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工程与应用”双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探索*

2022-09-01 13:20郝蕴琦刘楠楠刘素娟翟凤潇
物理通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政要光学双语

郝蕴琦 刘楠楠 刘素娟 翟凤潇 杨 坤

(郑州轻工业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2)

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表示专业课程实施双语教学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1].随后,2007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进一步鼓励在高校专业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工作,积极聘请国外学者/专家在国内进行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工作,并大力支持留学归国人员英语讲授专业课程[2].近20年来,从双语专业课程的提出、增加双语课程数量,再到授课教师素养要求,双语教学的发展和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高校在专业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可追踪国际科技发展前沿,是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与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同时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20年5月28日,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教育部制定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纲要指出: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3].专业课程要根据专业特色,深入研究本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课程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地拓展专业课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和人文性,提升专业教育的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

“光学工程与应用”[4,5]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前沿课程,双语教学既可以完成专业知识的传授,又能通过英语语言的融入培养学生探索学科发展前沿的能力.但是,在双语教学实践中,英文教材缺乏思政元素,价值观的多样性不能体现,双语语言环境下的师生互动沟通有障碍,在双语实践中对该课程实施课程思政具有一定的难度.根据课程特点,本文探索思政元素在“光学工程与应用”双语课程中的教学实践,顶层设计思政建设方案,深入挖掘课程思政要点,实施课堂思政方案和教学实践,提高双语教学环境中该课程的开放性和引领性,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使命担当、创新精神和大国工匠精神.

1 “光学工程与应用”双语课程的思政建设方案

依据“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格局,结合专业课程英文教材的语言特点和逻辑结构,拓展专业课程内容所覆盖的知识点,自然地融入课程思政要素,制定明确的实施路径,“光学工程与应用”双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方案如图1 所示.

图1 课程思政实施总体方案

2 各模块课程思政要点深度挖掘

“光学工程与应用”的课程特点在于,在前期“物理光学”“应用光学”和“光电子技术”等专业课程的基础之上,本课程着重于光学技术的应用,包括以下知识模块:激光技术应用模块、光通信/传感模块、信息光学模块、光学显示模块、全息存储模块、机器视觉模块、量子光学模块、生物光学模块.

我们结合各教学模块,挖掘国内外各种大科学装置和科学实验中所蕴含的课程思政要点,详细列出了如表1所示的教学知识点和课程思政要点的融合.

表1 教学知识点与课程思政要点融合设计

续表1

3 课程思政实施措施

我们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光学工程与应用”的双语教学和课程思政的融合.

(1)根据课程特点,研究育人目标,挖掘提炼出课程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

在光学技术的各个历史发展时期,光学应用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均有所体现.例如,1608年被偶然发现的望远镜,是一种透射式望远镜,最初被伽利略用来观测月亮、太阳、恒星和银河系;随后出现的反射式望远镜,不存在色差且镜筒尺寸大幅减小,构成了现代望远镜的基础.随着消色差透镜和轴系/机架的发展,直至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均研制了的4 m级别的大口径望远镜.我国在1988年,才出现2.16 m口径的天文观测望远镜,离国际水平不远,但是还有一定差距,这和我国当时的科研环境和经济基础息息相关.1990年的哈勃太空望远镜代表了望远镜的发展巅峰,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观看宇宙的视野.2021年12月份发射的詹姆斯韦伯望远镜,是组合透镜和光学校准等技术的综合应用典范.在望远镜的发展上,我国紧跟国际步伐,自主研发建设的光学空间望远镜“巡天”预计在2024年前后投入科学运营.从上述举例来看,我国科学家在相对比较艰苦的年代、科研基础比较薄弱的条件下,依然紧紧跟随国际科技发展.近年来电子技术、控制技术、光机电一体化等各领域快速发展,这和国家经济和科技实力日益增强是分不开的.在该课程专业内容的授课过程中,通过分析从古至今国内外光学领域的重大里程碑式的进展,以及大科学装置的发展建设历程,引入表1中和课程知识模块相对应的思政要点,将思政要素自然地融入到专业课程中.

(2)科学合理的修订补充教学方案

根据“光学工程与应用”双语教学和原版英文教材的课程特点,我们在原有基础上重新设计课程目标、修订教学大纲,根据思政要点补充教材内容和完善教案/课件,将课程思政要点体现在上述教学方案之中,以体现本课程的教学思政建设和培养目标拔高.

课程目标的顶层设计对于课程的实施具有指导意义,将课程思政要求明确写入课程目标中,这对后续教学效果的“回头看”提供标准;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进行教学大纲详细修订,特别是,该课程英文教材的逻辑结构和已学的“光学”课程完全不同,专业英语词汇较多,加上所需背景课程知识宽度要求较高,我们在修订教学大纲时,重点在于光学应用领域的专业表达,并将所挖掘的思政点写入到教学大纲中.另外,原版英文教材中,完全不涉及课程思政内容,我们将根据各章内容把所挖掘出来的思政内容作为补充材料,增加学生对思政要点的理解和体会.在教案和课件的制作上,以视频和动画的方式增加思政课堂的建设效果,自然地在专业内容中融入思政要素.

(3)多种教学方式保证建设效果.

采用课堂教授、教学研讨和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实施手段,保证双语教学环境中课程思政建设的效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要以专业知识的传授为主,于无声中传递课程思政内容.例如,结合最近我国所经历的“卡脖子”技术所涉及的光刻机领域的技术细节[6],我们从以下角度进行了课堂建设:光刻机的光学本质原理是什么?光刻胶为什么也是“卡脖子”技术中的重要一环?光刻机巨头阿斯麦(ASML)的科技人员如何进行一步步创新的?我国中芯国际和华为的光刻技术发展现状如何?“湿刻法”出现的技术背景是什么?基于上述问题的翻转课堂建设,学生们理解了光的干涉理论基础,对应了“光的本质”发展历程中微粒学说和波动学说科学家不盲从权威的思政要点,建立独立思考、尊重学术事实等科学精神;通过光刻胶的讲述,使学生深刻理解一个国家各领域科技进步、工业体系完善、协同创新的重要性;通过对比我国光刻机和ASML的技术指标,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和时代使命担当的精神;通过“湿刻法”的讲解,使得学生对“创新”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创新的内在不在于凭空出现,而在于解决既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细节决定成败,培养学生“大国工匠”的科学精神.在上述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理解和翻转讲解、教师的正面引导、教学组的案例讨论凝练,从3个层次保证了专业课程双语课堂的思政教育效果.

4 结论

针对“光学工程与应用的”双语课堂环境下的思政建设,我们设计了课堂思政的总体方案,并结合课程特点详细分析了每个知识模块对应的思政要点,通过思政融入、翻转课堂和教学研讨等多种方式保证教学效果,形成闭环,在双语教学追踪科技前沿的基础上,课程思政建设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独立的科学精神、爱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猜你喜欢
政要光学双语
图看天下
滑轮组的装配
光学常见考题逐个击破
中方:坚决反对印度政要赴中国藏南地区活动
第2讲 光学知识专题复习
瞧这造型,政要们也是拼了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几何光学考题的三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