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世界的刺杀:安倍之死带来的影响

2022-08-19 01:46
新传奇 2022年28期
关键词:安倍日本

7 月8 日,两声枪响震惊世界。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奈良助选演讲遭到枪击后,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终年68 岁。作为日本执政时间最长的首相,安倍已退休两年,为什么还会被刺杀?凶手是谁?枪从何来?对日本政坛和世界而言,安倍遇刺身亡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7 月8 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奈良市街头演讲时遭枪击,经数小时抢救后不治身亡,终年68 岁。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对枪击事件表示强烈谴责。

作为两任首相、在位长达2800 多天的资深政治家,安倍已经以自身的政治理念给日本自民党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他的遇刺及留下的“遗产”,将从许多方面影响日本和世界。

褒贬不一的安倍

安倍任内最著名的政治遗产之一就是“安倍经济学”。2012 年二次出任首相之后,安倍颁布了一系列经济政策,希望提振日本长期低迷的经济。他推出了被称为“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策略,即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紧缩的财政政策以及促进民间投资的结构性改革政策。

“安倍经济学”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日本经济,让日本摆脱经济近乎停滞和持续通缩的局面。2012 年,日本GDP 出现了自上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的首次持续正增长。但是,由于通胀目标迟迟未能实现、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日本经济增速自2018 年开始放缓。此后,新冠疫情、俄乌冲突的多重冲击让日本经济再次遭遇重击。

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会长王新生看来,安倍政权最大的政治遗产是推动确立首相官邸主导型决策过程的体制。安倍在任期间推动行政改革,弱化行政机构的权限,从而增加首相的影响力。“安倍打造了一个强势领导人的制度设计,这对于他本人的执政是有利的。但对于不够强势的继任者而言,这反而是一种桎梏,导致政权难以持久”。

然而,作为日本右翼保守势力代表的安倍,也导致日本近年来不断朝着右倾保守化的趋势演进。他经常发表否定侵略历史、否定慰安妇问题的言论,并高调参拜供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推动日本右翼保守势力气焰不断高涨。

安倍遭遇枪击前,正在进行街头演讲

王新生指出,2015 年,安倍曾不顾反对推动新安保法的实施,解禁集体自卫权,松绑自卫队的海外军事行动。但是他将自卫队明确写入宪法的目标,至今没有实现。

安倍遇刺,震惊世界。作为日本执政时间最长的首相,安倍已退休两年,为什么还会被刺杀?

实际上,安倍虽然卸去了首相职位,却“退而不休”,仍活跃在日本政坛。出事前,他是日本国会众议院议员、自民党内最大派阀“清和会”的首领。他的一言一行,仍在政坛拥有巨大影响力。

在很大程度上,安倍仍是日本保守势力的精神领袖。这不仅因为他长期执政,还因为他特殊的家世:外公岸信介是前首相,外公的弟弟佐藤荣作也是前首相,爷爷是议员,父亲是自民党干事长……他39 岁当选众议员,46 岁担任官房副长官,49 岁担任自民党干事长,52 岁首次担任首相,被称为“保守派的王子”。

日本的精英阶层讲究家族出身,“政官财”界上层自成圈子,政坛尤为如此。安倍在“血统”上无可挑剔,在政见上极为“坚定”。正是由于这种稀缺性,即使在2007 年以并不体面的形式(因溃疡性大肠炎突然辞职)离开政坛后,安倍仍能得到一批保守派的忠实追随,最终于2012 年重登相位。

况且安倍只有68 岁,这在日本政坛不算高龄。如果时机合适,他完全具备第三次出任首相的可能。然而,这一切在7月8 日上午戛然而止。

安倍遇刺身亡背后的真相

英国《金融时报》评论称,安倍中枪身亡,震动日本这个暴力罕见、只有少数人拥有枪支的社会。美国彭博社指出,日本是一个以安全著称的国家,这种暴力行为“对日本产生的影响将远远超出(参院选举)投票”。

枪击案嫌疑人的来头、所用枪支、行凶动机、现场安保状况等,都在日本社交网络上引发激辩。

当日,安倍正在参加日本参议院选举的竞选活动,在奈良市街头演讲。安倍演讲刚开始一两分钟,前海上自卫队队员山上彻也向其背后开了两枪,两枪均击中安倍胸部。

山上彻也被当场逮捕并向警方供述杀害安倍并非出于政治动机,而是因对某宗教团体的怨恨,演变成对安倍的杀意。

据山上彻也供述,其母亲向某教会捐款导致家庭破产,直接毁掉了他一帆风顺的人生,导致他被迫从大学退学,参加了海上自卫队。退役后混到41 岁还没有稳定工作,孤身一人。因为安倍曾为该教会站台,山上彻也为了发泄愤懑,将这笔账算到了安倍头上。

到底什么教会有这么大的“魔力”,搞得捐款人破产,甚至间接导致了安倍的死亡?

韩国“统一教”很快出来“认领”了。一名在日本东京的“统一教”代表表示,山上彻也的母亲的确是该教的信徒。

“统一教”由韩国牧师文鲜明在1954 年创立,此后在多国资助保守派政客,以扩张势力。岸信介、安倍和日本自民党均与该教会有联系。

“统一教”的教义被正统的基督教视为异端,很多人认为它是邪教。但文鲜明在合法化“统一教”方面,很有自己的一套。他与美日两国政界交往甚密,很多领导人为其站台。他甚至还在美国买下报纸、通讯社,为自己打造了庞大的舆论阵地。

山上彻也供认,原本想袭击该宗教团体的干部,但他无法做到,所以决定袭击安倍。

此前,媒体认为山上彻也使用霰弹枪向安倍开火,后又改称是手枪。之所以更改信息,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这把枪是所谓“幽灵枪”,是山上彻也手工制作的。

因为对枪支管控严格,拥有1.25 亿人口的日本虽未严格禁枪,却是世界上枪支犯罪率较低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每年在日本死于枪杀的人很少超过10 人。

据报道,在日本,如果个人想购枪、持枪,必须接受精神健康、毒品及犯罪记录检查,经过培训并参加书面考试,再通过最低准确率为95%的射击场实弹测验。即使拿到枪,保存枪支和弹药地点必须知会警方,并加锁独立存放。持枪人还必须每3 年重修一次培训并通过考试,以更新执照。

这次安倍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嫌犯“钻空子”式地近距离射击,令日本民众胆寒。事发时,安倍身旁不仅有政治人士,还有聆听其演讲的数十名普通市民,而负责警备工作的多达22人,包括7 名特警,但安保却形同虚设。

日本学者认为,此次犯罪如同冰山一角,折射出日本社会“水面下藏着的巨大冰山”,显示出对政治、政治家的极端不信任。

对日本政坛的影响

对日本政坛而言,安倍遇刺身亡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一是保守派的分化组合。由于安倍的强势存在,保守派的下一代领导人中,暂时还没有能够“服众”之人,像安倍这样“世代三公”且本身又有一定政治能力的人物更是难寻。群龙无首,保守派恐怕会出现一轮分化组合。

尤需注意的是,此前安倍虽然在政治方向上推动右转,但出于对政策“时度效”的考虑,还要不时约束一下相对激进的右翼势力。安倍死后,这些右翼中的“激进派”是否会单独成群?会不会变得更激进,甚至走向极端?这些值得警惕。

二是政官界的“洗牌”。安倍之死,留下了巨大的影响力真空。自2012 年以来,日本政官两界的很多事情,比如重要人事、运行体制、分利机制等,都是在安倍主导下安排的。由于安倍退下来后的强大影响力,继任者或是“萧规曹随”,或是出于各种忌惮,并没有过多触动旧有安排。如今安倍不在了,原本被他压制的党内矛盾和龃龉很可能会浮上水面,一轮政官界大洗牌恐难避免。

2020 年8 月安倍卸任首相后,日本人便开始讨论“后安倍时代”。但从某种意义上说,真正的“后安倍时代”或许得从7月8 日的这两声枪响开始。

三是日本的政策前景。安倍在政治、经济、外交、安保领域都有比较明确的想法和实践。他的遇刺,让日本的政策前景多了一些变数。以修宪议题为例,如此重大的议题,只有兼具政治资源、政治能力和政治意图的人,方能推动实现,而安倍是比较有能力接近这一目标的领导人。如果保守派要推动修宪,可能要耗费更多时间,投入更多资源。

以上都是“可能性”,再说说“确定性”。比如,安倍执政期间,尽管祭出了“安倍三支箭”等一系列政策,却未能改变日本面临的根本问题——高龄少子化、产业空洞化和严重的政府财政困难,国家发展走势仍旧低迷。在他死后,这一趋势同样难以改变。

自俄乌冲突以来,日元汇率一路狂跌,日本经济的中期前景进一步看淡,日本制造业的核心产业——汽车制造业,也因在新能源车时代选错了发展方向而处境艰难。如果日本人引以为傲的汽车制造业进一步失去昔日优势,日本在世界经济版图中的地位恐将进一步下降。

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作为把控日本对外政策大方向的资深政治家,安倍意外身亡,国际社会表示谴责和哀悼。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并以个人名义,对安倍突遭不幸辞世表示深切的哀悼;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安倍“为发展俄日睦邻友好关系作出巨大贡献”;韩国总统尹锡悦表示哀悼,称此次枪击事件是“绝不能容忍的犯罪行为”;印度总理莫迪称,为表达与日本“在一起”,印度7月9 日全国哀悼一天。

无论周边国家还是西方世界,安倍的离去引发了普遍的哀悼之情,这成为他为日本留下的难得的“外交遗产”,有利于岸田政府开展“吊唁外交”。

7 月12 日,安倍的葬礼在东京芝公园的增上寺举行。除岸田等政要以及经济界、外国要员外,包括普通民众在内共约2500 人出席。从各种迹象来看,这已不是一场普通的葬礼。

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德国外长安娜莱娜·贝尔伯克在印尼巴厘岛开完G20 外长会后,不约而同地改变行程,飞向日本。

布林肯在与岸田会面后向媒体表示,“安倍在任首相期间将日美关系提升到新的高度。对于安倍遇刺身亡,我们也感到怆然若失”。

作为为安倍吊丧的首位美国政府高官,布林肯甚至将美日关系夸赞到超越了同盟的关系。在专家看来,在G20 外长会后调转行程前往日本,这本无可厚非。但其在日本期间,大肆推动所谓的印太战略,借着吊丧而鼓动日本修宪,实属别有居心。

也有分析认为,西方尤其是美国失去了一位穿梭外交的重点人物,在印太战略方面会失去一些思路的支撑。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吕耀东指出,安倍在外交方面既有本着务实态度着眼邻国外交、经济外交的目标,也有配合美西方构建全球性战略的步伐,还将“第三世界”为主的亚非中小国家也纳入了外交实践中。安倍的外交政策如同硬币的两面,在两个背道而驰的方向上对世界产生了影响。

但与之相对的负面效应是,东亚及周边国家开始警惕日本企图成为政治和军事大国的动向。多国质疑日本在企图成为“正常国家”的过程中,会不会再给周边国家造成像当年侵略战争时期那样的损害。

在当代国际关系史中,安倍执政期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但总而言之,安倍遇刺这一事件本身,并不会对大势产生明显影响。日本的对外政策之所以是当前的模样,外有美日同盟因素,内有日本精英层和部分民众的认知偏差,还有真真切切的利益集团影响。

对日本而言,面对百年变局,本应选择与邻共进之路。但在一些政客的带领和推动下,仍在十字路口徘徊,甚至不时走入歧途。真可谓“时也,运也,命也”。

猜你喜欢
安倍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印度8公里“路演”示好安倍
日本:入住书舍,与书共眠
安倍赢了之后
安倍 避谈“道歉”
第 位首相考验日本耐心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