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探索

2022-08-31 03:14陈时禄黄如跃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思想

陈时禄,黄如跃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1603)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解决该问题的主要举措是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而言,通过开设专门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方式已无法满足国际、国内政治发展的需要。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党和国家提出课程思政的教育方针,实现“三全育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保证课程思政总体目标的实现,必须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组织实施和条件保障,即课程思政建设应结合专业特点,并加强相应组织建设。

1 建设公共管理课程思政团队的必要性分析

建设公共管理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的必要性是由国家课程思政的总要求与公共管理课程思政的教学现状所决定。具体而言可以归为以下几点:

1.1 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

2020年5月,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课程思政的性质、作用、目标、重点内容等一系列问题加以明确。

课程思政被提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既有深刻的历史原因,也有现实与未来发展的需要。现阶段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面推进,国际交流愈发广泛、深入,但历史上形成的冷战思维依然存在,意识形态斗争依旧激烈,“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总是企图让我们党改旗易帜、改名换姓”[1];青年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早已突破校园围墙禁锢的互联网,为不同意识形态进入校园提供了便捷条件,这些都注定了高校始终是各种意识形态争夺的重要阵地。

意识形态的斗争要靠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解决。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育方式,已难以满足新时代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课程思政为适应国家的发展战略被适时提出,其要求“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2]。

1.2 公共管理课程思政教学现状的需要

公共管理课程内容的丰富性、系统性需要建立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公共管理课程思政是一项涉及各门课程、众多方面的系统性工程。依靠教师的个人力量难以形成合力,难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需要参与课程思政教育的所有教师相互配合、协同作战。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内容的系统性、复杂性决定了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必须依靠广大教师紧密协作;公共管理课程思政教学的整体高效性决定了公共管理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的必要性[3]。

高效发掘公共管理课程的思政元素需要建立公共管理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公共管理专职教师一般从事具体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其关注具体课程,具有极强的专业性而非思政性。课程思政则要求专任教师承担思政育人的政治功能。为实现此功能,需要专任教师发掘所授课程的思政元素。课程思政的时代性、开创性决定了专任教师课程思政的开端性。建设好分工合作的思政教学团队,根据团队成员的专业基础、所任教的课程、兴趣爱好等具体条件科学分工、有效合作,则能保证以最快速度发掘课程的思政元素,以最有效方式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

公共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方式的不断探索需要建立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为不断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需要不断研究,尝试新的、有效的课程思政教学方式。为保证新的课程思政教学方式的有效性,需要在新的课程思政教学方式实施前,组织相关人员认真研究,互相探讨与交流,不断修订实施方案。

公共管理专业的教育对象决定了建设公共管理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公共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的建设尤为重要。因为公共管理专业主要培养面向未来、面向社会,从事管理的组织者、领导者。领导者的言行和思想品德对社会风气具有导向作用,其影响力远远超过普通人群。培养思想端正、品德高尚、符合社会需要的管理者,有赖于公共管理专业有效课程思政的教育,有赖于优秀的公共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做保障。

2 建设好公共管理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要建设好公共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水平和思想政治素养[4]。课程思政是党中央审时度势,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与国际斗争的新形势,提出的一项新的教育方针,是对以往高等教育理念的新突破。以往的教育理念是专业课只负责传递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术能力;思想政治教育由专门的思政课教师负责。长期形成的教育理念于人们心中根深蒂固,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需要不断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教师认清时代发展的形势,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以及当代高校学生的思想状况、思想价值观形成与作用的机制,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教育紧迫性与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加强对团队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要依靠团队的力量,发挥团队的作用,团队是实现高质量公共管理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

2.2 加强思政团队领军人的培养

加强公共管理课程思政团队领军人的选拔、培养及作用的发挥[5]。组织的领导者对组织的兴衰成败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领导者的视野决定着组织的命运与前途,领导者的能力决定着组织的效能。公共管理课程思政团队领导者的素养和能力对团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团队领导者的选拔应考虑其年龄、精力、知识储备、专业背景、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制度建设能力等。团队领导人应是年富力强,能胜任团队建设工作的需要;应掌握公共管理专业知识体系,能发掘管理学大类中具体课程的隐形思政元素;要具备一定的文史哲知识储备,能更好地发现、挖掘具体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还应具备一定的制度建设能力,完备有效的制度有利于发挥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实现组织的目标与宗旨。

2.3 构建合理的思政教学团队

合理的思政教学团队的组织结构包括: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性别结构等。合理的年龄结构要求团队成员的年龄具有阶梯型,即老中青相结合。合理的知识结构要求团队成员在属于同一大类的条件下,应各有侧重,保证同类的可交流性与知识的互补性。在性别比例上应考虑男女教师都应占一定的比例。合理的团队组织结构有利于团队整体效用的发挥。

2.4 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加强课程建设,努力发现、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6]。课程思政的根本目的是和思政课一起担负起育人的功能,即“同向同行”,用马克思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习近平新时代的科学理论教育青年学生,使其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信仰,承担起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

管理学类课程与思政类课程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前者重在管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阐释与说明;后者重在直接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思政课的思政元素处于显性位置;专业课的思政元素一般隐藏于具体的专业知识之中,处于隐性状态。隐性的思政元素往往与中国传统文化、新时期的道德规范、法制精神等紧密相连,与个体的生活工作、未来发展息息相关。专业课的隐性思政元素与思政课的教学内容相比,更加具体、可感,学生更容易接受。因此,应组织团队成员学习中国传统文化、道德规范、法制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结合具体课程,挖掘具体课程里的思政元素,搞好课程建设。

在发掘课程思政元素的过程中应把握两点:一是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区别与联系。两者区别在于育人的具体内容与方式不同,思政课程以纯政治理论为授课内容,以最直接的思辨色彩为育人方式;课程思政以具体课程专业知识为载体,以间接、具体、委婉的方式教育学生。两者的联系在于共同担负着思想育人、政治育人的功能。二是结合公共管理学课程的特点。管理学与政治学两者具有天然的联系。在管理学没有独立成为一门学科之前,管理学容身于政治学中,在行政管理学中体现的最为明显,中国许多知名高校的专业设置中行政管理专业属于政治学大类。管理学与政治学的天然联系,为发现、发掘管理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提供了基础性的视角。

2.5 加强思政教学团队建设的科学研究

组织团队成员积极申报课程思政建设相关课题,主动实施公共管理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的科学研究[8]。统治阶级为维护其有效统治、培养其所需人才,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思政课程历史悠久,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自2005年上海开始的“学科德育”试点工作到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课程思政,课程思政相对短暂的发展历史决定了课程思政团队建设研究的迫切性。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要使公共管理课程思政建设富有成效,必须对相关问题作出前瞻性研究。例如,团队未来的发展、如何提高团队的建设水平、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团队在公共管理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作用、如何深入贯彻执行党中央提出的“三全育人”教育方针,这些都需要做深入、专门研究。

为保障研究的先进性、有效性,应及时关注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课程思政的新指示、新要求、新规定。课程思政研究应紧密联系公共管理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以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为研究重点,并将研究结果在实践中加以检验。研究应密切关注本领域的研究动态和他人的最新研究成果,以避免重复性研究,同时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为自己的研究服务。研究过程中也应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各方参与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6 建立内外交流制度

建立、强化内外交流制度,保证内外交流的稳定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及时的交流、讨论,有助于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有助于成功经验的及时推广。

交流分为对内与对外两种类型。前者发生于团队内部成员之间,形式多样、灵活,可以是报告式交流,也可以是谈心、谈话式。交流可以是团队领导者对团队成员的单项交流,也可以是包括团队领导者在内的所有成员之间的双向交流。双向交流还包括与本团队以外的人或组织之间实施的交流活动,可以邀请校内外专家给本团队成员作专题报告,也可以组织团队成员到外校、外省听取公共管理类课程思政团队建设报告或公共管理类课程思政报告。

公共管理类课程思政团队建设,作为团队建设的一种,具有团队建设的共性;作为课程思政建设,又具有课程思政的特点;作为公共管理课程,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管理属性与传统文化、法制理念等紧密相连。所有这些特性为公共管理类课程思政团队建设指明了路径与方向。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思想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