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数字乡村建设路径探析
——以安徽省为例

2022-08-31 01:10
智慧农业导刊 2022年16期
关键词:安徽省数字农村

韩 钰

(安徽大学 管理学院,合肥 230601)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及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在被社会接受并广泛使用。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1 年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显示,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在2020年达到了39.2 万亿元,数字经济的增长速度超过GDP增速。数字经济作为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产物,现如今已成为我国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然而,我国数字经济在同技术、科技和商业模式等因素融合发展过程中,不同城乡、地区和行业之间的数字化发展水平出现了较大的差异。以三大产业为例,我国第三产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占行业比重最大,达到了40.7%;而第一产业也就是农业方面该占比仅为8.9%。可见,当前我国乡村数字化发展水平与城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乡村数字建设仍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面对这一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以数字乡村建设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2021 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更是强调要运用数字化技术助推城乡发展和治理模式创新,从而推动我国在生产生活方式及治理方式的变革,这些举措都充分彰显了国家将数字化技术内嵌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宏伟规划。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安徽省作为全国粮食产量第四位的农业大省,其农业农村数字化的发展情况备受关注,而如何加快推进安徽省数字乡村建设的发展升级就是我们亟需思考的问题。针对如何加快推进安徽省数字乡村治理建设,以适应我国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要求、新变化和新挑战,本文通过对安徽省数字乡村建设的现状进行梳理总结,剖析当前时期安徽省数字乡村建设的困境,进而提出本阶段相应的解决措施,为提高安徽乃至全国数字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促进乡村振兴提供新视角。

1 安徽省数字乡村建设的现状

1.1 顶层设计逐步完善

一直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关注农民农村农业问题,为真正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之路,党和政府从经济社会全局出发,先后从网络强国、乡村振兴、数字乡村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安徽省委省政府也紧跟指挥,针对本地区实际情况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同时发挥自身能动性,在国家层面的政策上不断创新、加码(表1),为安徽省数字乡村建设搭建起一整套政策体系。

表1 相关数字乡村建设政策文件出台汇总表

通过表1 信息,可以发现安徽省在数字乡村建设方面,具有几个特点:一是政策制定出台时间较密集,主要集中在2018—2021 年间,表现出安徽省政府对数字经济、数字乡村和数字社会的认识程度在不断加深,并高度重视数字新业态的发展;二是明确方向、有法可依,省政府相关政策、管理条例的制定与出台为未来有组织、有计划开展数字乡村建设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筑起了屏障。

1.2 数字化平台作用凸显

2020 年,中央网信办等7个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核心内容就是围绕数字乡村这一主题在各省市选择试点地区开展试点工作,安徽省4个县入选首批试点乡村。经过1 年的建设,试点地区将农业发展与信息化充分结合,网格化经营新形态呈现且经营水平逐步提高。以宿州市砀山县为例,通过创建有机产品示范区、建设智慧物流产业园和打造电商产业集聚区等举措,砀山县首先成功建设了将管理、生产、销售以及农旅完美结合的“一号梨园”生产基地;其次整合了现有物流资源平台,构建了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最后,砀山电商产业也紧跟互联网发展趋势,推进产业集聚,转型升级。通过运用这些乡村数字经济平台,2020 年砀山县全县电商交易额达到60.14 亿元,农产品上行更是达到53.2 亿元,真正实现了农民增收,有力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

1.3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农村地区一直以来带给人们脏、差和落后的印象,为改善农村形象,安徽省一直努力对农村地区进行基础设施改造,近年来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道路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有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该省稳步开展县乡公路升级改造工程,截至2021 年,该省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实现了市县全覆盖。二是农村供水用水得到有效保障。该省一直努力开展农村饮用水安全提升工程,开展农村水系治理工作,确保农民喝到安全水、健康水,目前该省农村人居环境向好发展态势明显,设施明显改善。三是农村网络基站建设覆盖率提高。目前,该省100%行政村已全部实现4G 网络覆盖和开通光纤宽带网络,而5G 网络也已实现县城城区的基本覆盖。农村网络覆盖率的提升为提升农村信息化应用水平,转变农村发展方式奠定了坚实的网络基础。

2 安徽省数字乡村建设的困境

2.1 数字鸿沟问题依然存在

党的十九大报告就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做出了新的定位。可以看到,近年来,虽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信息化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城乡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由此引发的数字鸿沟现象也成为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挑战。当前该省数字鸿沟问题依然存在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

2.1.1 数字乡村基础建设滞后

安徽省是农业大省,农业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2%,虽然近年来大力开展“数字江淮”建设,但在广袤的农村地区,乡村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及信息技术等基础设施仍不完备。根据2018 年该省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宽带互联网这类基础电子设施在全省98%的村庄实现覆盖;但是如电脑、上网手机这些可上网的设备,其所占比例却大大降低,而拥有电子商务配送站点的村子更是只占到全省自然村的34.8%。乡村数字设备建设的滞后、城乡之间的信息鸿沟会极大地影响人们的生活体验感和幸福感,导致人们在乡村的生活意愿降低。

2.1.2 农村信息使用率低下

随着该省“数字江淮”“数字社会”“数字乡村”建设的不断开展,该省的宽带接入率已十分可观,相关的移动设施也都在普及过程中不断完善,但建设“数字乡村”,既需要硬件的设施建设,也需要软件配合。安徽省人口众多,历来是我国的劳动力输出大省,许多农村的青壮劳动力为支撑家庭大多外出打工,这使得农村地区多为留守的老人、小孩,其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当前该省农村居民在数字信息、数据使用方面处于较低水平,即主要集中在即时通讯和娱乐消遣方面,而在更深层次的使用,如产业数字化、物联网技术运用等远不如城市地区,农村消费能力低迷导致资本更少关注农村,长此以往导致数字鸿沟不断加深。

2.2 数字乡村治理体系尚未成熟

2.2.1 乡村数字治理相关法律保障缺失

当前,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被社会接受并应用于各个领域,但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却还未建立,即使现有的一些法律规范在信息保护、产权界定及管理职责等方面仍存在一定漏洞。数字立法与执法的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省数字乡村建设的步伐。

2.2.2 乡村数据整合共享存在障碍

乡镇作为我国最基本的行政单位,由众多村庄组成,其管辖地区数据量之庞大、数据种类之繁多,都时刻考验着当地政府的信息整合及处理的能力,但是当前基层政府信息交互平台的建设仍存在很多不足。一方面,各乡镇政府内部如教育、医疗、养老、社保和交通等部门并没有实现纵向联系,仍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另一方面,各乡镇政府之间也没有开展横向交流,各个乡镇就像一个个的“信息孤岛”,其有益经验和失误困境都不能及时地在各乡镇间进行传递和交流,这也严重影响了数据治理能量的发挥。

2.2.3 基层组织数字治理能力不足

数字治理的核心是多元化协同治理,其强调政府部门在解决问题等日常事务的处理中应积极吸纳第三方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和公民等的意见和建议,增强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但当前该省一部分乡镇政府仍存在信息建设理念落后的现象,仍坚持过去的封闭式管理,依靠经验来处理政务,数字治理的主体依旧是政府。一方面,地方政府忽视多元主体参与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与各主体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数据不完备和交流不健全的情况,这些都很大程度地阻碍了该省乡村数字治理的进程。

2.3 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人才资源是开展数字乡村建设的基础和动力,该省要实现数字乡村规模化、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借助人才资源、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而当前该省农村大数据人才匮乏,明显制约了该省数字乡村建设步伐。

2.3.1 农村劳动力流失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固有的生产方式、生产效益已经不适合、不能满足农村人口,尤其是年轻人口的需要,因此,大批的青年、壮年劳动力选择背井离乡外出务工,以此来赚取收入补贴家用。根据关于安徽省农民工监测数据显示,在整个2019 年安徽省全省农民工总量达到了1 977.4 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所占比例极大,占到了总外出人口的70%。大批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使得留守在村庄中的多是上了年级的孤寡老人,其对新技术的敏感性以及接受程度不如年轻群体,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往往呈现出有心无力的状态。

2.3.2 专业型人才缺失

地方政府想要开展数字乡村建设,就需要大批同时兼备大数据及公共治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但农村地区的现实情况、引进机制等都存在不足,这就难以留住专业人才。一方面,农村地区的生活环境、工资待遇等现实问题使得人才选择去往城市来谋求更好的发展;另一方面,地方对数字治理人才的培养、引进和激励内容不够重视,相关机制也不够完善,这也导致当前农村的数字治理工作不能快速铺开推进。

3 当前安徽省数字乡村治理的突破路径

3.1 缩小数字鸿沟

首先,继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开展乡村数字治理的基础条件,4G、5G 基站和农村网点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可以助推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也要求基层政府部门必须强化认知,加大对数字乡村的财政支撑力度,适当增加数字乡村建设的软硬件、服务等信息设施的投入比重。该省目前已取得100%行政村4G 网络全覆盖的优异成绩,下一步应当努力提升农村网络覆盖水平,推动5G 网络向风景区、乡镇和农村地区延伸覆盖,同时,与相关电信运营企业开展合作,对已建基站进行覆盖优化。

其次,大力推进农村公共服务、数字产业建设。当前,“互联网+”数字模式还未在农村地区全面铺开,特别是与教育、医疗和养老等民生领域的智慧化衔接有待增强。因此,应当加大力度推进农村公共服务的数字化水平。一方面,拓展场景应用。建设“在线课堂+智慧课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及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公共卫生平台和远程会诊中心,实施“雪亮”工程;另一方面,建设数字农业。在农业大数据平台的支持下,搭建企业内部的信息数字化管理体系,通过信息技术来对农产品进行质量监管。

3.2 完善数字乡村治理体系

3.2.1 重塑数字治理的多元治理机制

新时代数字治理强调多元主体的协同共治,即建立以政府部门为中心,同非政府组织、社会企业及普通公民等为一体的共治共享格局。为此,一是要根据当前电子政务发展的情况,提升基层政府工作人员的数字技能,更新观念,真正打破思维定式;二是要主动引导村民主体参与线上共治,激发其主人翁意识;三是要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或者第三方的监督作用,通过发挥民主协商的优势,来解决当前乡村治理能力低下的问题。

3.2.2 加强数字技术的有效供给

一是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建立城乡一体化治理平台,打通城乡之间、政府部门与公民、企业之间的信息鸿沟,推动各类主体信息的互联互通。二是要进一步围绕“数字+服务”开展活动,在全部门各级别政务服务中心完善数字化、智慧化建设。加强数据共享汇聚,真正做到优化参与主体的参与流程,降低民众参与的数字门槛。除此之外,地方政府还应当因地制宜,将数字治理与当地的地理位置、文化特色和人文特征等因素有机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设计治理内容。

3.3 培养吸引数字乡村建设专业人才

3.3.1 培育乡村本土人才

当地人是最了解当地风土人情的人,同时当地人又对自己生活的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通过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定期开展数字能力培训课程,帮助当地农民掌握和更新相关知识,从而培养其成为新时代的新型职业农民。同时,在政策帮扶和支持下也会形成引进人才的良好环境,吸引更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回乡创业,从而助力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

3.3.2 积极引入专业型人才

首先,该省应集中全省的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地搭建相关人才培养体系。政府应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待遇,通过一系列政策倾斜、优厚薪酬来引进一批数据挖掘、整理及分析的专业人才,确保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其次,地方还应当建立自己的“智囊团”,出台补贴政策来鼓励懂技术的专家和人才向乡村基层流动;推动高校与当地乡村建立对接交流制度。这些措施的实施将很好地缓解该省复合型数字专业人才缺失的问题。

猜你喜欢
安徽省数字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成长相册
成长相册
成长相册
2017年安徽省各市主要经济指标
答数字
数字看G20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