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型河道生态保护设计的思考
——以遂溪河万里碧道项目为例

2022-08-18 00:48杨光孔婷婷郭欣陈晓岚
运输经理世界 2022年17期
关键词:溪河河道城镇

杨光、孔婷婷、郭欣、陈晓岚

(1.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都匀 558022;2.广东宣源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广东 江门 529000;3.潍坊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广东 广州 510000)

0 引言

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下,为解决广东省水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广东省委在十二届四次全会中做出高质量建设万里碧道的重大决策部署,强调在万里碧道项目建设过程中要给予自然生息的时间,提高水环境质量,全面提升河湖休闲惠民品质,坚持全面规划、积极保护、科学管理、永续利用,打造特色魅力水岸。

河道修复是一个设计生态系统的过程,通过修复河道关键的生态结构和过程,提升相应的功能,以支撑并实现最大化预期的生态系统服务。广东万里碧道是以水为纽带,以江河湖库及河口岸边带为载体,统筹生态、安全、文化、景观和休闲功能建立的复合型廊道。遂溪河万里碧道项目位于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内。为满足城市生态文明发展的战略需求,遂溪县通过建设遂溪河万里碧道项目,达到加强遂溪河水污染防治并提升水环境质量的目的。同时,遂溪县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为主线,构建“现代经济强县,滨水宜居新城,康养休闲胜地”,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的商贸城市,人文和谐的宜居城市,环境优美的生态城市。

1 研究区概况

1.1 遂溪河流域

遂溪县,意取“溪水合流,民利遂之”,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城区腹地,拥有丰富的田园、海岸生态景观资源,素有“湛江后花园”之称。它历史悠久,人文璀璨,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遂溪县陆路交通发达,是粤、桂、琼重要的交通枢纽。立足粤东西北振兴和大湛江都市区域发展大背景,为响应广东万里碧道建设的需要,建设集河道生态、健康运动以及环境优美为一体的遂溪万里碧道项目势在必行。遂溪河,亦称西溪河,发源于廉江市牛独岭,从附城坑口村进入境内,流经分界、牛路、西溪、遂城、新桥、官湖、林东至黄略石门圩五里山港注入广州湾,全长80km,遂溪县境内长63.6km,流域总面积1486km,遂溪县境内流域面积926.6km,河段落差11.54m,平均坡降0.00018。

1.2 城镇型万里碧道项目

遂溪河万里碧道项目,西端从遂海桥开始沿遂溪河一直向东南,经过源水河口转向东北,又经青年运河桥、万年桥、文屋村、乌塘村,到官湖村止,河道全长约14.8km。结合遂溪河的现状和遂溪县的规划发展,充分寻找遂溪河万里碧道在景观、生态和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特色,打造具有遂溪特色的“生态碧道”,使之成为遂溪县的“新名片”。通过治污、治水、治岸与景观、休闲、游憩相结合的碧道建设,打造老百姓美好生活的好去处。

城镇型碧道段从遂海桥至源水河东侧,总长约2.3km。两侧区域为新城中心,人流密集,设计将河道修复工作与居住区、旅游景区、历史人文环境相结合,配置较多的活动场地,满足周边居民使用,带动周边土地升值。充分考虑规划区的主要特点和面临的主要问题,以规划区内碧道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为重点采取不同的措施,做到按需开发、有的放矢。

2 城镇型遂溪河道建设任务及内容

2.1 河道建设任务

河道建设主要有五项基本建设任务,即水资源保障、水安全提升、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及景观与游憩系统构建。

水资源保障通过优化水资源调度以及加强河湖水系连通等方式实现。水安全提升主要采用完善河堤、江堤加固工程和防洪工程以及中小河流治理,缓解城镇内涝,提升灾害应急能力等建设方式。水环境改善主要通过推进水环境治理、入河排污口的整治、岸边带面源污染控制、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河道垃圾整治等方式,实现水环境的质量提升。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主要通过水源涵养区和水土流失的治理、岸边带生态修复、保护生物栖息地等方式实现。景观与游憩系统构建通过打造多元景观、水文化保护与展示、建设特殊游径、打造重点节点等方式。

2.2 城镇型遂溪河道建设内容

统筹考虑水体及其周围环境的相关要素,加强水体与环境的融合度。同时合理考虑汇集,储存地表水资源,建立与地下水的补给接口,形成稳定的水系统。

其一,修复完善源水河与遂溪河交接处,加强水系连通,从而优化水资源调度,确保水资源的保障工作。

其二,目前城镇型遂溪河段缺乏河堤,为完善防洪工程,确保道路和用地的防洪安全,按照20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河道建设,加固海堤和江堤。同时加强河道空间管控,从而缓解城镇内涝,加强灾害应急防控能力。

其三,推进遂溪河水环境治理,加强入河排污口的整治、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以及河道垃圾整治工作,从而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

其四,采用种植多元植被、建设湿地公园,以及保护生物栖息地等方式,达到固土、生态修复,保护水源涵养区和生物栖息地的作用,减少水土流失,加强遂溪河道两岸生态修复。

其五,营造多元景观、水文化保护与展示、建设特色游径、打造碧道公园,构建景观与游憩生态系统。

除此以外,城镇型遂溪河道建设还有一项提升任务,即共建生态活力滨水经济带,促进碧道沿线协同治理,推动碧道沿线产业提档升级,打造碧道产业群落,为体育产业和科教产业奠定物质基础。在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范围内,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3 城镇型河道建设

城镇型碧道段包括五个节点:文化广场、活力舞台、悦动公园、红绸广场、植物科普园。景观设计以文化广场和健康运动碧道为例(见图1、图2)。

图1 文化广场平面图

图2 健康运动碧道示意图

3.1 遂溪文化与河道建设相结合

文化广场(亦称流光溢彩)位于遂海桥桥头,入口处竖立了一个结合遂溪醒狮文化并加以艺术抽象化处理,以八根高低错落的透光灯柱形成独特的雕塑形态——“醒狮飞天”。雕像底设置灯泡组合,来源于雷州文化——雷州珍珠,夜晚灯光璀璨结合“醒狮飞天”,寓意遂溪人民勇闯前进的拼搏精神。

广场内设置了长40m,高3.5m 的鎏金长卷文化长廊,背景墙印刻文化宣传图案,展示遂溪文脉及发展历程,让市民及游人回眸历史,展望未来。

为深入贯彻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在文化广场沿河道建设了宽7m 的健康运动碧道,包括慢行道2m,慢跑道2.5m,以及骑行道2.5m。同时在碧道旁设置了超过3m 宽的绿化带,使人们在健身的同时,能够感受到现代生活与大自然的完美融合。

3.2 植物设计

3.2.1 植物设计原则

(1)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原则

引入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在开发的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形成良好的生态网络,发挥景观镶嵌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并注重生物多样性的体现和人的体验感,将群落的概念引入城市。

(2)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

根据当地条件,选择与湛江市遂溪地区气候条件相适宜的绿化品种,注重开发和运用乡土植物,适当引进推广适合本地的外来特色植物,增加景观效果。

(3)景观主题性原则

结合景观设计建设遂溪万里碧道的目标,以及景观节点对水生态和动植物科普,针对不同区段的主题风貌特色,选择能突出景观主题性的植物进行搭配种植。

(4)植物的季相性原则

根据景观方案设计,充分利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特点,结合科学性与艺术性,从而形成生动的季相变化并兼具长远观赏效果的植物群落景观。

(5)可持续发展原则

远近结合,兼顾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落叶树与常绿树的搭配,以解决近中远期的过渡问题。配置时注意不同树种的生态要求,使之成为稳定的植物群落,减少后期养护投入。

3.2.2 植物设计手法

除了要体现植物的环保属性,发挥植物的空间营造功能,突显植物“色”“形”“声”“香”的观赏效用外,还强调以生态学为指导、以生态园林理论为基础,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围绕“魅力遂溪”“舞动绿廊”“缤纷荟萃”三个序列段主题,采取不同的植物设计手法,形成三个各具特色又相融相合的绿化景观序列段。

(1)魅力遂溪

植物采用带状的种植方式,强调空间的序列感,优化廊道空间的线性空间感受,形成通过空间的趣味性。以本土树种为主,加入黄花风铃和大腹木棉,呈现黄、红色调,打造缤纷璀璨绿化主团。

(2)舞动绿廊

植物种植以活泼、亲和、怡人的方式,以绿色为主调,宣扬低碳绿色城市的发展理念,局部添加宫粉紫荆、大腹木棉等粉色开花及芳香植物,为绿廊增添了活力梦幻的色彩。

(3)缤纷荟萃

以疏林草地的种植方式为主,为以线性空间为主的景观格局增加了绿色面的基底,采用组团式植物品种种植,以红色、粉色为主调,形成了丰富的植物群落,遵循了生物多样性的设计原则。空间外向,视野开阔,营造大气的迎宾感觉。

3.2.3 植物配置

(1)上层大乔木:香樟、细叶榄仁、凤凰树、紫荆树、盆架子、荔枝树、龙眼树、木菠萝、桉树、桃花心木、棕榈、水杉、重阳木、落羽杉等。

(2)中层乔灌木:鸡蛋花、花石榴、桂花、杜鹃花、勒杜鹃、夹竹桃、软枝黄蝉、黄金榕等。

(3)下层低矮灌木:野牡丹、桃叶珊瑚、马樱丹等。

(4)下层地被:麦冬、沿阶草、黄金菊、翠芦莉、亮叶朱蕉、花叶美人蕉、千屈菜等。

(5)下层水生植物:芦苇、香蒲、再力花等。

3.3 河道生态保护景观设计

湿地是城市中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在蓄水、净水、调节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遂溪碧道项目通过科学、合理地建设城市湿地景观,达到保护遂溪河道生态系统的目的。在设计区域内水流较缓处,以素土结合湿生植物群落的生态驳岸为主,提高坡面动植物栖息地的质量,营造生物多样性和提高河流自净能力。

3.3.1 绿地景观设计

模拟自然环境,在道路两旁的绿化隔离带,采用横切面呈三角形或梯形的带状下凹式绿地设计,有效地减缓了雨水径流速度。从源头上,发挥对雨水的收集、渗透、净化等作用,充分补充地下水量,并避免雨水及污染物在下游急速汇聚。

3.3.2 地面铺装景观设计

地面铺装选用透水铺装材料,以透水沥青、透水混凝土以及透水砖满足主要机动和非机动车交通需求。在人行步道的铺装选择上,多用天然材料如木条、树皮、碎石子等,朴野自然,可以更好地融入自然环境。

3.3.3 市湿地动物恢复

应用GIS 技术,完成野外动物调查。在现有物种的基础上,研究野生动物重引入笼舍的方法,通过人工繁育和保护,恢复野生动物种群,扩充物种数量。同时研发人工饲料、人工浅滩式觅食平台、生态岛,设计候鸟的燕屋,保护候鸟栖息地,吸引周边物种。与此同时,正确处理人鸟关系,严格控制卫生质量,及时消杀红火蚁,预防野生鸟类传播疾病。不同种类的动物应建设不同的生境类型,注意动物对栖息地、营巢地、食物源的多样性要求,注重异质性景观营造,为万里碧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打下基础。

4 结论

其一,根据河道建设任务以及城镇型遂溪河道的特点,明确城镇型遂溪河道的建设内容,进而改进城镇型碧道段河道的建设方法。

其二,以文化广场和健康运动碧道为例,通过将遂溪文化与河道建设相融合,以及植物景观设计两个方面完成城镇型碧道段的建设。

猜你喜欢
溪河河道城镇
弯道之妙
撮粮之术(下)
河道里的垃圾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河道的治理与对策分析
四川省南充市长乐初中螺溪河
钟力
美丽的泗溪河
探秘神农架 第一集 香溪河上见“桃花”
城镇建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探讨
在钟鼓楼上回望——宾川县州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