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课程线上教学改革与实践
——以“Principle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Microcomputer”课程为例

2022-08-19 13:44王育欣唐晓雯
关键词:留学生教学方式数字化

王育欣,王 欣,唐晓雯

(1.天津农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天津 300392;2.沈阳理工大学 装备工程学院,辽宁 沈阳 110159;3.沈阳开放大学,理工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3)

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有利于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推动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2016年,教育部公布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通知,指出将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合作、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人才支持。在疫情防控期间,利用“互联网+”教育进行线上教学成为高校日常教学活动的首选。国外留学生授课与本国学生相比具有特殊性,且在开展线上教学时遇到的难度和挑战要远远大于本国学生,如何保证留学生线上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是高校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

一、留学生课程线上教学面临的问题

“Principle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Microcomputer”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留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可以了解计算机一般组成原理与内部运行机理,初步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有关基本知识和程序设计能力,为学习本专业后继课程和从事与硬件有关的技术工作打好基础。课程围绕微型计算机原理和应用主题,以Intelx86CPU为主线,系统介绍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基本组成、体系结构等,Intelx86CPU的指令系统、汇编语言及程序设计方法和技巧,从而使学生能了解微机的结构与工作流程,建立起系统的概念。同时,配以适当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系统的实践教学锻炼,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软硬件开发能力,为未来的工作和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但在该课程开展线上教学中却发现诸多问题,特别是针对留学生开展的线上教学活动与国内本科生相比,面临的问题更多、更复杂,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线上教学学生到课率较低。留学生线上教学初期,因为时差、网络等问题导致到课率较低。以18 级计算机留学生班为教学研究对象、Principle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Microcomputer 课程教学过程为目标、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结果为产出,进行了教学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该课程共54学时,其中实验部分20学时,采用超星学习网和微信群两种方式进行网络教学。该班共计18 人,微信群成员18 人。本学期学生首先使用超星学习网,主动注册14 人。开课前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围绕课程内容的前序课基础及掌握情况、学生对该课程的主观学习意愿、是否具备网络学习的客观条件,如:有无WIFI,电脑等。从课前一周调试开始到第一周课程结束共13 人参与,其中课内时间有6 人参与;第二周课内时间有9 人参与。在一学期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做教学反思,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列教学措施后取得一定的效果,最后三周课,课内实践参与人数分别是13 人、13 人、11 人,非实时参与一次课达到全勤,平台提交作业数据、参与互动情况、课程群聊活跃度等都有了一定的提升。

(2)线上教学课堂互动难以实现。留学生线上教学初期,因线上数字化学习资源匮乏,现有数字化学习资源以文本形式居多,大量的课后拓展资源以中文形式居多,导致中文不好的留学生难于理解,产生畏难情绪,学生较少在课前和课后运用线上资源学习,而课前和课后的资源不能较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帮助,导致课堂互动难于呈现。

(3)缺乏专业知识英语教材。教材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呈现教学选用两级问题,即经典的受众面较广的专业基础课程英文版教材较多,受众面较窄的专业课英文版教材较少,而国外英文教材大多不适合国内教学知识体系,或因教学实施对象不同,与教学管理、教学要求不符而不适合选用。针对本校留学生特点的全媒体数字化学习资源亟需建成,供线上教学的留学生选用。

(4)传统线上教学方式需改革。开展线上教学对授课教师而言是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故初期可能仍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因为大部分留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速度比较缓慢,采用“满堂灌”的线上教学方式,教学效果明显低于课堂面授教学效果。

二、教学实践与探索

(1)灵活运用多种媒体开展“问卷调查”,获取学生学习状态数据,用人文关怀激发留学生学习主动性。课前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约1/3 的学生家庭具备网上学习条件,有WIFI,有电脑,学习兴趣浓厚,对前序专业课程有一定了解,适合开展实时网上教学;约1/3 的学生家庭可部分时间上网,无WIFI,无电脑,需手机流量上网学习,适合分时异步开展网上教学;近1/3 学生家庭不具备网上学习条件,微信群内布置任务和发布消息无响应,这部分学生需要加强联系,做好有针对性的补课准备。目前拟采取按周建设课程资源包,待有条件后发放,同时指导学生按周补课完成学习内容。

第一周课,学习平台出现无响应现象,通过微信群发送教学视频和接龙签到。由于留学生所在国家网络环境普遍较差,线上教学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制约,之后在各个教学周的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调整了线上教学要求。对全体学生提出网上学习要求,根据各种网络环境制定网络学习计划,可实时网上学习(推荐),也可非实时网上学习,建立周学习笔记(电子版),定期抽查。明确该课程网上学习步骤:第一步,课前完成不同阶段的问卷调查或在线测试或线上作业、实验报告等;第二步,上课时间提前5 分钟完成签到;第三步,在教师的指导下观看微课,每节微课10~20 分钟;第四步,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布置思考问题并发起讨论;第五步,互动环节,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讨论,最终教师给出正确答案,对讨论积极的学生给予课堂参与加分(平时成绩互动环节+0.5 分)。课后布置线上作业和实验报告,一周内完成。第一节课后学生反映各个国家时差较大,上课时间过早,课后履行了调课申请程序,本着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的思想,将课程从上午调至下午。

(2)围绕课程开展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结合所选教材并按照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能力模块需求,重新整合课程各部分模块,形成新的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实施方案等教学文件,围绕学生需求开展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建立健全模块化课程知识微课和实验教学指导微课。

课程各教学单元采用“导—学—助—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导学、助学、促学作用,目前已建成微课84 个,WEB 图片及文本资源152 个,各种资源类型分布及占比情况如表1,课堂交互与作业情况如图1。

图1 课堂交互与作业情况

表1 各种资源类型分布及占比情况

(3)SPOC 课程开发与网络教学平台应用。制定一个适合留学生特点的教学效果评价标准。突出模块化教学内容的设计;改革课程考核办法,通过教学平台构建课程教学效果评价闭环结构。基于超星学习平台的网络课程,在课程结构和栏目设计上以清晰、简洁、够用为准则进行设计。表2 为各栏目的描述。

课程线上教学平台整体运行情况:超星学习网网络平台稳定,引导学生进入平台课程群聊中,指导学生完成网络教学内容的学习,辅助个人微信、课程微信群进行学习支持服务,形成有效闭环教学过程,线上课程栏目见表2。

表2 线上课程栏目

表2(续表)

三、教学反思与教学方案改进

虽然在线上教学活动的教学设计、教学反馈、线上教学方法探究与实践中遇到了一些难题,但在解决计算机学科课程交互难问题上尝试了一些改进办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需不断探索个性化学习和碎片式教学理论与应用实践。通过教学反思和实践数据积累,得出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思路:

(1)依托网络教学,探索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方法和提高教学资源质量方法,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进一步吸引学生开展线上教学活动。除了实时直播教学外,录播微课也是较好的网络教学方式,微课是常用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载体,时间短小,更易于学生接受,也更适合表达课程的重难点内容,同时也为开展网络课程建设积累了数字化学习资源。

(2)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特点开展个性化教学和针对性学习支持服务工作。网络教学的最大特点即是个性化教学,可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可回看教学视频,找到疑难问题并向教师提出以得到解决;基础较好的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拓展学习内容,在主题讨论区中回答其他学生的问题,发挥网络助教作用。开展网络教学的前提是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学习意愿,这可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运用丰富的数字化资源吸引学生;另一方面,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支持服务,与学生点对点的沟通、督促,如不定期的点对点微信发送教学资源、提问等。非实时性答疑是关键,学生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通过网络请求老师帮助,教师第一时间进行回应和解答,这样可有效提升学生对线上老师的信任度并提高自信心,从而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授任务。

图2 形成性考核权重设置

留学生的网络教学过程自由度比较大,当前各类名校的教学实践经验可为我所用,但需针对自身专业、教授对象的不同加以调整和细化教学方案,本着“只要是基于实践的、适合课程特点的、学生接受和欢迎的都是好的网络教学方式”思想,不断探索线上教学方法。

猜你喜欢
留学生教学方式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数字化制胜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