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普通高中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新路向 ①
——以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为例

2022-08-23 13:11◎徐
中小学德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百草园劳动学科

◎徐 霞 陈 亚

当前,劳动教育已经进入了自上而下、系统全面推进的新时代。然而,在劳教结合方针确立六十多年后的今天,依然存在着种种劳动教育的“现实畸变”。普通高中的劳动教育更是在实践中暴露出诸多问题,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被囿于教育功利化的思想牢笼。有鉴于此,江阴高级中学多年来进行了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创新实践,为有效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探索了一条可行路径。

一、以“五育融合”为价值主线,架构基于知行合一的劳育课程图谱

学校在推行劳动教育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明晰了劳动教育的核心和本质,应当是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促进学习者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育受教育者对劳动的内在热情与劳动创造的积极性等劳动素养。在多年的劳动教育实践中,学校努力贯彻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以培养具有健全体力和脑力的新型劳动者、具有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的人”为宗旨,不简单执着于劳动技能的学习,或把劳动课变成额外增加的“课业负担”,而是思考如何把劳动教育和其他科目的学习联系起来,形成综合学习的课程形态。

诚如檀传宝教授所言:“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不是一个逻辑层次,劳动教育是德、智、体、美基本素养培育之后,走向真正意义的社会劳动的中间环节。”基于此,学校始终将劳动教育定义为“中介地位”,根据这一思路打造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三四五”尚劳课程体系。即通过季子文化农耕园、长江三鲜养殖园、“天江·领跑”百草园等“三园”,以“劳动+”跨界融合课程,创新劳动教育实施方式,探索一条“五育融合”新路径,努力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从而落实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要求;在内容上强调以核心素养为链接点进行课程整合,使各个维度内部和五个维度之间均形成“五育融合”的关联。

学校以“三园”作为劳动课程实施的主阵地,以“校内——课程扎根;校外——活动铸魂”为主要载体,通过“感受体验、技能训练、探究学习、创新创作”等四大措施的推进,横向上与学科知识进行整合,纵向上注重各个学段、各个年级的渐进性,实现课程、活动等资源的有机整合,以一体化方式整体推进融合学科的劳动教育课程。

二、以“三园”为实践平台,开发基于核心素养的劳育教育课程群

劳动教育的目的是人的发展,学校因此拓宽劳动实践的场域空间,联结学生当下生活世界与未来职业世界,将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地点由校内向校外拓展,将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目的由知识储备向能力提升转向。如采用“学校+镇街+企业”模式,从学科融合学习的目的出发开设劳动课程,在校内创建“天江·领跑”百草园;从素养培育的角度出发,在校外创建“季子文化农耕园”“长江三鲜养殖园”。“三园”中每一个“园”都是一个课程群,包括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其中基础型为必修课程,拓展型和研究型为选修课程。如此以“三园”建设勾画与当地乡土场域相融合的“课程实践图谱”。

1.“季子文化农耕园”课程群

作为实践性课程,劳动教育对学生实践创新和自主发展能力的提升无疑大有助益。基于此,农耕园开设了旨在认识自然、认知作物的基础型“瓜果飘香课程”“花开锦绣课程”,通过传统农业耕种体会劳动的艰辛,厚植“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情感土壤;为加深学生对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的实践体验,又开设了拓展型“渔业物语课程”“科技葡萄课程”,帮助学生了解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情况;开设无土栽培、智能灌溉、温湿监控等研究型课程,同时借助农户直播平台,开设“直播带货,助力乡村”的互联网+销售课程,引导学生感知现代化农业经营模式,增强对现代农业种植的价值体认。

2.“长江三鲜养殖园”课程群

“长江三鲜养殖园”将劳动教育主题延展至“五育融合”的纵向逻辑,根据河豚养殖的生物周期,基于不同年级学生对于环境检测、生物多样性等地理和生物学科认知水平的差异,以年级为序列串起“河豚养殖图谱”系列,即高一年级检测基础型课程,包括水质观测、微生物检测课程;高二年级养殖拓展型课程,包括苗种投放、水产养殖生产记录、喂食饲料课程;高三年级研究型课程,包括“河豚宝宝为什么生气”“河豚有毒却能吃”等项目化课程。如此将劳动教育与学科课程相互渗透,以学科知识的进阶、动植物的生长周期来开展符合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3.“天江·领跑”百草园课程群

“天江·领跑”百草园以课程化的思路打造校内劳动的核心场境“百草园”,从“知行合一”的视角进行课程设置。在“知”的层面,立足传统中医药文化这一宝库,根据高中生认知特点梳理、呈现适宜的知识性内容,开发“走进中草药的世界”系列基础型课程,如“中草药与古诗词”“24节气中的中医药文化”等;同时,更突出中草药所传承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核心理念,开发“中草药哲思”“中草药与生命科学”等拓展型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知”,并以知促行,引导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运用学科知识,转“知”为“行”。在“行”的层面,构思实践性学习、体验服务等研究型课程,如“中草药多种繁殖技术的研究与实践”“一颗种子的生命之旅”等,让学生在亲历实践中获得劳动技能,以“劳”励行。

三、以“三式”为链接思路,形成基于学科渗透的劳育教学新方式

1.结合学科学习,“项目式”推进

学校向各教研组发起劳动教育各学科“学习任务群”征集活动,在现行的学科课程中筛选出与劳动教育相关的学科知识,形成各学科类的“项目化”学习清单。如语文学科“诗中自有草药香”系列课程整合中草药与古诗词的学习;历史学科组织“大国良医——中国古代中医药学家们的故事”专题;地理学科设立“百草园”环境监测课程;生物学科开发“中草药多种繁殖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课程以及“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课程;音乐美术学科架构“中草药与生活美学”课程等。

同时,学校以劳动教育为触发点,选择一个共同的主题进行跨学科的协同设计,如百草园课程群中的项目化学习任务——“一颗种子的生命之旅”,就以一株草药的生长历程为轴,设立“种、赏、采、制”四个生产环节,在生长记录、绘制博物图、制作标本、研究药用价值等实践活动中,融合地理、生物、化学、物理等多学科知识的运用。这种项目式的学习方式打破“生物+劳动”的单学科融合理路,以多学科交融学习方式在同一任务指引下形成合力,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无疑大为有益。

2.融入综合实践,“岗位式”贯通

学校以“创设与生活关联的真实情境,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勤劳习惯”为基本遵循,以“校园劳动岗位化”“家务劳动清单化”等方式推进劳动教育课程实施。如“尚劳”系列课程,在校内开设邮政驿站,设立站长、财务、营业员、阳光邮递员等岗位。其中的邮递员参与体验邮件接收、分拣、投递过程,感受邮递员工作的艰辛,培养责任心,提高规划能力;营业员负责帮助师生完成日常线上订阅,体验邮政发行员的工作,了解现代邮政的信息化水平,锻炼实践操作能力。同时,提供书信寄递服务,让学生体验手写书信、贴邮票、盖日戳的全过程,在信息化时代重温传统的书信文化。驿站财务岗则负责报刊订阅费用的收缴,集邮文创产品销售收入的归集,收入、支出明细的记录,培养学生财务管理能力。

又如,2022 年寒假,学生们开启了一段“衣食住行”劳动之旅,通过“衣”身正气、“食”光美好、“住”人为乐、“行”远自迩四项活动,度过了一个非同寻常的假期。这一活动超越了简单的家务劳动的范畴,将家庭阅读、居民消费、运动健身、传统文化、亲子关系等多维度教育融合于一张“劳动清单”,把本来零散的主题活动在某一周期集中实施,真正发挥了劳动教育的“中介”作用,实现以“劳”为行,贯通五育。

3.立足社会生活,“体验式”延展

劳动教育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懂得“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因此,劳动教育体验类课程立足学生生活实际,通过课程搭建起与社会生活的关联,同时让学生逐渐认识自我、认识职业与未来专业关系。高中生对未来职业有着强烈的向往,为此学校开展以“走进职场”为主题的体验教学,如“职业实践体验”“跟着父母上天班”等,引导学生近距离接触职业种类,激发对职业的探索与渴望,架构“学业—专业—职业”的生涯规划体系,形成符合主流价值的高中生劳动价值观。同时推进以“面向未来”为主题的综合寻访实践,如“访谈身边职业人”“模拟招聘会”“最心仪职业调查”等,旨在架起联结现在与未来的桥梁,增进学校和社会的联系,让学生了解时代之需、职业之需,激发对未来从事劳动岗位的自我规划意识。

四、以“我的足迹”为评价机制,搭建基于劳动创造的劳育评价平台

学校建立了“我的领跑足迹”系列评价机制:一是“实境式评价”,设置与特定劳动场景相匹配的观察量表,记录学生在该场景中的行为表现,包括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合作能力、劳动态度等多种劳动习惯、品质、精神,形成“一个场景+多维评价”的评价方式。二是“收集阳光能量”,学校通过制作能量收集卡,每完成一项劳动课程,就能收取来自老师或同学的1-5颗阳光能量值,用阳光值立体、动态、完整地记录学生在劳动中成长发展的点滴,将劳动素养评价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持久地考查学生劳动素养发展状况,激发学生劳动热情,鼓励学生努力成为“幸福的创造者”。

近年来,学校所探索的基于“学科+”普通高中劳动教育的新路径,不仅为劳动教育课程化提供了专业化思路,将课程化切切实实落到实处,也使师生在改进劳动教育生活的过程中,参与学校育人方式的转变,推动对劳动教育在五育中中介地位、融通功能的梳理、认识、践行,赋予“以劳育人”新的教育学意义。

猜你喜欢
百草园劳动学科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游百草园
多元训练 实现读写转化——以部编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仿句为例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热爱劳动
“超学科”来啦
寻找百草园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