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降临,六步操作可救命

2022-08-18 06:16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杨军
大众健康 2022年8期
关键词:吹气心源性心脏病

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杨军

人的生命之旅就像一条单行线,每个人都向着既定的终点踯躅前行。不过,总会有一些意外闯入,迫使我们加快前行的脚步,甚至直接导致人生道路戛然而止。猝死,就是最可怕的意外。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猝死是指外表健康或非预期死亡的人在内因或无外因的作用下,突然和意外地发生非暴力性死亡。鉴于此,我就来谈谈如何有效地预防猝死、如何对呼吸心跳骤停进行有效复苏。

哪些人可能会猝死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猝死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包括婴儿、儿童、青少年、青壮年、老年人,特别是发生于平素身体健康或基本健康的人,比如运动员等。

从疾病诱因来看,猝死可以被分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两大类,而心源性猝死又可进一步被细分为心律失常型猝死和循环衰竭型猝死。研究显示,在青壮年人群中,男性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高于女性,但在老年人群中,男女性别之间并无显著差异。

心源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原因所致的非预见性的自然死亡,患者既往可以患有心脏病或无心脏病史,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一般在瞬间至1 小时之内。心源性猝死是发生猝死的主要原因,占绝大多数。

通常情况下,急性心肌缺血刚刚发病时最危险。研究证实,急性心肌梗死第1 小时内发生心室颤动(简称室颤)的概率较24 小时后高出25 倍,绝大部分因急性冠脉综合征死亡的患者死于发病的第1 个小时之内。

除了冠心病,还有两类心脏疾病可以导致心源性猝死:一类是器质性心脏病,包括心肌炎、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患者可能平时并未表现出显著的临床症状或不适主诉,但通过查体和实验室辅助检查会有所发现。另一类是非器质性心脏病,即以心肌离子通道缺陷性疾病为特征,包括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综合征、马凡综合征、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CPVT)和某些心肌病等。这类疾病大部分由于基因缺陷造成离子通道功能异常,多有家族遗传病史,患者心脏往往没有直观的形态和结构异常,一般性体检很难发现,多数时候需要借助分子生物学等手段方能查出问题所在。罹患此类疾病的患者很多都是年纪轻轻即发生猝死,令人感到惋惜。

与心源性猝死相对应的,是非心源性猝死。非心源性猝死是指心脏以外其他疾病导致的突然死亡,约占全部猝死病例数的1/4。临床上常见的病因包括急性肺栓塞、重症哮喘、急性脑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主动脉夹层、严重的电解质紊乱、毒品/药品过量等。此外还有一些病因不明的猝死,如婴儿猝死。

如何自救和急救

呼吸心跳骤停是猝死的最直接临床表现。呼吸心跳骤停发生后10 秒,患者即可出现意识丧失,突然倒地;30 秒可以出现全身抽搐;60 秒自主呼吸逐渐停止;3 分钟开始出现脑水肿;6 分钟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8 分钟后即使心跳恢复但依然是“脑死亡”或“植物状态”。因此,对于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唯一有效的救治手段就是立刻进行心肺复苏(CPR)。虽然通过胸外按压所能影响的血流,只有我们正常状态下血流的很少一部分,但就是这点儿血流,却可能为患者赢得一线生机。

当看到或发现有人突然倒地,作为目击者的我们不要慌乱,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第一,一边迅速靠近患者,一边注意观察四周环境是否安全,是否可以进行后续的抢救。要保证施救者自身安全,比如在车流穿行的道路中央有人突然倒地,施救者应把他移动到路边相对安全的地方开始施救。

第二,到达患者身旁,立即确认患者是否出现意识丧失,比如轻拍患者双肩同时大喊“喂喂,先生,您怎么啦”,重复两次没有回应,就可以认定患者发生意识丧失,此时要立即呼救。如果身旁有人,让他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有条件的可以请其他人去获取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如果仅有你一人,立即拨打“120”,通话中要说清楚5 件事:你是谁,你在哪里(如有显著标识一定告知),你怀疑有人心脏骤停,你的联系电话是多少,急救人员需要携带除颤仪。确认“120”调度员接收到信息后不要挂断电话,打开免提放在患者身侧,这样可以在“120”调度员的指挥下进行抢救。

千万记住:面对呼吸心跳骤停者,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第三,我们可以把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放到患者喉结下旁两指的地方,那里是颈动脉经过的地方。与此同时,默 数“1001”“1002”,直至“1007”。如果没有摸到颈动脉搏动,说明这位患者一定发生呼吸心跳骤停了,要毫不犹豫地开始进行胸外按压。对于非专业人员来说,只要观察到意识丧失的患者呼吸停止或仅有喘息,就可以认为其发生了心脏骤停,应立即开始进行心肺复苏。

研究结果显示,未处于心脏骤停状态时,接受胸外按压的患者受到伤害的风险较低;不对无脉搏患者实施CPR 的风险,超过非必要胸外按压所造成的伤害。所以,大家千万不要把时间浪费在确定患者是否心脏停搏上,只要怀疑发生了呼吸心跳骤停,就要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第四,选择患者的胸骨中下段,把一只手的掌根放在上面,另一只手压在这只手的上面,保持腕、肘、肩一条直线并与地面垂直,用我们上身的力量用力快速地按压。现行指南推荐,按压频率是每分钟100~120 次,我们可以采取双音节计数的方式进行,01、02、03……按压的深度至少5 厘米,不要超过6 厘米;对于儿童与青少年,则是胸廓前后径的1/3。不要纠结于能否达到上述标准,始终记住一点,就是“要用力地、快速地按压”。不建议打开患者的衣物暴露胸部进行按压,除非衣物过厚影响复苏效果。

第五,每给予30 次按压可以给予2 次口对口人工呼吸。给予人工呼吸前注意检查患者气道是否可见明显的阻塞物,如有,可以尝试去除。不要用手指进入患者口腔内探查,以免异物掉进气道。可以采取压额抬颏的手法打开患者的气道,然后张开嘴,深吸一口气后用嘴包住患者的嘴,用压额的手的拇指与食指捏住患者鼻子,然后匀速吹气1 次,嘴部离开让患者呼气,再重复此动作吹气1 次。每次吹气时间在1秒左右,如果看到患者胸廓随吹气起伏,证明通气有效。

建议在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做好必要的防护,比如使用专用的呼吸膜或口罩等,如果没有防护也可以不用进行人工呼吸。因为对于成人来说,接近80%导致呼吸心跳骤停的病因在于心脏疾病,持续不间断的按压尤为重要,特别是按压中胸廓受力发生形变也可以产生一定量的通气。如果不得不中断按压,中断时间不要超过10秒钟。

第六,急性冠脉综合征导致恶性心律失常是成人猝死的最常见病因,恶性心律失常以室颤和无脉性室速最为常见。此时,在给予胸外按压的同时,需要进行电除颤才能终止恶性心律失常,使复苏成功。因此要积极寻找或获取AED。使用AED 的4 个步骤:接通电源,按图示要求将电极片贴到患者胸前,连接电极片导线,按照提示除颤或继续按压。

无论是否接受过相关培训,施救者要牢牢记住以下几点:一定在保证自身安全下施救;一定要呼救寻求帮助,尤其是尽早获得AED;只要怀疑发生呼吸心跳骤停,就一定要毫不犹豫地进行胸外按压;尽量保持按压连续不中断;获得AED 后要立即使用,如判断为可除颤心律则立即进行除颤操作。

心肺复苏操作可能造成患者的躯体受到损伤,比如肋骨骨折等,因此施救者可以寻求围观人员的帮助,比如留取彼此的联系方式或图片资料以用于后续可能的自证等。

总之,呼吸心跳骤停者仍有生还的可能。即便我们不是专业人员,面对这样的患者只要果断出手,正确施救,仍然有机会扭转他的猝死结局。

猜你喜欢
吹气心源性心脏病
脑有病,“根”在心——关于心源性脑栓塞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吹气龙
勘 误
乌云
水陆两栖飞机方向舵附面层控制研究
心源性猝死的10个“魔鬼时刻”
我做了七八次产检都正常 孩子怎么有心脏病?
肺超声在心源性肺水肿诊疗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