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步步引导学生将制作过程中的现象内化,最终呈现出馒头/面包发酵过程的简式。

这一环节通过试吃与评价,调动了学生课堂互动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由表及里,逐步分析出制作不同发酵食品所需的条件,了解发酵的实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断加深对不同微生物在相应发酵食品中重要意义的理解。

3.举一反三,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通过以上两个教学活动,学生能够明确馒头的发酵过程其实是利用了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置于温暖处发酵是为了给酵母菌提供适宜生长的温度,从而使其大量生长繁殖,进而通过酵母菌的有氧呼吸简式,引导学生对条件进行分析,由此学生可自行推导并完成米酒发酵的过程简式。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无法对每一类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逐一展开分析,可以让学生结合其他几种常见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举一反三,尝试完成“任务单-讨论与分析-发酵食品制作原理”的填写,并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发酵的实质。

猜你喜欢
简式酵母菌馒头
为什么酵母菌既能做面包也能酿酒?
“馒头办”没了吧?
韦氏成人智力量表简式测验在脑外伤鉴定中的效度分析
买馒头
羟基羧酸的多角度思维训练教学
让面包变“胖”的酵母菌
半个馒头
蜂蜜中耐高渗透压酵母菌的分离与鉴定
复合诱变高产金属硫蛋白酵母菌株的筛选
聚集2008年高考有机合成推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