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东奕:数学天才的“封神”之路

2022-08-27 10:21□王
小读者 2022年16期
关键词:丘成桐封神竞赛

□王 丽

从小就是“数学迷”

1991 年,韦东奕出生于山东济南。由于父亲是一位数学教授,从记事起,他就发现家里像一座小型图书馆,其中数学书籍特别多。当同龄的孩子们热衷于看动画片、玩电子游戏时,他却迷上了这些数学书。

小时候,韦东奕最爱和父亲解数学题。有一次,他非常好奇地问父亲:“数学除了用于算账,还能干什么?”父亲一听就乐了,对他说:“小到工厂里的车床、发动机等,大到导弹、火箭、卫星、原子弹等,哪一样都离不开大量经过计算的精确数据。比如发射航天火箭前,如果数据稍有偏差,就会酿成重大事故——不是火箭爆炸,就是火箭发射出去‘像花炮那样乱窜’。”听完父亲的一番解释,韦东奕明白了学好数学的重要性,数学就像一颗种子,从此在他心里生根、发芽。

读小学一年级时,韦东奕迷上了《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系列丛书。另外,在解题的过程中,他还体会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快乐,从此对数学更加痴迷。

韦东奕的父母从来没有给他报过任何特长班,而是尊从儿子的内心,让他像小草一样“自由生长”。就这样,在宽松的家庭环境中,韦东奕可以集中精力做自己喜欢的事。读初二时,由于在数学上拥有过人的天赋,他提前进入山东师范大学附中奥数训练队,和一群高中生一起训练。读高一期间,他获得山东省高中数学联赛第一名。

后来,韦东奕进入了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集训队。该队由来自全国各地的40 名数学尖子生组成,经过8 场淘汰赛,最终只留下6 人。每场淘汰赛规定用时均为4 小时,需要解3 道题,每道题都特别难。不过,韦东奕实力超群,8 场比赛下来,24 道题中他完成了23 道半!他的许多解题方法都是自创的,比标准答案还要“简单粗暴”,被誉为“韦方法”。

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大赛(IMO)中一战成名

由于在第49 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大赛(IMO)上的惊人表现,韦东奕一战成名!在此次比赛中,“韦神”6 道大题全部答对,获得了满分!

能在这种世界级比赛中获得“满分金牌”实属不易,可韦东奕并没有沾沾自喜,更没有因此止步。一年后,他又参加了第50 届IMO。

在这场比赛中,韦东奕更是击败了陶哲轩。陶哲轩7 岁自学微积分,12 岁拿到IMO 金牌,是数学竞赛史上的传奇人物。有趣的是,作为解题高手,陶哲轩受邀解答本次比赛压轴的第六道题时,用了足足7 个小时,而韦东奕仅用一小时就得出该题的正确答案。那年,他才读高二。

2010 年,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向韦东奕伸出橄榄枝,破格将他录取。北大数学系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北大四大疯人院之首”。这是因为这里天才、怪才云集,将世界上的一切元素都变成了数学符号。

大三那年,由于韦东奕在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中的碾压性表现,更是令他名声大噪。这项竞赛由首位斩获菲尔兹奖(被誉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的华人数学家丘成桐教授发起,是国内水平最高、获奖难度最大的一项大学数学竞赛,因此,各大名校数院会为之展开“名誉之战”。

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仅考纲就涉及58本书,涵盖内容极广,难度也极大。谁知韦东奕竟将这58 本书融会贯通,一举拿下除代数外的分析、几何、概率、应用四项金奖及个人全能金奖。加上他上大二时获得的代数金奖,韦东奕毫无疑问成为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史上前无古人的“大满贯”选手。北大的同学盛赞道:“‘韦教主’凭借一己之力,就碾压了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在外界看来,韦东奕是一个大神一样的人物,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他也有真实、可爱的一面:他喜欢一边听收音机,一边去各个寝室闲逛;喜欢把同学们的书都“扫荡”一遍,看看其中有没有自己感兴趣的;玩狼人杀游戏时,因为他正直善良,永远学不会撒谎,所以经常输得很惨……

韦东奕虽然不善言辞,但是十分谦虚、随和,没有一点傲气。当同学们向他请教一些数学难题时,他也会耐心地为其解答。即使别人两三天都解不出来的题,他只读一遍题目,答案就能脱口而出。

爆红全网,他被誉为“陈景润接班人”

2014 年,韦东奕以优异的成绩从北大毕业,之后师从田刚院士,开始硕博连读。只用了三年半,他就获得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19 年,韦东奕又完成博士后的科研任务,成为北大数学系的助理教授。

在北大数院,韦东奕位列“扫地僧”之首。北大流传着他的种种传说,据说某个学期,韦东奕担任某学科助教期间,教授这样向同学们做介绍:“如果你们有不懂的问题可以问我,如果我不会你们可以问助教,如果连助教都不会,那可能是题目错了。”

还有一次,韦东奕讲完习题课后,说:“如果有谁没听懂,可以请教授再讲一遍。”教授却微微一笑,说:“不行,我也没听懂……”大家听了,笑成一片。

自从韦东奕成为北大数学系的助理教授,就有人议论道:“竞赛与科研毕竟存在很大差别,竞赛着重考察的是运用技巧和解题的能力,而科研则重在探索人类未知的世界,失败更是常态。”由此,很多人开始质疑韦东奕:转型之后他还能延续传奇吗?

韦东奕用实际行动回击了这些质疑。从2015 年8 月至2021 年7 月这将近6 年的时间里,他完成了25 篇学术论文,其中多数文章都发表在国际一流期刊上。

在与数学有关的多个领域中,韦东奕均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突破。闻名遐迩的法国布尔巴基讨论班曾组织专题研讨班,向成员介绍韦东奕等人的工作。

韦东奕与田刚院士等人合作的论文,获得世界顶级数学期刊接收并在线发表,他也因此荣获国家级奖学金。

由于韦东奕太过优秀,以至大家对他有点“忌惮”。纽约大学林芳华教授曾说:“他人的论文发表后,韦东奕很快就可以大大简化其中所用的方法,因此在文章发表前,有些大人物都不敢轻易把研究放在网上……”

短短几年,韦东奕在北大就从数学竞赛领域的“神”蜕变为数学界“青年教主”。

2021 年夏天,韦东奕因为一段采访视频而爆红网络,被誉为“陈景润接班人”。

2022 年,因为帮一个博士团队解决数学问题的假新闻,韦东奕冲上热搜榜。虽然他亲自辟谣,但是,人们对此仍深信不疑,这说明大家对他的高度认可。

有人嘲讽他傻,说像他这样的数学天才,只要一直参加竞赛就会有不菲的收入,如果进入大企业,年薪百万也不在话下,他却一心做研究。韦东奕对此类议论充耳不闻,依然平心静气地将所有时间都用在数学领域中,以解决其中一些奥秘。田刚院士说:“正因为如此,韦东奕才能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国际赛场上,才能让中国的数学研究走在世界前沿。”

名师点评

袁隆平曾说“一个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足够了”,韦东奕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正是因为他多年来一直对数学热情不减。网友们称他为“韦神”,不仅是因为他的数学水平,还有他的专注与执着。他是一位纯粹的数学天才,对他来说,数学是最吸引人的。未来,韦东奕要走的路还很长,相信他在数学领域能再攀高峰!

猜你喜欢
丘成桐封神竞赛
网易向北京丘成桐科学基金会捐赠6600万元
“封神宇宙”需要文化与心灵的支点
《封神三部曲》开始配音工作 李雪健与乌尔善现身
丘成桐不拿薪水
丘成桐不拿薪水
数学潜能知识竞赛
战后好莱坞编剧作家的封神之路
创新思维竞赛(3)
乌尔善打造《封神三部曲》计划于2020年至2022年上映
创新思维竞赛(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