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系统中非线性耦合振子间的能量传递*

2022-08-24 05:57王锦涛谢勇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振子暂态线性

王锦涛 谢勇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无损检测与结构完整性评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安 710049)

引言

靶能量传递(Targeted energy transfer,TET)是Kopidakis等[1]发现的一种能量由主振子向NES传递的现象,能量传递的过程非常短暂且不可逆,每次传递的能量比较精确.非线性能量阱(Nonlinear energy sink,NES)[2]可以实现靶能量传递使振动能量单向传递至NES并被其耗散掉.

非线性能量阱的动力学特性非常复杂,甚至对于两自由度非线性能量阱(2-DOF NES)现在还难以得到完全精确的解析分析,由于NES可实现高效减振,因此对NES进行理论研究仍然具有重要价值.国内外学者对NES的复杂非线性动力学进行了大量研究.Gendelman等[2]最早对非线性能量阱的靶能量传递进行了研究.文献[3]研究了线性振子耦合小质量非线性振子的力学特性,发现了两种可引发靶能量传递的条件,一种是1:1振动俘获,另一种是非谐振条件下非线性振子的高频振动.文献[4]中在系统无阻尼情况下用非平稳变换的方法得到了周期解,然后通过频率-能量图揭示了该系统的分岔结构,基于复变量-平均法对引发靶能量传递的分谐振,1:1内共振及非线性拍(nonlinear beat)现象作了分析.文献[5]详细分析了三种引发靶能量传递的情况.文献[6]研究了系统输入不同大小脉冲激励下的周期轨道和准周期轨道.文献[7]用简化的动力学方程说明当初始条件在一定范围时NES的效率较高.该研究可作为对文献[8]中不变流形研究的补充.文献[9]通过优化NES的参数实现了最优靶能量传递,并对NES的吸振效率进行了试验验证.文献[10]研究了一个二自由度非线性振动系统,给出了其频能图以及内共振情形的局部化非线性模态流形.提出了势能曲面上模态迹线的概念,发现系统产生内共振的标志之一是两条模态迹线存在交点.发现能量传递现象与两种机制有关:非线性模态局部化以及局部化模态之间的内共振;参与内共振的各个模态在迹线交叉点处实现了能量交换.另外,对NES的研究也做了一些实验验证[11-13],证实了很多理论研究的成果.

靶能量传递主要通过共振俘获实现[4],是NES抑制结构自由振动的主要原理.在研究NES抑制结构自由振动时,Sapsis等[14]把NES中取得最大能量耗散比的情况定义为最优靶能量传递,并证明了当实现最优靶能量传递时,主振子的振动能量会在半个慢变周期(super-slow half cycle)内达到零,这便是目前最直观判断是否为最优靶能量传递的方法.虽然单自由度NES通过最优靶能量传递可以达到很高的振动抑制效率,但要使靶能量在非线性耦合振子间能够完全传递需要两个条件:第一、主振子的初始振动能量必须等于某一定值.若主振子的初始振动能量过小,则靶能量的传递就无法实现,这时NES对系统的振动抑制几乎不起作用,如果初始能量过大,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NES的振动抑制效果[14,15];第二、实现最优靶能量传递需要 NES 具有一定的质量、以上两点仅为实现最优靶能量传递的定性结论,无法根据NES质量和主振子的初始振动能量设计NES.目前虽然有方法计算出了实现最优靶能量传递的NES的最小质量以及所需的初始能量大小,但是对能量传递过程中一些问题的揭示还不够完整[16-18].

本研究对实现最优靶能量传递的NES质量和初始能量条件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建立1:1内共振条件下系统的慢变方程,对保守系统中振动能量可以完全由线性振子传递至NES所需的最小质量和初始能量进行了理论推导和数值验证.根据研究结果可以设计NES的质量和初始能量,使NES实现最优靶能量传递.对原系统的数值仿真表明NES的质量会影响能量传递的暂态和能量交换时间,另外,靶能量的传递与初始能量的形式也有关.

1 非线性耦合振子系统的力学模型

1.1 原系统模型

在图1中,非线性耦合振子系统由一个线性主振子和立方刚度NES构成,系统方程如下:

图1 非线性耦合振子系统模型Fig.1 Nonlinear coupled oscillator system model

1.2 慢变力学模型

2 保守系统中能量在两振子间的完全传递

2.1 慢变系统的两个首次积分

2.2 推导能量完全传递时的NES质量条件

2.3 推导能量完全传递时的初始能量条件

3 数值验证和分析讨论

3.1 慢变系统能量完全传递条件的验证和分析

由于在推导能量完全传递条件的过程中进行了多次变量替换,导致参数的量纲失去了明确的物理意义,所以数值仿真的参数没有标明单位.选取参数分析哈密顿系统(21)的θ-δ相轨迹.对NES和主振子的质量比选取ε>ε21、ε=ε21、ε<ε21三种情况(其中两振子的临界质量比ε21=0.0557)来验证前面推导的临界质量比是否正确.每种情况中不同的刚度比值k21分别对应弱非线性和强非线性系统.图2-图3和图4中每条相轨迹表示不同的n值,黑色虚线代表n=n0的相轨迹.

图2 θ—δ相平面图,ε=0.1Fig.2 Phase-plane portrait,ε =0.1

图3 θ—δ相平面图,ε=0.0557Fig.3 Phase-plane portrait,ε =0.0557

图4 θ—δ相平面图,ε=0.04Fig.4 Phase-plane portrait,ε =0.04

在图2中非线性振子NES与线性主振子的质量比ε>0.0557.从图2可以看出,尽管k21取值不同,但只要n=n0,θ的值都可以从0连续变化到π/2.由(17)式、(18)式和(19)式及前面的分析可知,该过程就是线性主振子能量完全传递至NES的过程.当n≠n0时,θ的最大值均没有达到π/2,从(17)式可以看出,此时线性主振子的振动能量最小值E1min>0.由式(18)可知,此时只有部分振动能量从线性主振子传递到了非线性振子NES,传递率没有达到100%,且n值偏离n0越大,传递到NES的能量就越少,能量传递效率也越低.图2的仿真结果验证了前面的分析结论:要使哈密顿系统(21)中θ能够由0连续变化到π/2,必须满足n=n0这个条件,且当θ=π/2时,δ=π/2,这也正和前面的研究结果(32)式相吻合.

在图3中,NES与主振子的质量比ε=0.0557.从图3可以看出,系统刚度不论强弱,只要n=n0,θ都可以从0连续变化到π/2.和图2不同的是,变化过程中δ恰好达到了边界值π.当n取其它值时,θ的最大值均小于π/2,能量都没有完全传递至NES.

从图4可以看出,如果继续减小非线性振子NES的质量,当n=n0时,θ的最大值只有0.48左右.δ在能量传递过程中虽然可以达到最大值π,但是δ的变化已经超出了(0≤δ≤π)的范围,相轨迹在δ=π处被切断,θ只能在0和最大值之间循环,系统无法实现完全能量传递.图5中每条曲线代表在n=n0下,在NES质量不同时系统的能量传递过程,其中黑色虚线表示n=n0,ε=0.0557时系统的能量传递过程.

图5 θ-δ相平面图,n=n0Fig.5 Phase-plane portrait,n=n0

图2-图4验证了只要n≠n0,主振子能量就不可能完全传递至NES.图5中黑色虚线的左边区域表示都能够实现能量完全传递,从图5中可以看出,系统要实现能量完全传递还须满足NES的质量比大于某一值,而且证明了该值确实为0.0557,从而验证了临界质量比的正确性的.综合图2-图5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只有在n=n0,ε≥0.0557的情况下,系统才能实现能量完全传递.至此,完成了对慢变系统中能量完全传递条件的验证.

3.2 能量完全传递条件在原系统中的验证和分析

观察由(41)式、(42)式和(43)式计算得到的初始条件能否使振动能量在保守系统(5)中的两振子间完全传递.两振子的能量分别按以下两式计算:

E1、E2分别为线性主振子和NES振子的能量.初始条件按(41)式选取:

从图6和图7可以看出,NES与主振子的质量之比ε≥0.0557,此时无论系统的非线性刚度强弱,主振子能量都降到了零,也就是说振动能量在两振子之间都实现了完全传递,这与图2-图3以及前面的结论正好吻合.

图6 两振子间的能量传递Fig.6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wo oscillators

图7 两振子间的能量传递Fig.7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wo oscillators

从图6-图9可以看出NES的质量越大,系统能量交换的周期越短,而刚度对能量交换的周期基本没有影响,但是对暂态和振子能量的变化率有影响.图8是在n=n0,ε<0.0557下系统的能量传递过程,经过观察分析图6-图9,可以得出下面结论:第一、系统两振子进入能量传递前的暂态时间与振子的质量有关;第二、系统经过暂态后,两振子能量交换的时间与振子的质量有关.从图6-图7可以看出系统实现了完全能量传递,这与图2和图3一致.图9中系统在n=n0,ε=0.04情况下基本实现了完全能量传递,然而在图4中能量传递效率最高却只有0.48左右,说明由近似慢变系统推导出的临界质量比确实有偏差.

图8 两振子间的能量传递Fig.8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wo oscillators

图9 两振子间的能量传递Fig.9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wo oscillators

图10的初始位移按图9的1.25倍选取,对比图9和图10可以看出:第一、图9实现了完全能量传递而图10没有;第二、图9引发能量传递的暂态时间比图10长得多,能量交换时间也比图10长,这验证了系统要实现能量完全传递初始能量必须等于某一定值,说明初始条件会影响能量传递.从图10可以看出此时能量传递率比较高,事实上这和前面得出的结论并不矛盾,从图4可以看出,虽然在n=n0处θ的最大值很小,能量的传递效率不高,但n>n0时,虚线左边的曲线仍然可以达到较大的θ值,即NES可以实现较高的能量传递效率,当n=1.1245时,系统的能量传递率高达96%,按照前面对慢变模型的分析,这时的能量传递效率确实没有达到百分之百,图4和图10也互相印证了这一点.

图10 两振子间的能量传递,xten10=1.25xnine10Fig.10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wo oscillators,xten10=1.25xnine10

初始条件按(42)式选取:图11按照(42)式选取初始速度,图6和图7按照(41)式选取初始位移,系统初始能量相同,其它参数一致,得到的结果却不同;图6和图7系统实现了完全传递,图11(a)系统的振动能量虽然在两振子间高效传递,但没有达到完全传递,另外它的能量交换持续时间比图6更长.图11(b)在质量比取0.0557时,振动能量便无法向NES传递了,这说明非线性能量阱的能量传递与初始能量的形式有关,而且预测的临界质量比也有偏差,这种偏差是由平均法、多尺度法以及龙格库塔法造成的.按照(42)式可以预测实现完全能量传递时所需的初始速度,如图12,在质量比ε<0.0557时,系统已无法实现靶能量的完全传递.

图11 两振子间的能量传递Fig.11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wo oscillators

图12 两振子间的能量传递,b10=1.5a10Fig.12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wo oscillators,b10=1.5a10

在图12中质量比ε取0.04,初始速度按式(42)的1.5倍选取,可见能量的传递效率较高.这表明即使NES的质量小于临界值,若提高线性振子的初始能量,也可以取得较好的能量传递效果.需要说明,这种现象与前面的推导并不矛盾,从图4可以看出,虽然在n=n0处能量的传递效率不高(θ的最大值很小),但在n>n0时,虚线左边的曲线仍然可以达到较大的θ值,即NES可以实现较高的能量传递效率,按照前面对慢变模型的分析,这时的能量传递效率无法达到百分之百.另外从图7和图9、图11和图12可以看出在相同条件下,势能形式的能量比动能更容易实现系统的能量传递.

初始条件按(43)式选取:图13的初始条件按(43)式计算,虽然系统能量都实现了高效传递,但都无法实现完全传递.图6和图7实现了完全能量传递,图13(a)虽然质量比满足条件,但初始能量并没有满足,说明系统的完全能量传递和系统的初始条件有关,也验证了系统的初始条件必须为(41)式或(42)式才能实现完全能量传递.图13(b)中NES与主振子的质量比ε<0.0557,可以看出振动能量在两振子之间实现了高效传递,但没有达到完全传递,这是因为质量比和初始条件都没有满足完全能量传递的条件,图4和图13(b)互相印证了这一点.

图13 两振子间的能量传递Fig.13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wo oscillators

暂态transient:系统开始振动至两振子开始发生能量换的时间.能量交换时间exchange:主振子能量传递给NES达到最大,然后NES又返还给主振子的能量达到最大时的时间.

图14 暂态及能量交换时间Fig.14 Transient and exchange time

能量传递率η:主振子传递给NES的最大能量与系统初始能量的比例.

图15 不同参数条件下的能量传递率Fig.15 Energy transfer efficiency with different parameters

4 结论

(1)两自由度非线性耦合振子的保守系统中,实现主振子与非线性振子NES之间的能量完全传递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NES具有一定的质量,且主振子和NES振子的质量比必须大于等于0.0557;第二,主振子的初始振动能量必须等于某一定值,而且该值可按(41)式和(42)式给出.

(2)系统两振子进入能量传递前的暂态时间与振子的质量有关.NES质量越小,两振子能量交换的时间越长,当质量比大于等于0.0557时,两振子可不经过暂态而直接进行能量交换,当NES质量过小时,适当提高非线性耦合振子的初始能量可实现能量高效传递.

(3)非线性耦合振子系统的刚度会影响能量传递的暂态时间,但对能量交换的时间影响不大.

(4)非线性耦合振子初始能量的形式会影响系统的能量传递,在系统参数相同,初始能量一样多的情况下,势能比动能更容易引发系统能量传递.

猜你喜欢
振子暂态线性
多频段基站天线设计
变电检修中的带电检测技术研究
关于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一个证明
浅析交流供配电系统线性谐振过电压
简析垂直简谐运动的合成
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常数变易法
线性耳饰
电能质量暂态扰动的Coinet小波检测方法及其实现
常数变易法的理论依据
解读“弹簧振子”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