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民间文艺之乡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2022-08-29 11:58
文史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颛顼民间文艺民间文化

彭 丹

民间文艺之乡是以乡镇一级党委、政府为主体,依托当地有特色民间文化,结合当地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创建的特色文化品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大力开展中国民间文艺之乡的创建活动,目前四川省有由中国民协命名的中国民间文艺之乡20个。这些民间文艺之乡的创建,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发挥了积极而且重要的作用。

一、民间文艺之乡是地方文化建设的靓丽名片

根据中国民协最新修订的《中国民间文艺之乡管理条例》,各地创建申报民间文艺之乡,必须依托当地深厚且有特色的民间文化资源,并结合未来五年、十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订详细的创建发展方案。四川民族民间文化底蕴深厚,可创建申报的民间文艺之乡资源丰富多彩。这些文化资源大致包括以下类型:

如宜宾市翠屏区依托当地哪吒传说创建的“中国哪吒文化之乡”、雷波县依托当地丰富的民歌资源创建的“中国彝族民歌之乡”。

如米易县依托当地颛顼传说创建的“中国颛顼文化之乡”、北川县依托大禹传说创建的“中国大禹文化之乡”、什邡市依托马祖故里创建的“中国马祖农禅民俗文化之乡”。

如绵竹市创建的“中国年画之乡”、自贡市自流井区创建的“中国彩灯艺术之乡”、德格县创建的“中国藏族传统手工艺之乡”、白玉县创建的“中国藏族金工艺术之乡”。

如阆中市创建的“中国春节文化之乡”、布拖县创建的“中国彝族火把节之乡”、理塘县创建的“中国藏族赛马文化之乡”、乡城县创建的“中国白藏房文化之乡”。

如泸州市打造的“中国长江奇石文化城”、雅安市名山区依托当地深厚的茶文化资源创建的“中国茶文化之乡”。

各民间文艺之乡的创建,不仅使当地优秀的传统文化、民间文化资源得到系统的梳理、保护、传承,而且在“创造性保护,创新性发展”上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使民间文艺之乡成为一块块靓丽的文化名片,在提升地方知名度、促进文旅产业融合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9年8月23日,“中国哪吒文化之乡”授牌仪式在宜宾市翠屏区举行(选自《珙都快报》)

二、创建民间文艺之乡在乡村振兴中具有重要作用

乡村振兴不仅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产业经济,让群众增收致富,还要让人民群众增加获得感幸福感。这个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丰厚的物质基础,更要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从这个角度看,民间文艺之乡在乡村振兴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各地民间文艺之乡的创建,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坚强支撑。如北川县依托当地独特的大禹文化资源,坚持以文化自信为引领,始终延续传承着大禹公而忘私、以民为先、科学创新、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和不朽精神,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大禹文化。颛顼文化是米易县民间广泛传承的一种民间文化现象,流传有丰富的颛顼传说故事和歌谣。米易县的颛顼文化同时也包含龙文化既有以龙命名的众多地名,也有关于龙的山水奇观,以及为纪念颛顼举办的龙舟盛会等民俗活动,文化底蕴十分深厚。乡城县大力建设“田园白藏房·净土香巴拉”品牌,通过打造生态净土、文化净土、人心净土、生产净土,乡城人的文化自信更加坚定。

每个民间文艺之乡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如雅安市名山区实施蒙顶山茶品牌提升计划,狠抓“中国茶文化之乡”品牌宣传推介,不断夯实基础,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蒙顶山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40.99亿元。绵竹市从2002年起采取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成功举办了20届绵竹年画节,通过“迎春图”大型巡游、年画精品展销等民俗活动,为绵竹年画的保护、宣传和推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德阳市还专门为绵竹年画传承保护立法,其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阆中市依托“中国春节文化之乡”这块金字招牌,利用落下闳的历史名人效应,将春节文化和历史、科举、年俗文化等融为一体,打造阆中古城文创新看点、新亮点。其从2018年开始,成功举办了三届“落下闳·春节文化博览会”暨“我们的节日·春节文化论坛”,将阆中春节文化的关注度与美誉度提升到新的高度。

在四川已命名的民间文艺之乡中,曾有11个国家级贫困县。随着文艺之乡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这些地方旅游,体验不同的民间文化风情,对当地文化产业的建设和开发,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如曾是国家级贫困县、秦巴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全省贫困人口最多的宣汉县,为更好保护和传承巴文化,建设“全国巴文化高地”,经多方不懈努力,成功创建了“中国巴文化之乡”,这是宣汉县近年来深入挖掘巴文化资源,实施文化强县战略的成果。配套“巴文化之乡”打造的巴山大峡谷景区,荣获“最美中国文化旅游目的地”称号,对吸引外地游客前往、带动当地老百姓灵活就业和增加收入发挥了巨大作用。2019年,巴山大峡谷景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95.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42亿元。宣汉县成功走出了一条通过文旅融合实现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壤塘县借助民间文艺之乡的品牌,打造20多个觉囊文化传习所,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成功走出一条“生产性保护、活态化传承”之路,不仅解决了2000多个就业岗位,培养了民间手工艺人才,还为突出文化旅游“深度游”夯实了基础,仅2021年上半年就累计接待游客18.6万人次、实现收入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4.5%、138.70%,有效助推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北川县依托“大禹文化之乡”大力实施文旅、文农、文工融合,通过电商、村淘、展销会、店铺等平台解决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问题,累计带动80多个村1800多户贫困户7600多名贫困人口直接或间接从事文化旅游服务业,有效带动一大批贫困村脱贫摘帽。

民间文艺之乡既是全面展现传统文化的窗口,也是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舞台,创建活动增强当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如阆中将春节文化与乡村文化建设相结合,积极组织开展春节文化进乡村活动。依托老观、桥楼等特色文化乡镇,积极打造春节文化特色村。每年送春联、送祝福、送文化下乡已然成了春节文化工作的常态活动,2021年送出春联5000多副。在腊八节活动期间,全国历史文化名镇老观打出了“中国春节源·阆中来过年”的招牌,开展了别具一格的“杀年猪、亮花鞋”等属于老观镇的本土特色民俗活动,以丰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

三、对持续开展民间文艺之乡创建的一些思考

民间文艺之乡创建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遇到了一些困难。如管理不够规范,存在重创建轻管理、重挂牌轻发展情况,缺少发展动力,后劲不足等。我们认为在新时期持续开展好民间文艺之乡的创建工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充分认识创建和发展民间文艺之乡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各地可在非遗普查、旅游资源普查的基础上对当地的传统文化、民间文艺资源进行摸底调查。只有摸清家底,才能对创建一个什么样的民间文艺之乡做到心中有数。

命名关系到民间文艺之乡的定位、社会认同、未来发展方向、宣传推广等诸多问题,一定要仔细推敲,认真琢磨。

中国民协在民间文艺之乡申请条件中明确,申请地党政领导应高度重视,有创建民间文艺之乡的实施方案和工作实绩,将民间文艺之乡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给予稳固的政策支持、经费和人力保障。创建民间文艺之乡要和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等本地经济文化产业发展联系起来,综合加以考虑。

民间文艺之乡申报要求申请地有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民间文艺传承人,有一批组织、指导、从事民间文艺创作、活动和研究的骨干力量。创建工作要通过文联、协会等机构将这些人才队伍团结起来,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自贡灯会、绵竹年画节、宣汉大型舞台剧《梦回巴国》……就是这样的品牌活动。策划活动一定要立足本地民间文化资源,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既要考虑社会效益,也要考虑投入与产出,不能盲目办会办节。

创建民间文艺之乡,如果群众没有获得感,不能增收致富,参与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挫伤。自贡彩灯、泸州奇石、名山茶文化、宣汉巴文化、壤塘觉囊文化都带动了就业,推动了群众增收致富;米易颛顼文化、宜宾哪吒文化等亦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它们探索出了一条条成功之路,值得借鉴。

宣汉县舞台剧《梦回巴国》剧照(选自“全案营销”公众号)

猜你喜欢
颛顼民间文艺民间文化
郑一民新作《河北民间文艺史》研讨会在京召开
“一带一路”背景下沿线的民间文化档案保护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秦人的祖先
黑色帝王颛顼
市场与权力:“民间文艺”批判
秦人的祖先
吉林民间文化作家采风活动掠影
“感党恩爱核心 喜迎十九大”全区民间文艺汇演
赵氏的祖先造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