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与条锈病飞防效果试验研究

2022-08-18 06:29洪美萍何丽娟申屠兰欣方筱轩方雪勇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22年7期
关键词:条锈病赤霉病悬浮剂

洪美萍,赵 敏,李 荣,何丽娟,申屠兰欣,向 毅,方筱轩,方雪勇

(1.浙江省桐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桐庐 311500;2.桐庐县瑶琳镇兴荣家庭农场,浙江 瑶琳 311515;3.杭州博润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浙江 百江 311522)

麦类赤霉病[Gibberellazeae(Schw.) Petch]系浙江省小麦的主要病害,常年偏重发生,不仅造成小麦严重减产,而且品质降低。小麦发病后籽粒皱缩,一般减产10%~20%,严重时达80%~90%,甚至颗粒无收;感病籽粒还可产生多种毒素,人畜误食病粒后会引起发热、呕吐、腹泻等中毒反应,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1-2]。小麦条锈病(PucciniastriiformisWest.)系我国小麦上发生范围最广,为害最重的病害之一。一般减产10%左右,严重减产>20%[3]。

桐庐县地处浙江省西北部,春粮以小麦为主,主栽品种为扬麦、苏麦系列。近年来,在粮食生产功能区种植优质高产小麦良种面积在迅速扩大,病害发生危害也在不断加剧。小麦主要病害有赤霉病、锈病、白粉病、纹枯病等真菌性病害,常年以赤霉病、条锈病发生为主,白粉病发生在加重,赤霉病、条锈病常混合发生,但以赤霉病对健康安全威胁最重、致害性最大[1-3]。由于影响赤霉病发病及程度的因素较多,对其发生量预报准确度不够高,因此目前对赤霉病的有效防控措施仍然提倡在防治适期采取药剂主动预防。对赤霉病研究报道[5-9]采用药剂进行防治,以及对条锈病研究报道[9-14]采用药剂防治,均取得较好效果。为明确植保无人机在麦田飞防不同药剂不同施用期及防治次数对当地赤霉病、条锈病的防治效果,2021年对苏麦系列小麦主要病害进行了不同药剂不同时期及防治次数的田间飞防药效试验及示范,现将试验研究结果简报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供试药剂为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与250g/L丙环唑乳油;对照药剂为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

1.2 供试小麦品种 供试小麦品种为苏麦188,于2020年11月9日播种,播种量为12.5kg/667m2。前作为单季稻。

1.3 植保无人机机型 大疆T16,飞行高度:2m,飞行速度:3m/s。

1.4 防治对象 小麦赤霉病、条锈病。

1.5 田间处理设计 试验田设置在桐庐县瑶琳镇皇甫村大洲畈。

不同药剂不同剂量不同时期不同次数防治小麦主要病害飞防试验:植保无人机麦田飞防药剂试验设不同药剂不同剂量于始花期喷施1次、始花期与盛花期各喷施1次,共7个处理,各处理面积为334m2。示范试验区于始花期与盛花期各喷施1次,面积为2hm2。

设每667m2用量: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60mL+250g/L丙环唑乳油30mL;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70mL+250g/L丙环唑乳油40mL;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50mL;3种处理试验于小麦始花期(2021年3月28日)喷施1次、始花期(2021年3月28日)与盛花期(2021年4月6日)各喷施1次;以喷清水为空白对照(CK),共7个处理。示范试验区飞防于小麦始花期(2021年3月27日)、盛花期(2021年4月2日)各喷施1次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50mL/667m2+250g/L丙环唑乳油35mL/667m2。试验、示范区用水量均为2L/667m2。

1.6 田间调查方法

1.6.1 施药后观察各处理对小麦的安全性

1.6.2 对小麦赤霉病 于病情稳定期、小麦收获前,每处理划分3个小区调查,各小区随机5点取样,每小区计160~180穗,记载调查穗数、病穗数、发病级数,计算病穗率、病情指数,并计算病穗防效、病指防效。

参照小麦赤霉病病情分级标准[4]为: 0级: 全穗无病; 1 级:感病小穗占全部小穗的1/4以下; 3级:感病小穗占全部小穗的1/4~1/2; 5级:感病小穗占全部小穗的1/2~3/4;7级: 感病小穗占全部小穗的3/4以上。

病穗率(%)=(发病穗数/调查总穗数)×100

病情指数=[∑(各级发病穗数×各级代表值)/(调查总穗数×最高级代表值)]×100

病穗防效(%)=[(空白对照区病穗率-药剂处理区病穗率)/空白对照区病穗率]×100

病指防效(%)=[(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药剂处理区病情指数)/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1.6.3 对小麦条锈病 每处理划分3个小区调查,各小区随机5点取样,每小区计100株、每株上部3叶,每小区计300叶,记载调查株数、病株数、病叶数、叶发病级数,计算病株率、叶发病率、病情指数,并计算病株防效、病叶防效、病指防效。

参照小麦条锈病病情分级标准[3]为: 0级: 全株无病; 1 级:条锈占全叶面积<1%; 2 级:条锈占全叶面积的1%~5%; 3级:条锈占全叶面积的5%~10%;4级: 条锈占全叶面积的10%~25%;5级: 条锈占全叶面积的25%~40%;6级: 条锈占全叶面积的40%~65%;7级: 条锈占全叶面积的65%~80%;8级: 条锈占全叶面积>80%。

病株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病叶率(%)=(发病叶数/调查总叶数)×100

病情指数=[∑(各级发病叶数×各级代表值)/(调查总叶数×最高级代表值)]×100

病株防效(%)=[(空白对照区病株率-药剂处理区病株率)/空白对照区病株率]×100

病叶防效(%)=[(空白对照区病叶率-药剂处理区病叶率)/空白对照区病叶率]×100

病指防效(%)=[(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药剂处理区病情指数)/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2 结果及分析

2.1 对小麦安全性 飞防施药后对各处理观察,未见对小麦植株有不良影响。

2.2 对小麦赤霉病防控效果 田间飞防试验结果表明(表1),不同药剂不同剂量在始花期施药1对小麦赤霉病直观防控效果以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 70mL/667m2+250g/L丙环唑乳油 40mL/667m2、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 60mL/667m2+250g/L丙环唑乳油 30mL/667m2较明显,而以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 50mL/667m2较次。对赤霉病病穗防效、病指防效以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 70mL/667m2+25%丙环唑乳油 40mL/667m2、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 60mL/667m2+250g/L丙环唑乳油 30mL/667m2较好,分别为77.2%、72.3%与85.2%、82.2%,而以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 50mL/667m2防效较低,仅42.2%与60.2%。不同药剂不同剂量在始花期、盛花期各施药1次对小麦赤霉病直观防控效果均明显。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 70mL/667m2+250g/L丙环唑乳油悬浮剂 40mL/667m2、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 60mL/667m2+250g/L丙环唑乳油 30mL/667m2、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 50mL/667m2,对赤霉病病穗防效、病指防效均较好,分别为83.1%、75%、77.2%与88.9%、83.6%、76.9%,以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 70mL/667m2+250g/L丙环唑乳油悬浮剂 40mL/667m2为最佳。

表1 始花期喷施1次与始花期及盛花期各喷施1次不同药剂处理对小麦赤霉病飞防效果

2.3 对小麦条锈病防控效果 田间飞防试验结果表明(表2),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 +250g/L丙环唑乳油悬浮剂 (70+40)/667m2、(60+30)mL/667m2、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 50mL/667m2在小麦始花期施药1次对小麦条锈病直观防控效果均较明显,对条锈病病株防效、病叶防效、病指防效分别达55.7%、26.8%、61.1%,77.8%、61.1%、79.8%和94.2%、88.9%、94.8%;以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 50mL/667m2、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 70mL/667m2+250g/L丙环唑乳油 40mL/667m2较好,而以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 60mL/667m2+250g/L丙环唑乳油 30mL/667m2防效较次。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 +250g/L丙环唑乳油悬浮剂 (70+40)/667m2、(60+30)mL/667m2、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 50mL/667m2在小麦始花期、盛花期各施药1次对小麦条锈病直观防控效果极为明显,对条锈病病株防效、病叶防效、病指防效分别达68.4%、51.2%、90%,86.5%、80.1%、95.2%和97.1%、95.5%、99%;而以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 60mL/667m2+250g/L丙环唑乳油 30mL/667m2相对略低。

表2 始花期喷施1次与始花期及盛花期各喷施1次不同药剂处理对小麦条锈病飞防效果

2.4 示范试验区对小麦赤霉病与条锈病防控效果 田间飞防示范试验结果表明,于小麦始花期、盛花期各喷施1次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50mL/667m2+250g/L丙环唑乳油35mL/667m2,对小麦赤霉病、条锈病直观防控效果均明显,对小麦赤霉病病穗防效、病指防效分别达82.3%、88.4%,对条锈病病株防效、病叶防效、病指防效分别达73.9%、82.3%、93.9%。

3 小结和讨论

3.1 在小麦赤霉病偏重至大发生年份或偏重至重发病田块 于始花期飞防喷施1次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 60mL/667m2+250g/L丙环唑乳油 30mL/667m2,或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 70mL/667m2+250g/L丙环唑乳油悬浮剂 40mL/667m2,比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 50mL/667m2防效明显高,对病穗与病指防效分别高30.1%、35%和22%、25%;而于始花期、盛花期各飞防喷施1次,以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 50mL/667m2的防效提高最明显,对病穗与病指防效分别提高为35%和16.7%。尽管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 50mL/667m2于始花期飞防喷施1次直观效果较明显,但尚不足以较好的控制赤霉病为害,而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250g/L丙环唑乳油和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在始花期、盛花期各飞防喷施1次,可取得更好的防效,能够基本控制其为害,取得较满意防效。

3.2 在小麦条锈病偏重发生年份或偏重发病田块 使用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 60mL/667m2+250g/L丙环唑乳油 30mL/667m2、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 70mL/667m2+250g/L丙环唑乳油 40mL/667m2、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 50mL/667m2在初病期飞防施药1次可基本控制其发生为害。

3.3 在小麦赤霉病与条锈病混发严重时 使用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 60mL/667m2+250g/L丙环唑乳油 30mL/667m2、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 70mL/667m2+250g/L丙环唑乳油悬浮剂 40mL/667m2,或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 50mL/667m2在始花期与盛花期各飞防施药1次,可有效控制赤霉病的发生为害并兼治条锈病。

猜你喜欢
条锈病赤霉病悬浮剂
含壳聚糖氨基酸肥料与悬浮剂混合使用下悬浮率的研究
0.5%藜芦碱可溶液剂与20%乙螨唑悬浮剂配合应用 防治柑橘红蜘蛛药效试验
小麦条锈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2019年绍虞稻区小麦赤霉病重发原因及防控对策
小麦条锈病的防控技术
论小麦赤霉病发生危害形势及防控对策
成功克隆小麦抗赤霉病关键基因
河南省小麦条锈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小麦条锈病持续控制的策略
40%氰氟虫腙·甲氧虫酰肼悬浮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问药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