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煤矿1301大采高工作面矿压特征分析

2022-08-18 07:32李宁宁
江西煤炭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步距覆岩安全阀

李宁宁

(山西兰花科创玉溪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山西 沁水 048214)

1 工程概况

山西兰花科创玉溪煤矿年产量2.4 Mt,矿井主采3#煤层,其1301 工作面位于井田南部的一盘区。 该工作面开采3#煤层厚度为5.12~7.20 m,平均厚度为5.85 m,煤层内平均含有2 层夹矸,夹矸层多为泥岩,平均厚度为0.28 m。 煤层顶板岩层为泥岩和中砂岩,底板岩层为泥岩和砂质泥岩,煤层顶底板岩层特征如图1 所示。 1301 作为矿井首采工作面,采用大采高综合机械化开采,开采高度为5.8 m。 为指导矿井生产,拟对该工作面开采矿压特征等进行分析探讨。

图1 煤层顶底板岩层柱状图

2 覆岩模拟分析

根据工作面的地质条件,拟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工作面回采期间矿压特征进行分析。建立数值模型长×宽×高=400 m×280 m×100 m,模型设置工作面宽度为280 m,在工作面两侧留设40 m 的煤柱,模型底部固定竖向位移,模型两侧固定水平位移,模型顶部施加等效覆岩荷载[1-3],即施加荷载为7.5 MPa,设置侧压系数为1.2,模型中各岩层的物理力学参数根据顶底板岩层力学参数进行赋值[4-6]。

模型建立后,首先初始地应力平衡,随后进行工作面的循环开挖(一次开挖5 m)。 主要对工作面回采期间覆岩垂直应力、 垂直位移和塑性区发育特征进行分析。

2.1 覆岩垂直应力分布

选取工作面回采推进至40 m、72 m、86 m 和100 m 处,覆岩垂直应力的分布规律如图2 所示。

图2 工作面回采过程覆岩垂直应力分布云图

从图2 可知,工作面回采期间在煤壁前方出现应力集中区域,即超前支承压力影响区域,影响范围约为工作面前方10~55 m,峰值出现在工作面前方15~25 m 的位置处,最大值29.93 MPa;在工作面后方20~50 m 的范围内为覆岩离层区,滞后工作面50~100 m 范围内的垮落矸石会逐渐被压实,该区域为压实区;另外,工作面两侧支承压力影响范围为5~10 m,侧向支承压力峰值会出现在6~8 m 的范围内。

2.2 覆岩垂直位移分布

选取工作面回采推进至40 m、72 m、86 m 和100 m 处,覆岩垂直位移分布规律如图3 所示。

图3 工作面回采工程覆岩垂直位移分布图

分析图3 认为,当工作面回采推进40 m 时,此时沿工作面面长方向形成了一个卸压拱形状,卸压拱区域为应力降低区,岩层内部的垂直应力均处于0~5 MPa 的范围内,此时覆岩垂直应力也大幅增大,覆岩开始呈现为“三带”的分布形式;当工作面推进到72 m、86 m 和100 m 处,上覆基本顶岩层呈现出周期性破断变形的特征,基本顶的周期来压步距在14~17 m 的范围内,平均周期来压步距为15 m。

2.3 工作面回采期间覆岩塑性区的发育特征

工作面回采推进至40 m 处,此时基本顶初次来压,覆岩的垮落高度约为10 m,覆岩裂隙的发育高度约为16.2 m,随着工作面的进一步回采,覆岩垮落带的最大发育高度约为25 m,裂隙带的最大发育高度约为75 m,覆岩75 m 以上区域的岩层为弯曲下沉带。

3 矿压监测

3.1 矿压监测方案

工作面回采期间,采用支护质量监测仪进行液压支架工作阻力数据的采集,在工作面上部、中部和下部分别安装10 个支护质量监测仪,从工作面机头第5#液压支架开始向机尾方向,每间隔5台液压支架安装1 个支护质量动态监测仪。

工作面采用ZYG15000/27/55D 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支架安全阀开启值为43 MPa,当液压支架工作阻力大于安全阀开启值时,安全阀便会开启。 工作面开采期间,重点对支架安全阀的开启次数进行统计分析。

3.2 监测结果分析

工作面回采期间液压支架的工作阻力及来压情况如图4 所示。

图4 工作面回采期间液压支架工作阻力及来压曲线

从图4 可知,工作面基本顶的来压步距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48.2 m 和7.35 m,平均来压步距为22.0 m;上部30#液压支架来压时的平均阻力为34.7 MPa,非来压期间的平均阻力为26.9 MPa;工作面中部95#支架处来压步距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22.2 m 和4.9 m,来压步距平均值为22.0 m,液压支架来压期间平均阻力和非来压期间支架工作阻力值分别为44.4 MPa 和26.9 MPa;130#液压支架处平均来压步距为16.3 m,来压期间和非来压期间的平均工作阻力分别为36.3 MPa 和28.5 MPa。

通过对工作面上部、 中部和下部支架工作阻力情况的统计分析,得出工作面支架来压特征如表1 所示。

表1 工作面上部、中部和下部支架来压特征

依据监测数据,得出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和支架工作阻力曲线如图5 所示。

图5 工作面来压步距和支架工作阻力曲线

从图5(a)可知,工作面平均来压步距呈现两端大中间小的特征,工作面上部、中部和下部最大来压步距平均分别为48.8 m、29.3 m 和41.4 m;工作面最大来压步距的均值为平均来压步距均值的2.58 倍,表明覆岩出现2~3 次小的周期来压现象,才会出现1 次覆岩破断导致的大周期来压现象。

从图5(b)可知,液压支架平均工作阻力、来压判据及最大工作阻力呈现为中间大、 两端小的分布特征,总体表现为工作面中部>下部>上部,且工作面上部和下部间的差值较小,工作面整体工作阻力的平均值为30.1 MPa,来压判据的平均值为34.9 MPa。

依据观测数据,得出工作面沿着面长方向支架安全阀开启次数的曲线如图6 所示。

图6 液压支架安全阀开启次数曲线

从图6 可知,液压支架安全阀开启次数沿工作面面长方向呈现为单峰分布,工作面的中部安全阀开启次数多,中部支架的压力水平明显高于两端头,且相较于工作面上部,下部安全阀开启的次数相对较多。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工作面上部5#~45#液压支架压力水平和来压强度相对较低,而工作面中部支架的来压强度相对较大,在工作面回采期间需重点加强工作面中部支架管理。

4 结语

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1301 工作面矿压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得到如下数据: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的影响范围为10~55 m,垮落带和裂隙带的最大发育高度分别为25 m 和75 m;现场监测表明,工作面上部、 中部和下部支架的平均来压步距为18.7 m、15.0 m 和13.2 m,来压步距呈现为两端大、中间小的特征,在工作面中部液压支架安全阀开启次数多,需加强管理。

猜你喜欢
步距覆岩安全阀
浅埋近距离煤层覆岩裂隙发育高度研究
膏体充填开采覆岩移动变形规律研究
锅炉安全阀安装、使用、维护与检验探讨
一侧采空工作面采动覆岩应力演化规律研究
单线隧道大型机械化快速施工步距优化研究
特别的赛跑
充填步距对矸石充填开采覆岩运动影响的数值模拟
膏体充填回收条带煤柱覆岩活化规律研究
浅谈锅炉安全阀的检验与使用
一种新型危险品液罐车安全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