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日本农民文学与农业研究——评《日本农业概论》

2022-08-24 06:09李丽丽
中国农业气象 2022年8期
关键词:概论文学作品农民

新时期日本农民文学与农业研究——评《日本农业概论》

《日本农业概论》

作者:冈部守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9787109089341

作为亚洲农业的重大分支,日本农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实现了快速发展并取得良好成效,现代化农业发展更是迈入世界前列,使其在世界农业体系内同样占据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然而回顾日本的农业发展历程我们可以了解到,在日本的明治维新时期,一场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的自由民权运动在天皇制权力的大力镇压下走向失败,导致处于封建奴役制度下的农民群体变得更加穷困潦倒、惨不忍睹,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一些文学作家看到了这些农民的痛苦,选择用自己的笔端去记录和描绘真实而鲜活的农民群体,由此诞生了部分极具代表性、时代风格和现实意义的日本农民文学作品。而在新时期的发展环境下,对日本农民文学和农业展开深入研究,有利于深刻体会农业发展的必要性及现实意义,同时可以为我国现代化农业建设与发展提供部分有效参考。本文结合《日本农业概论》一书对日本农业相关内容展开阐述,并从日本农民文学与日本农业发展两个方面展开深入研究。

日本作家冈部守编著的《日本农业概论》,是一部系统、全面概述日本农业基本结构和相关发展问题的专著,2004年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首先对日本农业的基础构造、贸易结构、经营模式等基本内容进行详细介绍,为进一步分析日本农业相关内容奠定理论基础,紧接着从农产品流通、价格体系、劳动力利用结构等多个方面对日本农业概论加以完善,促进读者对日本农业结构的认识,最后围绕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食品工业与饮食产业、农村社会与农民生活等多个问题展开深入讲解,力求全方位展示日本农业具体内容。通读全文来看,该书的出版对于广大读者认识日本农业发展并从中吸取经验有一定现实意义,不仅对中国农业发展问题的解决和优化有所裨益,而且可以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重要启示。

一、日本农民文学研究

纵观全球历史,世界各国家都存在一段重视农事、依赖土地的发展历程,直至今日农业在现代化社会体系中的重要性仍然不容忽视,基于对土地和农村的重视,诞生了一大批极具代表性的农村文学作品。日本农民文学在近现代的日本文学领域长期处于较为边缘的地位,因为日本作者大多为中产阶级或商贾家庭,以致他们缺少对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准确认知与了解,难以写出真实动人的农民文学作品,然而在明治十五年后,因自由民权运动失败所引起的社会动荡,让很多日本作家都真实地见证了农民群众苦难、凄惨的生活现状,由此创作出大量现实、鲜活、极具代表性的农民文学作品。与中国乡土文学的发展历程相似,日本农民文学发展主要经历了自发、自觉与变异三个阶段。

在自发阶段,日本作家逐渐开始在文学创作中涉及农村、农民题材,他们主要通过个人的描写视角,将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形成鲜明对比,基于城市文明的思想价值观念对乡村环境和文明发展进行分析描述和讲解批判,其中长塚节创作的《土》是这一时期农民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品。《土》这部作品详细且真实地描绘了当时的日本农民生活,书中对于凄苦农民生活和强烈人间温情的生动描写让众多读者印象深刻,同时作者简洁、清晰的语言表达和客观、立体的创作态度进一步提高了整部作品的文学艺术性,使其广受大众读者好评。在自觉阶段,日本农民文学呈现出一副崭新的面貌,大量农民文学作品及相关理论文章不断涌现,形成了多元文学作品共生的局面,并产生出独立流派品格的农民文学。这一阶段作家心中的“农民意识”逐渐清晰,在农民文学创作中不再是以城市化思想为本体,而是开始选择乡土文化为本位,强调农民、农村的重要价值和特殊意义,并且对资本主义的压迫进行严肃批判,其中有岛创作的《该隐的后裔》就属于这一阶段的典型作品。《该隐的后裔》中的社会背景与《土》相似,却又更显严酷,作者对于人物形象的描写十分鲜活,并且对于地主阶级和封建制度存在一定的反抗精神,是一部文笔卓越、立意深远的优秀农民文学作品。在变异阶段,受战争和国家体制的影响,日本农民文学的根本性质遭到了严重迫害而发生转变,文学作品对于农民生活的描绘和讲述都变得不那么真实、纯粹,由此导致日本农民文学难以进一步实现有效发展。

二、日本农业发展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日本于1955年迈入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在一系列重工业飞速发展的同时带动了农业发展与农村建设,通过20多年的时间,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了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以及人口非农化转移的整体过程,推动各项农业指标快速提高并跃居世界前列。综合来看,日本农业的快速发展可以为我们提供一定的优秀经验。首先,工业发展与农村建设可以同步进行,伴随着工业发展带来的经济基础能力增强,国家可以加大对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投入,制定一系列合理合法、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加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善工作,从而有效缩短城乡差距。其次,充分发挥农业地区的多元功能特点,实现对当地社会功能、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的综合性应用,进而推动当地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和文化交流的协同发展,促进地区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最后,地方政府部门应当全面注重农业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地域特点和实际情况来制定与之相符的农业生产结构与实践发展规划,确保能够稳定、有效地推进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工作,以共同助力乡村振兴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

(李丽丽,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概论文学作品农民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耕牛和农民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艺术概论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艺术概论
农民
文学作品与数学
文学作品与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