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团队化教学模式在动物生产类实践课程中的研究与实践

2022-09-02 10:18吴秋珏庞有志马文锋杨又兵王玉琴
安徽农业科学 2022年16期
关键词:动物专业建设

吴秋珏,庞有志,马文锋,杨又兵,王玉琴,马 岩

(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河南洛阳 471003)

随着“新农科”建设理论的提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呼之欲出,各农业院校动物生产类专业的教师积极探索更加理想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其中不可忽视的就是实践教学教师团队的建设。实践类教师队伍建设是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和学校综合实力的动力之源。为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构建了“分类指导、分层指导、分师指导”的教师队伍建设框架,并逐渐形成理论与实践相协调、课内与课外运用相协调、通识训练与专业技能训练相统一、学校与企业育人相结合的实践教学育人模式。

1 动物生产类专业实践教学教师团队的建设现状分析

实践教学教师团队建设对动物生产类专业的发展及学生的就业前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动物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动物生产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专业教育与行业发展融合度不断增强,但实际上动物生产类这个老牌农学本科专业并没有实现教师团队在实践教学方面的优化建设,一直秉持着教学以理论科研为主,教师团队建设也会习惯性地以科研团队的构建与完善为主,对实践教学则避重就轻。此外,因为养殖行业本身的处境和疫情的持续影响,导致实践教学的开展存在很多困境,严重阻碍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与提升,使得学生不能长期就业或就业后职业发展受限,进而导致学校和企业脱节,学生就业有市无场。因而,加强实践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团队的建设势在必行。

2 动物生产类专业实践教学教师团队建设的影响因素

长期以来,由于高校教师教学业绩评价手段单一,加之绩效考核中竞争机制的引入,以及生活中不良风气等的影响,导致了教师团队精神缺失,各自为营。

教师业绩评价手段单一,教学课时被压缩。在现有的教学培养方案中,理论教学课程的课时,特别是专业基础性和专业性课程的课时被大量压缩,最多的专业基础性课时也仅有40学时,每一个课程教学团队有2~3名任课教师,而教师教学工作量每年都有最低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为确保工作量的完成,实践教学的指导则成为焦点,实践教学时学生多就意味着教学工作量多,这就使得专业基础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争抢学生和实践教学课时,各自为队,较难开诚布公地进行交流与合作,进而影响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团队精神。

竞争性绩效的引入,实践教学教师间融合度不高。实践性教学是一个综合性的教学课程,强调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对综合学习能力的考查,这就更需要学科之间、教师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切磋、相互融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对教师的必然要求,这就对教师的“教”和“指导”有很高的要求,这不是一个教师所能完成的。如动物生产类专业的养猪场实习就需要动物营养学、动物遗传育种学、动物环境卫生学、猪生产学和畜牧业企业经营与管理几个课程的教师共同合作与指导,这样方能提供全方位的“教”与“指导”,学生才能获得综合性的技能和创新的能力。如果各个学科和课程教师各自指导,独立承担,那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严重受限。

一个教学团队的建设和发展需要一个核心的领导,它可以凝聚团队的核心竞争力,引领团队的发展和价值观,并可以与实践基地或企业沟通协调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安排等。实践性教学主要在实践基地或企业进行,要求核心领导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在某行业或领域有较大的影响力,来发挥专家的影响力。而实际情况是,中老年教师对实践性教学团队建设的愿望较弱,其精力大多被科研和学科建设所占用,对现有实践性教师团队建设的重要性认可度较低;并且这一年龄段的教师已经过了入职期需要教学团队给予指导的成长阶段,故其对实践性教学团队提供相关支持和帮助的愿望也相对较弱。因此,团队建设就缺乏核心的领导,会导致进行实践教学时,实践基地分散,无法有效统筹实习资源,在与实习基地或企业的沟通中,就无法寻求一种平等、坦诚和有效率的合作,进而无法保障实习效果。

此外,随着“新农科”建设的推进,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而目前高校的专业课教师则很少接受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缺乏行业经验与企业一线工作经验,加之企业技术骨干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到企业担任兼职教师的政策未能很好落实,进而导致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能工巧匠无法由企业向学校流动,学校教师也缺乏与企业沟通的有效渠道,故“双师型”教师队伍作用发挥有限。

奖励和激励机制是每一个实践教学教师团队顺利建设的重要保障。一般而言,正激励的效用远强于负激励,通过给予进行团队建设的成员一定的奖励和激励,能够激发各位实践教学团队教师的教学动力,使他们能够自主践行各种约束和激励机制,朝着智能养殖专业的发展前景努力。因而,要保证一个教学团队的顺利运行必须要制定一个合理和完善的奖励体系。目前,一些学校对教学团队的建设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也会一定程度影响教学团队的建设质量。

3 “新农科”背景下建设高素质“实践型”教师团队的策略

组建“产、学、研”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团队,对指导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组建实践教学团队时要注意团队成员的性别、年龄、专业或学科背景、实践教学经验、实践教学水平和风格等,使他们在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等各个方面达到优势互补,发挥个人和团队的最大潜力。

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在近年的动物生产类实践教学过程中,非常注意指导教师的学科或专业背景。每一个指导教师团队按动物品种进行划分,人员均由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方向、动物遗传与育种方向、动物繁殖方向、动物生产方向和临床兽医方向的教师,以及实习基地或企业优秀的技术能手和高层管理者来组成;并考虑职称搭配、年龄搭配、实践教学水平搭配,以发挥团队和个人的最大潜力。

此外,为了提高实践教师团队的专业性和技术性教学水平,促进与企业的交流,深化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双方定期组织师资培训,鼓励校内教师积极参与企业行业的各项会议和培训,让企业的技术能手和高层管理者也定期给校内教师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企业的指导教师也要积极参与校内教师的各个课题,促进理论水平的提高,进而实行资源共享、智慧相融,增进了学校和企业之间、各团队教师之间的感情,提升了各团队的指导水平。同时,以学校签约的实践教学基地为依托,由学校组建专业合作班级,提供工作室场地、设备、不同专业或业务分工的指导教师、学生等,由企业负责提供基地或企业真实实践项目,并不定期提供企业方指导教师参与班级的项目教学,进行项目指导并进行项目效果评估等,进而建立学校教师和企业人员合理的双向交流机制,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开放高效的培训体系,加快提升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对一个团队实施激励,设置明确的教学实践、对外合作、社会服务、利益分配、职称评聘、考察深造、评先推优、职务晋升等方面的激励机制,对教师团队的建设和发展起着引导和强化的作用,因此,建构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于团队建设至关重要。

教学团队的激励机制包括目标激励、期望激励、责任激励和奖励激励。在每一个激励机制的设置过程中,都应该考虑该机制的作用,培养团队成员的工作责任心、荣誉感,激励成员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奉献自我,进而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团队建设的效率。

为了激活动物生产类实践教学团队的活力,主要采取的措施有:①考评制度透明。多角度、全方位考核教师的工作业绩,公平、公正地实施绩效考核,并将其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等进行关联,激发各位成员进行团队建设的积极性。②鼓励教师进行企业挂职锻炼。结合国家的产学研融合政策,鼓励各位教师积极与企业联系,解决生产实践难题,并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等。③建立多元化的激励机制。学院制定职称评审推荐条件,将实践性教学作为工作重点,同时考虑教学团队成员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人才引进、教学实践、对外合作、社会服务、专利转化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各种绩效的分配也将教学工作和团队建设作为绩效考核的一个重要条件,并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团队建设按3∶3∶2∶2比例进行划分,进而鼓励大家积极进行专业建设。

教师的一言一行,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认知和行为。思政教育的强化,要在教学的方方面面,不仅在教室的三尺讲台,也在实习基地的讲台上。

在近年的实践教学中,该学院一直强抓学生的思政教育,在学院层面,成立了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团队,由教学副院长牵头、系主任、教学骨干、企业优秀的技术能手和高层管理者等组成,共同研讨如何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在实践教学中深度融合学院、教师个人和企业的科研成果,实现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整体提升实践教学的水平和能力,为课程改革提供示范。此外,深入挖掘实践教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用好实践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结合实践课程的特点,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畜牧生产实践,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增进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的使命自觉;构建“课堂实践、基地实践、社会实践”相衔接的贯通式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实习基地情景剧、知识辩论赛、实习成果展示等形式,帮助学生深化学习效果,让思政课“大道理”有效解决学生成长的“小问题”,秉持“养殖工匠精神”“家国情怀”,培养学生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深厚感情,练就服务“三农”事业的过硬本领,践行科技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在整个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院一直采取的是项目化组团模式,要求学生团队依托动物品种和实践教学团队的实践项目进行申报,构筑安全教育、签订承诺书、购买短期意外保险、指导教师实时指导等“安全防线”。

此外,让实习基地或企业优秀的技术能手和高层管理者来做实践教学的校外指导教师,为学生补充实践知识和现场操作技能,以确保实践教学有指导、有保障、有成效,促进实践教学的良性生态发展。借助学校的实践教学管理系统、企业微信、新媒体新技术来进行全程信息化管理,并创办“微直播”“微视频”“微话题”等实践教学线上交流平台,实践团队可以随时随地将实践的新鲜故事和生动画面进行线上分享和互动,营造浓厚的实践教学文化氛围;并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理论考核和网上实习研讨会,以实习小组为单位,进行研讨和辩论,锻炼学生应变应用服务能力。

同时,让实践基地或企业与学院联合办学,学院的“正邦班”和“鑫欣牧业卓越班”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完成了对校内学生的专业技术培训;在这个过程中,学院也学习了第一手的实践教学资料,并将其优秀的管理经验应用到实践教学中,实现了教学主体与实践基地的生态能量交换,进而构建和谐、开放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实践教学资源。

4 小结

教师团队化指导模式对动物生产类实践课程的教学起着促进作用。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把握“新农科”时代人才培养的特点和契机,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组建符合专业特点的实践型教师团队,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导,突显实践型教师团队化的项目制教学特色,提升团队建设水平,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逐步完善精准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的课程体系,从而实现专业的全面建设发展。

猜你喜欢
动物专业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动物可笑堂