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成本高企叠加市场需求不旺国内面粉购销呈现“量淡价稳”局面

2022-08-17 10:33张春良
现代面粉工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成交价年度小麦

张春良

(南方小麦交易市场,江苏靖江 214500)

1 5—6月国内面粉及麸皮市场行情回顾

今年,国内“麦强粉弱”现象持续存在。5—6月国内面粉市场消费处于传统淡季,随着天气升温,面粉保管难度加大,面粉市场消费“淡季更淡”特征较为明显,面粉市场走货较为缓慢。5—6月国内面粉加工企业开工率整体处于低位,企业加工利润大幅减少,甚至亏损运行。行业竞争激烈导致面粉加工企业提价困难,小麦采购成本高企支撑着面粉市场价格,面粉市场行情整体平稳运行。大型面粉企业资金雄厚,成本优势明显;部分中小企业为占据市场份额,在亏损情况下仍然开机生产。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 689 亿元,同比下降1.5%。其中餐饮收入16 274 亿元,同比下降8.5%,5月餐饮收入3 012 亿元,同比下降21.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价格监测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全国36 个大中城市集贸市场和超市富强粉平均零售价格2.87 元/500 g,较上年同期上涨0.11 元/500 g;标准粉平均零售价格2.66 元/500 g,较上年同期上涨0.16 元/500 g。

因养殖业需求低迷加之天气炎热,下游市场饲料企业麸皮拿货意愿不强,以满足刚需为主,5月以来国内麸皮市场价格整体下跌。据监测,5月份国内能繁母猪存栏量结束了连续10 个月的回调,环比增长0.4%,同比下降4.7%。据测算,5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 192 万头,相当于4 100 万头正常保有量的102.2%,处于产能调控的绿色合理区域。5月份生猪存栏环比增长0.8%,同比下降0.9%。另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5 个月,国内累计进口肉类285.3 万t,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明显,跌幅达34%;进口额为722.1 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跌幅达20.6%;其中5月国内猪肉进口量为13 万t,低于4月份的14 万t,同比降低65.7%;1—5月累计进口量为68 万t,同比降低65.2%。2022年以来,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动作频频,至今已经开展13 批,但伴随猪价自3月底触底反弹,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出现多次流拍。截至6月底,全国瘦肉型猪出栏均价19.95 元/kg,较4月底的14.74 元/kg 上涨5.21 元/kg,涨幅达35.35%。据样本企业数据测算,2022年1—5月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11 321 万t,同比下降3.2%,其中猪、蛋禽、肉禽饲料产量分别为5 086 万t、1 298 万t、3 413 万t,同比分别下降5.7%、3.5%、4.8%;水产、反刍动物饲料产量分别为794 万t、608万t,同比分别增长24.9%、2.7%。

6月23日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主持召开部常务会议,传达学习国务院常务会议和李克强总理在河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贯彻落实工作。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生猪产能调控工作考核方案》,强调要把生猪产能调控工作考核作为稳定生猪生产的关键措施。据统计,截至6月底,国内麸皮均价1 933.94 元/t,较4月底的1 938.61 元/t 下跌4.67 元/t。

2 5—6月国内面粉市场行情走势影响因素分析

5—6月国内面粉市场消费需求“淡季更淡”,面粉企业经营处于困境,开工率整体处于低位且同比下降,小麦采购成本高企很大程度上支撑面粉市场价格。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影响因素。

2.1 政策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国民经济运行呈现恢复势头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各地区、各部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生产需求逐步恢复,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主要指标边际改善,国民经济呈现恢复势头。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1—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国内工业生产者平均出厂价格同比上涨8.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8%;1—5月全国居民消费平均价格同比上涨1.5%。

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前5月,我国贸易货物进出口总值16.037 4 万亿元,同比增长8.3%。其中出口8.943 7 万亿元,同比增长11.4%;进口7.093 7 万亿元,同比增长4.7%。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1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总体思路、政策取向,立足当前稳增长,着眼长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抓住时间窗口,注重区间调控,既果断加大力度、稳经济政策应出尽出,又不超发货币、不透支未来,着力保市场主体、保就业稳物价,稳住宏观经济大盘。

央行官网发布的2022年5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截至5月末,国内广义货币(M2)余额252.7万亿元,同比增长11.1%;狭义货币(M1)余额64.51万亿元,同比增长4.6%。5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89 万亿元,同比多增3 920 亿元。5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79 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839 9 亿元。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国内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在连续三个月收缩后重返扩张区间。随着复工复产持续推进,企业前期受抑制的产需加快释放,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2.8%和50.4%,高于上月3.1 和2.2 个百分点,均升至扩张区间。

世界银行发布最新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警告称,全球经济在新冠疫情后重创未愈,俄乌冲突又雪上加霜,加剧全球经济放缓,世界经济或正迈入长期增长乏力和通胀高企的时代。世界银行预计,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从2021年的5.7%显著放缓至2.9%,较1月预测值下修1.2 个百分点。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最新经济展望报告说,受俄乌冲突等因素影响,预计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低收入国家面临严重粮食安全风险。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至3%左右,比2021年12月份预测值低1.5 个百分点。

2.2 美麦期价高位明显回落,国内小麦进口同比“量降价高”

美国农业部6月全球小麦市场供需报告预计,全球2022/23年度小麦产量为7.734 3 亿t,全球2022/23年度小麦期末库存预估为2.668 5 亿t。其中美国2022/23年度小麦产量预估为17.37 亿蒲式耳(容量单位,1 蒲式耳相当于35.238L),美国2022/23年度小麦期末库存预估为6.27 亿蒲式耳;欧盟2022/23年度小麦产量预估为1.361 0 亿t;中国2022/23年度小麦产量预估为1.35 亿t,中国2022/23年度小麦进口预估为950 万t。

国际谷物理事会(IGC)发布月报维持对2022/23年度全球小麦产量预测不变,仍为7.69 亿t,低于上年的7.81 亿t;2022/23年度全球小麦消费量预计为7.79 亿t,高于上年的7.77 亿t;2022/23年度全球小麦期末库存预计为2.73 亿t,低于上年的2.82 亿t。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首次发布2022/23年度的全球谷物产量预测,预计下一年度全球谷物产量为27.84 亿t,较2021年的创纪录水平减少160 0 万t,这将是四年来首次下跌;预计2022/23年度世界谷物消费量将达到27.88 亿t,同比减少0.1%,这也是20年来的首次收缩。澳大利亚农业资源经济科学局(ABARES)预计2022/23年度全球小麦产量将会降至7.76 亿t,较2021/22年度的7.80亿t 降低400 万t 或0.51%,其中2022/23年度澳麦产量达到3 030 万t,虽然低于2021/22年度的历史最高纪录3 630 万t,但是比10年均值高出22%,也是历史第四高点。

美国农业部季度库存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1日,美国所有小麦库存总量为6.6 亿蒲式耳,同比下降22%;2022年3—5月小麦消费量为3.64 亿蒲式耳,同比下降22%。美国农业部种植面积报告显示,预测美国2022年所有小麦种植面积为4 710万英亩(土地面积单位,1 英亩大约4 046.865 m2),同比增加1%。加拿大农业暨农业食品部(AAFC)在6月份作物展望报告里表示,2022/23年度加拿大小麦产量(不包括杜伦麦)预计为2 740 万t,比2021/22年度增长44%;小麦面积预计同比增长6%,达到768 万公顷;单产将恢复正常;2022/23年度加拿大的小麦出口量预计将回升到1 780 万t,比本年度增长42%,原因是非洲和亚洲的供应量更大,需求量增加。今年1月到5月,埃及小麦进口总量为330 万t,同比下滑24%,其中从俄罗斯进口的小麦为166万t,虽然同比下滑30%,但是仍占到埃及进口总量的50%以上。据标普全球普氏的最新预测显示,2022年俄罗斯小麦产量预计将高于去年,达到8 200 万t,同比增加680 万t。俄罗斯农业部发布的最新谷物出口关税显示,2022年6月29日到7月5日,俄罗斯小麦和混合麦的基准价格为404.0 美元/t,出口关税为146.1 美元/t,这是连续第五周上调;调高后的小麦关税远超2021年最后一个完整周的关税94 美元/t,创下历史最高水平。截至6月30日,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美软红冬小麦9月合约期价报收于890 美分/蒲式耳,较4月底的1 057.75美分/蒲式耳,下跌167.75 美分/蒲式耳,跌幅15.86%。

5月26日,浙江省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销售2018年澳大利亚产小麦13 154 t 及2018年加拿大产小麦9 300 t,其中澳大利亚产小麦成交1 024 5 t,底价3 160 元/t(价格类型:散装交货),成交价3 160~3 200 元/t,成交均价3 180 元/t。加拿大产小麦全部成交,底价3 350 元/t(价格类型:散装交货),成交价3 350~3 600 元/t,成交均价3 527 元/t。6月13日英德市粮食和物资储备有限公司委托采购2021—2022年产澳洲标准白麦6 000 t,全部成交,底价3 640 元/t(价格类型:散装、仓库堆好交货),成交价3 450 元/t。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国内小麦进口量为67 万t,较4月下降3.7%,同比下降14.6%。其中澳大利亚是最大的小麦供应国,进口量47.76 万t,同比大增138.5%,进口单价2 471 元/t,同比上涨22%;法国是第二大小麦供应国,进口量11.65 万t。1—5月国内小麦累计进口量为442 万t,同比下降4%,单价2 365 元/t,同比上涨20.7%。

2.3 销区储备新麦轮入价高企 国产小麦需求提高

受进口小麦到港成本高企等因素影响,南方销区用粮企业以及储备企业国产小麦采购需求增加,储备新麦轮入价同比高企。5月31日佛山市粮食集团有限公司委托销售2020年入库红麦5 414 t,全部成交,底价3 150 元/t(价格类型:散装、仓库车板交货),成交价3 160~3 170 元/t;委托销售2019年入库白麦5 450 t,全部成交,底价3 130 元/t(价格类型:散装、仓库车板交货),成交价3 310 元/t。6月2日广州市花国储粮油收储有限公司委托采购2022年国产白小麦6 000 t,全部成交,底价3 500 元/t(价格类型:围包散储、仓库堆好交货),成交价3 380元/t。6月13日清远市清城区粮食和物资储备有限公司委托采购2022年产白小麦9 000 t,全部成交,底价3 450 元/t(价格类型:仓库堆好交货),成交价3 400~3 410 元/t。6月13日湛江市粮食储备中心库委托采购2022年产小麦5 000 t,全部成交,底价3 500 元/t(价格类型:散装、仓库堆好交货),成交价3 390 元/t。6月16日东莞市角美粮食储备库委托采购2022年产小麦2 万t,底价3 427 元/t(价格类型:散装、仓库堆好交货),全部成交,成交价3 297 元/t。6月20日鹤山市粮食和物资储备中心委托采购2022年产二级白麦(产地:河北、山东、江苏、安徽)4 719 t,底价3 450 元/t(价格类型:散装、仓库堆好交货),成交价3 330 元/t。6月23日高州市粮食收储公司委托采购2022年产红麦2 571.8 t,全部成交,底价3 430 元/t(价格类型:散装、仓库车板交货),成交价3 340 元/t;委托采购2022年产白麦3 800 t,全部成交,底价3 430 元/t(价格类型:散装、仓库车板交货),成交价3 370 元/t。6月24日杭州市粮食收储有限公司采购2022年河南或山东产白小麦16 800 t,底价3 490 元/t(价格类型:麻袋包装/散装、仓库门口车板交货),最高成交价3 388 元/t,最低成交价3 328 元/t,成交均价3 348 元/t。6月28日淳安县国有粮食收储有限公司采购2022年山东、河南、苏北产硬质白小麦2 400 t,底价3 400 元/t(价格类型:仓库交货价),成交价3 274 元/t。6月29日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委托采购2022年产白麦1 万t,全部成交,底价3 330 元/t(价格类型:散装、仓库车板交货),成交价3 280 元/t。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数据显示,1—5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28.8 万亿元,同比增长3.0%。5月以来,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物流需求总体仍保持扩张,增速小幅改善,但恢复基础仍需进一步巩固。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22年6月28日24 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分别下调320 元/t 和310 元/t。据统计,2022年以来国内成品油调价呈现“十涨二跌”格局。截至本次调价,汽油价格累计上调2 390元/t,柴油价格累计上调2 320 元/t。据统计,截至6月底,江苏靖江安宁港至广东各港口5 000 t 级小麦船运费65~75 元/t;至福建各港口5 000 t 级小麦船运费55~65 元/t。

2.4 国内小麦玉米价差同比大幅逆转,新麦质好价高制约饲企入市

农业农村部6月份供需报告预计,2022/23年度国内玉米产量为2.725 6 亿t,进口量为1 800 万t,消费量为2.905 1 亿t。美国农业部6月全球玉米供需报告预计全球2022/23年度玉米产量为11.858 1 亿t,全球2021/22年度玉米产量为12.160 7 亿t,全球2022/23年度玉米期末库存为3.104 5 亿t,全球2021/22年度玉米期末库存为3.109 2 亿t。其中美国2022/23年度玉米产量预估为144.60 亿蒲式耳,2022/23年度玉米出口预估为24 亿蒲式耳,美国2022/23年度玉米期末库存预估为14 亿蒲式耳;中国2022/23年度玉米产量预估为2.71 亿t,2022/23年度玉米进口预估为1 800 万t。因乌克兰产量前景改善,国际谷物理事会将2022/23年度全球玉米产量预估上调到11.9 亿t。

中国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1—5月国内玉米累计进口量为1 139 万t,同比下降2.9%,单价2 063 元/t,同比上涨24%,其中5月从乌克兰进口玉米12.7 万t,而去年同期的进口量为126 万t,主要原因是俄乌冲突导致乌克兰出货减少;大麦累计进口量为333 万t,同比下降28.4%;高粱累计进口量为508 万t,同比增长37.8%。与上年夏粮收购相比,小麦与玉米之间价差的大幅逆转很大程度上制约饲料加工企业入市收购力度。6月21日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地方储备粮轮换竞价销售交易会竞价销售2020年产玉米3 000 t,底价2 630 元/t,成交价2 814 元/t。截至6月30日,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2 209 合约期价报收于2 780 元/t,较4月底的3 044元/t,下跌264 元/t,跌幅达8.67%,期间最低价2 770元/t。据市场监测,截至6月底,锦州港地区水分15%新粮平舱价2 850~2 860 元/t,广东蛇口港地区水分15%玉米散粮成交价2 870~2 880 元/t。3 2022年主产区夏粮收购情况及后期展望

《关于切实做好2022年夏季粮油收购工作的通知》指出,适时组织开展粮食购销情况调查,及时掌握农民售粮进展和市场价格情况;加强收购政策宣传解读,优化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向社会发布粮油供求、购销、价格等信息,引导农民适时适价售粮、企业均衡有序收粮;加强中央和地方储备粮轮换安排衔接,结合市场形势把握好轮换实际、节奏,充分发挥吞吐调节作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5月28日发布消息,今年夏粮收购期间,将从严从实加强收购监督检查,严厉查处违规违法行为,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美国农业部6月全球小麦供需报告预计中国2022/23年度小麦产量为1.35 亿t,中国2021/22年度小麦产量预估为1.369 5 亿t。

在国内麦市供需格局逐步趋紧的情况下,品质间以及区域间结构性矛盾加剧,主产区2022年小麦产质量情况很大程度上影响购销格局。《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2—2031)》预计2022年国内小麦播种面积35 380 万亩(土地面积单位,1 亩约666.67 m2),小麦产量有望达到1.37 亿t。2022年国家继续在小麦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综合考虑粮食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国内外市场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因素,经国务院批准,2022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115 元/50 kg,较上年提高2 元/50 kg。从市场调研情况来看,今年主产区新麦不仅产量高,而且质量好,尤其是容重较高且呕吐毒素普遍处于低位,但湿面筋含量整体不同程度下降。

今年国内主产区夏粮收购开局良好,进度快、质量好、价格高。成本高叠加预期强等因素促使主产区新麦市场价格同比大幅高开,农户等持粮主体新麦销售心理价格预期较高,新麦市场价格高位运行加之质量较好,很大程度上制约饲料加工企业入市收购力度。随着产销区各级储备小麦陆续加大轮入力度,新麦市场价格在经历短暂的高位回落后止跌上涨,市场购销活跃度提升,储备小麦轮入价格同比上涨较为明显。

受江苏奔牛国家粮食储备库委托,6月14日南方小麦交易市场竞价采购2022年江苏产红小麦3 300 t,底价3 160 元/t(价格类型:车船板价),最高成交价3 100 元/t,最低成交价3 090 元/t,成交均价3 094 元/t。受太仓市粮食购销有限公司委托,6月16日南方小麦交易市场竞价销售江苏2021年产小麦6 486.197t,全部成交;其中1 985.004 t 混合麦底价2 950 元/t(价格类型:船板价),成交价3 050 元/t;4 501.193t 白小麦底价3 000 元/t(价格类型:船板价),最高成交价3 185 元/t,最低成交价3 135 元/t,成交均价3 160 元/t。

据市场监测,截至6月底,部分地区面粉加工企业普麦净粮进厂价分别是:江苏徐州3 130 元/t,安徽亳州3 080~3 120 元/t,河南郑州荥阳3 140 元/t左右,河北石家庄3 110~3140 元/t 左右,山东菏泽单县3 120 元/t。

据统计,截至6月底,主产区国家临储小麦剩余库存数量4 200 万t 左右;从国家临储小麦区域分布情况来看,苏皖豫地区剩余库存数量4 000 万t左右,鲁冀地区剩余库存数量不足150 万t;从国家临储小麦年份分布情况来看,2014—2018年产国家临储小麦剩余库存数量2 000 万t 左右,2019年产国家临储小麦剩余库存数量1 600 万t 左右,2020年产国家临储小麦剩余库存数量600 万t 左右。据统计,截至2022年6月25日,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小麦2 456 万t,同比增加517 万t。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价格监测数据显示,截至6月下旬,全国小麦价格区间2 360~3 400 元/t,平均价格3 073 元/t;相比之下,上年同期全国小麦价格区间2 100~2 900 元/t,平均价格2 507 元/t。

得益于多方努力,今年国内主产区小麦单产明显好于上年,质量为近年来最好,丰收大局已定。预计今年夏粮旺季收购量将达1 300 亿斤(500 g)左右,保持在较高水平。国内主产区新麦质量情况整体好于上年加之产量处于历史高位,这一定程度上扭转近年来因小麦大规模饲用替代所导致的产不足需的格局。当前国内麦市处于强预期与弱现实的博弈格局,主产区持粮主体惜售心态较为浓厚,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流通市场新麦供给数量,而产销区各级储备小麦大量轮入则加剧麦市阶段性偏紧格局。由于饲料加工企业入市收购力度明显不如上年,加之主产区新麦产质量好于上年,国内麦市供需或呈现“前紧后松”格局,麦价高位上行或透支后期其上行动力。预计短期内在国内产销区各级储备小麦阶段性大量轮入以及由此引发的迭代效应影响下,麦价整体或在震荡运行中拉锯。主产区新麦有效供给能力提高以及市场价同比大幅上涨很大程度上透支其上涨空间,贸易商等市场主体囤粮待涨的利润空间受挤压且面临的市场风险加大。建议市场主体以玉米市场价格为参考,根据自身经营情况以及阶段性供需格局变化,灵活采取“以销定购”以及“先购后销”等策略;针对质量较好的优质品种,可适当建立库存,以时间换空间。后期密切关注市场主体之间的购销心理博弈以及由此引发的流通市场供需格局变化。

4 三季度国内面粉市场展望及经营建议

6月17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在北京联合发布《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2》和《2022 全球粮食政策报告》。其中《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2》指出,今年中国农业生产将继续向好,粮食总产量将超过去年,预计将达到1.38万亿斤,棉油糖果蔬生产稳中向好,畜产品和水产品供应稳定;同时,2022年油料作物产需缺口将进一步扩大,其中大豆产需缺口比2021年扩大115.2 万t。农村农业部表示,国内粮食产能稳定提升,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 万亿斤以上,10年再上一个千亿斤新台阶,2021年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3 657 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83 kg,高于国际公认的400 kg 粮食安全线,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国家发改委表示,未来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坚持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和种粮补贴制度,加快粮食作物保险,保障农民种粮合理收益,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将有限的水土资源优先用于稻谷、小麦等口粮生产,巩固提升玉米生产能力。当前,我国年度粮食跨省物流能力超过2.5 亿t,36 个大中城市主城区及市场易波动地区的地方成品粮油储备达到15 d 及以上,确保了人民群众粮食需求能够得到及时满足。

2022年是疫情影响的第三年,消费者对从“吃好”“吃饱”到“吃好”“健康”的食品的诉求出现质的变化,特别是当代年轻人对健康、营养、美容美体等需求日益旺盛,食品类目的消费趋向也开始更多关注于功能型食品类目,且根据功能细分,用日常营养补充和良好的生活方式满足未来健康预期。国内食品产业已从基本的“简单保障”向“营养健康”转变,食品工业进入以“营养与健康”为导向的深度转型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5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49 604 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42 718 亿元,同比增长5.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9%。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类、用类商品分别增长16.0%、6.3%,穿类下降1.6%。截至目前,我国已建立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发布标准1 419 项,涵盖340 余种全部食品类别,包含2 万余项指标,涵盖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管理了从生产到消费的全环节。6月2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就“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欧鸿表示,落实反食品浪费法,实施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大力推动健康消费,引导粮食消费方式从“过度消费”向“健康营养”转变,形成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勤俭节约的社会风气。

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数据显示,2022年1—5月,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食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类值累计值5 936.0 亿元,同比增长9.5%。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餐饮行业规模为46 895 亿元,同比增长18.6%,餐饮行业市场规模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2022年餐饮行业受疫情影响仍较严重,但预制菜的发展让餐饮行业降低了堂食业务减少带来的影响,并为行业提供了新的盈利模式。6月2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河北考察时强调进一步抓好夏收夏种和能源保供,为稳物价保民生、稳定经济大盘提供坚实支撑。总体看今年全国小麦比去年增产,丰收已成定局;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重要指标是稳就业稳物价,粮食和能源是稳物价基本支撑。《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2—2031)》预计2022年国内小麦消费量为1.38 亿t,较上年下降6.7%,其中小麦饲料消费量为2 158 万t,较上年减少34.6%。今年国内主产区新麦产量高质量好使得其市场有效供给能力较上年明显提高,与此同时,新麦市场价格高位运行导致其饲用替代成本优势明显下降制约饲料加工企业入市收购力度。从国内麦市整体供需格局来看,今年小麦年度产量大于需求量,麦市供需格局好转,这也将一定程度上制约麦价运行空间;与上年相比,面粉加工企业小麦市场采购压力缓解。由于今年国内主产区新麦湿面筋含量整体偏低加之优质小麦进口成本高企,这或将使得国产面筋较高的优质小麦备受青睐。

预计三季度在下游市场终端需求趋于好转以及麦价整体高位运行等因素提振下,国内面粉市场购销将逐步好转,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以及需求改观程度有限将制约面粉市场价格空间,面粉企业因规模以及产品结构不一,其开工情况将有所分化,但整体难有明显提高。在国内小麦供需格局整体好转的情况下,建议面粉加工企业根据自身库存情况以及加工能力,把握市场购销节奏,可适当建立湿面筋含量较高的质优小麦库存,普通小麦更多采取“以需定购”模式;与此同时,根据下游消费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定位细分市场,做好面粉及其副产品的市场销售。

猜你喜欢
成交价年度小麦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CULTURE
年度新锐之星
年度创意之星
小麦春季化控要掌握关键技术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苏宁易购推第二轮回购
拍行成绩单
八大山人一只鸟拍出1840万·13年前成交价仅12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