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叙事漫画重复叙述策略的符号学阐释*

2022-08-16 02:58王小平
关键词:符码符号化编码

王小平

(扬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扬州 225109)

叙事漫画指以连续漫画手法记叙事情从发生到结果的过程,以此表达意义、观点或态度的叙事形式。[1]这一漫画类型在新闻报道及社论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与单格漫画相比,连续性画格包含多元的漫画角色、活动和叙事场景,可为读者呈现更为丰富的细节和更加动态的叙述过程。重复是图像叙事常用的叙述策略之一,它们利用符号的不同组合将意义延伸,使叙事成为可能。[2]已有叙事研究主要关注瓶画、绘画、电视剧[2-4]等不同叙事中的重复叙述策略。事实上,新闻叙事漫画也多利用角色、活动和环境等不同要素的重复作为重要的叙述策略。然而,这一现象目前并未得到新闻漫画研究的重视:研究者或从整体上关注漫画在新闻语篇中的功能、运用策略、发展走向[5-10],或从社会符号学、多模态隐喻等视角出发探讨漫画的意义建构与认知机制[11-14]等问题。除此之外,漫画叙事研究则多从整体上关注漫画作为叙述策略的有效性、不同叙述策略建构及其功能[15-17],并未将“重复”作为漫画的一类叙述策略进行讨论。本文基于符号学的符码理论,从解构漫画的视觉符号系统出发,聚焦“重复”叙述策略在新闻叙事漫画中的语篇功能。

一、新闻叙事漫画的叙述单位与组合:视觉符码系统

作为特定文化社区成员所共享的意义系统,符码决定符号在特定情境下的组构方式,符码“在符号表意中,控制文本的意义植入规则,控制解释的意义重建规则”[18]219。符号制造者根据特定符码将意义编码植入符号信息,符号信息的解读者进行解码,从而获知其意义。“符码往往是‘成套’出现的,一批符码构成了一个覆盖整个符号文本领域的整套意义解释。”[18]221根据具体编码的内容,符码大致可分为以下类型。行为符码(Proairetic Code)指在特定文化语境下已经形成的“一系列行为范本,帮助读者把细节置于连续性片段当中”[19]10,具体到漫画中,通常关涉漫画角色的活动或行为。符号符码(Semic Code)指带有文化刻板印象或偏见的符号,通常关涉画中角色的年龄、背景和族裔等信息。指涉符码(Referential Code)主要指向文化性知识,如漫画角色的身份、或社会地位等。规约符码(Symbolic Code)则聚焦阐释对象的某些特定的细节,阐释其象征意义,例如“爱”“孤独”“敌意”等[19]10,主要涉及漫画细节刻画所体现出的态度、情感或立场。这一分类基本可涵盖图像的所有细节,每个阅读单位都可在以上符码中找到自己的位置。[20]

需要注意的是,新闻叙事漫画的内容虽取材于现实,但不是客观事实的复刻,而是对现实素材进行干预的结果,将素材变为叙述对象的过程就是根据特定文化语境及编码规则将其转化为特定的符码。换言之,漫画基于特定符码进行符号化编码。叙事漫画符号化的实现过程具体体现在构成要素上,即漫画角色、活动和环境。它们根据特定符码进行表征及组合,既共同构成漫画整体,又分别承担不同的功能:角色呈现被表征对象的社会角色;活动表征话语刻画的活动或关系;环境则主要呈现过程发生时间、地点、方式等。简言之,联合构成新闻叙事漫画的符码系统虽然本身并不创造意义,只是解释符号的规则,但若符码在新的语境下得到创新性的应用,仍将会产生新的意义。以上三要素重复性地出现在漫画叙述过程中,其意义在不同场景中会产生不同的变体,例如,同一角色在漫画中的表征(包括位置、表情、互动、心理等)可能随情节发展而变化,这些细节在叙事语篇中的符号化可反映其阶级、种族、职业等不同属性。[21]55因而,同一角色符号化过程的不同选择可产生不同的影响:复现相同的典型特征指向其固有身份;反之,突显不同符号特征则引起身份的改变[21]60-64,这种形象或身份的转变不仅体现着漫画表达意义的变化,也内隐着符号制造者的主观意图与特定立场。

二、漫画重复叙述策略的符码分析

基于符码理论分析,新闻叙事漫画的重复叙述策略主要包括以下三种不同的类型。

(一)作为衔接手段的重复策略

在一般情况下, 非语言模态与语言一样,需要保持社会文化语境与情景的一致性。这里的一致性是指同一语篇中的所有模态都指涉同一时空背景下的同一事件和人物。以这一定义为标准,新闻叙事漫画不乏违反社会文化与情景一致性的情况, 例如,某些大众熟知的政治人物在漫画中可能被移植到全新的社会场景中,并且漫画还会刻画和突显与角色的社会身份截然不同的特征。此类违反一致性的情况,往往是为了实现讽刺、比较等特殊的话语效果。[22]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社会文化语境及情景的不一致性可能导致漫画在叙事过程中出现语篇衔接链的断裂和语义的不连贯。针对这一问题,叙事漫画一般按照线性顺序将不同场景描绘在不同的画格中, 重复呈现相似的形象 ,利用内容上的相互照应建立场景间的联系, 呈现完整的叙述过程。一般来说, 运用这一技巧的漫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色、活动或场景重复出现。

以图1为例(摘自TheEconomist, January 24th-30th, 2015),这一漫画涉及“奥巴马”“大象”“山姆大叔”三个角色,情节可概括为:“山姆大叔”试图调停“奥巴马”和“大象”的冲突,但以狼狈失败告终。

图1

图1显示,以上三个角色都在不同画格中重复出现,从符号学角度看,它们都可归类为行为符码、符号符码和指涉符码。首先,“山姆大叔”这一角色在漫画中的符号化主要依据指涉符码和符号符码,前者具体包括山羊胡、白人老者等年龄、背景、族裔信息,后者主要指星条旗服装等文化性知识。此外,根据符号符码,即美国社会的文化性知识,美国总统和“大象”可分别指向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换言之,漫画中的争斗此处指涉的是美国两大政党之间的斗争。符码规定的是文化社区内符号的组织方式,即特定文化社区内特定符号所指涉对象的特征是可被文化社区成员成功解读并接受的。因此,漫画角色可成功利用特定文化符码编码角色的阶级、种族、职业等属性。在图1中,漫画利用这两类符码为“奥巴马”和“大象”都建构了美国西部牛仔的身份,主要体现在服饰和行为两个方面:服饰属于符号符码,包括“宽檐帽”“格子衬衫”“牛仔裤”“左轮手枪”等美国牛仔的典型文化意象;行为符码则包括“身体前倾”“手伸向枪”“抖开臂膀”等仿拟打斗动作。由图1-6可知,以上角色和场景符码在不同画格中重复出现,确保情节及场景实现衔接与连贯,画格内不同符号表征的内容也再现了事件的线性发展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角色虽然重复出现在不同画格中,但诸多细节是动态变化的,正如前文所述:“突显不同的特征则引起角色身份的改变。”[21]10漫画画格对这些细节特征的动态呈现重新构建了角色的身份,这一过程可用行为符码解释。以“山姆大叔”为例,图1-1到图1-3中角色的位置、外表与动作基本保持一致,角色“站在另外两个角色中间,双臂伸直,表情激动,嘴巴张开”,指涉对争斗的调停行为,图1-4中的“山姆大叔”却“摔倒在乱飞的子弹下,表情凄惨恐惧”,这一行为符码则指涉受到攻击或威胁时的自然反应。前三个画格通过重复性地再现外表、活动及其所处场景清晰且连贯地建构了“山姆大叔”在叙述情节中“调停者”的身份;后一画格通过调整改动符码的类型和特征在确保语篇衔接的同时,也成功地指涉“山姆大叔”所象征的美国在面临两党恶斗时的无能及蒙受的损害,进而成功地突显美国两党政治恶斗问题。

(二)作为场景建构方式的重复策略

叙事漫画的叙述过程往往涉及不同的环境,即为增强静态画面的动态性而在“同一画面中呈现一个或多个人物于不同时间点的活动场景”[23]。具体来讲,漫画主要依靠符号重复(人物、动作、姿势、服装和道具等)进行场景构建与呼应叙事。符码的重复使不同画格内容之间产生联系,利用符码所附带的文化知识及规则共同建构漫画所意图凸显的社会场景。

以图2为例(摘自TheEconomist, February 25th-March 3rd, 2017),漫画中重复出现的符号有“身材肥胖的白人男子”和“英吉利海峡地图”,然而两类元素在符号化过程中所依据的符码类型也不尽相同。角色的符号化主要根据符号符码、指涉符码和行为符码进行编码,其中指涉符码主要起到确定角色身份、环境或场合的作用。图2主要包括角色衣服上的英国国旗标志和英吉利海峡的地图,根据文化常识和文字提示UK(英国英文简称)分析可知,该角色代表英国政府。另外,象征“英国”的角色还使用了符号符码和行为符码,用于表征其身份、性格和行为特征,进而揭露叙述者的真实态度,这体现在几个不同的维度:“礼帽”“正装”“皮鞋”“钱袋”等根据符号符码进行编码,用于指涉英国的传统形象;角色的“狂傲的表情”“手拿钱袋”“大跨步”“向后回头”等则根据行为符码进行编码,主要指向其在脱欧谈判中的具体作为。环境则主要使用指涉符码进行编码,由图中英吉利海峡的地图和地图上标注的EU和UK、negotiation等文化性知识可知,漫画呈现的社会场景关涉英国和欧盟双方的谈判场景。综合以上两要素的符号化过程可知,漫画意在呈现英国与欧盟进行脱欧谈判的社会场景。

图2

虽然漫画中表征角色与环境的符号在连续画幅中重复出现,但分析其表征发现,两者的知觉特征发生了不少变动。实际上,漫画根据规约符码将不少细节之处进行编码,意在凸显符号制造者的态度与立场。首先,海峡中突然冒出的“怪兽”的形象细节如下:头上戴着negotiation(谈判)铭牌,张开满是尖牙的大嘴咬人,突显英国脱欧谈判表面平静实则潜藏着巨大风险。其次,男子几乎落入怪兽口中,钱袋脱手,呈现惊慌的表情,体现出符号制造者对英国在谈判中的表现的讽刺与不满。综合分析,基于不同类型的符码进行编码,漫画角色和环境要素的重复叙述,不仅共同建构了英国与欧盟脱欧谈判的社会场景,而且通过细节成功地将符号制造者的立场与态度植入漫画,讽刺了英国对脱欧谈判的过度乐观和面临的困境。

(三)作为叙事逻辑建构方式的重复策略

在叙事漫画中,叙事逻辑指漫画不同叙事场景之间的逻辑联系。叙事漫画利用多种不同符码的重复性叙述不仅呈现事件的发展始末,也对漫画叙事发展过程中关键节点之间的关系起到重要的建构性作用。

以图3为例(摘自TheEconomist, January 12th-18th, 2013),漫画的叙事情节可简要概括为:在美国中央情报局(CIA)记者会上,由于记者针对武器控管相关问题进行提问,因此被CIA的无人机发射的炸弹轰炸。漫画中重复出现的要素有“CIA记者会”场合、“记者”和“发言人”角色。记者发布会主要基于指涉符码进行编码,美国国旗、标有CIA的记者发言台、持有摄像机及照相机的记者群等都符合文本背景中对新闻发布会的认知。“记者”和“发言人”角色的符号化则都使用了符号符码和行为符码进行编码,记者与发言人的职业套装、手持设备、被其他人持有的摄影机和照相机所包围的环境根据符号符码都指向各自身份;而角色具体的活动,包括面对发言人提问、发言人面对记者回答问题等,则利用行为符码进行编码,建构各自的身份。

图3

漫画叙事过程中符号的重复叙述并非一成不变,角色、环境等要素的表征可能随着所处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基于不同的符码进行编码,漫画可利用这一过程重新建构并突显不同画幅所述内容之间的逻辑关联。在图3中,发言人和记者角色在不同画幅中知觉特征的变化即体现了这一过程。一般认为,政府新闻发言人作为政府部门的代言人,除语言表达之外,也需合理运用面部表情以及目光交流。[24]显然,图3中CIA发言人的符号符码(佩戴墨镜、面无表情等)其实并不符合一般文化语境下的新闻发言人的形象。此外,新闻发言人作为联系政府及社会大众的桥梁[25],主要活动应该是与媒体及公众沟通。然而,从图3-2到图3-3,该角色的活动包括不回答“记者”提问,且以“愚蠢的问题”(silly question)对其言语攻击(见图3-3)等,并不符合发言人的行为符码。另外,在环境维度上,“携带武器的无人机”(见图3-3)并不符合新闻发布活动的指涉符码,但以上编码都为漫画后续的叙事“记者遭受炸弹攻击”建构了逻辑关联。在图3-2中,浓烟笼罩、英文象声词、“记者”焦黑冒烟的身体及其惊恐的表情等则都根据指涉编码进行符号化,不仅符合漫画对爆炸过程的描绘传统,也符合不同文化背景下对爆炸袭击的符号编码。综合分析可知,漫画在叙事过程中首先建构两者各自的社会身份,然后利用符码编码重新调整角色及其活动和环境的知觉特征,为“记者遭受攻击”的情节奠定逻辑基础,最后呈现遭受攻击者的状态,不同画幅中叙述过程的逻辑关系由此得到清晰的建构。基于符号符码,漫画中的诸多细节,包括遭受攻击记者惊恐的表情、轰炸的黑烟等,都可突显符号制造者的立场与态度。换言之,重复叙述并非指一成不变地根据特定符码对所有符号进行复制,而是在表征过程中结合特定语境及可获得的符号资源进行调整、改动甚至重新组织以实现叙述者的交际目的[21]101-102,由此进一步加强叙事漫画的意义及立场的导向性。

三、重复叙述策略分析的符号学意义

(一)符号的多维赋意

符号是表意过程中某些事物或概念的一种有效替代,可在一定语境之中指涉特定对象。然而,即便是同一符号,在不同语境下其形式与语义也可能发生改变,因此符号在叙事漫画不同场景中的重复叙述可能赋予其多维意义。从符码理论分析,符号意义的改变往往将从一个意义系统中借来的元素与另一个意义系统的代码融合,以此来转变它们既定意义,或者通过添加意义的方式对一个物品进行改造。[26]漫画会根据特定符码的编码方式对角色、活动和环境要素进行重新符号化,借此添加新的语境意义。例如,图3中的“记者”角色在图3-1所呈现的新闻发布会的一般场景中是记者身份,在图3-2与图3-3后续呈现的爆炸场景中增加了其他维度的身份信息,即无人机攻击的受害者。符号化的编码方式决定了新增或改动的要素及其意涵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符号的象征意义。这些符号元素根据符码规定的组织方式来融合或搭配,成为特定文化社区成员所共享的特定概念或对象表征方式。

(二)意识形态建构

与现实客观环境相对,“经过媒体选择、加工和传播之后的‘拟态环境’”[27]制约着人们接触信息的渠道与内容,进而影响着个人对于特定对象的认知。“人们更多地依赖于所能获得的语言和非语言符号知识来形成自己的感知体系。”[27]这意味着那些得到选择并在表征中得到突显的符号将对话语意义的建构产生重要影响。选择不同的符号或突显同一符号的不同特征,本质上都是运用符号形态来刻意表征与阐释特定对象,都是基于特定立场的强调与取舍,体现了符号制造者个人的意向性。建构论进一步指出,符号本身蕴含了大量的文化预设信息,这种约定俗成的符码意义体系的应用与表达将直接导致其内蕴意识形态的合法化。[28]按照这一观点,漫画利用符号化表征叙事的过程是一个以符码为中介的意识形态生产过程。

“话语的建构需要一定的符号媒介才能得以产生。”[29]在话语建构过程中,“符号媒介解决的是‘怎么说’的问题”[29]。新闻叙事漫画作为一种媒介正是通过符号实现对特定形象的表征。表征是某一文化的众成员间意义产生和交换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它的确包括语言的、各种记号的及代表和表述事物的诸形象的使用。[28]换言之,其他非语言符号与语言都是意义表征的资源。新闻叙事漫画作为对特定事件的一种表征,其叙事过程也涉及包括语言及其他各种非语言符号等资源的使用。在叙事过程中,符号的重复与变化将对其建构的形象产生复杂的影响:一方面,符号的重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确保叙述围绕特定的角色或主题,保持叙事的连贯性;另一方面,特定知觉特征的改动则是符号制造者在意义系统的一种主观选择,体现其在所处语境中要建构及传达的意义、价值或立场。因而,从多模态角度探索漫画,除关注漫画的整体意义建构之外,更应该从微观层面探讨在叙事过程中其内部各符号资源的调用与表征,加深对漫画叙事过程的意识形态操纵的探索。

四、结 语

重复作为一种视觉叙述策略主要表现为角色、活动、场景以符号的形式在不同画格中的重复性表征。然而,符号的重复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地复制,相反,符号制造者可根据交际目的和立场选择不同的符码对不同场景中的同一符号进行改动和调整。从符码分析的角度看,一方面,叙事漫画运用重复策略可使被不同画格分隔的叙述内容产生联系,叙述时间与情节得以延续,从而完整呈现新闻事件或观点;另一方面,重复过程根据特定符码重新编码与组合则贯彻了符号制造者的意识形态和既定立场。值得注意的是,叙事漫画需要利用符码编码实现内容与形式上的相互照应,建立不同画格叙事的衔接与连贯,也要利用符号重复建构漫画的社会场景和不同场景中叙事发展的逻辑关联。自远古时期的陶画起始,重复作为视觉叙事策略的应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直至今日仍然在创新与迭代。随着信息和媒体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后续研究可将触角延伸至新媒体等不同的话语形式,探索在全新语境下重复作为一种视觉或多模态叙述策略的表现形式与话语功能。

猜你喜欢
符码符号化编码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符号化”思想的实践研究
普利策新闻奖中的文化符码呈现
——以2018、2019年批评奖作品为例
生活中的编码
长链非编码RNA APTR、HEIH、FAS-ASA1、FAM83H-AS1、DICER1-AS1、PR-lncRNA在肺癌中的表达
向真而死——论《菲德拉的爱》的消费符码与悲剧情感
Genome and healthcare
符码场
关于一阶逻辑命题符号化的思考
合拍片《风筝》的跨文化传播
对电影《万箭穿心》的女性主义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