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投入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2-08-29 02:05陈百平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2年5期
关键词:规上德阳绵阳

吴 晓 ,何 彬 ,何 敏 ,陈百平

(1.西南石油大学,四川 成都 610500;2.四川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42)

0 引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企业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投入,企业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简称R&D经费)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2020年四川省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为427.7亿元,其中R&D经费投入超过10亿元的行业大类有13个,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经费最高,达86.5亿元[1]。但由于四川省的发展相对滞后、企业自身创新能力不足等,所以企业R&D活动与全国领先省(市)存在较大差距。

1 四川省规上工业企业R&D投入现状分析

本文将四川省规上工业企业R&D投入与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部分省(市)进行省际层面的对比分析,同时对省内各市(州)进行省内层面的对比分析,以期更加精准地研判四川省规上工业企业R&D投入现状。

1.1 四川省规上工业企业R&D投入规模和强度持续增大

R&D人力投入方面,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逐年增加。2020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为9.01万人年①,排名西部第1位、全国第11位。在西部地区,四川优势明显,高于重庆(6.98万人年)和陕西(4.88万人年);企业R&D人员投入强度逐年增强。2020年,该指标为50.55%,比2016年上升17.11个百分点,但与大部分省(市)(均高于68%)相比较低。

R&D经费投入方面,R&D经费内部支出逐年加大。2020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为427.64亿元,是2016年的1.66倍,比2019年增长10.26%,总量排名西部第1位。与东、中部地区各省(市)相比,四川R&D经费投入水平较低,仅为广东和江苏的17%左右,也低于安徽(639.42亿元)、湖北(610.96亿元)、湖南(664.53亿元)等中部地区。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逐年提高,2020年四川为0.92%,比2016年提高0.3%,与其余省(市)(均高于1%)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R&D经费来源方面,90%以上的资金来源于企业自有资金。从总量上看,2020年四川R&D经费内部支出来源于企业资金为400.24亿元,占比为93.59%,排名西部第1位,但与中部地区相比有一定差距(如安徽618.98亿元),与东部各省(如江苏2 350.27亿元)相比差距巨大。四川资金来源中政府资金占比为5.76%,处于全国中等水平。

研发机构建立方面,有R&D活动的企业数量逐年增加。四川规上工业企业有R&D活动的企业数量从2016年的1 840家增长到2020年的4 385家,排名西部第1位、全国第11位。与东部、中部地区差距悬殊,仅为江苏(26 161家)的16.76%,浙江(23 846家)的18.39%,广东(23 081家)的19%,湖南(7 969家)的55%。

通过与全国各省(市)对比,四川省在R&D投入的各方面均逐年增加,不断优化,在西部地区占据领先优势,而与东部、中部地区相比,无论是投入规模还是投入强度上,均存在较大差距。

1.2 四川省各市州规上工业企业R&D投入差异较大

R&D人力投入方面,各市(州)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逐年增加,成都、德阳、绵阳的优势明显。2016—2020年,成都、绵阳、宜宾和德阳分别位居四川省前4位且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余市(州)远低于上述地区。2020年,仅成都(34 695人年)、德阳(8 304人年)、绵阳(11 702人年)、宜宾(5 723人年)4个地区超过5 000人年,其余各市(州)均处于5 000人年以下,三州地区(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凉山彝族自治州)更是低于500人年;企业R&D人员投入强度呈波动上升态势,绵阳连续5年位居全省榜首。2020年绵阳R&D人员投入强度为8.5%,省内排名第1位;德阳为6.6%;其余大多数市(州)均为3%~6%,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在1%左右波动,而甘孜藏族自治州5年内一直低于1%。

R&D经费投入方面,21市(州)均逐年增长,成都处于领先地位。2016—2020年,各市(州)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均呈上升趋势,成都、德阳、绵阳、宜宾4市明显领先于其他地区,其中成都连续5年占比全省总量的40%左右;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均逐年提升,绵阳位居省内首位。2020年,四川R&D经费投入强度为0.92%,仅绵阳、德阳、成都和自贡4个地区高于全省水平,分别为1.80%、1.21%、1.14%和1.03%。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0.08%)和甘孜藏族自治州(0.013%)与其他地区差距巨大。

R&D经费来源方面,大部分市(州)企业资金占比呈上升趋势,政府资金占比呈相反态势。2020年仅泸州和绵阳两市的企业资金占比低于其R&D经费支出总量的90%,分别为85.41%和89.38%,政府资金支持力度相对较大。对于境外资金,泸州作为全省除成都外唯一同时拥有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保税物流中心等产业的城市,依托口岸、保税、自贸创新等优势,为外贸企业提供稳定的进出口贸易通道和资金缓冲地带,因此全省仅泸州的境外资金从2016年的0.22%增加至2020年的10.36%,其余市(州)均下降或没有境外资金这一来源。

研发机构建立方面,各市(州)有R&D活动的企业数逐年增加,成都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研发机构是R&D活动的重要载体,2016—2020年,四川各市(州)的规上工业企业有R&D活动的企业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成都连续5年位居全省榜首,远超其他地区;攀枝花和三州地区较少。2020年,大部分市(州)有R&D活动企业比重处于20%~35%,仅攀枝花和三州地区比重较低,其中攀枝花为12.33%,三州地区均低于6%。

2 四川省规上工业企业R&D投入政策落实情况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激励企业研发投入的意见和办法,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本文就反映政府政策落实的几项指标进行分析,反映在R&D投入方面四川省规上工业企业的政府政策落实情况。

来自政府部门的研发资金整体规模逐年增加,但资金聚集现象明显,主要集中在以成都为中心的成都平原经济区。由于资源禀赋差异及受国家科技资源布局的影响,四川省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来源中,各市(州)来自政府部门的数目有很大差异。2016年,全省来自政府部门的R&D资金为33亿元,其中成都为19.58亿元,占全省的59.33%;绵阳和德阳的占比分别为14.18%和9.7%;其余各市(州)总和仅占全省的16.79%。2020年全省来自政府部门的R&D资金为171.42亿元,其中成都为84.18亿元,占全省的49.11%,绵阳和德阳占比分别为12.96%和10.52%;其余各市(州)总和占27.41%。

研发加计扣除减免税呈逐年增加态势。作为一项激励企业创新的长期普惠性税收优惠政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自出台以来,经不断优化调整,适用主体范围也逐步扩大[2]。由于四川省部分工业企业可享受西部大开发15%所得税率或高新技术企业15%的所得税率,因此企业在相同税基情况下享受的加计扣除减免税额略低[3]。2020年四川省规上工业企业享受加计扣除减免税33.66亿元,较2019年增长51.42%,约为2016年的2倍,说明四川省规上工业企业研发加计扣除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企业享受政策优惠不断增加。2016—2020年四川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享受加计扣除减免税情况见表1。

表1 2016—2020年四川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享受加计扣除减免税情况(单位:亿元)

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额连续5年逐年增加。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是指按《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可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2020年四川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20.1亿元,比2019年增长30.8%,是2016年的1.5倍;2016—2020年均增长额为1.31亿元。2016—2020年四川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情况见表2。

表2 2016—2020年四川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情况 (单位:亿元)

综上,四川省在企业R&D投入方面颁布了很多支持性和鼓励性的政策,降税减费和企业纾困力度不断加大,投入科技研发的资金逐年增加,但分布极不均衡。从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情况来看,政府制定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在促进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资、加大研究开发创新力度、提升企业创新研发水平上起到积极作用[4]。

3 四川省规上工业企业R&D投入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R&D人才力量薄弱

很多研究显示,西部省区创新发展中最为普遍的问题是人力资源短缺。从全国来看,四川省R&D人力投入总量与东部、中部等领先省(市)相比差距巨大;从全省来看,人力资源较为集中;受薪酬体系市场化程度不高、激励机制尚不健全、研发人员培养难度大、周期长等因素的影响,高层次创新人才短缺,四川省研发人员中硕士和博士毕业生仅占16%左右,增长幅度整体较小,研发人才缺口大。

3.2 资源聚集特征明显

从四川省内各市(州)来看,资源分布极不平衡,以成都为中心的空间集聚区(成都、德阳、绵阳、宜宾等)在R&D各项投入数据中均遥遥领先其他地区,总量占全省半数以上。从五大经济区开展R&D活动情况看,成都平原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川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和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开展R&D活动企业数构成比重分别为59.7%、21.4%、17.3%、1.3%、0.3%。与其他区域相比,成都平原经济区R&D活动丰富,实力雄厚。

3.3 R&D经费来源单一

据“领军企业专项调查”②结果表明,大部分企业的自主投入占科研投入的90%以上,在自主研发过程中都遇到过资金困难、研发支出压力大、压力分散能力较弱等问题,企业一旦面临经营风险,研发活动随时可能被中断。2020年四川省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中政府资金占比为5.76%,较2018年和2019年有所下降,这表明政府投入的资金中多用于支持企业产业发展,对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的支持不足。

3.4 政策落实力度有待强化

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四川省落实R&D相关政策力度加大,企业享受的政策优惠不断增加。尽管四川省规上工业企业享受加计扣除减免税逐年增加,但该项税额与根据R&D经费发生额推算的理论值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部分企业已享受免税优惠,这部分企业的R&D经费不再进行税前抵扣。二是企业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知晓率偏低或理解有偏差。三是部分地区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不力,为保税收而不执行或选择性执行政策。

4 对策建议

针对四川省规上工业企业在R&D投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如下。

4.1 加大人才吸引力度

企业研发人员水平直接影响R&D活动绩效,因此对R&D人才的吸纳十分关键。第一,注重人才政策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形成对高层次人员的吸引、使用、培养等一系列的政策链。第二,完善R&D人员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专业性,杜绝“唯学历论”和“唯论文论”。第三,政府部门要转变职能,协助企业根据用人需求吸纳有用之才,支持和鼓励企业引进高层次技术创新人才;同时,企业需要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R&D人才储备库。

4.2 发掘区域比较优势

四川省内五大经济区可借助本地优势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区域间的优势互补,实现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5]。其中,成都平原经济区是四川省核心发展区域,企业应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引领,打造新技术产业带;川南经济区是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南门户,企业应拓展对外开放渠道,提升工业现代化水平,打造先进的白酒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集群和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川东北经济区应强化产教融合和技术创新应用,推动国家资源的高效开发、产业提档升级;攀西的企业应加快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加快产业转型的步伐[6];川西北的企业应该利用地区资源优势,加强绿色科技的发展,发展高原特色产业。

4.3 加大财政科技支出

发挥财政科技计划资金的引导作用,优化财政科技支出的结构和方向,加大财政科技投入直接用于R&D活动的力度,其中以引导企业用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活动为主,鼓励企业进行关键核心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推动重点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同时鼓励社会力量、民间资本等对科技活动的资金支持,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辅助的多层次的R&D投入体系。

4.4 强化政策落实落地

国家和地方提出的政策,只有督促其落实落地才能有效促进企业的R&D活动。其一,落实好减税降费系列政策,降低企业成本,如进一步加大R&D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鼓励企业积极申请“天府科创贷”,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其二,促进政策的实施细则具体化和透明化,拒绝口号式政策,鼓励各规上工业企业争取优惠政策。其三,适当降低政策门槛,扩大适用范围,让政策红利覆盖更多的企业;同时,出台一系列奖励政策,支持企业建设各类研发机构,鼓励外资研发机构落户四川。

注 释

① 本文数据(含图表)均来自2016—2021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和《四川科技统计年鉴》。

② 该专项调研由四川省统计局和四川省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开展,围绕已开展或准备开展基础研究活动的企业,抽选成都、攀枝花、泸州、德阳、绵阳、遂宁和宜宾7个市(州)的34家领军企业开展。

猜你喜欢
规上德阳绵阳
呼和浩特市服务业发展情况、问题及建议
贵州规上白酒企业上半年增加值达569亿元
2020年1—4月全国酿酒产业产量1506万千升
大德如阳
四川绵阳卷
上半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
四川绵阳卷
绵阳举办中青年作家培训班
车祸
记忆深处的绵阳(绵阳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