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2022-08-18 00:48任相臣
运输经理世界 2022年17期
关键词:压实桥梁工程管理人员

任相臣

(中国武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0)

0 引言

道路桥梁建设项目是我国基础建设内容,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保障。混凝土是道路桥梁建设施工的重要材料,其相关施工技术也得到极大关注。虽然随着科技发展不断进步,混凝土相关施工技术也逐渐成熟,但现阶段道路桥梁施工关于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中仍需格外注意易发生问题,在最大程度上保障混凝土材料在道路桥梁施工中发挥本身作用,为道路桥梁质量提供强有力保障。

1 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混凝土应用需注意问题

1.1 混凝土热膨胀现象问题

在道路桥梁工程中,混凝土相关施工一般处于露天环境,受天气因素影响,温度变化引起混凝土性质的变化,导致混凝土内外受热不均,容易出现热膨胀现象。当混凝土内部受力方向与混凝土表层受力方向不同时,将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不稳定因素,甚至发生混凝土裂缝,此时,混凝土的坚固性与受压能力将会降低,进而对整体道路桥梁工程质量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在混凝土施工中,管理人员应对现场天气情况进行充分考量,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调整措施,如可以向混凝土添加减水剂、缓凝剂、引气剂、加气剂等化学药剂,调整混凝土标准特性,以满足混凝土施工需求。

1.2 混凝土抗压能力不足问题

在道路桥梁工程混凝土施工中,管理人员应注意混凝土抗压能力。虽然混凝土本身具有较强抗压能力,但长时间超负荷使用有可能破坏混凝土内部结构,甚至出现混凝土裂缝。在道路桥梁负荷使用现象中,一般多为局部超负荷使用,而局部负荷一般由混凝土施工质量引起,由于混凝土铺设不均,导致局部受力超出其承受范围,再加上道路桥梁长期高负荷使用,从而过早出现质量问题。混凝土作为道路桥梁建设的主要材料,其自身水硬性极大程度影响着整体道路桥梁的受压能力,在施工中管理人员需严格按照相关施工标准对混凝土进行施工监督,确保混凝土能够在道路桥梁施工中将水硬性充分发挥。

1.3 混凝土耐久性不足问题

混凝土耐久性不足问题也应引起管理人员的注意。耐久性在道路桥梁工程中体现在三方面。

首先,混凝土的耐渗透能力。在道路桥梁混凝土施工中,如果混凝土中含水量过高,会对整体混凝土结构造成较为严重破坏,坚固性大幅下降,如果混凝土防渗透能力较强,是可以抵抗自然界水资源所带来的侵袭,比如降雨、湿气等等,实现有效维护混凝土自身坚固性与稳定性。

其次,混凝土耐寒性与耐热性。众所周知,外界温度变化对混凝土施工影响较大,有可能产生温度性裂缝。在道路桥梁混凝土施工中,管理人员需对外界温度变化进行充分考量,尤其是中国北方四季温差极大,需保持道路桥梁混凝土较强的耐寒性与耐热性,以保障混凝土耐久性。

最后,耐侵蚀能力。混凝土自身属于碱性材料,一般不会受到碱性物质的侵蚀,所以管理人员需要注意施工现场以及道路桥梁后续使用中对酸性物质的抗侵蚀能力。如果混凝土长期接触酸性物质,对混凝土的侵蚀将不断增大,导致混凝土整体强度大幅降低,从而对道路桥梁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

1.4 混凝土施工设备存在问题

在道路桥梁混凝土施工中,设备问题应引起施工管理人员的重视。由于道路桥梁建设工程所需施工人员基数大,施工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在运用设备方面有可能出现操作性失误,导致混凝土施工质量下降或影响整体工程施工效率。比如无法准确判断混凝土搅拌状态,无法按照实际需求加入相应添加剂,难以确保混凝土搅拌能够保质保量完成。

除此之外,也存在设备自身问题,道路桥梁混凝土施工所涉及的机器设备一般不会进行维护工作,设备存在不确定性。因此管理人员应组织施工人员对施工设备进行定期维护,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为整体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效率提供一层强有力保障。

2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2.1 混凝土搅拌技术应用

混凝土是一种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其主要由水泥、砂料、石料等材料组成,并与水进行一定比例调配,最终成为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混凝土建筑材料。混凝土凝固后具有较强紧密性、坚固性与耐腐蚀性,是现阶段中国建筑工程中最常见的建筑材料。

在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搅拌尤为重要。搅拌过程中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合理调配,使水泥与掺和料达到正确比例,再加入一定比例的水进行充分搅拌,如图1 所示。在搅拌过程中需要时刻注意混凝土搅拌状态,受天气等影响使混凝土搅拌状态出现异常,技术人员需合理运用混凝土添加剂调整混凝土性质,满足混凝土施工需求。混凝土搅拌完毕后应第一时间投入使用,避免过多外界因素干扰,使混凝土性质发生变化,影响应用效果或增加维护成本。因为混凝土搅拌完毕后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过长,有可能出现吸收水分过量,导致混凝土质量增加凝固时间延长,不能充分发挥混凝土的作用,延长整体施工周期。

图1 搅拌站示意图

2.2 混凝土运输技术应用

以往混凝土搅拌在施工现场完成,不但会占用大量场地,大量原材料存放也会影响现场施工效率。随着我国环保管控加强,要求在混凝土搅拌站完成搅拌,随后用车辆运输至施工现场,如图2 所示。为避免运输过程中出现问题,如混凝土与车辆内部发生接触、运输途中混凝土质量发生变化等,应做好充分的防护措施。其一,可在车辆内部铺设防护层,防止混凝土与车辆内壁直接接触。其二,可采用机械化程度较高的车辆运输混凝土,最大程度地减少运输时间和装卸时间,提升运输效率,降低外部环境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图2 混凝土运输车示意图

2.3 混凝土浇筑施工把控

首先,在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浇筑质量也是管理人员充分考量的,应精准把控浇筑时间,以稳定混凝土浇筑结构,降低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概率,将混凝土浇筑效果最大化,提高混凝土浇筑质量。

其次,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热能,如果任由热量正常释放,可能导致温度过高使混凝土内部出现积压,为整体道路桥梁工程埋下安全隐患。因此,在混凝土浇筑前,管理人员应加入添加剂,促进混凝土内部散热,提升混凝土浇筑质量。

最后,需注意混凝土浇筑高度,管理人员需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对浇筑高度进行合理判断,可根据钢筋结构距离与整体工程结构计算混凝土合理浇筑高度,如图3 所示,避免浇筑高度过高引起断裂现象。

图3 混凝土浇筑示意图(单位:m)

2.4 混凝土振捣技术应用

道路桥梁施工中的振捣技术主要分为人工振捣和机械振捣。人工振捣技术是传统施工技术,主要应用于规模较小的道路桥梁工程,而机械振捣技术较为常见,如图4 所示。对于混凝土,振捣力度十分关键,相关技术人员应对混凝土以及机械设备进行充分考量,避免出现漏捣或过捣现象。技术人员应制定健全的混凝土振捣施工技术方案,对混凝土振捣程度以及振捣时间进行详细规划,并针对振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制定紧急预案,确保混凝土振捣施工质量。

图4 混凝土振捣示意图

在混凝土振捣时,插入要快,拔出要慢,避免拔出时在混凝土中留存空隙,每次插入振捣时间以20~30s 最佳,直到混凝土开始泛浆。此外,整体混凝土振捣时间不宜过长,否则易出现砂浆分离,导致混凝土质量下降。比如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混凝土表面出现大量气泡,则需要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二次振捣会再次提升混凝土紧密性,提高混凝体整体强度,二次振捣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对混凝土状态进行实时观察,确认混凝土达到施工需求后应立即停止振捣工作,保障混凝土能够在施工中发挥最大作用。

2.5 混凝土压实技术应用

道路桥梁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进行铺设后,需要利用专业机械设备对混凝土进行压实工作,确保混凝土结构无间隙,实现对混凝土结构的全面优化施工。混凝土压实技术从20 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直至20 世纪80年代才有了一定程度发展,混凝土压实技术对中国而言属于新兴技术,但合理运用混凝土压实技术能够有效提升混凝土紧实性,从而增强混凝土结构整体受压能力,为日后道路桥梁的超负荷使用提供强有力保障,有效延长道路桥梁使用寿命。

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混凝土压实施工至关重要,经过压实施工的混凝土结构其紧密性与坚固性远超一般施工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格外注意压实面积问题,对每一步压实工作做出相应记录,避免出现漏压或复压的情况。合理运用混凝土压实技术,使混凝土结构质量得到二次提升。在压实过程中,如果发现混凝土结构出现凹凸不平或薄弱点,需要采取相应补救措施,确保将混凝土结构强度最大化。

3 结语

混凝土是道路桥梁建设中的主要建筑材料,混凝土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体道路桥梁质量,施工管理人员需对混凝土施工方法进行充分考量,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对混凝土的使用做出相应调整,确保混凝土在施工应用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其正常作用。首先,混凝土施工环节中混凝土调配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需按照专业比例对混凝土进行调配,才能够将混凝土质量最大化。其次,混凝土搅拌、运输、振捣等相关操作,对混凝土质量进行维护与提升,且每一步施工环节都需管理人员进行严格把控,按照施工技术要求标准化施工,以确保混凝土质量。最后,混凝土压实工作,对混凝土紧密性再次提升,为日后道路桥梁使用寿命提供强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压实桥梁工程管理人员
关于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伸缩缝施工技术的浅述
公路桥梁工程中桥涵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研究
高速公路 AC-20C SBS 改性沥青混凝土中面层压实工艺研究
基于BIM的桥梁工程设计与施工优化分析
我国成人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问题探讨
智能压实技术的研究进展
智能压实技术的研究进展
《桥梁工程》课程的试卷分析及教学改进措施
3625型悍马压路机暨压实检测控制系统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