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理路、价值旨归与实践路径

2022-08-25 11:55邓婷坡陈小平
山西农经 2022年15期
关键词:三农城乡战略

□邓婷坡,陈小平

(湖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

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圆满收官,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更好地实现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之间的有效融通,应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系统梳理。乡村振兴战略与社会现实高度契合,应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擘画“三农”新蓝图。

1 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理路

乡村振兴战略有着深厚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现实逻辑,其与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我国传统重农思想、中国共产党对“三农”问题的探索实践和国内外现实环境等关系紧密。

1.1 理论逻辑

1.1.1 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

城乡关系相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同时是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通过深入剖析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城乡关系经历着由“城市和乡村的一种无差别的统一”到“城乡的分离和城乡利益的对立”,直至“城乡的融合”的历史进程,这一思想对于我国城乡关系发展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正是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相关理论中国化的鲜活实践,是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思想的基础上党中央集体智慧的重要成果。

1.1.2 我国传统重农思想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中国是人口大国,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是最基本的问题。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直接关系到民之生计和国之兴存,因而历朝历代极为关注和重视农业问题,通过各种举措推动农业发展。战国时期商鞅主张“重农抑商”,西汉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三国时期兴修水利,李世民主张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等施政思想。各种政策与举措为农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乡村振兴战略与我国传统重农思想关系密切。农业是文明的基础,同时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根基。农村仍是当前我国发展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继承和创新中国传统重农思想的基础上,党中央创造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

1.2 实践逻辑:中国共产党对“三农”问题的思考与探索

在革命斗争以城市运动为主时期,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928 年12 月,毛泽东同志总结土地革命经验,主持并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领导农民完成了农村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1950 年,邓小平同志提出“农业发展是工业化的必要条件”。1978 年,邓小平同志充分肯定包产到户,有力推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胡锦涛同志强调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务农重农,国之大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战略视角和指引。

中国共产党人对“三农”问题的探索与实践,使得“三农”发展的内生动力显著增强,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奠定了深厚根基。

1.3 现实逻辑:国际国内环境的现实需要

1.3.1 国际环境

乡村振兴思想的产生与“乡村衰退理论”息息相关。不少人认为,城市的发展必然导致乡村的衰败。为破解这一难题,美国、欧盟等西方发达经济体通过立法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发展农村特色产业等综合性的政策手段,形成符合自身特征的乡村发展道路,从而有效遏制了乡村衰退。与此同时,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步提升,西方国家对我国虎视眈眈,贸易摩擦越发尖锐。严峻的国际形势使得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积极应对。

1.3.2 国内环境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拥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同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现阶段我国社会存在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国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需要各个方面的协同发展。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然而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农业基础不牢固、科技化水平较为低下、发展相对滞后、农业劳动力人口流失等问题尤为明显。中国是否能从根本上解决乡村发展问题,成为实现社会现代化国家的关键一环。

2 乡村振兴战略的价值旨归

城市与乡村之间有着天然纽带,二者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现如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作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一环,乡村发展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乡村振兴战略如同一剂良方,将推动乡村繁荣发展,实现城乡协同状态。

2.1 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担当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共产党在清醒认识现阶段我国的国情、社情和民情,深刻把握城乡关系发展规律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同时乡村的繁荣发展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中央作出的各项政策决定始终是站在人民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广大农民群体的利益需求始终被党中央密切关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正是化解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举措。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开展,破解城市与乡村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不断提高农民群体收入、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充分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

2.2 推动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重大。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可确保社会稳定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乡村振兴战略把“三农”问题放到了战略目标的高度进行谋划,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坚定立场,描绘了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全新蓝图和推进思路。因此,应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推动“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促使农业、农村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提升农民群体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2.3 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必然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压舱石。当前,多极化趋势深入发展,但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依旧盛行,西方国家对我国怀有敌意。我国作为一个消费大国,每年有众多农产品依靠进口。农业作为衣食之源,习近平同志强调“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

在贸易保护主义盛行情况下,通过推行乡村振兴战略,必将使得我国发展内驱力有效增强,更加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2.4 为世界农业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我国创造性地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世界农业的发展提供路径启示。城市规模扩张致使乡村衰败似乎成为一个公认的“铁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就是要打破这个铁律,向世界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有能力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干好乡村振兴事业,本身就是对全球的重大贡献”。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正朝着全方位振兴深入发展。有了中国这一良好的典范,世界各国农业势必朝着现代化农业方向不断推进。

3 乡村振兴战略有效推进的实践路径

当前国内外形势纷繁复杂,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并结合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寻找切实可行的路径,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3.1 坚持规划先行,破除制度瓶颈

乡村振兴战略要落到实处,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做好顶层设计,研究制定乡村振兴战略的系统、长远规划。尤其是做好“十四五”期间的规划工作,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引与导向作用。应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制订科学合理的规划,以良好的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另外,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除制度瓶颈。其中土地流转等政策应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敢于破除弊病,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提供动力支持。

3.2 主张科技引领,打造现代农业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引领。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已经不适应时代,必将被时代所淘汰。乡村振兴战略涉及“五大振兴”,“五大振兴”的贯彻落实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引领。

通过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引领作用,创新生产模式,打造社会化大生产产业模式,提升相关农产品的竞争力,建立健全可持续的收入增长长效机制,真正实现富农兴农。

3.3 加强人才支持,实现智力发展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在新时期的关键节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应切实保障好人才资源。第一,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呼吁广大青年到广大基层地区去谱写生命的华章。第二,以各种优惠政策做好人才的吸引工作。通过住房优惠等政策倾斜吸引各种人才,不仅“引资”更要“引智”。第三,做好本土人才的相关保障工作。通过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和软硬件设施,在教育、医疗、公共卫生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实现城乡发展均衡化。

3.4 提倡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离不开优美的生态环境。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走深、走实的过程中,应把生态问题放在首位。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内容的重要论述,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努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之美关键看乡村,乡村之美关键看生态。生态环境一旦惨遭破坏,后果不可估量。实现乡村振兴,良好的生态环境不可或缺。

3.5 构建乡村振兴的内外动力机制

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推进,必须构建内外动力机制。第一,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发挥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乡村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深入发展。第二,培育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其自身的发展动力尤为关键。必须依托乡村发展优势,打造特色产业,增强发展活力。

猜你喜欢
三农城乡战略
预计到2050年中国城乡消费水平将无明显差距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三农”热点
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新主线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2013年度“三农人物”揭晓
城乡一体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