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拆解法”在高考地理中的应用

2022-08-29 03:07山东李兴防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巢湖

山东 李兴防

“拆解法”是将复杂的地理事象、地理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整为零进而解决问题的一种地理解题方法。著名教育家波利亚(George Polya)在《怎样解题》一书中说:“如果你不能解决所提出的问题,那么可先解决一个更特殊的问题或解决这个问题的一部分。”“拆解法”不仅有效地降低了答题难度,还原了难题的本来面目,而且能在解题过程中使学生不断成长、不断收获,消除学生攻克难题的畏惧心理,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学习地理的乐趣。

一、地理概念拆解

地理概念能反映地理事物﹑现象或地理演变过程的本质属性,理解和领会地理概念是学生认识各种地理事物的基础、是学生区分不同地理事物的依据、是学生学习地理原理性知识的前提。按照地理概念的内涵、性质,地理概念可分为具体概念(指对地理事物或现象进行直接描述)和抽象概念(间接与地理事物产生联系)两种类型。

拆解地理概念包括字面拆解、释义拆解、内涵拆解、图像拆解等形式。字面拆解是从概念的字面意思进行拆解,如装配式木质建筑=装配式+木质建筑、圩田=防水护田的堤岸+农田等。释义拆解是根据概念的释义进行拆解,如陆港=内陆+港口功能(报关、报检等)、珊瑚礁=造礁珊瑚+热带浅海。内涵拆解是从概念的内涵角度进行拆解,如自然条件拆解成地形、气候、水文(河流)、土壤、生物等,经济特征拆解成第一、二、三产业特征,区域发展拆解为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图像拆解是把概念用多媒体、教学挂图、地理示意图、地理景观图、地理模型、地理标本、板图等形式进行表达,如2021年6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第24,25题对冷锋、暖锋的理解,学生只有先画出示意图,然后观察垂直方向上风速、风向的变化,再去理解题中示意图才能做出正确选择;再如讲解2021年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第16题时,可利用多媒体演示候闸过坝是水运→水运,而翻坝则是水运→陆运→水运或水运→陆运等。

二、地理信息拆解

高考地理信息的呈现方式主要有文字、表格和图像三种形式,要准确提取有效信息,可把文字信息拆解成地理位置、事象、要素、时间、空间、定性、定量、特征、成因、演变、关联、人类活动、影响、结果、发展、问题、措施等。

【例1】(2021年全国甲卷,36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中阴影示意的M地区曾经是湿地(沼泽),年降水量是年蒸发量的1.2~1.5倍,远低于英国西部和北部。在罗马时代,人们对M地区湿地进行了排水尝试,湿地仅得到零星开垦。17世纪,该地引入荷兰风车与水利工程技术,湿地得到成片开垦。经过几百年的开发,M地区已经成为英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图1

(1)分析M地区排水后能够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2)分析罗马时代和17世纪对M地区湿地开垦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

(3)推测M地区当前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文字信息拆解】文字信息多以新概念、新情境、新案例的形式呈现,要逐句拆解。题中文字材料有四句话,一是“阴影示意的M地区曾经是湿地(沼泽),年降水量是年蒸发量的1.2~1.5倍,远低于英国西部和北部。”可提取位置(M地)、事象(曾经是湿地或沼泽)、要素(年降水量、蒸发量)、定性(年降水量是年蒸发量的1.2~1.5倍,远低于英国西部和北部);二是“在罗马时代,人们对M地区湿地进行了排水尝试,湿地仅得到零星开垦。”可提取时间(罗马时代)、人类活动(排水尝试)、结果(零星开垦);三是“17世纪,该地引入荷兰风车与水利工程技术,湿地得到成片开垦。”可提取时间(17世纪)、变化(引入荷兰风车与水利工程技术)、结果(成片开垦);四是“经过几百年的开发,M地区已经成为英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可提取人类活动(经过几百年的开发)、发展(英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问题(长期发展农业引发的土壤、虫害、水污染等环境问题)。

【图像信息拆解】地理图像包括坐标图、分布图、区域图、统计图、原理示意图、景观图等。该题呈现的是区域图,可拆解成经纬度图层、政区图层、地形(等高线)图层、河流图层、城市图层等,由地理纬度50°N~60°N推断出英国地处西风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由地形图层可知,M地海拔较低,地处西风带的背风坡,相比英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少、光照条件较好;由河流图层可知,M地地处河流下游,土壤深厚肥沃。

【设问信息拆解】第(1)问,拆解成M地区、排水后、农业、自然条件,自然条件又可拆解为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条件。第(2)问,拆解为时间(比较罗马时代和17世纪)、地点(M地区)、事象(湿地开垦)、原因(不同时间差异)。第(3)问,拆解为地点(M地区)、时间(当前)、人类活动(农业发展)、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又可拆解为土壤环境、水环境、生物环境等角度。

【答案】(1)与英国大部分地区相比,该地区降水量较少,光照条件较好。地势低平,利于耕作。大部分为沼泽,土层深厚肥沃,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

(2)M地区湿地面积广,地势低,抽(排)水工程量大,对动力要求高。罗马时代以人力、畜力为主,排水能力有限,湿地仅得到零星开垦。17世纪,采用风力排水,排水能力大幅度提高,加之水利工程技术进步,湿地得到成片开垦。

(3)由于长期种植,土地肥力渐趋下降,作物病虫害增多。经常的排水和耕作,使表土流失并淤塞排水沟。化肥、农药的使用,污染水、土环境。

三、地理计算拆解

高考地理计算包括地理概念型(运用地理概念计算出相关的地理结论,并通过计算结果分析、判断、评价相关的地理事象)、地理规律原理型(运用相关地理规律、原理来计算、分析、判断、评价相关的地理事物)和公式型(运用所给公式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论来分析地理规律、原理,判断、评价相关的地理事物)三大类。这类试题推力较强,要拆解计算步骤。

【例2】(2021年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14,15题)科考队在北极圈内某地进行科考时,于北京时间6月22日16时测得了当地一天中太阳高度的最小值为10°。回答14,15题。

14.该地的纬度为

( )

A.83°26′N B.80°34′N

C.76°34′N D.72°34′N

15.该地位于

( )

A.欧洲北部 B.亚洲西部

C.亚洲东部 D.北美北部

【拆解步骤】第一步是信息拆解,①地点:北极圈内;②时间:北京时间6月22日16时;③事象:当地一天中太阳高度的最小值为10°。

第二步是计算纬度拆解,①由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出现极昼→北极圈最小太阳高度为0°→根据公式“太阳高度差=纬度差”可知,10°-0°=该地纬度-66°34′→该地纬度为76°34′。

第三步是计算经度拆解:出现极昼,太阳高度最小时地方时为0时→北京时间6月22日16时,该地为0时→该地与北京相差16小时→结合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120°E经线地方时),计算出该地的经度为120°W→该地位于美洲北部。

【答案】14.C 15.D

四、演变过程拆解

演变过程类试题考查地理事象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主要从依时过程(一定的时间内发展、变化规律)、预估过程(预估可能发生的变化)、耦合过程(在时空上与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该类试题具有时间性、因果性、完整性、精细化的特点,难度较大,如用拆解法,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3】(2021年全国甲卷,37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2所示的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植被均为草原,其中冲积平原草原茂盛。山坡表面多覆盖有沙和粉沙物质。附近气象站(海拔3 367米)监测的年平均气温为-2.6℃,年降水量约291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风。

图2

(1)说明冲积扇和山坡堆积物中砾石的差异及其原因。

(2)分析分布在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的空间迁移过程。

(3)说明冲积平原水分条件比山坡和冲积扇好的原因。

【过程拆解】第(1)问:

环节一:问题拆解——找出冲积扇和山坡堆积物砾石的差异,冲积扇是以沙砾(细小)为主、山坡是以角砾为主;再分别说明原因。

环节二:特征拆解——沙砾分选性、磨圆度较好;角砾分选性差,棱角分明。

环节三:过程拆解——冲积扇中的沙砾经流水侵蚀、搬运、堆积而成;山坡中的角砾是岩石经风化、冰川侵蚀、搬运、堆积或崩塌形成。

第(2)问:

环节一:空间——沙和粉沙的源地是就地风化而来,还是外力(风力)搬运、堆积而来,图中只有冲积扇是沙和粉沙,故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的源地是冲积扇。

环节二:时间——沙和粉沙易被外力移动的季节——冬春季多风,特别是春季。

环节三:侵蚀搬运条件——沙和粉沙易被侵蚀、搬运的环境特征是地表干燥、植被稀少、风力较大。

环节四:堆积条件——在迎风坡随高度的增加,风力减弱搬运能力降低,沙和粉沙逐渐沉积。

第(3)问:结合图3中环节拆解:图中冲积平原、山坡、冲积扇蒸发量与降水量差别不大,主要从来水、走水、下渗环节拆解。

图3

环节一:来水——地表径流流入、地下水出露;

环节二:走水——地势较低,水不易流走;

环节三:下渗——一是地表物质颗粒较细,利于保水;二是深层土壤冰冻时间较长,利于蓄水。

【答案】(1)冲积扇:以沙砾为主,砾石分选较好,有一定的磨圆度;由流水搬运、沉积而成。山坡:以角砾为主,砾石分选较差(大小混杂),磨圆度较差(棱角分明);主要由重力作用形成。

(2)沙和粉沙物质主要来源于冲积扇。春季,风力强劲,冲积扇地表干燥,地表沙粒易启动。风沙流沿山坡爬升,到达一定位置后挟沙能力减弱,沙和粉沙沉积在山坡上。

(3)地势较低,山坡和冲积扇流水在此汇集,(冲积扇前沿)地下水出露;地表物质颗粒较细,利于保水;深层土壤冰冻时间较长,利于蓄水。

五、复杂设问拆解

高考地理试题的立意最终体现在设问中,设问的类型主要有横向展开型(切口大、要点全)、纵向追索型(围绕同一主题随时间、空间变换或具有“故事情节”)、对比辨析型(行为动词、问题指向、时空限定、目的意向差异)、开放创新型(观点、策略、对象、选择、设计)。拆解设问要体现回答出什么问题、依据什么材料、知识范围如何、何种题目类型。

【例4】(2021年全国乙卷,37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圩田是在低洼地筑堤围出的田地。如图4所示圩田海拔6~7米,种植庄稼;巢湖多年平均水位8.03米。据记载,在清朝嘉庆年间,三河镇濒临巢湖。

图4

(1)推测该圩田区适宜围垦的自然条件。

(2)分析图示河流三河镇以下河段的形成。

(3)说明这些圩田易发水灾的原因。

(4)有人建议把这些圩田从种植庄稼转变为湿地发展水产业。请从下列两方面选择其一作答,分析圩田这种利用方式改变的作用。

方面①:改善巢湖水质;

方面②:缓解巢湖沿岸地区洪水威胁

【设问拆解】第(1)问,拆解成圩田+围垦+自然条件,圩田拆解为低洼地筑堤+田地,围垦拆解为筑堤+发展农业,自然条件拆解为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

第(2)问,拆解为河流+三河镇以下河段,三河镇以下河段按时间拆解为清朝嘉庆年间三河镇濒临巢湖、目前三河镇与巢湖之间形成了一段河道;河流的形成拆解为自然原因(湖泊淤积)、人为原因(过度开垦、围湖造田、人工修建入湖通道、两侧圩田束缚河水等)。

第(3)问,拆解为圩田+水灾原因,水灾原因拆解为气候、地形地势、水文等,气候拆解为类型+降水特点,地形地势结合圩田特点拆解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水文拆解为圩田水位低(低于巢湖水位,水量大时易溃堤)、河流(丰水期河流水量大)等。

第(4)问,为开放创新型设问,选择其中一个方面进行作答。若选择方面①:改善巢湖水质,圩田从种植庄稼转变为湿地发展水产业后拆解为污染物排放减少、湿地的吸附能力增强、增强自净等角度;若选择方面②:缓解巢湖沿岸地区洪水威胁,圩田从种植庄稼转变为湿地发展水产业后拆解为灾情损害少、湿地调蓄洪水等角度。

【参考答案】(1)地处亚热带,热量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巢湖水位差小,筑坝工程量小;地形平坦开阔,可耕作面积大;以湖泊沉积、河流沉积为主,土壤肥沃;邻近河流,地势较平坦,灌溉水源充足。

(2)过度开垦,围湖造田,导致巢湖水域面积缩小;湖泊萎缩,河流无法直接入湖,为减少洪涝,人工修建入湖通道;两侧圩田束缚河水,形成新的入湖通道。

(3)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丰水期河流水量大;圩田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圩田海拔低于巢湖水位,水量大时易溃堤。

(4)方面①:巢湖面积扩大、水量增加、水体流动性提高,湖泊自净能力增强,水质会变好;变为湿地后农药、化肥使用量减少,减少了水污染;湖中水生生物会增多,吸收、净化污染物;有利于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治理。

方面②:巢湖水对圩田的洪水威胁消失;对洪水的调蓄作用增强,减少洪涝灾害;河流不再从人工河道入湖,发生溃堤产生洪灾的概率减少。

总之,“拆解法”能击破高考地理复杂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将试题拆解成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构建起问题与已有知识、能力之间的桥梁,从而不断提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猜你喜欢
巢湖
巢湖流域2020年洪水分析
巢湖 外一首
巢湖,我的母亲
巢湖,我的母亲
巢湖玉卮意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