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就业导向背景下中职模具专业教学实践研究与应用

2022-08-29 07:14宁晓阔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8期
关键词:冲压模具导向

宁晓阔

(黄骅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河北 沧州 061100)

目前,我国正在推行“制造业强国”战略,倡导“工匠精神”,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和“中国创造”,而制造业离不开人才,特别是高级技工人才。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类型,在人才的培养上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就业导向下中职模具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1 提高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就业导向下的教学活动,教学中以具体项目任务为主线,将其贯穿在理论学习、模具识读、加工实训各个环节。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带着兴趣参与到教学中,提高参与度和积极性。项目任务执行过程中,对于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学生会主动查阅资料,和同学们相互讨论,并获得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1.2 促使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

就业导向下的教学活动,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能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需求和人才培养需求。随着项目任务的开展,教学针对性更强,既方便了教师的教,又有利于学生的学,实现“教学做合一”[1]。结合实践,以具体项目任务为主线,能拉近学习过程和实际岗位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提前了解项目任务,提高实训效率,解决传统教学中和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如此,学生毕业进入企业,能在短时间内熟悉业务、熟悉岗位,既有助于自身发展,也能改变企业对学校、对学生、对专业人才的看法。

1.3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就业导向下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综合能力。这里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团队协作精神,项目任务的完成需要学生分工协作,制定计划方案并实施的过程中,能发挥出每一个成员的才智,更加看中集体智慧力量。二是问题解决能力,完成项目任务,本质上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逐渐培养职业能力。三是道德素养,不论是尊师重道,还是团队协作,都是一些美好的品质,和“先做人、后做事” “立人先立德”是相通的,真正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2 就业导向下中职模具专业教学实践研究

2.1 教学目标

基于就业导向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最终培养目标为起点,根据教学内容反向设计课程体系、开展教学活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过程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和自我管理。结合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生需要掌握与模具制造相关的相对全面的知识和技能,首先了解模具制造的整个流程,这涉及机械制图、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与加工、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模具制造工艺等诸多学科和领域。因此,学好模具专业课程,先要学好前期的专业基础课。

2.2 学情分析

充分把握学情,才能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教学过程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支持。一项针对中职机械专业教学的调查显示:(1)影响专业课学习效果的因素中,缺乏学习兴趣占比27%,基础薄弱导致知识不理解占比约24%,课程知识难度高占比9%。(2)希望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中,超过50%的学生喜欢现场教学,约44%的学生希望使用模具和教具,理论教授是学生最不喜欢的。基于此,教师进行教学时,应采用能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容易接受的方法,方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真正提高学习效果。

2.3 教学活动设计

以《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为例,是模具专业的核心课程。本次研究采用对比法,研究对象是我校模具制造技术专业20级学生,将模具35班和模具36班,天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实施就业导向教学模式,于2021-2022学年度开展教学过程。

2.3.1 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科为导向,强调的是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学习《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时,由不同的专业课教师、采用各自的学科专业教材,分别讲授《模具概论》《CAXA电子图版2013绘图教程》《UG NX 12.0从入门到精通》《数控铣工实训与考级》等课程。各门课程之间的关联不大,是各自为政、相互独立和分解的,学生学习起来缺乏专业系统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更注重教师的授业,学生是灌输式被动听讲,没有主动思考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才能更好地掌握冲压模具的制造技术。

2.3.2 就业导向教学模式

基于就业导向的教学模式,是以模具企业对模具专业的岗位需求为出发点,学习任务是在学习过程后取得的学习成果,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一套典型零件的落料拉深复合模的制作。以宽板和窄板的V形弯曲为例,见下图1。使用V形弯曲件,材质是08钢,宽板和窄板的宽度分别是20mm和5mm;图中1代表上模座,2代表固定销,3代表凸模,4代表坯料料,5代表定位板,6代表顶杆,7代表凹模。教学过程如下:

图1 板料V形弯曲模和弯曲件

第一步,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弯曲实验,观察板料的弯曲过程,从而给出弯曲的定义。弯曲成形过程中,让学生进行受力分析,总结弯曲变形特点。这其中的重点,是对宽板、窄板进行弯曲实验,板料侧面有网格,观察弯曲前后的网格变化,并从弯曲线切开分析应力变化。第二步,当板料发生弯裂,此时教师介绍弯裂知识点,改变材质、弯曲半径,重复弯曲实验,让学生分析影响弯裂的因素有哪些。第三步,卸去荷载后,板料会发生回弹,借助弯曲度让学生体验板材回弹,教师介绍回弹知识点,明确回弹原因和控制方法[3]。第四步,更换不同形状、不同摩擦阻力的坯料,重复弯曲实验,观察现象并由教师引出弯曲偏移的概念,分析偏移原因和控制措施。第五步,对以上实验结果进行总结,结合坯料弯曲时内侧和外侧的长度变化,引导学生计算展开长度、载荷大小、设备运动参数,通过动画展示出弯曲工序。

2.4 教学成果比较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对冲压模具的相关理论专业知识一知半解,知识体系单一,即使学完各门专业课程,也做不出像样的模具产品,学习效果不甚理想。就业导向教学模式下,通过一套完整的冲压模具制作过程,学生既学习了冲压模具的相关理论知识,又掌握了UG NX和CAXA等CAD/CAM软件的操作技能,以及在模具设计与加工中的应用,能初步利用这些专业知识对模具制作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

3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中职模具专业教学中的问题,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就业导向下的教学模式,能提高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使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文章以《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为例,通过对比实践研究,发现就业导向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更符合企业对模具专业人才的需求,可在中职学校内推广。

猜你喜欢
冲压模具导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偏向”不是好导向
《模具制造》月刊2020年订阅通知
第十三届Asiamold广州模具展盛大开幕
集流管内壁冲压模具设计
擦擦模具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模具制造中高速切削技术的应用
端拾器在冲压自动化生产线上应用
The United States Set Out to Build a New Generation of Unmanned Drones SR-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