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化学阅读与表达的实践

2022-08-31 02:09夏海红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2年24期
关键词:金属材料表达能力高中化学

夏海红

(江苏省如皋市搬经中学 226561)

深度学习是针对教学中存在大量死记硬背、机械学习的浅层学习现象而提出的,强调教师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除促进他们的高阶思维与高级认知以外,还指向立德树人与核心素养,使其获得全面发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的引领学生对化学课本内容与习题进行阅读,传授有效的阅读方法,让他们能准确表达心中所想.

1 深度学习视角下高中化学课前阅读与表达的实践

1.1 精心设计预习环节,养成课前阅读与表达习惯

教师需从预习开始,精心设计这一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及其他材料,使其初步了解新课,对新知识的学习充满期待,同时帮助他们慢慢养成良好的阅读和表达习惯,为接下来的学习做足准备.

比如,在“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实践中,本节课以文字性介绍为主,是初高中化学课程内容的衔接部分,把初中所学的孤立、单一的化学物质及反应梳理扩展为高中阶段系统、多样的物质反应体系,渗透分类观、物质转化观等化学学科学习的基本思想方法.具体来说,在预习环节,教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的文字性资料,寻找其中的关键信息,使其交流和梳理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锻炼表达能力,即为:先介绍物质分类的方法,从多种分类的角度重新认识物质世界,依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了解胶体这一基本概念,这是对初中混合物体系的补充,再精选代表物质,探寻从“单质-碱性氧化物-碱-盐”以及“单质-酸性氧化物-酸-盐”分别代表含金属或者非金属元素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且能够用来简单指导生产与生活实际.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预习,学生不仅能够将初中所学的知识由点构成线合理关联起来,还可以指导他们对高中阶段后续化学知识的学习,使其在预习中养成良好的课前阅读与表达习惯.

1.2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激起学生阅读与表达兴趣

教师在正式教学开始之前,围绕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有的放矢的进行自主阅读,并交流答案,激起他们阅读与表达的兴趣,使其学习欲望更为强烈.

例如,在开展“物质的量”教学时,教师先询问:如何得出一粒米的质量?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方案,借机引领他们归纳处理粒子的计算方法.接着,教师展示化学方程式:

引出问题:这个反应所表达的意义是什么?实验室里拿2个氢气分子与1个氧气分子反应容易做到吗?如何知道一定质量的物质里含有多少个微粒?与其他物理量一样,物质的量也有特定的符号和单位,请阅读书本回答,并找出采用多大的集体当作物质的量的单位?微观粒子与宏观质量有什么联系?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与回答,该反应可理解成2个氢气分子与1个氧气分子化合生成2个水分子;4克氢气与32克氧气化合生成36克水;2体积氢气与1体积氧气反应生成一定量的水,他们认为无论是1个还是2个分子都太小,均无法控制,使其阅读课本内容找出对物质的量这一概念的描述,这样从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引入,以熟悉的知识为基础提出问题,以引发学生对所要解决问题的重视和注意,使其对新课的阅读产生兴趣与学习欲望.

2 深度学习视角下高中化学课中阅读与表达的实践

2.1 注重概念知识讲授,巩固化学阅读与表达基础

而在深度学习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概念知识的讲授,指导学生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语有效信息,使其真正理解概念的含义,帮助他们巩固化学阅读与表达的基础.

以“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为例,教师出示化学方程式:

由学生思考与交流这一反应属于哪种基本反应类型,使其讨论后发现不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任何一个,让他们回忆初中时期所学的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的定义,且举例说明,知道关键之处是“得到氧”、“失去氧”.之后,教师设置问题: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独立进行的吗?两者可以同时进行吗?带领学生在此次分析上述化学反应,使其发现在反应中三氧化二铁失去氧变成铁,一氧化碳得到氧变成二氧化碳,然后出示化学方程式:

使其模仿上述反应进行表达和介绍氧的得失情况,顺利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并让他们认真阅读课本中的文字性介绍,从而深化学习与理解这一概念.

2.2 关注化学图表信息,锻炼学生阅读与表达能力

在深度学习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中,为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教师应当关注化学图表的运用,指导他们认真阅读与分析图表,提取出关键信息,使其更好的理解化学知识,同时锻炼阅读与表达能力.

例如,在“元素周期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在课件中出示著名化学家拉瓦锡的制作的元素周期表,要求他们认真阅读,亲自动手将卡片粘在白纸上制作自己心目中的元素周期表,使其呈现元素之间的某些共同点,且表达出来.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制作三个图表,分别根据原子半径与核电荷数的关系,化合价与核电荷数的关系,最外层电子数与核电荷数的关系,由学生展示作品和讲解,分组画出三条曲线,使其通过对图表的阅读总结出元素周期律,让他们交流和完善.

2.3 优化化学实验教学,训练学生阅读与表达能力

化学实验中的阅读模式指的是学生阅读完资料后,提炼出与实验相关的有效信息,且把这些信息整合到实验当中.高中化学教师需把握好良机优化实验教学,注重对学生阅读和表达能力的训练,改善实验学习效果.

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本中的实验进行适当改进,以此获得更多关于金属氧化的信息,使其以生活中最为常见的金属——铁为例,针对铁的氧化的过程,教材中给出的是纯净水与盐水这两种腐蚀条件,主要探究空气与液体对铁钉腐蚀程度的影响,不过部分同学可能提出不同的看法,如;金属发生氧化可能同温度有一定的联系.之后,教师借机指导学生进行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对铁钉腐蚀程度的实验,使其通过实验证明在不同温度条件盛有相同液体的容器中,温度较高的铁钉腐蚀速度教科,这为防护金属的腐蚀提供新思路.这样通过阅读教材资料,提倡学生大胆猜想、思考与改进实验,使其思维得以发散,借此训练他们的阅读、表达与实验能力.

3 深度学习视角下高中化学课后阅读与表达的实践

3.1 注重化学习题教学,增强学生阅读与表达能力

高中化学教师应该注重化学习题的设计与教学,要求学生仔细阅读题目内容,找出已知与未知条件,及数量之间的关系,并表达与交流,由此增强他们的阅读与表达能力.

3.2 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提升学生阅读与表达能力

高中化学教师可引领学生搜集一些同化学有关的材料,或为其推荐一些化学类的杂志、刊物等,并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进一步培养与提升他们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例如,在实施“金属材料”教学时,本节课本身就以阅读为主,教师可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调查研究入手,使其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学会区分一般的金属与非金属,让他们通过对生活中常见金属制品材料选择的讨论,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并形成以下共识: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其中在学习“金属材料的广泛用途”这一部分知识时,教师除要学生仔细阅读课本内容以外,还要主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使其结合金属材料在生活中运用的具体实例,了解金属材料同人类生活、生产机社会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为他们推荐以下课外书:《金属材料基础》、《金属材料常识普及读本》、《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金属材料常识》、《新编金属材料手册》、《神奇的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学》等.如此,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阅读这些书籍,丰富自身课外生活,拓展他们的化学阅读视野,增进课堂内外知识的联系与整合,使其对金属材料的认识更为全面.

总而言之,在高中在化学教学活动中,阅读与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艰巨又重要的任务,短时间内很难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教师需转变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除做好理论知识的讲授、解题训练及人格素养等工作以外,还要善于发现与制造契机,从多个方面与不同视角培养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促使他们掌握更多有效的阅读方法与表达技巧.

猜你喜欢
金属材料表达能力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微型实验教学策略探讨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守恒法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应用探析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谈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把握考查角度 学好金属材料
负载型纳米金属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
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沈阳宇金属材料研究所
新型金属材料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