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5 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病例分析

2022-08-29 08:38于晓博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17期
关键词:泌尿系统类药物心血管

于晓博

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主要是指患者在治疗期间因自身患病原因和长期用药等导致在用药期间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当患者发生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时,会导致住院时间被延长,器官、组织、细胞等受到损伤,甚至引发癌症、残疾等疾病,导致孕产妇出现出生缺陷等,严重时还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问题[1]。在我国的住院患者中,每年都有5%左右的患者因为药品不良反应住院,接受治疗。为了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医院需要针对发生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良表现等进行分析,针对不同药品造成患者出现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提取有效信息,为医院治疗提出一些警戒信号,有效指导临床在治疗过程中合理用药,防止患者出现严重药品不良反应,避免药物危害事件进一步恶化[2]。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在本院就诊的患者中发生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有效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375 例在本院就诊过程中发生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8 例,女177 例;平均年龄(36.89±10.85)岁。纳入标准:患者及其家属知晓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相关协议;患者均在治疗期间患有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排除标准:患有其他重大疾病、器官严重衰竭、不配合治疗、精神异常者。

1.2 方法 对375 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患者进行统计分析。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第八章附则中规定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相关判定标准进行分类,分析相关病例发生不良反应时涉及到的临床疾病、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以及不良反应好转率等。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患者涉及的临床疾病、药品种类、给药途径及不良反应好转率。①临床疾病主要分为血液系统损伤、肝胆系统损伤、内分泌系统损伤、全身性损伤、消化系统损伤、中枢系统损伤、营养障碍、皮肤损伤、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异常以及泌尿系统损伤。②药品种类包括抗肿瘤类药物、抗结核病药物、抗菌类药物、内分泌系统药物、抗病毒类药物、中药制剂、血液系统药物、神经系统药物、呼吸系统药物、泌尿系统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营养保健药物、消化系统药物等。③给药途径主要包括静脉注射、口服、静脉滴注、外用以及灌注等。④不良反应经临床干预后其预后效果判定标准:痊愈:经临床干预后,患者严重不良反应症状消失;好转:经临床干预后,患者严重不良反应症状明显改善;无效:经临床干预后,患者严重不良反应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结果不明确:经临床干预后,患者严重不良反应症状改变不明确。总好转率=痊愈率+好转率。

2 结果

2.1 临床疾病 375 例患者中,血液系统损伤占56.27%(211/375)、肝胆系统损伤占13.07%(49/375)、内分泌系统损伤占11.73%(44/375)、全身性损伤占1.07%(4/375)、消化系统损伤占3.47%(13/375)、中枢系统损伤占3.47%(13/375)、营养障碍占3.20%(12/375)、皮肤损伤占2.13%(8/375)、心血管疾病占2.13%(8/375)、呼吸系统异常占1.87%(7/375)、泌尿系统损伤占1.60%(6/375)。见表1。

表1 375 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患者涉及的临床疾病(n,%)

2.2 药品种类 375 例患者涉及的药品种类较多,其中抗肿瘤类药物占18.13%(68/375)、抗结核病药物占12.00%(45/375)、抗菌类药物占8.53%(32/375)、内分泌系统药物占7.47%(28/375)、抗病毒类药物占6.67%(25/375)、中药制剂占5.60%(21/375)、血液系统药物占5.87%(22/375)、神经系统药物占6.93%(26/375)、呼吸系统药物5.07%(19/375)、泌尿系统药物6.40%(24/375)、心血管系统药物5.87%(22/375)、营养保健药物5.60%(21/375)、消化系统药物5.87%(22/375)。见表2。

表2 375 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患者涉及的药品种类(n,%)

续表2

2.3 给药途径 375 例患者中,静脉注射占8.00%(30/375)、口服占11.20%(42/375)、静脉滴注占76.53%(287/375)、外用占2.40%(9/375)、灌注占1.87%(7/375)。见表3。

表3 375 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患者涉及的给药途径(n,%)

2.4 不良反应好转率 375 例患者中痊愈占10.13%(38/375),好转占65.33%(245/375),无效占8.00%(30/375),结果不明确占16.53%(62/375),总好转率为75.47%(283/375)。

3 讨论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时,会导致组织、器官、细胞等功能发生严重损伤,导致身体各项组织器官出现形态上的改变或者损伤,引发身体残缺等症状发生,甚至引发癌症等,孕产期产妇发生出生缺陷的几率将会增加。同时,出现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患者如果不及时给予治疗和干预还会出现死亡等风险,导致患者身心受到严重伤害[3]。因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时需要医院高度重视,在日常医疗工作中,需要对药品不良反应进行有效监测,并根据一段时间内出现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进行报告、总结和分析,从而提高医务工作人员和患者对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重视[4]。在临床医学中,通过监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高风险因素,能够有效提高对药品风险的管理效率,从而使医生能够更佳合理的用药[5-8]。

在本次研究中可以发现血液系统损伤患者发生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占比较高,其次是肝胆系统损伤、内分泌系统损伤疾病,相比于全身性损伤、消化系统损伤、中枢系统损伤、营养障碍、皮肤损伤、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异常以及泌尿系统损伤等疾病占比较高;相关病例发生不良反应时涉及到的药品种类主要包括抗肿瘤类药物、抗结核病药物等,使用抗肿瘤类药物、抗结核病药物进行治疗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患者占比相对于抗菌类药物、内分泌系统药物、抗病毒类药物、中药制剂、血液系统药物、神经系统药物、呼吸系统药物、泌尿系统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营养保健药物、消化系统药物等较高;通过静脉滴注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口服、静脉注射、外用以及灌注等给药方法;通过医院及时救治,不良反应好转率较高。为了能够有效减少患者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医生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周密检查,在用药前需详细询问病史以及是否存在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史,在选择药物过程中,尽可能选择副作用小的、不良反应少以及对患者机体损伤小的药物,避免选择在使用过程中对患者病变器官有损伤的药物[9,10]。同时,医生在给药过程中,需要详细了解各种药物的相互作用机理,避免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反应,产生冲突,造成患者出现严重药品不良反应[11]。另外,在给药过程中要从小剂量开始使用,避免剂量过猛造成不良反应。同时,还需要根据患者的表现合理加减用药,必要时需要停止用药,做好药物监控,制定相关的应急预案。

综上所述,患者发生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与临床疾病、药品种类以及给药途径等因素有关,通过及时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好转率。因此,通过定期分析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病例相关情况,能够为医生提供用药参考意见,加强药品使用管理,避免出现药物使用风险。

猜你喜欢
泌尿系统类药物心血管
多肽类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SNHG16 promote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development via activating ECM receptor interaction pathway
哪些疾病容易诱发泌尿系统结石
正电子类药物全自动核素分装仪的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与肝细胞癌发生风险的关系
哪些疾病容易诱发泌尿系统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